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论文和设计-王康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包括底座和安装块。通过设置底座、安装块、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第一旋钮、减震机构、套杆、限位板、第二弹簧、伸缩杆、固定板、活动杆、滑块、滑杆、第一弹簧、固定块、连接块、安装板、吸盘、支撑板、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控制器外壳本体、第二旋钮、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晃动,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具备安装稳定且避免了对内部电子控制器造成损坏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包括底座(1)和安装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所述第一螺纹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底部穿过第一螺纹孔(3)并延伸至底座(1)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5),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远离固定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与滑块(9)配合使用的第一弹簧(11),所述滑杆(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5),所述安装板(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所述第二螺纹孔(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8),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穿过第二螺纹孔(17)并延伸至支撑板(16)的顶部并活动连接有控制器外壳本体(19),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0),所述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21),所述安装块(2)的前侧开设有与燕尾块(21)配合使用的燕尾槽(22)。

设计方案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包括底座(1)和安装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所述第一螺纹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底部穿过第一螺纹孔(3)并延伸至底座(1)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5),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6),所述减震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活动杆(8),所述活动杆(8)远离固定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10),所述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与滑块(9)配合使用的第一弹簧(11),所述滑杆(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5),所述安装板(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所述支撑板(1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所述第二螺纹孔(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8),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穿过第二螺纹孔(17)并延伸至支撑板(16)的顶部并活动连接有控制器外壳本体(19),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0),所述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21),所述安装块(2)的前侧开设有与燕尾块(21)配合使用的燕尾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6)包括套杆(601),所述套杆(6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602),所述限位板(6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3),所述限位板(60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604),所述伸缩杆(604)的顶部贯穿套杆(601)并延伸至套杆(60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孔(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4)的表面与第一螺纹孔(3)的内壁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8)通过第一轴销与固定板(7)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1)的内壁和滑块(9)的内壁均与滑杆(10)的表面接触,所述活动板通过第二轴销与滑块(9)活动连接,所述吸盘(15)的顶部与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螺纹杆(18)的表面与第二螺纹孔(17)的内腔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8)配合使用的第三螺纹孔,所述安装块(2)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燕尾块(21)的后侧,所述燕尾块(21)靠近燕尾槽(22)内壁的一侧与燕尾槽(22)的内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601)的顶部开设有与伸缩杆(604)配合使用的通口,所述限位板(602)靠近套杆(601)内壁的一侧与套杆(601)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弹簧(603)的底部与套杆(60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碰撞,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具备安装稳定且避免了对内部电子控制器造成损坏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碰撞,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包括底座和安装块,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部穿过第一螺纹孔并延伸至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与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弹簧,所述滑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穿过第二螺纹孔并延伸至支撑板的顶部并活动连接有控制器外壳本体,所述第二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所述控制器外壳本体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安装块的前侧开设有与燕尾块配合使用的燕尾槽。

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套杆,所述套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贯穿套杆并延伸至套杆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与第一螺纹孔的内壁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第一轴销与固定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壁和滑块的内壁均与滑杆的表面接触,所述活动板通过第二轴销与滑块活动连接,所述吸盘的顶部与控制器外壳本体的底部接触,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与第二螺纹孔的内腔通过螺纹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外壳本体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配合使用的第三螺纹孔,所述安装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燕尾块的后侧,所述燕尾块靠近燕尾槽内壁的一侧与燕尾槽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套杆的顶部开设有与伸缩杆配合使用的通口,所述限位板靠近套杆内壁的一侧与套杆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与套杆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座、安装块、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第一旋钮、减震机构、套杆、限位板、第二弹簧、伸缩杆、固定板、活动杆、滑块、滑杆、第一弹簧、固定块、连接块、安装板、吸盘、支撑板、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控制器外壳本体、第二旋钮、燕尾块和燕尾槽的配合使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需要将电子控制器进行安装,将控制器外壳本体,通过吸盘初步进行固定,随后通过旋转第二旋钮,带动第二螺纹杆在第二螺纹孔内旋转,将第二螺纹杆的顶部旋转至第三螺纹孔内,对进行控制器外壳本体进行进一步固定,进而将控制器外壳本体后侧的燕尾块滑落进安装块前侧的燕尾槽内,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随车辆的移动产生晃动,最后使用者通过旋转第一旋钮,带动第一螺纹杆在第一螺纹孔内旋转,对底座进行安装固定,完成安装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使控制器外壳本体产生碰撞,控制器外壳本体向下产生冲击力,挤压吸盘和第二螺纹杆,第二螺纹杆带动支撑板向下挤压,吸盘和支撑板带动安装板向下挤压连接块,连接块向下挤压固定板,固定板向下移动,使两侧的活动杆转动,推动滑块在滑杆表面向底座的两侧移动,挤压第一弹簧,同时,固定板向下挤压伸缩杆,伸缩杆带动限位块在套杆内下移,挤压第二弹簧,随后由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回弹,第一弹簧推动滑块带动活动杆向底座中间靠拢,第二弹簧推动限位板带动伸缩杆向上移动,活动杆与限位杆同时带动固定板向上回弹,固定板带动连接杆、安装板、吸盘和支撑杆同时回弹,进而带动控制器外壳本体向上回弹,如此反复运动,从而缓解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控制器外壳本体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产生碰撞,造成损坏,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晃动,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具备安装稳定且避免了对内部电子控制器造成损坏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震机构,增加了固定板的稳定性,缓解了电子控制器的碰撞,避免了电子控制器的损坏,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方便了第一螺纹杆的固定安装,加固了底座安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螺纹,方便了第一螺纹杆在第一螺纹孔内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轴销,方便了活动杆的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有利于缓解滑块与固定块之间产生的冲击力,推动滑块在滑杆上左右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轴销,方便了活动杆的转动,有利于滑块的移动,通过设置吸盘,加固了控制器外壳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孔,方便了第二螺纹杆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三螺纹孔,方便了第二螺纹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安装块,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的左右晃动,加固了控制器外壳本体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燕尾槽,方便了燕尾块的安装,通过设置通口,方便了伸缩杆的上下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板,避免了伸缩杆从套杆内腔不慎脱落,通过设置第二弹簧,方便了伸缩杆的自动伸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杆、固定板和滑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安装块、3第一螺纹孔、4第一螺纹杆、5第一旋钮、6减震机构、601、套杆601、602限位板、603第二弹簧、604伸缩杆、7固定板、8活动杆、9滑块、10滑杆、11第一弹簧、12固定块、13连接块、14安装板、15吸盘、16支撑板、17第二螺纹孔、18第二螺纹杆、19控制器外壳本体、20第二旋钮、21燕尾块、22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包括底座1和安装块2,底座1顶部的两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孔3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第一螺纹杆4的底部穿过第一螺纹孔3并延伸至底座1的底部,第一螺纹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5,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6,减震机构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活动杆8,活动杆8远离固定板7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滑块9,滑块9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滑杆10,滑杆10的表面套设有与滑块9配合使用的第一弹簧11,滑杆10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盘15,安装板1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纹孔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8,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穿过第二螺纹孔17并延伸至支撑板16的顶部并活动连接有控制器外壳本体19,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20,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燕尾块21,安装块2的前侧开设有与燕尾块21配合使用的燕尾槽22,减震机构6包括套杆601,套杆60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限位板602,限位板6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3,限位板60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杆604,伸缩杆604的顶部贯穿套杆601并延伸至套杆601的顶部,第一螺纹孔3的数量为四个,且均匀分布于底座1的顶部,第一螺纹杆4的表面与第一螺纹孔3的内壁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活动杆8通过第一轴销与固定板7活动连接,第一弹簧11的内壁和滑块9的内壁均与滑杆10的表面接触,活动板通过第二轴销与滑块9活动连接,吸盘15的顶部与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底部接触,第二螺纹杆18的表面与第二螺纹孔17的内腔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螺纹杆18配合使用的第三螺纹孔,安装块2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匀分布于燕尾块21的后侧,燕尾块21靠近燕尾槽22内壁的一侧与燕尾槽22的内壁接触,套杆601的顶部开设有与伸缩杆604配合使用的通口,限位板602靠近套杆601内壁的一侧与套杆601的内壁接触,第二弹簧603的底部与套杆60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减震机构6,增加了固定板7的稳定性,缓解了电子控制器的碰撞,避免了电子控制器的损坏,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3,方便了第一螺纹杆4的固定安装,加固了底座1安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螺纹,方便了第一螺纹杆4在第一螺纹孔3内转动,通过设置第一轴销,方便了活动杆8的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1,有利于缓解滑块9与固定块12之间产生的冲击力,推动滑块9在滑杆10上左右移动,通过设置第二轴销,方便了活动杆8的转动,有利于滑块9的移动,通过设置吸盘15,加固了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螺纹孔17,方便了第二螺纹杆18的安装,通过设置第三螺纹孔,方便了第二螺纹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安装块2,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左右晃动,加固了控制器外壳本体19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燕尾槽22,方便了燕尾块21的安装,通过设置通口,方便了伸缩杆604的上下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板602,避免了伸缩杆604从套杆601内腔不慎脱落,通过设置第二弹簧603,方便了伸缩杆604的自动伸缩,通过设置底座1、安装块2、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杆4、第一旋钮5、减震机构6、套杆601、限位板602、第二弹簧603、伸缩杆604、固定板7、活动杆8、滑块9、滑杆10、第一弹簧11、固定块12、连接块13、安装板14、吸盘15、支撑板16、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纹杆18、控制器外壳本体19、第二旋钮20、燕尾块21和燕尾槽2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晃动,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具备安装稳定且避免了对内部电子控制器造成损坏的优点,值得推广。

使用时,使用者首先需要将电子控制器进行安装,将控制器外壳本体19,通过吸盘15初步进行固定,随后通过旋转第二旋钮20,带动第二螺纹杆18在第二螺纹孔17内旋转,将第二螺纹杆18的顶部旋转至第三螺纹孔内,对进行控制器外壳本体19进行进一步固定,进而将控制器外壳本体19后侧的燕尾块21滑落进安装块2前侧的燕尾槽22内,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19随车辆的移动产生晃动,最后使用者通过旋转第一旋钮5,带动第一螺纹杆4在第一螺纹孔3内旋转,对底座1进行安装固定,完成安装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使控制器外壳本体19产生碰撞,控制器外壳本体19向下产生冲击力,挤压吸盘15和第二螺纹杆18,第二螺纹杆18带动支撑板16向下挤压,吸盘15和支撑板16带动安装板14向下挤压连接块13,连接块13向下挤压固定板7,固定板7向下移动,使两侧的活动杆8转动,推动滑块9在滑杆10表面向底座1的两侧移动,挤压第一弹簧11,同时,固定板7向下挤压伸缩杆604,伸缩杆604带动限位块在套杆601内下移,挤压第二弹簧603,随后由于第一弹簧11和第二弹簧603的回弹,第一弹簧11推动滑块9带动活动杆8向底座1中间靠拢,第二弹簧603推动限位板602带动伸缩杆604向上移动,活动杆8与限位杆同时带动固定板7向上回弹,固定板7带动连接杆、安装板14、吸盘15和支撑杆同时回弹,进而带动控制器外壳本体19向上回弹,如此反复运动,从而缓解了车辆行驶过程中对控制器外壳本体19产生的冲击力,避免了控制器外壳本体19产生碰撞,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通过设置底座1、安装块2、第一螺纹孔3、第一螺纹杆4、第一旋钮5、减震机构6、套杆601、限位板602、第二弹簧603、伸缩杆604、固定板7、活动杆8、滑块9、滑杆10、第一弹簧11、固定块12、连接块13、安装板14、吸盘15、支撑板16、第二螺纹孔17、第二螺纹杆18、控制器外壳本体19、第二旋钮20、燕尾块21和燕尾槽22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外壳不便于安装,且安装不够稳定,当安装完毕后,电子控制器外壳常常随着车辆的移动而产生晃动,造成内部电子控制器的损坏,影响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具备安装稳定且避免了对内部电子控制器造成损坏的优点,值得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913.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51352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B60R 16/02

专利分类号:B60R16/02

范畴分类:32B;38A;

申请人:深圳市永亨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永亨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东方大道田洋一路14号

发明人:王康

第一发明人:王康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永亨五金塑胶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器外壳机构论文和设计-王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