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拮抗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细菌,活性,大菱鲆,乳酸菌,鉴定,肠道,内生。
拮抗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1](2019)在《枣树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对3种枣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枣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果树,在天津地区广泛种植。内生细菌是植物病害防治中的一种新的生物资源,具有广阔的理论研究意义及开发远景。本研究从新鲜枣树根部组织中消毒后分离得到18株内生细菌,分别编号为Z1~Z18,经过革兰氏染色及16S rRNA序列测定,共鉴定出分别为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 Cohn)、志贺氏菌属(Shigella Castellani)、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coli)、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6个属的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一株对枣黑点、枣链格、枣轮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Z18,经鉴定初步认定该菌为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枣内生细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材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梦霖,阮羽萱,杜可心,石进校,阮颖[2](2019)在《2株油菜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活性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生长的病害。于2017年3月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试验田采集油菜湘油15盛花期植株的根茎叶,采用纯培养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68株内生细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内生菌株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琼脂扩散法对内生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共筛选出7株抗菌活性较强菌株,分别为Y171004、Y172014、Y173005、Y174007、Y174017、Y177001和Y177002;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拮抗菌进行筛选,筛选出2株(Y171004和Y177002)油菜核盘菌的拮抗细菌,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继而对其拮抗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其中菌株Y171004的抗菌物质经鉴定为热不稳定性蛋白。研究结果能为该地区油菜内生细菌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杨从军[3](2019)在《八株番茄内生细菌对12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细菌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已发现的种类超过80个属(Lodewyckx et al.,2002),可通过产生抗生素、营养竞争和生态位排斥、触发植物的诱导性系统抗性等机制有效减轻或控制植物病害,从而减轻化学杀菌剂使用带来的残留、环境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及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番茄在全世界种植历史悠久,在与病原菌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必然(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国涵,马欢欢,吕欣然,刘佳伊,孙悦[4](2019)在《大菱鲆肠道中广谱拮抗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牛津杯法从大菱鲆肠道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LP1-4,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rR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通过温度、pH值和蛋白酶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P1-4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中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2.5~5.0具有抑菌活性,且对蛋白酶敏感,初步判断为细菌素类抑菌物质。菌株LP1-4在最佳培养时间24 h时抑菌活性达到峰值,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抑菌圈直径达25.42 mm。采用Labscale TFF System超滤分离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获得小于1.0 ku分子质量的细菌素。经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分析,抑菌物质在液相分离条件下目标峰的保留时间为5.0 min。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确定细菌素分子质量为0.854 ku,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为谷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ENKPAAPK)。本研究从大菱鲆肠道筛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LP1-4,对研发控制水产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乳酸菌生物防腐保鲜制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马国涵,马欢欢,吕欣然,刘佳伊,孙悦[5](2018)在《大菱鲆肠道中广谱拮抗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牛津杯法从大菱鲆肠道分离的乳酸菌中筛选出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LP1-4,经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RNA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通过温度、pH和蛋白酶等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菌株LP1-4无细胞上清液(cell-free supernatant,CFS)中抑菌物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pH 2.5~5.0具有抑菌活性,且对蛋白酶敏感,初步判断为细菌素类抑菌物质。菌株LP1-4在最佳培养24 h时抑菌活性达到峰值,应用乙酸乙酯萃取后抑菌圈直径达25.42 mm。采用Latbscale TFF System超滤分离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获得小于1.0 ku分子量的细菌素。经HPLC纯化分析,表明抑菌物质在液相分离条件下目标峰的保留时间是5.0 min。采用MALDI-TOF-MS确定细菌素分子量为0.854 ku,其氨基酸排列顺序为谷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脯氨酸-丙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赖氨酸(ENKPAAPK)。本文从大菱鲆肠道筛选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LP1-4,为研发控制水产品腐败菌和致病菌的乳酸菌生物防腐保鲜制剂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武志华,郭维维,董晔,郭子文,王雪寒[6](2018)在《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X6-Ⅱ-1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right)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最为严重的病害,其病原菌为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为了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粘细菌,本实验利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划线诱导法从土样中分离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的粘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称重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滤纸片法确定活性物质的分布,并通过单因素分析与正交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的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共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株粘细菌,其中有3株对致病疫霉表现出拮抗活性,菌株X6-Ⅱ-1的拮抗活性最强,致病疫霉菌丝生长边缘与菌株X6-Ⅱ-1菌饼最短距离可达到5 mm,经鉴定为叶柄粘球菌(Myxococcus stipitatus)。该菌株可以杀死并溶解大肠杆菌,且可以抑制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生长。拮抗致病疫霉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产活性物质的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 d。粘细菌菌株X6-Ⅱ-1能够产生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活性物质,具有开发成抗马铃薯晚疫病生物农药的潜在价值。本研究为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以及抗马铃薯晚疫病农药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闯,赵莹,习慧君,郭康迪,洪坤奇[7](2019)在《河南省不同类型土壤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拮抗活性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河南省濮阳、南阳、信阳、叁门峡和商丘等地区采集潮土、黄棕壤、水稻土、褐土、盐碱土等土壤样品45份,采用8种不同的分离培养基对土壤放线菌进行分离和培养;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可培养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以7种植物病原菌为靶标,通过对峙培养筛选拮抗活性菌株,并对具有拮抗活性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表明,从5种类型土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分离物955株,分布于放线菌门的10个目12个科17个属,包含626个物种,其中9个分离物为潜在的新种;分离物中链霉菌属菌株751株,占分离菌株的78.64%,为最主要的优势菌属,稀有放线菌204株,占21.36%;不同类型土壤放线菌的分离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褐土分离的放线菌数量最多,水稻土的分离数量最少,但是各类型土壤分离的可培养放线菌在属水平上差异不大;筛选获得对植物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392株,占总分离物的41%,其中链霉菌332株,占总拮抗活性菌株的84.7%,稀有放线菌60株,占总拮抗活性菌株的15.3%,且多数活性菌株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合成相关的功能基因.由此可见,河南省土壤放线菌多样性丰富,并蕴藏丰富的稀有放线菌和拮抗活性放线菌资源,具有发掘放线菌新物种和新活性化合物的潜力.(图4表6参33附表1)(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牟蕾,衣静莉,李星志,王虹,张志[8](2018)在《一株高拮抗活性菌株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缺失突变体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指示菌,从大豆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D-7),经Rec 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新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经PCR检测,该菌株不存在毒性基因BCESM(esmR)和cbl A。致病性分析发现该菌株对苜蓿幼苗和洋葱没有致病性。为了解该菌株的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利用Tn5转座子突变法构建菌株D-7的突变体库,并筛选获得10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抗菌活性减弱的突变体。对各突变株插入位点分析发现,其中5个突变株的Tn5转座子插入到同一基因,该基因编码葡萄糖抑制的分裂蛋白A(Glucose-inhibited division protein A,Gid A),其余5株突变体的插入位点分别位于不同的基因上,编码的蛋白包括糖基转移酶(Glycosyl transferase)、Ⅱ型分泌系统蛋白(typeⅡsecretion system protein)等,表明菌株D-7的抗真菌能力有多个基因参与。(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黄问银,张军,张普华,龙璜,袁媛[9](2017)在《GLP-1拮抗活性氧对AGEs诱导乳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ogon like peptide-1,GLP-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200 mg/L AGEs试验组,AGEs(200 mg/L)+GLP-1(5 nmol/L)组,AGEs(200 mg/L)+GLP-1(10 nmol/L)以及AGEs(200 mg/L)+GLP-1(20 nmol/L)组,处理24 h。通过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双氯荧光素(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摄片观察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运用Hoechst33258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200 mg/L AGEs组降低成纤维细胞生存率,活性氧(ROS)生成量增加;与AGEs组相比,AGEs+GLP-1组成浓度依赖性提高细胞生成率,活性氧(ROS)含量减少。与正常组相比,AGEs组导致促凋亡蛋白Caspase-3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减少,细胞凋亡率升高;AGEs+GLP-1组较AGEs组下调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上调抑制蛋白凋亡Bcl-2,细胞凋亡率减少。由此可见,GLP-1可以通过拮抗活性氧(ROS)发挥对AGEs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7年11期)
杜金城[10](2017)在《嗜酸乳杆菌的益生潜能及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拮抗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由病原微生物污染所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大肠杆菌O157:H7作为常见的肠道病原微生物,感染者往往会出现痢疾、急性肠道炎症、溶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等疾病。对于大肠杆菌O157:H7的感染传统的方法是服用抗生素,这不仅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基因,并且抗性基因存在水平转移的风险,加上抗生素的使用者往往还会出现抗生素相关性痢疾,即二次腹泻,因此,急需替代的解决方案,目前一些乳酸菌能够对病原菌诱发疾病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已经受到广泛认可,但芬兰10年追踪调查却出现了乳酸菌相关的菌血症,这使得乳酸菌对病原菌诱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受到了限制,不过却没有出现一例与嗜酸乳杆菌相关的菌血症。因此,本实验以嗜酸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展示出对病原菌诱发疾病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的嗜酸乳杆菌NCFM作为参照,研究本实验室的叁株嗜酸乳杆菌是否对大肠杆菌O157:H7诱发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应用前景。本课题首先通过形态学特性,16Sr RNA基因和phe 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对3株菌株进行鉴定;其次研究嗜酸乳杆菌对E.coli O157:H7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再次研究嗜酸乳杆菌对E.coli O157:H7的杀菌活性及其菌体之间是否存在接触性依赖抑制;从次研究嗜酸乳杆菌是否能够抑制E.coli O157:H7对人体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最后通过酸耐受性、胆盐耐受性、Caco-2细胞的黏附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及其抗炎症效果(抗炎症效果基于Caco-2细胞模型中能否降低大肠杆菌O157:H7诱发的IL-8的产生)来评价嗜酸乳杆菌的益生潜能。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通过形态学特性,16Sr RNA基因和phe S基因的保守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3株菌株都为嗜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KLDS1.0901、1.0902、1.1003和NCF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杆菌ATCC2592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CMCC54002、沙门氏菌ATCC14028和大肠杆菌O157:H7均展示出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20±0.10,12.60±0.80,11.23±0.15和10.20±0.92(mm),起抑菌作用的物质被证明来自于有机酸,乳酸和抑菌活性之间的R值为0.87,说明有机酸中的乳酸起主要抑菌活性的作用。并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了13.43±1.00,14.33±2.32,14.10±1.99和13.43±1.12(mm)。嗜酸乳杆菌的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大肠杆菌O157:H7也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107 CFU大肠杆菌O157:H7在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培养2 h,均没有活的大肠杆菌O157:H7被检出,杀菌活性也被证明和有机酸的产生有关。但嗜酸乳杆菌菌体本身和大肠杆菌O157:H7不存在接触性依赖抑制,大肠杆菌O157:H7单独培养18 h的活菌数为227.7±14.6 CFU,而与KLDS1.0901,KLDS1.0902,KLDS1.1003或者NCFM共培养情况下,大肠杆菌O157:H7的活菌数依次为225.3±18.9 CFU(P=0.82),242.3±6.1 CFU(P=0.18),249.0±2.6 CFU(P=0.06)和231.0±12.9 CFU(P=0.70),互相之间没有展示出显着性差异(P>0.05)。在抑制大肠杆菌O157:H7对人体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作用方面,在竞争性试验和排斥性试验,4株嗜酸乳杆菌都展示了较强的抑制大肠杆菌O157:H7对Caco-2的黏附能力。在置换性试验,没有展示出显着性差异(P>0.05)。总的来说在益生潜能方面,与KLDS1.0902和KLDS1.1003相比,NCFM和KLDS1.0901展示出了更强的益生潜能。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嗜酸乳杆菌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拮抗活性及其益生潜能方面,KLDS1.0901与商业化益生菌株嗜酸乳杆菌NCFM能力相当,因此本实验室的菌株KLDS1.0901在对大肠杆菌O157:H7诱发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同时也具有开发成商业化益生菌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拮抗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油菜生长的病害。于2017年3月从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试验田采集油菜湘油15盛花期植株的根茎叶,采用纯培养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得到68株内生细菌;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内生菌株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琼脂扩散法对内生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共筛选出7株抗菌活性较强菌株,分别为Y171004、Y172014、Y173005、Y174007、Y174017、Y177001和Y177002;利用平板对峙法对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拮抗菌进行筛选,筛选出2株(Y171004和Y177002)油菜核盘菌的拮抗细菌,经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继而对其拮抗活性进行初步分析,其中菌株Y171004的抗菌物质经鉴定为热不稳定性蛋白。研究结果能为该地区油菜内生细菌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拮抗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邱志伟,陈有忠,于奥安,朱伟垚,杨俊林.枣树根部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对3种枣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9
[2].李梦霖,阮羽萱,杜可心,石进校,阮颖.2株油菜菌核病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拮抗活性初步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杨从军.八株番茄内生细菌对12种病原真菌拮抗活性的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
[4].马国涵,马欢欢,吕欣然,刘佳伊,孙悦.大菱鲆肠道中广谱拮抗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鉴定[J].食品科学.2019
[5].马国涵,马欢欢,吕欣然,刘佳伊,孙悦.大菱鲆肠道中广谱拮抗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鉴定[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6].武志华,郭维维,董晔,郭子文,王雪寒.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X6-Ⅱ-1的分离鉴定、拮抗活性及发酵条件的优化[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
[7].刘闯,赵莹,习慧君,郭康迪,洪坤奇.河南省不同类型土壤可培养放线菌多样性及拮抗活性菌株筛选[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8].牟蕾,衣静莉,李星志,王虹,张志.一株高拮抗活性菌株的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缺失突变体的获得[J].山东农业科学.2018
[9].黄问银,张军,张普华,龙璜,袁媛.GLP-1拮抗活性氧对AGEs诱导乳鼠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7
[10].杜金城.嗜酸乳杆菌的益生潜能及其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拮抗活性[D].东北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