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渤海油藏地质和流体为模拟对象,建立层内非均质岩心"分注分采"的实验方法,利用SEM、粒径分布、界面张力测试等方法评价了聚合物微球APS/高效驱油剂H1复合体系的增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APS微球水化240 h后膨胀倍数大于8倍,H1在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界面张力为9.15×10-2mN/m,可组成APS/H1复合体系。APS/H1复合体系随后续水驱逐渐降低高渗层入口分流率5%~15%,采收率增幅最大,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单独注入H1时可快速降低高渗层入口分流率,但易产生绕流现象,采收率增幅最小;APS+H1组合体系对入口分流率影响较小,先注入的微球易伤害低渗层,影响后续高效驱油剂和水的吸液量,采收率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鲍文博,卢祥国,刘义刚,李彦阅,张云宝,郐婧文
关键词: 聚合物微球,高效驱油剂,分注分采,分流率,采收率
来源: 石油化工 2019年08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石油天然气工业
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4086),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16ZX05058-003-010)
分类号: TE357.46
页码: 843-849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437K
下载量: 180
相关论文文献
- [1].渤海特稠油高温驱油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 能源化工 2020(03)
- [2].海上稠油油田高效驱油剂筛选与评价[J]. 石油化工应用 2018(04)
- [3].黏弹性颗粒驱油剂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24)
- [4].驱油剂对固井质量影响实验[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6(01)
- [5].中原油田回收二氧化碳作为驱油剂效果显著[J]. 石油钻探技术 2010(01)
- [6].低渗油田防膨驱油剂研究与应用[J]. 新疆石油科技 2014(01)
- [7].基于交叉验证法探究砾岩储集层特征及对化学驱油剂损耗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2)
- [8].表面活性剂驱油剂体系优选[J]. 石化技术 2017(04)
- [9].蒸汽驱新型驱油剂研究与试验[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14)
- [10].石油磺酸盐驱油剂合成工艺研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2(09)
- [11].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制备与性能[J]. 塑料工业 2020(04)
- [12].剪切作用对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黏损率的影响规律[J]. 油田化学 2013(04)
- [13].管线材质对聚丙烯酰胺驱油剂黏损率的影响[J]. 油田化学 2013(04)
- [14].双河油田分子膜驱油剂室内评价[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17)
- [15].智能纳米化学驱油剂研究现状[J]. 现代化工 2020(06)
- [16].三次采油驱油剂性能对比分析与实际应用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9)
- [17].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流变特性[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4)
- [18].新型驱油剂在子北试验区的应用研究[J]. 云南化工 2017(11)
- [19].黏弹性颗粒驱油剂注入性能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0].一种高黏性驱油剂配方的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3(01)
- [21].分子膜驱油剂的性能评价及驱油效果探究[J]. 应用化工 2013(01)
- [22].多元驱油剂中聚合物分子聚集体与储层适应性[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4)
- [23].一种复合表面活性剂驱油剂的性能评价[J]. 石油化工应用 2020(10)
- [24].吐哈油田鲁2块交联聚合物驱油剂注入参数的确定[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 2010(03)
- [25].延长石油驱油剂厂防洪工程建设方案[J]. 陕西水利 2014(06)
- [26].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J]. 辽宁化工 2015(08)
- [27].稠油热采高效驱油技术应用研究[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3)
- [28].特低渗透油藏超级纳米强降驱油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延长油区志丹油田试验区为例[J]. 非常规油气 2019(02)
- [29].“启源YC-2”驱油剂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探索性研究[J]. 当代化工 2012(08)
- [30].MD膜驱油剂驱油机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