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广西南宁5300232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南宁)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长老乡知背铅锌矿是大厂锡矿田中矿带的主要矿床,本文就通过对矿山工作以及前人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矿床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因素,对矿床成矿控矿因素提出了一些见解,提出了找矿标志,以供地质同仁参考。
关键词:大厂;知背;控矿因素;找矿标志
前言
广西河池市长老乡知背铅锌矿区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的大厂矿田西矿带内。大厂矿田产于丹池成矿带的泥盆系碎屑岩相、碳酸盐岩相及硅质岩相地层中[1]。大厂矿田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发育,分布的地层为泥盆系至三迭系。区内尤以泥盆系独具特色,是矿田内的主要赋矿层位,所有工业矿体均赋存于此。矿田北西向丹池大断裂和丹池复背斜构成了区内的主要构造格架。侵入岩类型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长石石英斑岩、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玢岩,侵位于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受NW向褶皱及近S-N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2](图1)。
图1.大厂矿田综合地质图
1地质概况
1.1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统罗富组、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五指山组和同车组、石炭系下统鹿寨组,由老至新主要岩性组合如下:
(1)罗富组(D2l)泥页岩、泥质灰岩夹细砂岩,为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以泥岩结束和硅质岩出现作为罗富组与上覆榴江组分层标志。
(2)榴江组(D3l)深灰~灰黑色中层状硅质岩、局部为灰色薄层状硅质岩、泥岩、硅质泥岩夹微晶灰岩。下部主要表现硅质泥岩、泥岩增多,并含锰质透镜体,局部夹含炭硅质岩。具水平条带状构造,该层由于层理裂隙发育,沿裂隙可见铅锌、黄铁矿和毒砂等硫化物,为区域主要含矿层位之一。
(3)五指山组(D3w)深灰色宽条带泥灰岩灰色细条带状硅质岩夹薄层灰岩、灰色小扁豆状灰岩、灰色大扁豆状灰岩。
(4)鹿寨组(C1lz)深灰~灰黑色薄层泥岩、钙质泥岩夹细砂岩、中部主要为黑色泥岩、局部夹粉砂岩、硅质岩和硅质泥岩,泥灰岩。下部主要为深灰~灰色中层状细砂岩为主,局部夹黑色泥岩。
1.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丹池褶断带南端的大厂复式背斜中南段西翼,褶皱比较强烈,断裂也较发育。主要褶皱为知背背斜,主要断裂有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知背背斜属大厂复式背斜南延。
1.3矿区岩浆岩
勘探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在矿区外围北500m出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岩脉,走向南北,由岩脉向围岩倾伏,倾角陡70°~80°,脉厚5m~28m。
1.4矿区变质作用
矿区主要为接触变质作用,主要存在断裂破碎带。围岩蚀变主要由接触变质作用形成气化热液蚀变,分布较广,矿区内蚀变主要表现为硅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绿泥石化及碳酸盐化等。
1.5物、化探异常特征
根据物探电法资料表明,勘探区内北西向断裂经过且有较好的激电异常,异常往深部分层性明显,大于250m还有极化矿存在,极有可能为矿致异常。区内岩石或土壤中的分布的Sn、Pb、Zn化探异常,元素的高含量主要分布于北西向及北东向断裂附近,说明异常与北西向或北东向构造关系密切。
2矿体特征
矿体产于泥盆系上统五指山组和石炭系下统鹿寨组地层中,受近北北西向断层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为地表主要为五指山组扁豆状灰岩,深部与榴江组接触附近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为中层状硅质岩和硅质泥岩,深部与罗富组第三段接触附近矿体的上、下盘围岩为深灰色中~薄层状微晶灰岩和钙质泥岩。
矿石中的矿物组成较复杂,金属矿物主要为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锡石、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微量硫锑铅矿、黄铜矿、菱锌矿、锑华、褐铁矿、银黝铜矿;脉石以碳酸盐类和硅酸盐类为主,杂质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少量绢云母等。
3控矿因素
矿区内岩浆岩、构造和地层是控矿的主导因素。在矿区外围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巴力—龙头山矿区龙箱盖地表有南北向花岗斑岩脉,深部发现隐伏黑云母花岗岩体侵人泥盆系地层,致使礁体深部出现透闪石化和大理岩化,在黑云母花岗岩矿体隆起部位和花岗斑岩脉两侧,无发现大厂105号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说明岩浆岩的隆起及侵入,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热源和部分矿源[3]。矿区内构造为矿液提供了良好的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4],Ⅰ号铅锌锡多金属矿床产于北西向大厂褶断带西翼北(北)西向构造中,并控制着矿体产状和形态。岩层的物理化学性质对矿床的规模和富集起了制约作用。如硅质岩层理度高、性脆,易形成大范围的破碎带,利于矿液的迁移和沉淀,形成含锡破碎带矿体。而生物礁灰岩易于产生的裂隙带和断裂,以及裂隙带和断裂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古溶洞内,为本区Ⅰ号矿体和大厂100号矿体预备了赋存空间[5]。
4找矿标志
(1)地表原生矿化露头
地表矿化露头是直接找矿标志。
(2)地貌标志
矿区铅锌矿化受一定构造控制,又与硅化关系密切。由于这种构造—硅化带抗风化极强,地貌上常呈NNW向正地形展布,是找矿的指示标志。
(3)地质构造标志
背斜核部,是承载含矿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构造交汇部位,次级裂隙、破碎带发育,为矿液的迁移和沉淀提供了有利场所,特别是背斜轴部NNW向断裂交切的地段,是成矿的重要部位。
(4)岩浆岩侵入或隆起,是找大矿有利地段
岩浆岩突起,是岩浆结晶分异晚期易于聚集成矿物质和挥发组份的部位,利于成矿。
(5)蚀变标志,是找矿间接依据
近矿围岩的方解石化,矿体外接触带产生的弱硅化和退色化,是直接找矿标志。
(6)物化探找矿标志
较规整的低缓磁异常和原生晕综合异常亦是找矿的良好标志。
结语
综上所述,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中统罗富组、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五指山组和同车组、石炭系下统鹿寨组,泥盆系上统榴江组为区域主要含矿层位之一;矿体受近北北西向断层控制,矿体形态为脉状,矿体找矿标志明显。
参考文献:
[1]李杰维,卢方全,吴起等.广西河池市长老乡知背矿区铅锌矿勘探地质报告[R].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2014.
[2]黄胜海,黄光琼,万庆等.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J].矿产与地质,2016,30(5):738-740.
[3]王海波,陈爱兵,何幸儒等.广西大厂矿田拉么锌铜矿床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划分[J].河南科学,2004,31(4):500-504.
[4]徐钰,杨礼才.广西笼箱盖一拉么地区铜锌多金属矿床的侵入接触构造体系[J].矿床地质,1988,7(1):64-75.
[5]宁洪峰.广西大厂矿田100号与105号矿体成矿研究[D].中南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