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出质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盗窃罪,诈骗罪,财产,形态,利益,中国银行,损害赔偿。
出质人论文文献综述
姜武勇,师恒森[1](2019)在《出质人盗窃质押物行为到底该如何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出质人擅自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如何定性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存在定罪量刑不一、判决尺度不同的现象。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体现在是认定为盗窃罪还是诈骗罪,但笔者认为,本案中的某些行为细节可以反映出高某具有实施诈骗的主观故意,其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其盗窃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9-07-11)
郭子源[2](2018)在《质权人应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郭子源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信贷环境。具体来(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8-06-27)
王密[3](2017)在《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已在司法实践中反复出现,但对其如何定性处罚存在激烈争议,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处理方法。本文以余某盗窃案为例,对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犯罪形态与犯罪数额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案件的基本情况”,是本文的提出问题部分。通过介绍余某秘密取回质押物的案件,归纳出本案的争议焦点:本案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该行为构成何罪?该行为的犯罪形态为何?该行为的犯罪数额标准为何?存在无罪说与有罪说、盗窃罪说与诈骗罪说、犯罪既遂说与犯罪未遂说、客观价值说与直接损害说的争论。第二部分为“相关问题的法理分析”,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共有四个部分:第一,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能否构成侵犯财产罪,对应罪与非罪的争议。分析合法占有关系与“非法占有目的”在侵犯财产罪中的法律地位,为认定本案行为提供前提。罪与非罪争议的关键在于确定合法占有关系是否是侵犯财产罪的客体。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学说,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得出合法占有关系为侵犯财产罪的客体。第二,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构成盗窃罪抑或是诈骗罪,对应此罪与彼罪的争议。明晰二者在案件中认定的关键点在于行为方式不同与有否处分行为不同。有否处分行为是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本质区别,而确定处分人是否具有处分行为,应综合考虑处分能力、处分意识、错误认识的原因与转移占有的结果。第叁,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犯罪形态争议。犯罪形态的争议主要围绕财产性利益是否是盗窃罪的对象;先从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说开去,对二者进行辨析,再围绕财产性利益是否是盗窃罪的对象,提出否定说与肯定说的争议,分析二者的利弊,得出财产性利益能成为盗窃罪对象的结论。第四,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犯罪数额认定分析,对应犯罪数额的争议部分。结合理论与实践,梳理出该问题在犯罪数额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客观价值说与直接损害说,并提出犯罪数额的确定规则。第叁部分为“本案的研究结论”,是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余某的行为构成犯罪;第二,余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第叁,余某的行为是犯罪既遂;第四,余某的犯罪数额以被害人的直接损失为准。第四部分为“本案的研究启示”。第一,对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如何定性应规范刑法适用解释方法;司法实践中刑法的片面、机械适用与刑法适用解释方法的不统一,决定了司法实践在处理本案类似行为时,应当注重刑法解释方法的使用,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础,遵循依次以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的位阶来解释刑法。第二,对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行为的犯罪数额认定应基于主客观两方面,以主观目的的故意内容与客观上造成的实际损失为标准,以实现罪行均衡。(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6-30)
周芸芸[4](2015)在《论责任转质中违约责任对出质人的救济——《物权法》第217条出质人质物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责任转质作为质押的伴生结果,承认其合法地位是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要求。对质物损害赔偿的物权方式救济也有损害出质人利益之虞,我国责任转质制度的建立除了使用物权方式规范,更应使用合同信赖利益损害保护出质人权益,对未经出质人同意的质权人转质行为这一损害出质人信赖的行为给予救济,这样既可以对质物进行充分、合理利用,又可以达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要求与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罗开卷,舒平锋[5](2015)在《出质人窃回质押物并向质权人索赔构成盗窃罪》一文中研究指出【裁判要旨】出质人窃回质押财产并向质权人索赔的行为,兼具盗窃与诈骗性质。窃回质押财产,数额较大的,构成盗窃罪,一般应以质押财产的价值认定为盗窃数额;以质押财物失窃为由向质权人索赔,数额较大的,又构成诈骗罪。出质人窃回质押财产并向质权人索赔的行为,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的牵连犯,应从一重处。(本文来源于《人民司法》期刊2015年04期)
孙国楠[6](2014)在《基于AHP的3PL企业供应链金融出质人风险评价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的主体银行的业务模式所遇到的风险及风险控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从3PL企业的角度来进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的讨论与防控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采用AHP对国内着名5A级3PL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监管服务面临的出质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4年19期)
郑惠[7](2014)在《出质人抢回质押物行为的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质人抢回质押物如何定性在理论界存有很大的争议,由于出质人对质押物享有特定的权利,同时质权人基于对质押物的占有事实,质押物物上权利十分复杂,出质人抢回质押物使出质人和质权人的本权发生激烈冲突,刑法的财产保护价值的取舍陷入困境。理论界对出质人抢回质押物的行为的定性主要存在叁种观点:无罪说、抢劫罪既遂说和抢劫罪未遂说。叁种观点都从犯罪的基础理论和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方面阐述了学说的理由,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困境,由此说法对行为的定性缺乏说服力。正确对出质人抢回质押物行为定性,首先要揭示出质人的行为符合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本质特征,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次从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入手,分析出质人抢回质押物行为中,出质人具备非法占有的目的,同时基于我国刑法中财产罪的保护法益,出质人的抢劫行为符合抢劫罪的客观要件,质押物能够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应当认定为抢劫罪;再次对于既遂与未遂犯罪形态的争论要确定抢劫罪的既遂标准在于财物是否已然受到侵害,其中以出质人的财产不当增加为认定标准判断出质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既遂。犯罪数额即质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债权的数额。(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4-10-14)
罗开卷,舒平锋[8](2014)在《出质人窃回质押财产并向质权人索赔行为的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 2012年5月16日,李某向陈某借款3万元,期限叁周,约定利息为3000元,同时将自己5.6万元价格购买的东南牌轿车一辆质押给陈某。18日凌晨,李某在回其暂住的某小区时,见上述质押轿车停放在该小区内,遂起贪念,用备用钥匙将该车开走予以(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4-07-10)
桑志祥,王静[9](2014)在《出质人窃回质押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一文中研究指出裁判要旨 盗窃罪保护的法益,除所有权之外,还应包括他人的占有(持有)权。出质人窃回质押物,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侵犯了质权人的合法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案情 2012年10月16日,被告人宋平与被害人王元宵口头约定,由王(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4-06-12)
李锦铭[10](2014)在《犯罪抑或违约——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定性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据以讨论的案例2011年12月,被告人孟某以自有汽车一辆作为质押向宋某借款11.8万元,借款期限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并口头约定宋某不能使用车辆。期间,孟某发现宋某开出汽车,遂口头警告其不能再使用汽车。借款期满后,因孟某未还款,该车一直由宋某占有。2012年5月,孟某在一KTV门外发现质押车辆,恼于宋某擅自使用,孟某用备用钥匙将车开走,未告知宋某。后其又将该车出质他人借款。宋某发现车辆丢失后,猜测是孟某所为,联系孟某未果,遂报(本文来源于《山东审判》期刊2014年02期)
出质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 记者郭子源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信贷环境。具体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出质人论文参考文献
[1].姜武勇,师恒森.出质人盗窃质押物行为到底该如何定性[N].中国商报.2019
[2].郭子源.质权人应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N].经济日报.2018
[3].王密.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处罚[D].西南政法大学.2017
[4].周芸芸.论责任转质中违约责任对出质人的救济——《物权法》第217条出质人质物损害赔偿救济方式的商榷[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罗开卷,舒平锋.出质人窃回质押物并向质权人索赔构成盗窃罪[J].人民司法.2015
[6].孙国楠.基于AHP的3PL企业供应链金融出质人风险评价指标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7].郑惠.出质人抢回质押物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4
[8].罗开卷,舒平锋.出质人窃回质押财产并向质权人索赔行为的定性[N].人民法院报.2014
[9].桑志祥,王静.出质人窃回质押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N].人民法院报.2014
[10].李锦铭.犯罪抑或违约——出质人秘密取回质押物的行为定性浅析[J].山东审判.2014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