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罐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王明刚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涉及储气罐的技术领域。储气罐加热装置包括侧壁加热组件和底部加热组件;侧壁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侧壁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侧壁进行加热;底部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底部,底部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底部进行加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北方冬天的气温低,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容易出现结冰、损坏的现象,影响空压机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利用储气罐侧壁连接的侧壁加热组件,储气罐底部连接的底部加热组件,确保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不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加热组件(100)和底部加热组件(200);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侧壁进行加热;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

设计方案

1.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加热组件(100)和底部加热组件(200);

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侧壁进行加热;

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电伴热带(101)、第一控制电源(102)、第一测温器(103)和第一温度继电器(104);

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源(102)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源(102)控制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的启闭;

所述第一测温器(103)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测温器(103)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温度进行测量;所述第一温度继电器(104)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电源(102)、所述第一测温器(10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还包括弧形固定片(105),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所述弧形固定片(105)上,所述弧形固定片(105)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

所述弧形固定片(105)上连接有固定环(106),所述弧形固定片(105)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弧形固定片(105)之间的固定环(106)通过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的数量为与所述弧形固定片(105)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每个所述弧形固定片(1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还包括电伴热带固定柱(107);

所述电伴热带固定柱(1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伴热带固定柱(107)在弧形固定片(105)上连接成多个S形;所述第一电伴热带(101)依次绕接在每个所述电伴热带固定柱(10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二电伴热带(201)、第二控制电源(202)、第二测温器(203)和第二温度继电器(204);

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排布成多个S形,并围设成扇形的结构;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源(202)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源(202)控制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的启闭;

所述第二测温器(203)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所述第二测温器(203)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底部温度进行测量;所述第二温度继电器(204)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电源(202)、所述第二测温器(203)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加热组件(200)还包括扇形固定架(205),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所述扇形固定架(205)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扇形固定架(205)的数量为与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所述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每个所述扇形固定架(205)内;

相邻所述扇形固定架(205)之间具有缝隙(2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罩(300);

所述保温罩(300)用于罩设在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300)包括弧形板(301),所述弧形板(301)的数量为多个,相邻所述弧形板(301)之间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气罐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400);

所述保温层(400)连接在所述侧壁加热组件(100)与所述保温罩(300)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气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储气罐通常安装在室外,在空气压缩机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内极易出现冷凝水,而冷凝水聚集在储气罐的底部,待冷凝水聚集到一定量,或者空气压缩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作业人员打开储气罐底部的排水阀门,以使储气罐内的冷凝水通过导水管路向外排出,达到排水的目的。

储气罐虽然具有上述的排水功能,在南方或者北方夏季的时候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在北方的冬季,由于北方冬季的室外气温比较低,最低的时候能够达到-10℃以下,这时,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就会容易出现冷凝水冻结的情况,导致储气罐内的冷凝水无法向外排放,影响了储气罐的正常使用;并且,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的结冰严重时,还会损坏导水管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储气罐的工位安排作业人员,以便定时对冷凝水进行排放,以避免储气罐内出现结冰的现象。但是,由于北方冬天的室外温度太低,还是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影响了空压机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北方冬天的气温低,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容易出现结冰、损坏的现象,影响空压机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包括侧壁加热组件和底部加热组件;

侧壁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侧壁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侧壁进行加热;

底部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底部,底部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底部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包括第一电伴热带、第一控制电源、第一测温器和第一温度继电器;

第一电伴热带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第一电伴热带与第一控制电源电连接,第一控制电源控制第一电伴热带的启闭;

第一测温器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第一测温器用于对储气罐的外周面温度进行测量;第一温度继电器分别与第一控制电源、第一测温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还包括电伴热带固定柱;

电伴热带固定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伴热带固定柱在弧形固定片上连接成多个S形;第一电伴热带依次绕接在每个电伴热带固定柱上。

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还包括弧形固定片,第一电伴热带连接在弧形固定片上,弧形固定片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

弧形固定片上连接有固定环,弧形固定片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弧形固定片之间的固定环通过连接件连接;

第一电伴热带的数量为与弧形固定片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

第一电伴热带连接在每个弧形固定片上。

进一步的,底部加热组件包括第二电伴热带、第二控制电源、第二测温器和第二温度继电器;

第二电伴热带排布成多个S形,并围设成扇形的结构;第二电伴热带连接在储气罐的底部,第二电伴热带与第二控制电源电连接,第二控制电源控制第二电伴热带的启闭;

第二测温器连接在储气罐的底部,第二测温器用于对储气罐的底部温度进行测量;第二温度继电器分别与第二控制电源、第二测温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底部加热组件还包括扇形固定架,第二电伴热带连接在扇形固定架内。

进一步的,第二电伴热带的数量为多个,扇形固定架的数量为与第二电伴热带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二电伴热带连接在每个扇形固定架内;

相邻扇形固定架之间具有缝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罩;

保温罩用于罩设在侧壁加热组件的外部。

进一步的,保温罩包括弧形板,弧形板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弧形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

保温层连接在侧壁加热组件与保温罩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侧壁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外周面,对侧壁加热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并且侧壁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侧壁进行加热,确保储气罐的侧壁一直保持在恒定的温度;底部加热组件连接在储气罐的底部,对底部加热组件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并且底部加热组件用于对储气罐的底部进行加热,确保储气罐的底部一直保持在恒定的温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储气罐的侧壁连接侧壁加热组件,在储气罐的底部连接底部加热组件,从而确保储气罐内、排水阀、导水管路不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罐加热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壁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罐加热装置使用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罩的俯视图。

图标:100-侧壁加热组件;200-底部加热组件;300-保温罩;400-保温层;500-储气罐;101-第一电伴热带;102-第一控制电源;103-第一测温器;104-第一温度继电器;105-弧形固定片;106-固定环;107-电伴热带固定柱;201-第二电伴热带;202-第二控制电源;203-第二测温器;204-第二温度继电器;205-扇形固定架;206-缝隙;301-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罐加热装置的使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储气罐加热装置,包括侧壁加热组件100和底部加热组件200;

侧壁加热组件1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侧壁加热组件1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侧壁进行加热;

底部加热组件200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底部加热组件200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

在图1中,侧壁加热组件100固定绕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以利用侧壁加热组件100对储气罐500的侧壁进行加热,并且侧壁加热组件100绕接在储气罐500下端高度的二分之一处,由于储气罐500下部的温度比较低,这样就能够从储气罐500的下部位置进行加热,避免储气罐500的下部位置太凉,出现结冰的现象。

底部加热组件200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以利用底部加热组件200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确保储气罐500的底部位置受热均匀,避免储气罐500的底部出现结冰的现象。

底部加热组件200的面积小于等于储气罐500底部的面积,以使底部加热组件200能够设置在储气罐500的底部位置,对底部加热组件200所散发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将侧壁加热组件100绕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底部加热组件200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空压机使用时,利用侧壁加热组件100对储气罐500的外周面进行加热,利用底部加热组件200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确保整个储气罐500内的热量分布均衡,储气罐500不会出现结冰的现象,空压机能够正常使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壁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100包括第一电伴热带101、第一控制电源102、第一测温器103和第一温度继电器104;

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第一电伴热带101与第一控制电源102电连接,第一控制电源102控制第一电伴热带101的启闭;

第一测温器103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第一测温器103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温度进行测量;第一温度继电器104分别与第一控制电源102、第一测温器103电连接。

在图2中,第一电伴热带101绕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以利用第一电伴热带101加热时所散发的热量,对储气罐500的外周面进行加热。

第一电伴热带101是利用电热来补偿储气罐500在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以维持储气罐500最佳的需求温度。

第一电伴热带101的结构包括导线聚合物、两根平行金属导线、绝缘层,其发热元件的电阻率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并且相互并联。特点是:能够自动限制加热时的温度,并随着被加热体的温度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而无任何附加设备,可以任意裁短,或者在一定的长度范围内接长使用,并且允许多次交叉重叠,不会出现高温过热点及烧毁的现象。

第一控制电源102为手动开关,也可以为遥控开关,便于作业人员操作。

第一测温器103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PT100温度传感器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以利用PT100温度传感器对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温度进行检测。

第一温度继电器104能够对第一测温器103所检测的温度进行识别,并根据所检测到的温度值对第一控制电源102的启闭进行控制,使储气罐500内的温度自动可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储气罐500的侧壁环境温度低于第一测温器103的设定值时,开启第一控制电源102,第一电伴热带101开始加热,利用第一电伴热带101对储气罐500的侧壁进行加热,第一温度继电器104对第一测温器103所感应的储气罐500外周面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储气罐500的侧壁环境温度超过第一测温器103的设定值时,第一温度继电器104将所感应的温度信号传递至第一控制电源102,第一控制电源102控制第一电伴热带101停止加热;利用第一测温器103实时检测储气罐500外周面的环境温度,实现了储气罐500的环境温度可调节控制,保证储气罐500的外周面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区间,避免储气罐500内出现结冰的现象。

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100还包括弧形固定片105,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弧形固定片105上,弧形固定片105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

弧形固定片105上连接有固定环106,弧形固定片105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弧形固定片105之间的固定环106通过连接件连接;

第一电伴热带101的数量为与弧形固定片105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一电伴热带101连接在每个弧形固定片105上。

在图2中,弧形固定片105为铁质的半圆弧片,第一电伴热带101固定连接在弧形固定片105的外周面,弧形固定片105的内周面贴合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以利用弧形固定片105对第一电伴热带101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弧形固定片105的左右两个侧边分别焊接有固定环106,固定环106为铁环,相邻的弧形固定片105之间的固定环106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采用螺栓,以对多个弧形固定片105进行连接固定,多个弧形固定片105连接后,围设在储气罐500的外周面。

在每个弧形固定片105的外周面均连接第一电伴热带101,以使储气罐500的外周面受热面积均衡。

进一步的,侧壁加热组件100还包括电伴热带固定柱107;

电伴热带固定柱10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伴热带固定柱107在弧形固定片105上连接成多个S形;第一电伴热带101依次绕接在每个电伴热带固定柱107上。

在图2中,电伴热带固定柱107采用铁质的材料制作的。

电伴热带固定柱107为圆柱,也可以为多棱柱。

电伴热带固定柱107的内侧端垂直焊接在弧形固定片105外周面上,电伴热带固定柱107的外侧端为自由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弧形固定片105的外周面焊接多个电伴热带固定柱107,多个电伴热带固定柱107连接成多个S形,以将第一电伴热带101绕接在每个电伴热带固定柱107上,对第一电伴热带101的位置进行固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加热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底部加热组件200包括第二电伴热带201、第二控制电源202、第二测温器203和第二温度继电器204;

第二电伴热带201排布成多个S形,并围设成扇形的结构;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第二电伴热带201与第二控制电源202电连接,第二控制电源202控制第二电伴热带201的启闭;

第二测温器203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第二测温器203用于对储气罐500的底部温度进行测量;第二温度继电器204分别与第二控制电源202、第二测温器203电连接。

在图3中,第二电伴热带201的结构与第一电伴热带101的结构相同。

第二电伴热带201排布成多个S形,并且第二电伴热带201围设成扇形的结构,以利用扇形的面积对储气罐500的底部位置进行加热,使储气罐500的底部位置受热均衡。

第二控制电源202的结构与第一控制电源102的结构相同。

第二测温器203的结构与第一测温器103的结构相同。

第二温度继电器204与第一温度继电器104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储气罐500的底部环境温度低于第二测温器203的设定值时,开启第二控制电源202,第二电伴热带201开始加热,利用第二电伴热带201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加热,第二温度继电器204对第二测温器203所感应的储气罐500底部的温度进行监测;当储气罐500的底部环境温度超过第二测温器203的设定值时,第二温度继电器204将所感应的温度信号传递至第二控制电源202,第二控制电源202控制第二电伴热带201停止加热;利用第二测温器203实时检测储气罐500底部的环境温度,实现了储气罐500底部的环境温度可调节控制,保证储气罐500的底部温度处于设定的温度区间,避免储气罐500内出现结冰的现象。

进一步的,底部加热组件200还包括扇形固定架205,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扇形固定架205内。

在图3中,扇形固定架205为扇形的铁框,将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扇形的铁框内,利用扇形的铁框对第二电伴热带201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

为了使第二电伴热带201的位置固定牢固,在扇形固定架205的内周壁连接多个螺钉,以利用多个螺钉对第二电伴热带201所绕接的位置进行固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第二电伴热带201的数量为多个,扇形固定架205的数量为与第二电伴热带201的数量相对应的多个,每个第二电伴热带201连接在每个扇形固定架205内;

相邻扇形固定架205之间具有缝隙206。

在图4中,多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内侧端连接,并且多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内侧端连接后,多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外侧端形成圆盘状,多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外侧端相互独立,相邻扇形固定架205之间具有缝隙206,利用缝隙206确保相邻扇形固定架205之间能够散热,在每个扇形固定架205内均连接一个第二电伴热带201,以利用多个第二电伴热带201对储气罐500的底部进行均匀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扇形固定架205的数量为三个,在每个扇形固定架205内均连接一个第二电伴热带201,三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内侧端连接后,三个扇形固定架205的外侧端形成圆盘的结构,每个扇形固定架205均采用螺栓连接在储气罐500的底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罐加热装置使用时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罩300;

保温罩300用于罩设在侧壁加热组件100的外部。

在图5中,保温罩300采用铁质材料制作,保温罩300罩设在侧壁加热组件100的外部,利用保温罩300对侧壁加热组件100所散发的热量进行阻挡,使侧壁加热组件100所散发的热量集中在保温罩300内,避免侧壁加热组件100的热量散发。

保温罩300为空心柱状,以适应储气罐500的圆柱外形。

或者,保温罩300为长方体状,以将储气罐500罩设在保温罩300内。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保温罩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保温罩300包括弧形板301,弧形板301的数量为多个,相邻弧形板301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图6中,每个弧形板301的左侧壁均设有凸起块,每个弧形板301的右侧壁均设有凹槽,凸起块能够与凹槽卡合连接,以使多个弧形板301之间能够卡合固定,形成圆柱状的保温罩300。

相邻弧形板301之间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便于进行拆装。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温层400;

保温层400连接在侧壁加热组件100与保温罩300之间。

在图5中,保温层400是填充在侧壁加热组件100和保温罩300之间的保温棉,利用保温棉对侧壁加热组件100所散发的热量进行保温,避免热量流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设计图

储气罐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9284.3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5(内蒙古)

授权编号:CN209325408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F17C 13/00

专利分类号:F17C13/00;F17C13/02;F17C13/10

范畴分类:23F;22C;

申请人: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0171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哈岱高勒乡马家塔村

发明人:王明刚;李军;赵曙光

第一发明人:王明刚

当前权利人:内蒙古伊泰京粤酸刺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治位

代理机构:1137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储气罐加热装置论文和设计-王明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