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磷酸化论文_杨翠翠,李林,张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度磷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化,磷脂,蛋白,阿尔,神经细胞,加味,凋亡。

高度磷酸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翠翠,李林,张兰[1](2013)在《Tau蛋白高度磷酸化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的研发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对Tau蛋白磷酸化致AD主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Tau转基因动物模型、激酶和磷酸化酶系统失衡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模型、降低Tau蛋白糖基化致Tau过度磷酸化模型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曾克武,王学美,富宏,刘庚信[2](2011)在《加味五子衍宗方对Aβ_(25-35)所致的PC12细胞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加味五子衍宗方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25-35)所致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中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使用Aβ25-35(30μmol.L-1)诱导PC12细胞的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并同时加入加味五子衍宗方提取物(50~400 mg.L-1)作用细胞24 h,然后考察加味五子衍宗方对PC12细胞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加味五子衍宗方单独作用细胞后,无明显毒性作用。但是加味五子衍宗方可以显着的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神经毒性,细胞存活率由损伤组的70%±4.9%提高到治疗组的98%±6.5%(P<0.01);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表达也受到了显着性的抑制,分别从损伤组的378.15%±34.65%和985.12%±45.32%降低到治疗组的127.65%±12.65%和543.61%±39.07%(P<0.01)。此外,PC12细胞中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也出现了显着下调,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损伤组的130.01%±5.83%降低到治疗组的113.75%±6.34%(P<0.01),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损伤组的150.17%±10.28%降低到治疗组的105.37%±4.57%(P<0.01),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糖原合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以及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的磷酸化来实现的。结论:加味五子衍宗方可以有效的抑制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中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具有潜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王海均[3](2010)在《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饮食结构的改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范围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达85%。在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例,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例。在神经外科也广泛存在脑缺血性损伤如:脑外伤后并发的缺血性脑损伤,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误夹载瘤动脉或术后血管痉挛造成的缺血性损伤以及术中控制性降压不当导致的脑缺血损伤等。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阻塞导致的急性脑缺血需要迅速的血管再通,而脑血流的再灌注会导致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涉及神经细胞能量耗竭、兴奋性谷氨酸神经递质毒性、钙离子超载、迟发性细胞死亡、自由基损伤、各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半暗带区的去极化以及炎症反应等。这些复杂的病理变化导致钙调节蛋白依赖性激酶(CaMKs)和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MAPKs)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激活。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明显增加了痴呆的发病率,这些痴呆患者的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而且一半以上患者发生的继发性痴呆不是脑卒中脑损害直接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它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病因,临床症状主要是进行性记忆力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病理学上主要表现为神经纤维缠结形成以及皮质神经元的丢失和老年斑的生成。AD的病因至今不明,发现家族性AD存在多个基因位点的异常,而散发性A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脑缺血、缺氧和自由基损伤可能是AD发生的重要病因。脑卒中的血管危险因素可使AD的患病风险增高,增加脑供血改善脑灌注不足可以明显改善AD的临床症状,并且脑血管疾病和AD之间存在相似的神经病理学特征如:脑缺血和AD中都存在tau蛋白的高度异常磷酸化和神经元的凋亡。但脑缺血后是否发生了和AD一样神经病理学特征目前还不清楚。因此进一步证实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是否发生AD样病理变化对阐明脑缺血和AD之间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tau蛋白是一种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的微管相关蛋白,具有稳定微管,促进微管装配、维持神经元的形态和促进轴突运输的重要作用。tau蛋白功能异常改变可能是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的必要环节。tau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间平衡是维持微管稳定性的关键调控因素,tau蛋白的高度异常磷酸化是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如:AD、皮克病(Pick's disease)等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在AD中tau蛋白的过度异常磷酸化导致tau蛋白自身聚集成双螺旋纤维细丝(paired helical filament, PHF),进而产生具有阿尔茨海默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lament tangles, NFTs)。目前发现tau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多达21个,主要的磷酸化位点是Thr231、Ser396、Ser404、Ser199、Ser202、Thr205、Ser262等。这些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主要有蛋白激酶GSK-3β、cdk5和MAPK来调节的。JNK/SAPK是MAPKs的一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之一,JNK是上世纪90年代早期发现的能被许多应激因子激活,且能使核转录因子c-Jun的氨基活化区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在AD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发现其能磷酸化tau蛋白的位点主要有Thr205、Ser396、Ser422、Ser202、Ser404、Ser199、Thr212、Thr231。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是AD病的早期事件,它被认为是NFTs形成的关键,并且其与AD中神经元的丢失有关。JNK信号转导通路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被激活,但JNK在局灶性脑缺血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中的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脑梗塞时血管支配的区域中心就会形成缺血核心区和周边的半影区,核心区以神经元坏死为主,半影区则以神经元凋亡为主。而缺血的半影区是神经元保护的关键点。在AD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和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阳性细胞存在相关关系,同样bcl-2、bax在脑缺血后的表达也发生变化。JNK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调节因子,bax是JN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调节神经细胞凋亡的主要促凋亡基因,而脑缺血再灌注后又诱导了tau蛋白的异常高度磷酸化。因此我们推测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可能与高度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相关,它们可能与AD一样是通过调节相同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来实现的,脑缺血后JNK有可能导致tau蛋白的高度异常磷酸化引发细胞凋亡进而发生AD样病变值得探讨。故本研究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研究脑缺血后在AD患者脑中具有特征性的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变化,磷酸化tau蛋白的溶解性以进一步阐明脑缺血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并且研究JN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之间的联系,以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和bax的表达空间关系并检测阻断JNK的活性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JNK在脑缺血损伤后tau蛋白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目的:应用改良的MCAO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效果、稳定性为后继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将3-0尼龙线插入CCA内,并不断调整栓塞线进入的角度使其顺利进入ICA,前端到达大脑前动脉的起始部,通过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供而造成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缺血,栓塞线进入深度约(20±3)mm。并应用TTC染色及神经功能学评分评估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效果及稳定性。结果:造模成功者一般状况较差,TTC染色发现梗塞灶明显、稳定性好,变异较小。除少数动物造模死亡外,其余神经功能学评分都在1-3分之间。结论:改良的MCAO线栓模型创伤小;实验结果稳定、可重复性强,为脑缺血再灌注实验提供有力保障。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hr231位点磷酸化和非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h后皮质tau蛋白在Serl99/202、Ser396、Ser404和Thr231位点发生异常高度磷酸化,非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显着增加。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脑梗死可能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目的:探讨JN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神经元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bcl-2、bax的表达中的作用,以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和bax的空间关系并检测阻断JNK的活性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体积的影响,进一步阐明JNK在脑缺血损伤后tau蛋白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检测JNK的活性变化以及应用其特异性阻断剂SP600125阻断JNK的活性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396和Thr231、Ser199/202、Ser404位点磷酸化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bax的表达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应用TTC法检测SP600125对梗塞灶体积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NK的活性增加,应用SP600125阻断JNK的活性后显着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tau蛋白在Ser396和Thr231、Serl99/202、Ser404位点的磷酸化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并且明显减小梗塞灶的体积。脑缺血再灌注后bax的表达与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JNK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中起了重要作用,其可作为脑缺血再灌注后痴呆的一个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王海均,赵洪洋,熊南翔,黄俊红,姚东晓[4](2009)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的变化,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以阐明脑梗死和阿尔茨海默病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磷酸化和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变化;TUNEL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磷酸化tau蛋白的关系。结果缺血再灌注6 h后顶叶皮质tau蛋白在Ser199/202、Ser396、Ser404和Tyr231位点发生异常高度磷酸化,不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显着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3 d神经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生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变化,脑梗死可能促进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杨波,曾庆杏,张兆辉[5](2008)在《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在大鼠体内对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n=32)、实验对照组(n=32)和对照组(n=8),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溶血磷脂酸、溶剂(PBS缓冲液),于注射后12、24、48和72h各不同时间点进行PS~(202)-tau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即该区域细胞中ser202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程度。运用TUNEL技术检测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并对同一区域每视野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实验组LPA注射后12h注射侧海马CA4区锥体细胞中开始出现PS~(202)-tau阳性表达,24h达高峰,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31±0.012、0.188±0.008,48、72h表达稍下降,吸光度值分别为0.161±0.013、0.147±0.016,实验组12、24、48和72 h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PA注射后12h在注射侧海马CA4区每视野TUNEL阳性细胞为2.18±0.43个/视野,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4h开始出现大量TUNEL阳性表达细胞,48h达高峰,72h逐渐减少,每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09±2.20个/视野、16.63+4.21个/视野、12.63±1.60个/视野。上述叁个时间点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磷脂酸在动物整体水平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的ser202位点高度磷酸化,并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杨波,曾庆杏,张兆辉[6](2008)在《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在大鼠体内对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n=32)、实验对照组(n=32)和对照组(n=8),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溶血磷脂酸、溶剂(PBS缓冲液),于注射后12、24、48和72h各不同时间点进行PS202-tau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即该区域细胞中ser202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程度。运用TUNEL技术检测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并对同一区域每视野阳性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实验组LPA注射后12h注射侧海马CA4区锥体细胞中开始出现PS202-tau阳性表达,24h达高峰,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131±0.012、0.188±0.008,48、72h表达稍下降,吸光度值分别为0.161±0.013、0.147±0.016,实验组12、24、48和72h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和实验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PA注射后12h在注射侧海马CA4区每视野TUNEL.阳性细胞为2.18±0.43个/视野,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24h开始出现大量TUNEL阳性表达细胞,48h达高峰,72h逐渐减少,每视野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09±2.20个/视野、16.63±4.21个/视野、12.63±1.60个/视野。上述叁个时间点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磷脂酸在动物整体水平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的ser202位点高度磷酸化,并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期刊2008-10-01)

杨波,曾庆杏,张兆辉,王细林[7](2005)在《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凋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在大鼠体内对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和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n=32)、实验对照组(n=32)和对照组(n=8),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双侧海马微量注射溶血磷脂酸、溶剂,于注射后12、24、48和72h各不同时间点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该区域神经细胞中ser202位点磷酸化tau蛋白(PS202-tau)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LPA注射后24h海马CA4区神经细胞中PS202-tau阳性表达到达高峰,阳性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P<0.05)。LPA注射后48h TUNEL阳性细胞数达高峰,每个视野中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LPA在动物整体水平可诱导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并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05年06期)

高度磷酸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加味五子衍宗方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25-35)所致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中的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使用Aβ25-35(30μmol.L-1)诱导PC12细胞的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并同时加入加味五子衍宗方提取物(50~400 mg.L-1)作用细胞24 h,然后考察加味五子衍宗方对PC12细胞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加味五子衍宗方单独作用细胞后,无明显毒性作用。但是加味五子衍宗方可以显着的抑制Aβ25-35所诱导的神经毒性,细胞存活率由损伤组的70%±4.9%提高到治疗组的98%±6.5%(P<0.01);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表达也受到了显着性的抑制,分别从损伤组的378.15%±34.65%和985.12%±45.32%降低到治疗组的127.65%±12.65%和543.61%±39.07%(P<0.01)。此外,PC12细胞中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也出现了显着下调,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损伤组的130.01%±5.83%降低到治疗组的113.75%±6.34%(P<0.01),Ser404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损伤组的150.17%±10.28%降低到治疗组的105.37%±4.57%(P<0.01),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糖原合酶激酶(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Ser9位点的磷酸化以及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的磷酸化来实现的。结论:加味五子衍宗方可以有效的抑制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中tau蛋白的高度磷酸化,具有潜在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度磷酸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杨翠翠,李林,张兰.Tau蛋白高度磷酸化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3

[2].曾克武,王学美,富宏,刘庚信.加味五子衍宗方对Aβ_(25-35)所致的PC12细胞tau蛋白高度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3].王海均.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

[4].王海均,赵洪洋,熊南翔,黄俊红,姚东晓.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致大鼠大脑皮质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

[5].杨波,曾庆杏,张兆辉.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6].杨波,曾庆杏,张兆辉.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神经细胞凋亡研究[C].第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2008

[7].杨波,曾庆杏,张兆辉,王细林.大鼠海马注射溶血磷脂酸诱导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和凋亡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5

论文知识图

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p38磷酸化...增强了Nrf2的磷酸化水平复合物晶体结构分别与全长...:纤溶过程中涉及到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1.7经元中Tau高度磷酸化导致...泛素化内源的Ser2高度磷酸化

标签:;  ;  ;  ;  ;  ;  ;  

高度磷酸化论文_杨翠翠,李林,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