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终弟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兄终弟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兄终弟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卜杜勒,阿卜杜拉,丧服,王位,制度,沙特阿拉伯,政权。

兄终弟及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聪[1](2017)在《论述金代兄终弟及传统与政治动荡之联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兄终弟及是金代皇位继承制度有别于中原皇位嫡长子继承的重要形式,对于金代政治产生深远影响。金代兄终弟及本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产生的便宜之策,而后成为祖宗故事,从世祖劾里鉢到太宗完颜晟无不遵奉,但是随着金代政权稳固,出于皇权加强的需要,嫡长子继承与兄终弟及这两种传位方式展开激烈的碰撞,也由此使得金代宗室之间政治斗争十分激烈。(本文来源于《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许颖[2](2017)在《“兄终弟及”:君位继承与礼学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兄终弟及”是中国历史上君位继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出现于母权制社会,比“父死子继”的历史更为悠久。但是商周以来,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确立,“兄终弟及”成为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补充。传世的史籍中,存在大量“兄终弟及”的故例,先秦和秦汉时期的一些典型史例,成为后世非嫡长继承制的历史依据;后世一些以兄弟、堂兄弟乃至叔、侄、孙等身份继立的君主,援引这些特殊史例,制定出特殊的服丧制度和宗庙制度,以追崇本亲。“叁礼”及《春秋》叁传等经学典籍,也在不断地被阐释乃至曲解的过程中,成为君臣们进行礼学论争的理论工具。本文以这些经学文本和历史故例为主要材料,对历代王朝中一些着名的“兄终弟及”现象展开重点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儒家经学文本中涉及“兄终弟及”的几个关键源头,并结合礼经梳理出,历代争论“兄终弟及”问题时所援引的几个核心礼学原则,共分四节。通过对商周“兄终弟及”和鲁国“一继一及”的研究,本文认为,“兄终弟及”继承方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君主早夭、无子、战乱等特殊原因。兄终弟及只是嫡长子制度的重要补充,政治斗争角力才是影响君位继承的主要因素。通过梳理经传注疏实例,本文发现,历代争论兄终弟及问题时援引的礼学原则,基本来自叁个共同的经史渊源。其一,兄弟昭穆异同问题的源头,是春秋时期的“跻僖公”事件。其二,“为人后者为之子”问题的源头,是《公羊传》仲婴齐为兄后事件,本文讨论了“仲婴齐”的身份,指出《公羊传》本就仲婴齐的身份问题而论,在后世经学阐释中被扩大化。其叁,服制、追崇问题的来源,则是《仪礼》《礼记》等礼学着作中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篇章,本文分别总结了兄弟之服、为人后者之服的具体服丧要求。第二章,主要分析历代王朝通过“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的重要史例,共分五节。本章依次列举了自汉代到清代的君位继承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全新的数据分析。根据统计,同父兄弟、堂兄弟、族兄弟的“兄终弟及”共41次,占总传位次数的23.98%,仅次于父死子继(55.56%)。为了巩固政权,晋代开始预立“皇太弟”,此后唐、五代、宋、辽、元均有设置,整体上减弱了“兄终弟及”继承方式带来的社会震荡。就丧服制度而言,本章指出,以“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的帝王为先君所服之丧,基本都是臣为君的“义服”,符合礼制要求。但是由于大多数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都希望追尊自己的父母,从而多次引起礼学激辩。在这些论争中,经学文本被不断重新阐释,甚至曲解,为政治斗争推波助澜。就宗庙和昭穆设置而言,本章指出,以“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后,兄弟二人在宗庙中大都采取昭穆同位的办法,通常是“同庙异室”。第叁章,论述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礼学论争。除了前两章提到的礼学阐释之外,另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兄弟之子犹子”与“为人后者为之子”的现实冲突。养兄弟之子为嗣,与兄弟之子“为人后”不同。东晋时于氏提出“为人子不必为人后”的观点,首次将“为人后”和“为人子”分离,明代“大礼议”时张璁等人提出的“统嗣二分”观点,即是来源于此。这一观点也体现了明代理学的新发展,王廷相、王阳明等人,也都阐发了类似的思想,值得关注。其二,“继统”与“继嗣”相关问题,君统不同于宗统,继统也有别于继嗣。礼学原则之间的冲突、调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继统服务。其叁,经学家对“祢庙”如何认定,也存在不同的解释。本章列举了一些认为兄弟昭穆应当相异的经学观点,从而对第二章所讨论的宗庙之争,做了进一步的礼学思想挖掘。第四章,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互相发明,讨论中国古代的兄弟伦理问题。借助传世文献,本章梳理了儒家思想中与兄弟有关的伦理思想,并列举了历史上敬守“悌道”的重要人物和事迹。本章重点列举了五篇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简帛文献,认为早期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某些缺失,从而校正战国以来关于兄弟伦理的某些误识。“兄终弟及”的君位继承方式,虽然只是“父死子继”方式的补充,但它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宗法体系、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社会习俗,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就“兄终弟及”问题,历代君臣、政治家、经学家、礼学家之间,发生过多起激烈的论争,这些分歧和论争的历史过程,不仅体现了儒经阐释学的流变脉络,也展现出中国传统学术(经学和礼学)与历代现实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江[3](2015)在《沙特:兄终弟继制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23日,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去世,享年90岁。根据当地的法律,王位必须由沙特王国创始人、已故国王阿卜杜勒的子孙继承。因此,现年79岁的老人萨勒曼理所应当地继承了王位。分析人士指出,兄弟继承制存在弊端不利于稳定。 年近八旬的兄弟继承王位(本文来源于《新金融观察》期刊2015-01-26)

郝怡[4](2014)在《宋代帝室中兄终弟及服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的帝王从宋太祖时期就已经开始重视宋代的礼仪制度,用它来维护其皇权的合法性,丧服制度作为礼仪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直被宋代的帝王所重视着。在礼制中,“尊尊”与“亲亲”是礼制中最重要的两点制度体现,当君权与宗法的关系受到冲击时,要处理两者的关系,就成了一个难题。在宋代帝室的丧服制度中,兄终弟及的丧服制度显得特殊且重要。帝室中,如果是以父死子继继承皇位的皇帝,不论是以子为父服还是以臣为君服,都是斩衰叁年,就无有异议。兄终弟及这种服丧就会有所不同,因为亲兄弟之间相互服齐衰不杖期,臣为君服是斩衰叁年,是以重“亲亲”的形式服齐衰不杖期,还是以重尊尊的形式服斩衰叁年,就出现了歧义。本文通过以《仪礼·丧服》作为参考,对宋代叁个兄终弟及的即位皇帝为其兄所服丧服进行论述与研究,从而从侧面研究在宋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皇帝对“亲亲”、“尊尊”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高秋福[5](2011)在《“兄终弟继”》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10月下旬,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苏尔坦因病去世,国王阿卜杜拉随即指定纳伊夫亲王为新王储。苏尔坦和纳伊夫是同胞兄弟,阿卜杜拉则是他们同父异母的兄长。阿卜杜拉国王先后选定的两位王储均非自己的子嗣,而是自己的兄弟。这预示,沙特阿拉伯王国实行半个多世纪的“兄终(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11-11-11)

魏军刚,张弘[6](2011)在《试论南凉王位继承兄终弟及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五胡十六国时期诸政权王位继承方式不同,南凉政权主要推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南凉王位继承兄终弟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当时内外局势发展、秃发鲜卑传统政治、继任者才能和实力、"国人"阶层拥戴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南凉政权王位继承问题对深化认识五胡十六国时期王位传承方式,探索南凉政权的兴衰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黄寿成[7](2010)在《北齐高演高湛兄终弟及事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齐孝昭帝高演死后,其弟高湛即位,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次兄终弟及的禅让,但是仔细分析发现事情远非如此,这次事件实际上是一场宫廷政变。这场政变的前台主角是高湛,他通过这场政变夺取了皇位,是最大的获利者。而实际上的后台老板是高演、高湛兄弟二人的生母、时为皇太后的娄氏,她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她不想丧失实权去充当那个有名无实的太皇太后。并由此推断早在当年废高殷立高演之初就确定了高演、高湛、高济兄弟兄终弟及的继承顺序。(本文来源于《北大史学》期刊2010年00期)

王瑰[8](2010)在《夏背景下商代兄终弟及继统法原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夏代的王位继承在正常情况下是父亡子继的,先商部族首领的产生方式也是父亡子继的,但商汤灭夏后,就为之一改,王位继承制度成为兄终弟及。其原因或在于夏作为第一个家天下王朝的背景和商汤灭夏后面临的不得不如之的形势。面对此景,商天下的开创者可能决定在继统法上实行兄终弟及,并定下广建婚姻的国策以为之辅。(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李大鸣[9](2009)在《殷——“兄终弟及”的魔咒》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古的殷代,宗法制还没有像周人那样严密,嫡长子的地位,在法理上并没有受到保护,帝位传承,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到商代的继统法时说:"如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纵观殷代,从成汤到帝辛(纣)的30帝中,以弟继兄者就有14位。(本文来源于《紫禁城》期刊2009年07期)

彭文峰[10](2008)在《马楚政权兄终弟及继承制度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五代十国时期其他政权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不同,马楚政权推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兄终弟及制在主观上有维持政权稳定,防止外部势力觊觎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制度的长幼原则在推行过程中被破坏,引发了马氏兄弟的长期内争和马楚政权的分裂,加速了它的衰落和灭亡。研究马楚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对深化认识藩镇权力的传承方式,探索马楚政权迅速衰亡的制度原因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08年04期)

兄终弟及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兄终弟及”是中国历史上君位继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出现于母权制社会,比“父死子继”的历史更为悠久。但是商周以来,嫡长子继承制逐渐确立,“兄终弟及”成为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补充。传世的史籍中,存在大量“兄终弟及”的故例,先秦和秦汉时期的一些典型史例,成为后世非嫡长继承制的历史依据;后世一些以兄弟、堂兄弟乃至叔、侄、孙等身份继立的君主,援引这些特殊史例,制定出特殊的服丧制度和宗庙制度,以追崇本亲。“叁礼”及《春秋》叁传等经学典籍,也在不断地被阐释乃至曲解的过程中,成为君臣们进行礼学论争的理论工具。本文以这些经学文本和历史故例为主要材料,对历代王朝中一些着名的“兄终弟及”现象展开重点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讨论儒家经学文本中涉及“兄终弟及”的几个关键源头,并结合礼经梳理出,历代争论“兄终弟及”问题时所援引的几个核心礼学原则,共分四节。通过对商周“兄终弟及”和鲁国“一继一及”的研究,本文认为,“兄终弟及”继承方式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君主早夭、无子、战乱等特殊原因。兄终弟及只是嫡长子制度的重要补充,政治斗争角力才是影响君位继承的主要因素。通过梳理经传注疏实例,本文发现,历代争论兄终弟及问题时援引的礼学原则,基本来自叁个共同的经史渊源。其一,兄弟昭穆异同问题的源头,是春秋时期的“跻僖公”事件。其二,“为人后者为之子”问题的源头,是《公羊传》仲婴齐为兄后事件,本文讨论了“仲婴齐”的身份,指出《公羊传》本就仲婴齐的身份问题而论,在后世经学阐释中被扩大化。其叁,服制、追崇问题的来源,则是《仪礼》《礼记》等礼学着作中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篇章,本文分别总结了兄弟之服、为人后者之服的具体服丧要求。第二章,主要分析历代王朝通过“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的重要史例,共分五节。本章依次列举了自汉代到清代的君位继承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全新的数据分析。根据统计,同父兄弟、堂兄弟、族兄弟的“兄终弟及”共41次,占总传位次数的23.98%,仅次于父死子继(55.56%)。为了巩固政权,晋代开始预立“皇太弟”,此后唐、五代、宋、辽、元均有设置,整体上减弱了“兄终弟及”继承方式带来的社会震荡。就丧服制度而言,本章指出,以“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的帝王为先君所服之丧,基本都是臣为君的“义服”,符合礼制要求。但是由于大多数以旁支入继大统的皇帝,都希望追尊自己的父母,从而多次引起礼学激辩。在这些论争中,经学文本被不断重新阐释,甚至曲解,为政治斗争推波助澜。就宗庙和昭穆设置而言,本章指出,以“兄终弟及”方式继承君位后,兄弟二人在宗庙中大都采取昭穆同位的办法,通常是“同庙异室”。第叁章,论述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礼学论争。除了前两章提到的礼学阐释之外,另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其一,“兄弟之子犹子”与“为人后者为之子”的现实冲突。养兄弟之子为嗣,与兄弟之子“为人后”不同。东晋时于氏提出“为人子不必为人后”的观点,首次将“为人后”和“为人子”分离,明代“大礼议”时张璁等人提出的“统嗣二分”观点,即是来源于此。这一观点也体现了明代理学的新发展,王廷相、王阳明等人,也都阐发了类似的思想,值得关注。其二,“继统”与“继嗣”相关问题,君统不同于宗统,继统也有别于继嗣。礼学原则之间的冲突、调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继统服务。其叁,经学家对“祢庙”如何认定,也存在不同的解释。本章列举了一些认为兄弟昭穆应当相异的经学观点,从而对第二章所讨论的宗庙之争,做了进一步的礼学思想挖掘。第四章,通过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互相发明,讨论中国古代的兄弟伦理问题。借助传世文献,本章梳理了儒家思想中与兄弟有关的伦理思想,并列举了历史上敬守“悌道”的重要人物和事迹。本章重点列举了五篇与兄终弟及有关的简帛文献,认为早期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可以补充传世文献的某些缺失,从而校正战国以来关于兄弟伦理的某些误识。“兄终弟及”的君位继承方式,虽然只是“父死子继”方式的补充,但它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宗法体系、法律制度、道德观念和社会习俗,发生过深刻的影响。就“兄终弟及”问题,历代君臣、政治家、经学家、礼学家之间,发生过多起激烈的论争,这些分歧和论争的历史过程,不仅体现了儒经阐释学的流变脉络,也展现出中国传统学术(经学和礼学)与历代现实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兄终弟及论文参考文献

[1].赵聪.论述金代兄终弟及传统与政治动荡之联系[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许颖.“兄终弟及”:君位继承与礼学论争[D].武汉大学.2017

[3].李江.沙特:兄终弟继制的挑战[N].新金融观察.2015

[4].郝怡.宋代帝室中兄终弟及服制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5].高秋福.“兄终弟继”[N].新华每日电讯.2011

[6].魏军刚,张弘.试论南凉王位继承兄终弟及现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

[7].黄寿成.北齐高演高湛兄终弟及事考释[J].北大史学.2010

[8].王瑰.夏背景下商代兄终弟及继统法原因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

[9].李大鸣.殷——“兄终弟及”的魔咒[J].紫禁城.2009

[10].彭文峰.马楚政权兄终弟及继承制度述论[J].船山学刊.2008

标签:;  ;  ;  ;  ;  ;  ;  

兄终弟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