浅谈心理学视角下贫困生的转化

浅谈心理学视角下贫困生的转化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差生转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娜[1](2021)在《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中生的数学学习面临着新的挑战,事实上,目前高中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数学学困生,他们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并且自律能力较差。采取措施来帮助数学学困生解决学习数学的困难,使他们数学成绩进步,是当今教育改革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极具教育影响力的理论,在该理论的视角下,人们都是有多元化智能的,它冲破了传统单一因素智能观的羁绊,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上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理论进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上也产生了很大作用。但在对数学学习困难生进行转化的研究中,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相对较少。本文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研究了怎样使拥有不同智能组成的数学学困生改变学习困难的现状,提升数学学习本领和数学成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方面,本文阐明了此次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搜集了国内外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学困生的研究文献,并对多元智能理论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可能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二方面,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编制了调查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成因的问卷和多元智能发展状况的问卷,对实习学校高一到高三的数学学困生以及非数学学困生开展了问卷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应用SPSS和EXCEL软件归纳了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对比分析了本校数困生与非数困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情况;第三方面,本文为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在学校中的应用情况,对本校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了访谈,并依据分析后的结果提出了转化数学学困生的针对性策略;第四方面,在实习班级选取了一名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学困生进行了个案研究。本文经过半年左右的时间在高中数学学困生中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转化研究,对实施前后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对比,并观察记录了数学学困生转化后所发生的变化,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上是行之有效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借鉴。

覃方媛[2](2021)在《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问题解决教学是数学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现阶段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指向,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显得至关重要,也对教师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近年来,随着心理学问题表征相关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多地关注到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表征,而对问题的外部表征和知识领域研究较少。本文以问题的内外表征为研究角度,兼顾不同知识领域,选取四川省达州市的几所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测试法和访谈法,分析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总体情况、学生问题表征能力各维度的现状、探究不同问题表征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以期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有益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学生问题表征能力总体情况较差,但是,学生问题表征能力与其成绩呈显着正相关。2.学生问题表征各维度的现状(1)问题信息的提取。学生问题信息的提取能力总体水平偏低,优生与差生两极分化严重;其中从文字信息提取能力明显好于图表信息,在问题信息的提取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2)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学生缺少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能力,缺乏数形结合思想,在文字表征与文字+符号表征呈现的问题时难以建构出图表表征。(3)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数学知识经验较好,但不存在性别上的显着差异。3.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1)数与代数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有显着差异。学生解决符号表征的问题成绩最好,文字表征次之,图表表征最低;男女问题解决不存在显着差异。(2)图形与几何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学生在文字+符号表征、文字+符号+图表表征结合的题目上存在性别上的显着性差异。(3)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学生更擅长解决文字与符号结合表征的问题,而弱于解决统计图表分析的问题。男女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4)综合与实践部分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文字表征方式的题目成绩明显高于文字与图表结合表征,男女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最后,针对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具体情况,及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结果,从问题表征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重视图表表征的重要作用,注重数与形的双向沟通;根据具体内容,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

王培嵩[3](2020)在《小学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师生关系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一方面,师生关系能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师生关系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成功开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势必存在差异,每个班级都会有潜能生、学困生这样的学生群体存在。教师如何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困生实现潜能发展,是当下教育研究热点也是每个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本篇研究将通过调查并分析当前小学学困生与班主任的师生关系现状,以关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致力于为班主任与学困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小学班级中学困生的个性发展,帮助班主任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本篇研究将采用华中师范大学学者在美国pinata师生关系量表的基础上并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屈智勇关于中小学师生关系的问卷后加以改动编制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调查问卷,针对本市两所小学511名学生展开现状调查。根据数据结果,笔者分析对比得出当前小学学困生与班主任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低亲密、低依恋、高回避以及低冲突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以及相关问题,建议小学班主任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素质,与学困生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提高个人魅力,使得对学困生的评价更有价值:实现多元化沟通,与学困生共同成长等。

宋前前[4](2020)在《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是接触第二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英语学困生应当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从英语学科以及学习心理研究视角,深入小学五年级英语课堂,观察英语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分析成因,研究学习心理辅导策略。这应当成为当前教育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通过深入小学五年级学生真实的英语课堂,亲身体验还原学困生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学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本论文将四名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江苏省无锡市D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借助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与文本分析法,多方面概括小学学困生的学习问题,综合小学生在课前、课堂、课外以及考试等方面,分析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依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研究阐述,具体研究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主要阐述四个英语学困生个案学习情况。依据英语听力障碍、英语口语障碍、英语阅读障碍以及英语写作障碍存在的具体情况进行学习心理分析。本文中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因素主要涉及听力策略、学习心理、学习动机、自卑心理、学习态度、阅读策略、汉语思维定势、写作焦虑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借助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以及文本分析法对个案进行过程分析,综合学校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困生自身的阐述,得出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学习心理障碍因素。关于小学英语听力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R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困难,自身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关于小R英语听力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注意力分配不均。关于小学英语口语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G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存在困难,自身努力未达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关于小G英语口语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学习动机、自卑心理。关于小学英语阅读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经过Y老师了解情况,再结合结构访谈发现,小H阅读英语小短文时理解不足,小学生在一般智力和教育条件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在英语阅读理解等层面存在缺陷,她的阅读成绩显着低于相应年龄的应有水平。关于小H英语阅读理解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学习策略。关于小学英语写作障碍,在实习过程中,笔者依据英语Y老师课堂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单元测验以及考试,再结合学困生、家长以及教师的结构访谈发现,小X呈现出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下笔或抵触写作的现象。关于小X认为英语写作障碍的学习心理成因主要涉及汉语思维定势和写作焦虑。研究建议,具体分析英语学困生存在的学习障碍,依据个案存在的学习心理障碍提出学习心理教育策略。在家庭教育层面,父母完善自身出发,改变固有的惯性思维。另一点父母学会关注学生的内在自我部分,关注学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学业生活以及休闲生活。在学校教育层面,分为教师教学方面和学校管理方面。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师协助学困生构建真自我。在英语Fun time模块课程,教师增设英语写作操练活动,教师依据小学生英语水平分配小组成员。在学校管理方面,在家长教育层面,管理者积极召开家长会议。在教师教育层面,管理者综合考量教师的教学任务。在社会教育层面,在社会环境方面,宣扬人文教育的实质与核心。在教育环境方面,合理监管“影子教育”。在心理环境方面,引导公众关注班级心理环境。

马欢[5](2020)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坚韧的意志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品质,也是构成高效能积极人格体系的重要内涵。初中学年是学生形成良好意志品质的关键时期,研究初中生的意志力培养情况并提出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为初中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也为新时代强国提供人格保障。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哈尔滨市初中生的意志力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哈尔滨市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调查,了解初中生意志力现状,并将对初中教师和家长的访谈结果作为重要补充内容,进一步分析数据,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发现初中生意志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对“积极人格教育”、“意志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概念界定,对积极人格教育理论研究和意志力研究、意志力培养研究历史的整理,并归纳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积极人格教育、意志品质、意志力和意志力培养的基本思想。在论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对哈尔滨市476名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调查,了解初中生意志力情况的现状,并结合对20位教师和20位家长关于意志力培养的访谈记录,为第四部分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分析初中生意志力培养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打下基础。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在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提出对提升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有效策略,包括提升学生兴趣与美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志;提高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意志;培养积极心,提高学生意志商数;培养高效行动力,实干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合作共赢意识,营造良性竞争巩固学生意志五项策略。

索智慧[6](2020)在《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问题解决教学在近些年来一直都是一线小学数学老师们研究的热点,且在教材中对此部分进行了强调,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追求目标,对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的实际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采取题海战术,更多关注于对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于学生更深层次追求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育人的深度层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深度教学正是从育人的理念来促进数学教学,一方面不仅是现实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深化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基于以上背景,关于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是极为必要的。本研究从深度教学理念的视角聚焦于小学高年级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以重庆市F小学五六年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教课堂中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知识层面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而对于问题解决的知识背景以及背后的价值与意义缺乏深度研究。并根据现状发现所调查学校目前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五个问题:(1)目标上缺乏具体的数学核心素养导向;(2)教学过程中缺乏深度活动体验与探究;(3)教学资源方面难以构建丰富而关联的信息课堂技术环境;(4)师生互动中缺乏高质量问题引领高阶思维的发展;(5)教学评价难以触及学生心灵深处。本研究还探讨了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方面,即教师的个人素养、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评价制度以及学校因素。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教育观念,加深对问题解决教学本质的理解;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活动的体验与交流,锤炼高阶思维能力;加强反思评价,重审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性。”

王丽丽[7](2020)在《高一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学困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个人经历各不相同,产生“学困”的原因也有所差异,因此针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本文通过课堂观察法和结构式访谈法对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个案研究,旨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转化策略。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将学困生分为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和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并通过课堂观察法对一名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一名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和一名学优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记录,由此得到的两名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数据分别与学优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数据进行对比。经过对比发现:(1)两名学困生在课堂上的无关学习行为对比学优生的无关学习行为发生频数相对较多;(2)言语行为中“学生群体回答”行为的发生频数学优生对比两名学困生相对较多;(3)非言语行为中“听讲”行为的发生频数学优生对比两名学困生相对较多;(4)非言语行为中“记笔记”行为发生频数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对比学优生相对较多。根据课堂观察得出的结果,针对两名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表现分别对两名学困生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探究学困生所产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原因,研究发现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学习动机,长期的知识负积累导致学困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并且课堂学习行为更容易受不良学习氛围影响,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数学成绩无法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更善于“记”而不善于“听”。根据两名学困生在课堂学习行为上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提出具有针对性转化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的建议,如针对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的学习动机较弱问题可以成立互助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针对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的自信心不足问题可以为其设置恰当的学习目标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王诗源[8](2020)在《南充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调查和教学转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语文学习,介于小学语文与高中语文之间,起着过渡作用,同时也是个人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关键期。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跟进教学进度、达到教学目标,不得不强调“大部队”的学习,但也往往忽视了语文学困生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者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如果一味地强调“齐步走”、追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无疑会使语文学困生问题更为严重,甚而导致该类学生放弃语文学习。教师如何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抓住学生语文学习的困难点,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显然是广大语文教师当下的一个重要任务。南充地区的基础教育,存在着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的教育资源、教育水平极不平衡的状况。再加之该地区经济发展较长时间处于落后状态,贫困人口较多、父母外出务工情况普遍,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呈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学困生问题。正因如此,审视南充地区的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由此也可以为研究西南地区,乃至国内相似区域的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提供策略思考、教学实践方面的参考。笔者通过对南充地区四所初中学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语文学困生遭遇的主要是阅读困难、识记困难、写作困难,从而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基于现实因素与初中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自我归因理论以及因材施教理论,通过参与语文教学、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对语文学困生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阅读、识记、作文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论文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困生问题的研究现状。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语文学困生问题与学生成长、家庭关系、教学水平、教师素养、语文意义、国民素质等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元智能、最近发展区、自我归因、因材施教理论等,对审视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理论意义。论文第二章,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初中学生遭遇的语文学习困境展开调查,并从中归纳出造成学困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缺陷,也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的语文素养等。论文第三章,针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性格的特点,以及阅读、写作、识记三方面的学习困难,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案例,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1)抓重点、化繁为简开展阅读教学。(2)读写结合、画思维引路图,开展作文教学。(3)为学困生的识记困难。提出多元化的方法。(4)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把握学困生特点,充分发掘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5)充分发挥语文的价值导向作用。(6)将流行文化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论文第四章,基于前面提出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通过真实课堂的教学案例和师生交流,进一步思考策略的有效性问题,以图更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的相应改进,帮助语文学困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周洪燕[9](2020)在《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调查研究 ——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当下,提倡教育要均衡发展,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具有多种功能和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偏远落后的彝族地区还存在大量的语文学困生,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发展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学习群体,分析其形成的特殊原因并探讨转化对策,对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往研究大多是关于学困生整体的研究,而对特殊地区具体学科学困生的关注相对较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彝族地区的语文学困生与当地特殊的教育背景密不可分。本论文特别关注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学困生群体,立足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同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民族地区语文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在对当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一步对转化对策进行了探讨。首先,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调查研究背景的介绍。包括当地的社会环境、民族历史背景、彝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等,并重点关注到当地的教育现状及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同时还对当地彝族初中生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次,第二部分内容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在前期,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当地语文学困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了解。调查内容涉及当地彝族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动机、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体验、语文学习的成效、语文学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语文学习的成败归因以及个体的心理等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彝族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再者,第三部分内容主要是从主观与客观两大方面对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一特殊学习群体的成因复杂多样,而且跟少数民族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当地实际现状有着特殊的联系。一方面,当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形成主观上与彝族学生个体的认知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以及情感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客观上主要受来自彝族家庭、语文教师、社会和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方面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当地语文学困生语文基础特别薄弱,语文知识结构普遍较差,同时又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缺乏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方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少拥有成功的体验,有的语文学困生还面临一些心理障碍与消极的情感因素干扰,加上来自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走出语文学习的困境。最后,第四部分内容是关于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的探讨。不管是从现实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来讲,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都十分必要。笔者结合彝族地区特殊的背景和实际情况,从导致当地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因素出发,对症下药,从彝族语文学困生自身、当地语文老师、彝族学生家长、国家与社会不同层面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帮助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得以转化,走出语文学习的窘境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赵颖[10](2019)在《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及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师生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互动。在流动而多变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行为对于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完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师生互动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延吉市某初中七年级的教学课堂进行调查,先后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课堂师生互动的研究。为了编制测量工具,以数学课堂为例,选取教龄在20年左右的熟手教师,预先以《QTI》问卷调查当下教师互动行为属于“合作—支配型”。在初步了解目前课堂师生互动情况的基础上,编制《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及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的调查问卷。经过初测,利用第一批数据进行问卷项目区分度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利用第二批数据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修改后形成正式问卷,利用第三批数据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解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状况及群体差异,研究得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倾向特征,以及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对学习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影响,并提出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的建议和对策。通过研究结果的梳理,本研究最终形成以下论:(1)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倾向性,总体的倾向特征为“三多三少”,即在互动行为上,言语互动多,非言语互动少;在互动情感上,情绪互动多,精神互动少;在互动关系上,师权互动多,生权互动少。(2)初中课堂师生互动不同学生群体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学生群体的倾向特征为“三重三轻”,即“重女生轻男生,重干部轻一般,重优生轻差生”。(3)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都存在显着性影响。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存在显着性相关。其中,互动关系倾向特征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显着,互动行为倾向特征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如下:(1)针对师生互动的不同倾向特征,互动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关注学生差异;(2)针对师生互动在互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关系方面,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差生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差生转化(论文提纲范文)

(1)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1.数学学困生
        2.多元智能理论
        3.传统教育界定数学学困生的片面性
    (二)有关学困生的研究
        1.国外有关研究
        2.国内有关研究
    (三)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
        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2.国内外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
        3.多元智能理论为学困生转化提供了新途径
三、高中数困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与实施
    (三)调查数据分析与结论
        1.数困生的自身因素
        2.数困生与数学教师
        3.数困生的家庭因素
四、高中生多元智能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实施过程
        1.问卷的取样及样本特征
        2.问卷的开发与实施
        3.问卷质量分析
        4.教师访谈实施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数困生与非数困生各项智能对比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五、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教师要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二)建立多元智能观,激发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发展智能强项,激发学习兴趣
        1.鉴别优势智能
        2.利用身体动觉智能学习数学
        3.利用音乐智能学习数学
        4.利用人际智能学习数学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策略,开发智能弱项
        1.语言智能教学策略
        2.数理逻辑智能教学策略
        3.空间智能教学策略
        4.内省智能教学策略
        5.自然智能教学策略
        6.存在智能教学策略
    (五)对数学学困生进行多元化评价
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数学学困生转化个案研究
    (一)转化个案的基本情况
    (二)转化策略
        1.走进A的心灵世界
        2.帮助A建立多元智能观,培养学习兴趣与信念
        3.发挥优势智能,开发弱势智能
        4.对A进行多元化评价
    (三)转化结果
七、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不足与缺陷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概念
        1.3.1 表征
        1.3.2 问题表征
        1.3.3 问题解决
        1.3.4 数学问题解决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研究
    2.1 问题表征的研究综述
        2.1.1 问题表征类型的研究
        2.1.2 问题表征的影响因素
        2.1.3 问题表征能力的含义
        2.1.4 问题表征的层次
    2.2 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综述
        2.2.1 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2.2.2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式
        2.2.3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3 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
    2.4 文献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信效度分析
        3.3.2 试题说明及评分标准
    3.4 实施过程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总体分析
    4.2 八年级学生不同问题表征能力现状分析
        4.2.1 问题信息的提取
        4.2.2 不同表征方式的转换
        4.2.3 问题解决者的知识经验
    4.3 不同问题表征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析
        4.3.1 数与代数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2 图形与几何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3 统计与概率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4.3.4 综合与实践领域问题表征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
5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八年级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总体情况
        5.1.2 八年级学生不同问题表征能力各维度的现状分析
        5.1.3 不同问题表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
    5.2 教学建议
        5.2.1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5.2.2 重视图表表征的重要作用,注重数与形的双向沟通
        5.2.3 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运用多种表征方式进行教学
    5.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小学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基于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基于教育实践的观察
        (三)基于课堂教学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总体概况
        (二)师生关系
        (三)学困生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
        (二)班主任
        (三)师生关系
    五、相关理论基础
        (一)诺丁斯关怀教育论
        (二)罗杰斯人本主义观点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四)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六、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工具的完善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统计分析法
    二、研究对象
    三、调查维度的确定
        (一)相关书籍的查阅
        (二)文献查阅
    四、调查问题的设计
        (一)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置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五、调查问卷的回收与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亲密性的分析
        (一)不同性别
        (二)不同年级
        (三)具体题目的分析
    二、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依恋性的分析
        (一)不同性别
        (二)不同年级
        (三)具体题目的分析
    三、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回避性的分析
        (一)不同性别
        (二)不同年级
        (三)具体题目的分析
    四、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冲突性的分析
        (一)不同性别
        (二)不同年级
        (三)具体题目分析
第四章 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班主任与学困生师生关系呈低亲密性
        (一)学生学业成绩与师生关系亲密性呈显着相关
        (二)学困生很少感受到班主任的喜欢
    二、班主任与学困生师生关系呈低依恋性
        (一)班主任教师对学困生的批评教育效果差
        (二)学困生对班主任教师的表扬期待感低
    三、班主任与学困生师生关系呈高回避性
        (一)学生学业成绩与师生关系回避性呈显着相关
        (二)男学困生比女学困生更加回避与班主任老师的交流
    四、班主任与学困生师生关系呈低冲突性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班主任素质,与学困生建立关怀型师生关系
        (一)以关怀内容为主的理论学习
        (二)班级关怀氛围的营造
        (三)掌握正确的关怀方式
    二、增强班主任个人魅力,对学困生的评价更有价值
        (一)给予学困生更多肯定,在行动上平等对待
        (二)解决信息代沟,赢得学困生信任
    三、实现多元化沟通,与学困生共同成长
        (一)沟通时间
        (二)沟通方式
        (三)沟通内容
    四、注重学困生性别的差异,实现师生之间零冲突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4)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育生态关注协调平衡状态
        (三)学困生修复学习“缺口”与内心伤痕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学习心理的研究
        (二)关于英语学困生学习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生成学习理论
        (二)掌握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成败归因理论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小学五年级
        (二)英语学困生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境遇:基于观察的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表现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课前表现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课堂表现
        (三)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考试情况
        (四)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作业效果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障碍综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
第三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听力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听力情况
        (一)小R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R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R英语听力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四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口语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口语情况
        (一)小G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G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G英语口语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五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阅读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阅读情况
        (一)小H英语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H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H英语阅读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六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写作障碍的个案分析
    一、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写作情况
        (一)小X英语学习特征探析
        (二)小X英语情况具体观察与分析
    二、小X英语写作障碍的学习心理探析
第七章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一、听、说、读、写英语语言技能障碍的个案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一)英语听力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二)英语口语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三)英语阅读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辅导策略
        (四)英语写作障碍学困生学习心理教育策略
    二、共性角度探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辅导策略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共性特征
        (二)共性角度探析英语学困生的教育辅导策略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学生听力版)
    附录2 :访谈提纲(学生口语版)
    附录3 :访谈提纲(学生阅读版)
    附录4 :访谈提纲(学生写作版)
    附录5 :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6 :研究日记(摘录)
    附录7 :观察记录(摘录)
    附录8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意志品质和意志力
        (二)意志力培养
        (三)积极人格教育
    四、文献综述
        (一)意志品质与意志力研究
        (二)意志力培养研究
        (三)积极人格教育理论研究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调查法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二)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三)高效能积极人格教育理论
    二、意志力及其培养的理论
        (一)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二)从西方哲学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三)从心理学角度理解意志及其培养
第二章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设计
    一、初中生意志力调查问卷研究过程
        (一)研究框架
        (二)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的项目编制
        (三)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初始问卷形成
    二、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过程
        (四)小结
    三、初中生意志力现状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得分的现状
        (二)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三)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检验
        (四)初中生意志力及各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第三章 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学生缺少对意志观念的正确认识
    二、道德教育有待提升
    三、身心发展不平衡,学生心理脆弱
    四、高效行动力不足,学生自控力差,缺少紧迫感
    五、学生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
第四章 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以积极心统领意志力培养,提高学生意志商数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二)培养积极情绪、管理消极情绪
    二、提升学生兴趣与美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意志观
        (一)学会权衡利弊
        (二)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三)替代强化法
    三、提高人生境界,帮助学生形成发展意志
    四、培养高效行动力,在实干中锻炼学生意志
        (一)培养适度的紧迫感
        (二)在苦难中磨炼意志
    五、培养合作共赢意识,营造良性竞争巩固学生意志
        (一)竞争要全面
        (二)竞争要可持续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初测问卷)
    附录2 :初中生意志力情况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标准》中关于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
        2.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生深远发展的重要性
        3.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现实需求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1.问题解决教学的研究综述
        2.深度教学的研究综述
        3.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深度教学的研究综述
        4.文献评述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深度教学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阐释
    (一)深度教学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内涵与特征
        1.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2.问题解决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二)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
        2.杜威的反省思维
        3.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目标学理论
    (三)深度教学运用于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深度教学符合小学高段学生问题解决的心理认知规律
        2.深度教学符合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目标
        3.深度教学符合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过程
二、深度教学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想样态
    (一)教学目标以数学核心素养为依托
    (二)问题情境开放多元化,理解中培养问题思维意向
    (三)问题探究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性
    (四)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激发思维创新点
    (五)问题反思对话中,散发散情感关怀
三、F小学深度教学视角下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现存问题透视
    (一)目标:缺乏具体数学核心素养的导向
    (二)过程:缺乏挑战性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探究
    (三)资源:难以建构丰富而关联的信息课堂环境
    (四)师生互动:缺乏高质量问题引领高阶思维的培养
    (五)反思评价:难以触及心灵深处
四、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缺乏深度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个人素养
        1.教师对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理论掌握不足
        2.教师的数学学科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基础较弱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评价制度
    (三)学校因素
        1.教学硬件资源匮乏
        2.教师工作任务过重
五、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深度优化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加深对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本质的理解
        1.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核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数学知识教学转向问题教学
        3.从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转向立德树人
    (二)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1.师生搭台-共创生活化问题情境
        2.数学问题情境趣味化
    (三)注重活动的探究体验与交流:锤炼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1.营造轻松氛围,敢于在问题交流中批判质疑
        2.创新挑战性探究内容类型---为数学高阶思维奠基
        3.以核心问题串培养数学高阶思维
    (四)加强反思评价:重审数学问题解决教育的价值性
        1.加强教师反思评价:进一步理解儿童的思维路径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评价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一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学困生
        2.1.1 学困生概念界定
        2.1.2 数学学困生概念界定
        2.1.3 学困生类型
    2.2 学习行为
        2.2.1 学习行为概念界定
        2.2.2 学习行为分类
3 文献综述
    3.1 学困生国内研究综述
        3.1.1 国内对学困生成因分析
        3.1.2 国内对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3.2 学困生国外研究综述
        3.2.1 苏联
        3.2.2 美国
        3.2.3 其他国家
4 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3.1 课堂观察法
        4.3.2 结构式访谈法
    4.4 研究工具
        4.4.1 观察量表的设计
        4.4.2 观察量表的信度
        4.4.3 观察量表的效度
        4.4.4 观察量表的使用
    4.5 研究过程
        4.5.1 课前会议
        4.5.2 课中观察
        4.5.3 课后会议
    4.6 数据分析
        4.6.1 数据整理分析
        4.6.2 数据分析结果
    4.7 课后访谈
        4.7.1 访谈目的
        4.7.2 访谈过程
        4.7.3 访谈内容
        4.7.4 访谈结果分析
5 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成因分析
    5.1 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成因分析
        5.1.1 长期的知识负积累导致学困生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5.1.2 课堂学习氛围影响学困生学习积极性
        5.1.3 惰性支配着学困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5.2 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成因分析
        5.2.1 学习方法不当
        5.2.2 消极心理使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信心
        5.2.3 数学基础知识薄弱,数学知识缺乏结构性
6 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转化策略提出
    6.1 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
        6.1.1 成立互助小组,实行一对一帮扶
        6.1.2 制定严格管理机制,改善不良学习行为
        6.1.3 尊重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建立友好师生关系
    6.2 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
        6.2.1 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2.2 教授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6.2.3 降低对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要求
7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7.1 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转化策略未经实验验证
    7.2 个案研究存在局限性
    7.3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量表分类不够详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量表
附录 B 新授课后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访谈提纲
附录 C 新授课后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访谈提纲
附录 D 习题课后情感态度欠缺型学困生访谈提纲
附录 E 习题课后知识能力欠缺型学困生访谈提纲
致谢

(8)南充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调查和教学转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四)基于南充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学困生问题的研究
        (三)既有研究的不足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五、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及理论审视
    第一节 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现状及关联
        一、什么是初中语文学困生
        二、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问题关联
    第二节 探究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的理论角度与意义
        一、适用的理论角度
        二、探究语文学困生问题的意义
第二章 南充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南充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问题调查
        一、调查原因
        二、调查准备
        三、调查实施
        四、调查结果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现状分析
        二、影响因素
第三章 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改进策略
    第一节 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一、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三、识记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节 激发情意促进学习
        一、充分发挥语文价值导向作用
        二、充分发掘学困生非智力因素
    第三节 家校联合打造环境
        一、学校——开发特色语文校本课程
        二、家庭——实现家校联合机制
第四章 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改进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教学实践案例——以阅读教学《秋天的怀念》为例
        一、以问题为导向指导阅读
        二、教师进行阅读方法的引导
    第二节 面对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反思
        一、教师语文教学的反思
        二、其他方面的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初中生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初中语文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调查研究 ——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困生
        (二)语文学困生
        (三)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
    三、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调查研究的背景
    第一节 凉山州概述及国家对彝族地区的教育政策
        一、凉山州概述
        二、国家对凉山彝族地区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凉山普格县概述及彝族初中生的共性特征
        一、普格县总况
        二、普格县教育现状
        三、凉山彝族地区初中学生的共性特征
第二章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三、有效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有效调查对象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关于彝族地区初中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调查结果总结
第三章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第一节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观原因
        一、语文学困生个体的认知因素
        二、语文学困生个体的非智力因素
        三、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情感因素
    第二节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因素
        二、语文教师因素
        三、社会和历史因素
第四章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对策探讨
    第一节 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依据
        一、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现实依据
        二、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彝族地区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转化对策
        一、彝族初中语文学困生做出改变和努力
        二、彝族地区语文老师做出改进和探索
        三、彝族学生家长做出转变和努力
        四、国家及社会继续加大扶持和援助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及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初中课堂师生互动的相关理论
    2.1 群体动力学
    2.2 建构主义理论
    2.3 符号互动理论
    2.4 文化与社会交互作用理论
第三章 初中课堂师生互动测量工具的编制
    3.1 测量工具的设计及测试分析
    3.2 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
    3.3 测量工具的修改
第四章 初中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
    4.1 师生互动总体的现状
    4.2 师生互动各维度的现状
    4.3 师生互动不同学生群体的现状
第五章 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对学习态度、行为的影响分析
    5.1 互动倾向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5.2 互动倾向对学习行为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四、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差生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D]. 李海娜.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2]问题表征及其对八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D]. 覃方媛.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9)
  • [3]小学学困生与班主任师生关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例[D]. 王培嵩.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4]小学五年级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个案研究[D]. 宋前前. 江南大学, 2020(01)
  • [5]积极人格教育视域下初中生意志力培养研究[D]. 马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6]深度教学视角下小学高段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 ——以重庆市F小学为例[D]. 索智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7]高一数学学困生课堂学习行为个案研究[D]. 王丽丽.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8]南充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成因调查和教学转化研究[D]. 王诗源.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9]彝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调查研究 ——以凉山州普格县为例[D]. 周洪燕.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10]初中课堂师生互动倾向及对学生学习态度、行为的影响研究[D]. 赵颖. 延边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浅谈心理学视角下贫困生的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