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论文和设计-何建全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一定角度;起重设备,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能降低成本,减少人力使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人员及钢瓶的装卸安全,降低装卸作业时对场地大小的要求。

主设计要求

1.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一定角度;起重设备,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上。

设计方案

1.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第三支撑杆,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一定角度;

起重设备,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90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支撑杆,其位于第三支撑杆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把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把手等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

所述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还包括:

第五支撑杆,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组成,第一杆体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通孔外,第一通孔不限制第一杆体转动,第二杆体上位于第一通孔外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固定杆,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支撑杆卡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六支撑杆,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杆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间的距离。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瓶搬运起重装置。

背景技术

加满液化气的钢瓶重量达200多斤,使用人工装卸方式至少需要两人配合,这样耗费人力且劳动强度大,钢瓶及人员安全无法保障,极易发生钢瓶跌落及人员受伤的安全事故。而安装使用自卸尾板,需要对现有车辆进行改装,而在车辆年检时又要拆掉,费时费力。并且尾板展开需要较大空间,在狭窄空间的使用受到较大限制。并且安装成本在10000元以上,价格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以降低成本,减少人力使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人员及钢瓶的装卸安全,降低装卸作业时对场地大小的要求。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支撑杆,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第三支撑杆,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呈一定角度;

起重设备,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上。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90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还包括:

第四支撑杆,其位于第三支撑杆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把手。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把手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把手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

所述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还包括:

第五支撑杆,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组成,第一杆体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通孔外,第一通孔不限制第一杆体转动,第二杆体上位于第一通孔外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固定杆,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支撑杆卡在所述固定杆和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还包括:

第六支撑杆,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一杆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三支撑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一端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电动绞盘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上,第二支撑杆套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间采用轴承连接,可实现180°以上的旋转幅度。将装置安装于车厢内部,占用面积只有支架底座的0.01平方米,可以忽略不计。电动绞盘连接车辆电瓶和发电机供电。操作时转动第二支撑杆,将第三支撑杆旋转伸出车厢外,操作电动绞盘放下钢丝绳,之后将钢丝绳连接固定钢瓶,操作电动绞盘收回钢丝绳即可将钢瓶吊起,达到合适高度后,转动第二支撑杆,将第三支撑杆旋转回车厢内即可卸下钢瓶完成装卸作业。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力使用,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人员及钢瓶的装卸安全,降低了装卸作业时对场地大小的要求。不影响车辆年审。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还一个实施例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包括:

第一支撑杆10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

第二支撑杆110,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支撑杆110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杆100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第三支撑杆120,其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10连接,第三支撑杆120与第二支撑杆110呈一定角度;

起重设备130,其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另一端上,起重设备130可以是电动绞盘或电葫芦。

本方案提供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在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杆100的底部固定于车厢内部,占用面积只有第一支撑杆100底部底座的0.01平方米,可以忽略不计。电动绞盘连接车辆电瓶和发电机供电。操作时转动第二支撑杆110,将第三支撑杆120旋转伸出车厢外,操作电动绞盘放下钢丝绳,之后将钢丝绳连接固定钢瓶,操作电动绞盘收回钢丝绳即可将钢瓶吊起,达到合适高度后,转动第二支撑杆110,将第三支撑杆120旋转回车厢内即可卸下钢瓶完成装卸作业。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少了人力使用,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人员及钢瓶的装卸安全,降低了装卸作业时对场地大小的要求。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三支撑杆120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0呈90度(垂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包括:

第四支撑杆140,其位于第三支撑杆120的下方,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0和所述第三支撑杆120固定连接。用于支撑第三支撑杆120,以提高第三支撑杆120的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二支撑杆110上沿其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把手111。在转动第二支撑杆110时,握住把手111,通过把手111使得第二支撑杆110更易于转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把手1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把手111等间隔设置。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10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

所述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还包括:

第五支撑杆150,其由一体成型的第一杆体151和第二杆体152组成,第一杆体151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下方,且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1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152连接,所述第二杆体15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通孔外,第一通孔不限制第一杆体151转动(例如第一通孔为圆弧形,且圆心为第一杆体151和第二支撑杆110的铰接点),第二杆体152上位于第一通孔外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杆体152上位于第一通孔内的部分与第一通孔的尺寸相同;

固定杆153,其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支撑杆120卡在所述固定杆153和所述第一杆体151的另一端之间,固定杆153的两端可通过螺母固定,使其固定在第二杆体152上。

因第三支撑杆120卡在所述固定杆153和所述第一杆体151的另一端之间,使得第二支撑杆110、第三支撑杆120和第五支撑杆150形成稳定的支撑体系,当起重装置使用完成后,抽出固定杆153,将第五支撑杆150向下旋转,脱离第三支撑杆120,再将第三支撑杆120向下旋转,能使装置在车厢内部占用空间更小。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如图3所示,还包括:

第六支撑杆160,其沿水平方向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杆110和所述第一杆体151,第六支撑杆160的两端可通过螺母固定。用于进一步地增强支撑体系的强度。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瓶搬运起重装置中,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151的一端到所述第三支撑杆120的一端间的距离,使得第三支撑杆120向下转动后,不会碰到第一杆体151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体15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杆体151的一端到所述第一支撑杆100的底部间的距离,使得第一杆体151向下转动后,不会接触车厢底部。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设计图

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788.6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276039U

授权时间:20190820

主分类号:B66C 23/16

专利分类号:B66C23/16;B66C23/44;B66C23/62;B66C23/84;B66D1/12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南宁三燃液化气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宁三燃液化气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槎路268号

发明人:何建全;黄国荣;林方华

第一发明人:何建全

当前权利人:南宁三燃液化气有限公司

代理人:靳浩

代理机构:113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钢瓶搬运起重装置论文和设计-何建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