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狼疮静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狼疮,颗粒,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氯喹,药疗法,中医。
狼疮静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郭峰,周国威,张玉涵[1](2019)在《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虚瘀毒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虚瘀毒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SLE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用狼疮静颗粒,两组均持续用药12周。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0. 00%(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00%,低于对照组的40. 00%(P <0. 05);治疗第6周、治疗结束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左室内径(LV)、左房内径(LA)、室间壁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PW)检测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SLE疗效确切,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更好、更快,心脏损害明显减轻,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激素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增效解毒之功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3期)
许满秀[2](2014)在《狼疮静颗粒改善MRL/lpr狼疮鼠激素治疗后血栓前状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对MRL/lpr狼疮鼠激素治疗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予中等含脂量饲料喂养。模型组小鼠每日予蒸馏水0.1m1/10g灌胃;对照组小鼠每日予5mg/Kg强的松混悬液灌胃;实验组小鼠每日予5mg/Kg强的松混悬液及5.9g/Kg狼疮静混悬液灌胃,共6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小鼠24小时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及抗ds-DNA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观察各组小鼠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双侧肾脏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小鼠降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双侧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结果:各组小鼠症状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及对照组均下降(P<0.05);对照组小鼠血清瘦素、CRP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实验组小鼠血清瘦素、CRP较两组均降低(P<0.05);对照组、实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抗ds-DNA等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降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化均未见明显差别;肾脏HE染色未见明显差别,但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肾脏补体C3及IgG沉积均较模型组减少,其中实验组更明显。结论:狼疮静颗粒可降低MRL/lpr小鼠血清瘦素和CRP水平;并可减少尿蛋白、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改善肾脏损伤、降低疾病活动度;还可调节MRL/1pr小鼠免疫器官功能。狼疮静颗粒可减轻激素使用后加重的血栓前状态,与强的松合用可能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4-01)
丁炜,金实,汪悦,朱方石,彭延申[3](2008)在《狼疮静颗粒对NZB/W F1小鼠肾脏组织CD5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对NZB/WF1小鼠肾脏组织细胞黏附分子-1(CD54)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SLE的免疫调节机理,进而了解CD54在NZB/WF1狼疮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先天发病的自发性狼疮模型NZB/WF1小鼠,分别给予中、西药物灌胃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脏组织CD54的表达。结果:除狼疮静小剂量组外,各给药组均能明显抑制CD54着色面积和相对着色面积的升高。狼疮静大剂量组的抑制作用优于狼疮静小剂量组,存在量效依存关系;中西药结合组优于狼疮静中剂量组。结论:狼疮静颗粒具有类激素样或抗黏附分子样作用,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08年05期)
盛梅笑,金实,熊佩华,江燕,仲昱[4](2007)在《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肾虚湿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LN患者共40例,治疗组22例(西药治疗加狼疮静颗粒),对照组18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pr)、尿沉渣红细胞计数(URB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SLEDAI积分及肾虚湿毒证主要证候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西药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对蛋白尿<3.5 g/24 h的患者在d 8以后减少蛋白尿的作用较好,减轻血尿、降低SLEDAI积分的作用于第4周即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缓解皮肤红斑、腰酸痛症状(P<0.05),减少激素所致的心悸、手抖等副作用(P<0.05)。结论在西药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狼疮静颗粒,有助于控制狼疮的病情活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对减少蛋白尿、减轻血尿、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徐艳,丁炜,周定华,张前德[5](2006)在《狼疮静颗粒对HZB/NZW F1小鼠TNF-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狼疮静颗粒对NZB/NZW F1狼疮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方法:将NZB/NZW F1小鼠28只,每只体重为(28.7±3.9)g,将其随机分成4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狼疮静小剂量和大剂量组,灌胃狼疮静生理盐水混悬液,剂量分别为2.95g·kg-1和 11.8g·kg-1,为人等效量的0.5倍和2倍;强的松组(Pred),灌胃强的松的生理盐水混悬液,剂量为0.(本文来源于《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06-05-01)
徐艳,丁炜,周定华,张前德[6](2006)在《狼疮静颗粒对NZB/NZWF1小鼠TNF-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LCG)对NZB/NZWF1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NZB/NZWF1狼疮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强的松组,灌胃给药54d;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LCG可上调NZB/NZWFI小鼠血清TNFα水平。结论中药LCG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06年04期)
徐艳[7](2006)在《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部分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在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形态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观察狼疮静颗粒(LCG)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组织中ICAM-1和血清中TNF-α、IL-2、E-选择素和P-选择素等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从而了解该方对SLE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机制。 方法 (1)将NZB/NZW F1狼疮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狼疮方小剂量组、狼疮方中剂量组、狼疮方大剂量组、中西药结合组(LCG+Pred)和强的松组(Pred)灌胃给药20d。采用免疫组化ABC(卵白素-生物素-辣根过氧化酶复合物)法,观测小鼠肾组织中ICAM-1的表达。 (2)将NZB/NZW F1狼疮模型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强的松组,灌胃给药54d。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TNF-α、IL-2、E-选择素及P-选择素的含量。 结果 (1)阴性对照组NZB/W F1雄性小鼠ICAM-1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肾间质及动脉壁上可见少量分布,系膜区和肾小管未见ICAM-1表达。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可见有大量的ICAM-1沉积,系膜区也可见沉积。各治疗组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分布的范围有所减少。除狼疮静小剂量组外,各给药组均能明显抑制ICAM-1着色面积和相对着色面积的升高(P<0.001)。(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06-04-01)
崔宪住[8](2005)在《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狼疮性肾炎是继发性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隐匿,病情复杂,病程迁延难治的特点。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观察临床病例分析,探索LN中医证候分型的规律。本病以肾虚阴亏为本,湿热瘀毒为标,正虚邪实贯穿于病程的始终。第二部分导师以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认识,选用补肾化毒中药制成狼疮静颗粒,观察该药对肾虚湿毒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CAM-1、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并与单用西药组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本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狼疮静颗粒治疗有助于缓解皮肤红斑、腰膝酸痛、脱发、蛋白尿等主要临床表现,在改善肾功能、24h尿蛋白和黏附分子指数、白介素-2受体等方面治疗组优于单纯西药组。本文还初步探讨了中西药结合治疗LN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5-01)
盛梅笑[9](2004)在《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及时有效地控制狼疮性肾炎(LN)的病情活动是阻止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关键措施之一,而采取有效的免疫干预治疗又是控制LN病情活动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在探讨LN中医病机特点及不同阶段中医证候学特征的基础上,观察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LN肾虚湿毒证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变化的影响,从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角度阐述狼疮静颗粒的作用机制。 首先结合临床对LN的病机和治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肾虚为致病之本,热毒为发病之标,湿热、瘀血是基本病理,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则是病变进展之主要征象,病初本于肾虚阴亏,病至后期则阴阳俱损、正愈虚而邪愈盛。活动期以湿热瘀毒为主,兼有肾虚,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兼见邪实,疾病后期则阴阳俱损,虚中兼挟瘀毒、或湿浊。提出分期辨证结合辨病为本病的治疗原则,活动期强调滋肾清利,解毒化瘀;缓解期重视扶正,兼以祛邪;疾病后期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其次通过对LN不同阶段中医证候学特征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提出LN的证候分型如下:活动期分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和湿热瘀滞证;缓解期分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亏虚证和脾肾气(阳)虚证,湿热、瘀血、水湿等作为兼证;至疾病后期则与一切肾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表现相类似,按阴阳两虚、浊瘀阻络辨证。 最后通过病例对照分析研究,观察了活动期LN肾虚湿毒证患者经狼疮静颗粒治疗后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及SLEDAI积分等的变化。结果表明中药狼疮静颗粒能迅速控制狼疮的病情活动,缓解皮肤红斑、腰酸痛、乏力等临床症状,减轻西药激素所致的心悸、手抖等副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减轻血尿,改善肾功能,在降低蛋白尿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治疗后血清sICAM—1水平明显下降,由此推测狼疮静颗粒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减少B细胞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降低sICAM-1、TNF-a等细胞因子活性,从而减轻炎症反应,阻断病变进展。(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4-05-01)
朱方石,金实,汪悦,丁炜,周决[10](2004)在《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狼疮样改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药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 (NZB/NZWF1)小鼠狼疮样改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狼疮静颗粒、泼尼松及狼疮静合泼尼松 3组药物 ,对 3月龄雌性BW狼疮模型小鼠进行干预治疗 6~ 12周 ,观察对各组小鼠病情发展动态变化、CD4 +、CD8+细胞和CD54 表达改变及对肾小球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中西药物均能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模型小鼠狼疮样改变的部分症状和血浆CD4 +、CD8+细胞分布 ,抑制血清细胞黏附分子 1(ICAM 1)含量升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 的高表达 ,抑制肾小球萎缩和系膜细胞的增殖 ,以狼疮静结合泼尼松组效果明显为优。结论狼疮静颗粒能有效控制并改善模型小鼠狼疮样发病及进程 ,并能调节模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抑制过亢的免疫反应 ,对狼疮样肾炎的病理变化有改善作用 ,结合西药后可协同发挥疗效并显示出疗效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4年04期)
狼疮静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对MRL/lpr狼疮鼠激素治疗后血栓前状态的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用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予中等含脂量饲料喂养。模型组小鼠每日予蒸馏水0.1m1/10g灌胃;对照组小鼠每日予5mg/Kg强的松混悬液灌胃;实验组小鼠每日予5mg/Kg强的松混悬液及5.9g/Kg狼疮静混悬液灌胃,共6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小鼠24小时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各组小鼠血清瘦素、C反应蛋白及抗ds-DNA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观察各组小鼠降主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双侧肾脏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小鼠降主动脉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双侧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结果:各组小鼠症状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较模型组及对照组均下降(P<0.05);对照组小鼠血清瘦素、CRP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而实验组小鼠血清瘦素、CRP较两组均降低(P<0.05);对照组、实验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抗ds-DNA等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小鼠降主动脉HE染色及免疫组化均未见明显差别;肾脏HE染色未见明显差别,但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及实验组小鼠肾脏补体C3及IgG沉积均较模型组减少,其中实验组更明显。结论:狼疮静颗粒可降低MRL/lpr小鼠血清瘦素和CRP水平;并可减少尿蛋白、减少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的沉积,改善肾脏损伤、降低疾病活动度;还可调节MRL/1pr小鼠免疫器官功能。狼疮静颗粒可减轻激素使用后加重的血栓前状态,与强的松合用可能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狼疮静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郭峰,周国威,张玉涵.狼疮静颗粒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虚瘀毒证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19
[2].许满秀.狼疮静颗粒改善MRL/lpr狼疮鼠激素治疗后血栓前状态的实验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丁炜,金实,汪悦,朱方石,彭延申.狼疮静颗粒对NZB/WF1小鼠肾脏组织CD54表达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
[4].盛梅笑,金实,熊佩华,江燕,仲昱.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疗效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5].徐艳,丁炜,周定华,张前德.狼疮静颗粒对HZB/NZWF1小鼠TNF-α的影响[C].全国自身免疫性疾病专题研讨会暨第十一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
[6].徐艳,丁炜,周定华,张前德.狼疮静颗粒对NZB/NZWF1小鼠TNF-α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6
[7].徐艳.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部分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6
[8].崔宪住.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9].盛梅笑.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期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10].朱方石,金实,汪悦,丁炜,周决.狼疮静颗粒对自发性狼疮小鼠肾狼疮样改变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