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通信论文-罗悦

底层通信论文-罗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层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底层,通信系统,信息资源,并行分配

底层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罗悦[1](2018)在《船舶底层通信系统信息资源并行分配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传统方法缺少对任务执行时间指标的分析,导致资源并行分配精准度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船舶底层通信系统信息资源并行分配方法分析。根据底层通讯系统信息资源服务组合过程,分析资源节点耦合关系,使资源节点越趋向于同一分组之中。通过服务虚拟资源容器进行服务管理,根据服务匹配阶段进行大量功能相似性服务,实现动态维护,分析通讯任务和信息资源之间关系,设定任务执行的时间指标,调度任务执行。释放相关资源,设计并行分配方案,完成船舶底层通讯系统信息资源并行分配。通过实验验证结果可知,该方法最高分配精准度可达到94%,为船舶安全运行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22期)

钱进,邓辉,梅盈,石聪明,卫守林[2](2019)在《基于ZeroMQ的观测控制系统底层通信架构分析与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测控制系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底层通信是观测控制系统架构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观测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裸套接技术实现,缺少统一的传输控制机制,在密集数据通信时经常存在延迟,影响实时控制的需要;同时缺少广播与组播机制,限制了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观测控制系统的要求,研究了基于ZeroMQ不同通信模型及对应的天文控制模式,分析了不同的通信控制架构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相应的通信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天文仪器分布控制中的可用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ZeroMQ构建观测控制系统的底层通信架构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观测控制系统对设备的各种控制需求。(本文来源于《天文研究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清伟,谢科,金欣[3](2018)在《复杂对抗环境下新的底层链路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域作战的到来,要求现代指挥信息系统容纳更多的作战单元和平台;尤其是电子对抗环境下,更存在敌方瞄准性的电子干扰。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容纳多作战单元同时能有效规避敌方针对性干扰的通信方法。已有的军事通信中实现多作战单元的通信方法,主要采用的是多址(CDMA)技术,虽然不同平台的电磁功率谱密度很低,但是当敌方采用针对性强电磁干扰时,也会对我方的通信性能产生干扰,降低体系化作战能力。本文给出一种采用复合扩频序列和修正Hermite函数(AHF)作为波形的多址通信方法,即复合修正Hermite多址通信方法。由于不同阶的AHF之间的正交性,使得复合修正Hermite多址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增加容纳的作战单元;AHF的电磁频谱存在凹陷且凹陷可调,使得采用新方法的作战平台可以灵活有效的规避敌方的针对性干扰。(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7-02)

李清伟,谢科,金欣[4](2018)在《复杂对抗环境下新的底层链路通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现代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单元容纳能力和复杂电子对抗环境对敌方瞄准性的电子干扰的规避能力,提出一种采用复合扩频序列和修正Hermite函数的多址通信方法.新方法利用不同阶次修正Hermite函数之间的良好互相关性和灵活的频谱零陷特性,进一步增加容纳的作战单元且灵活有效的规避敌方的针对性干扰,进一步提升作战单元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仿真实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指挥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雷军,杨卫平,任浩杰,吕琳,李金广[5](2016)在《拖拉机动力换挡底层开发与CAN通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拖拉机动力换挡采用动力换挡技术,将传统机械传动系统替换为动力换挡传动系统。设计基于英飞凌公司推出的新一代32位单片机TC1766平台,包含A/D、GPTA和I/O模块。CAN总线通信实现对控制系统的自动标定和仪表的显示。将整个设计软件控制系统匹配一拖公司多款电控柴油机样机,以此完成了功能验证。(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16年01期)

吴磊,杜景林,傅德胜[6](2014)在《高性能网络接入服务器底层通信模块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能高速有效响应海量客户端连接请求和处理数据通信是设计高性能网络接入服务器的关键。基于对完成端口封装的情况下,使用池、环形缓冲区等技术设计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网络接入服务器底层通信模块。压力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块在低消耗系统资源的情况下支持海量并发连接,并具有较高的吞吐率。(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4年10期)

曹艳[7](2014)在《Ⅱ型车控制网络通信及安全底层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的高速列车装备的国产化程度却有待进一步提高。列车控制网络作为高速列车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主要控制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手里。为了尽快实现列车控制网络国产化,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轨道交通装备研究机构及厂家都在加大力度进行开发。目前我国对列车控制网络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对列车网络进行纯软件和半实物仿真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依托于“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项目编号:2009BAG12A06,2009-2012)网络系统半实物仿真,设计并实现了II型车控制网络半实物仿真平台的光电通信接口底层软件,用以驱动ARCNET网络的关键部件类MDM8光电转换卡。同时,根据ARCNET网络特性设计了一种保障通信安全的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在II型车网络控制系统已有安全策略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ARCNET网络通信安全算法,即在底层软件中使用DES算法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2)针对类MDM8光电转换卡的硬件环境和功能需求,为该卡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由Linux内核,YAFFS根文件系统和U-Boot引导程序组成。(3)设计并实现了类MDM8光电转换卡上部分外部设备的驱动程序。为ARCNET网络控制器—COM20022芯片开发驱动程序,以实现ARCNET的组网和数据通信功能。为类MDM8光电转换卡的以太网口—10/100Ethernet MAC接口开发驱动程序,使该卡与对应的功能仿真站点PC机能够正常通信。此外,还对UART串口驱动进行开发,以便跟踪和调试程序。(4)对设计并实现的各底层软件模块进行了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底层软件满足仿真平台的要求。本文实现了II型车列车控制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中光电通信接口的底层软件,对于CRH2型车列车控制网络系统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1)

迟生茂[8](2014)在《物联网底层多设备差异性通信方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物联网底层多设备差异性高效通信的方法。物联网的底层设备种类很多。设备直接在兼容性上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信号在传输速度、距离、耗电量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导致信号传递无法形成统一的要求,传统通信技术采用多协议方法,针对不同的设备设定不同协议,无形中增加了通信负担,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融合技术的物联网多设备通信算法。详细阐述底层设备通信信号融合规则,根据上述规则描述物联网底层设备通信信号融合需要满足的条件,为信号融合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拉普拉斯能量和加权算法,对物联网底层多设备的通信信号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物联网底层多设备差异性通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进行物联网底层多设备差异性通信,可以极大的提高通信的效率,并且有效降低误码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03期)

冯川,胡杰,颜伏伍,刘传宝[9](2013)在《符合AUTOSAR标准的CAN底层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AUTOSAR体系构架的基础上,参照其组织结构,开发了具有层次化和标准化的CAN底层通信模块。该通信模块独立于硬件平台且函数接口定义完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移植性,能够满足未来汽车控制系统的发展要求。经过测试,通信模块可以实现CAN驱动层、接口层和传输协议层的收发功能,且具有较强的通信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期刊2013年06期)

程松,钱希森,李龙,张颖超,景有泉[10](2013)在《基于底层模块化的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采用分立元件构成的通信开关电源可靠性低、可维修性差的问题,对通信开关电源整流器进行底层模块化划分。根据我国GJB/Z 91-1997军标手册,提出5种可维修性评价指标,并参照美军标准手册MIL-HDBK-472,分析了5种指标之间的促进关系,通过建模论述了2种不同方案构成的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优劣。结果表明,基于底层模块化的开关电源具有更好的维修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底层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观测控制系统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底层通信是观测控制系统架构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传统的观测控制系统一般采用裸套接技术实现,缺少统一的传输控制机制,在密集数据通信时经常存在延迟,影响实时控制的需要;同时缺少广播与组播机制,限制了观测控制系统的设计。针对观测控制系统的要求,研究了基于ZeroMQ不同通信模型及对应的天文控制模式,分析了不同的通信控制架构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相应的通信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天文仪器分布控制中的可用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说明,ZeroMQ构建观测控制系统的底层通信架构是可行的,能够满足观测控制系统对设备的各种控制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层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罗悦.船舶底层通信系统信息资源并行分配方法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18

[2].钱进,邓辉,梅盈,石聪明,卫守林.基于ZeroMQ的观测控制系统底层通信架构分析与测试[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9

[3].李清伟,谢科,金欣.复杂对抗环境下新的底层链路通信方法[C].第六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下册).2018

[4].李清伟,谢科,金欣.复杂对抗环境下新的底层链路通信方法[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8

[5].雷军,杨卫平,任浩杰,吕琳,李金广.拖拉机动力换挡底层开发与CAN通信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6

[6].吴磊,杜景林,傅德胜.高性能网络接入服务器底层通信模块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4

[7].曹艳.Ⅱ型车控制网络通信及安全底层软件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4

[8].迟生茂.物联网底层多设备差异性通信方法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

[9].冯川,胡杰,颜伏伍,刘传宝.符合AUTOSAR标准的CAN底层通信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

[10].程松,钱希森,李龙,张颖超,景有泉.基于底层模块化的通信开关电源可维修性建模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3

标签:;  ;  ;  ;  

底层通信论文-罗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