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愈发重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是国家应急援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目前部分省市正处于探索阶段。承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了天津市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工作,本文结合实践对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工作从模式选择、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航空医学;急救;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愈发重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作为国家应急援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面对各类突发应急事件因地理、空间或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医学救援工作造成困难的时候,可实施更加便捷、高效、快速、精准的紧急医疗救援,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完善医疗应急救援网络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1]。我市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建立起了畅通的紧急医疗救援保障体系,我院承担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的探索建设工作,现结合实际工作对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及其承担的相关职能进行初步探讨。
1背景及意义
1.1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了空中医疗救援的概念并进行了尝试,但受航空器以及飞行航线等软硬件条件的限制而发展较慢。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国航空紧急救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2]。尤其是国家卫计委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鼓励发展我国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工作。制订支持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发展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因此,国内各主要大中城市的医疗系统已纷纷开始探索和实践航空紧急医疗的立体化救援模式。
1.2我市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发展,有助于完善京津冀地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在处置特大型突发事件、防灾救灾、抢险救助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2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发展现状
国际上航空紧急医学救援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不断地发展与规范,目前,大部分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航空医疗救援体系。首先,航空医疗救援网络覆盖广。例如,美国共有300多个航空救援中心[3],1000多个航空救援点,大部分地区能提供20分钟空中紧急救援服务;日本42个道府县的急救中心均提供空中救援服务[4],全国共有航空救援基地50余个;德国全国共有70余个直升机紧急救援基地,实现了98%国土面积的15分钟快速反应到达,堪称全球航空紧急救援的典范。其次,航空救援硬件完善。例如,美国目前约有1500架专业航空医疗救援飞机,其中直升机1000余架,固定翼400余架;德国全国约有100余架航空救援专用飞行器;日本约有60余架直升机用于航空医疗救援。最后,航空救援经验丰富。例如,美国每年通过航空救援40多万人次,德国10万余人次,日本2万余人次,并都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
3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探讨
3.1运行模式的选择。
纵观国内外航空紧急医疗救援的运转模式,主要可为以下几种: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模式、医疗机构主导的独立救助模式、企业主导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以医院为核心的联盟合作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优劣[6]。我院采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医院与急救中心为核心,以通航企业为载体的航空医疗救援模式。由政府设置准入标准,建立规范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并给予政策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基地由医院与市急救中心共建,成立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援队,向社会提供空中救援等相关服务。通航企业提供飞行器,飞行器内配备航空救治专用医疗舱和医疗设备。同时,通航企业负责配备飞行人员和飞行设施,负责飞行器和起降平台的日常维护,负责制定飞行计划和申请飞行航线。这充分利用了各方资源,解决了跨部门协作、人力资源成本、较大资金投入等难题,形成了优势互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符合我国现有国情的有效运行模式。
3.2规划布局与点位选取。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建设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基本上是以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中心,以能满足飞行器起降条件的医疗机构为基础,以尽量多的飞行器临时起降点为构架,组成区域内航空紧急医疗救援网络。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作为其中的核心,会频繁执行空中救援的起降任务,因此其选位尤为重要,需要考虑到环境、地域、交通、长远发展等多种因素。我院地处市中心与滨海新区之间,可等距离辐射全市范围,区域内无高大建筑,避免了市中心高楼林立对飞行安全带来的限制与影响,以及在市中心发生次生灾害事故的隐患。同时,医院地处京津冀之间核心地带,毗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与多条高速公路相连,能根据条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陆路、空路及空中转运要求。最后,医院地处长江以北唯一的自贸区内,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两个国家发展战略,并享受自贸区政策的创新优势。
3.3功能的定位。
我国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刚刚起步,国内没有成熟的标准可以利用,只能参照国际先进经验进行探索。作为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应当至少承担三项基本职能:救治、转运和培训。既要具备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快速救治与处理的能力,也要拥有对特殊患者进行航空转运的经验(包括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同时要承担行业内部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我国尚无规范的航空医疗培训机构,人才匮乏,人员培训需送国外学习,培养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因此,我院充分利用与天津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契机;充分利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京津冀等地区的优质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国际创伤生命支持联合会(InternationalTraumaLifeSupport,ITLS)等国际认证的急救相关培训资质与经验,建立了一个标准规范、务实高效的航空医疗救治培训中心。
4讨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面对与解决,例如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规划、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监管体系、专业化人才匮乏、市场培育和宣传力度不够、配套资金保障不到位等等[7]。但是,航空紧急医疗救援是未来医学急救领域和通航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已在业内形成共识。目前,国家正在搭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外部政策环境不断利好,内部人员工作热情也很高涨。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与创新,力争把我市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的更加标准规范,并配合国家搭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宗浩,总编辑.中国灾害救援医学[M].1版上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89-198.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4-12-24].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2/24/content_9337.htm.
[3]贺安华.国际航空医疗救援的主要模式与启示[J].中国民用航空,2016,(4):37-39.
[4]贺安华.看看日本如何发展直升机医疗救援[DB/OL].[2017-08-06].http://www.sohu.com/a/162669612_288274.
[5]刘兵,邢春利,彭明强.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4):413-416.
[6]张擎,李金年.空中急救体系运行方式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1):846-848.
[7]武秀昆.我国三级综合医院开展航空医疗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11):806~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