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慕振华山东省栖霞实验小学265300
一、背景分析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束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对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了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了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乱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1.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的孩子,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2.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了生活的积累,就有了灵感的迸发。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的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耳朵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呢?”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