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诸文化论文_王升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山诸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化,西辽河,崇拜,青铜时代,家店,下层,聚落。

红山诸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升[1](2018)在《川流不息:时空观视域下的红山文化及诸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文化源远流长,据有关考古研究,可上溯到8千年以前,甚至12000年前,仅就狭义的红山文化而言,最新考古发现在6千5百年以前,历时1500余年。从空间观来看,红山文化其跨度以赤峰、牛河梁为中心横跨东北叁省及河北省,影响到东北、华北地区。如果以时空观来描述红山文化更能看清其文化脉络、发展情况及其分布的区域。红山文化与红山诸文化虽是经常提及的概念,但对于一般读者可言,却常常感到一头雾水,厘清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更好理解红山文化。(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0期)

刘晓琳[2](2014)在《红山诸文化石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辽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古代的西辽河地区成为连接中国南北和沟通世界东西的交通要冲,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特点,也决定了西辽河地区成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十分发达。经过几代学人的辛勤工作,已基本确立了完整的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即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自近万年来的小河西文化到小河沿文化,农业生产工具一直是以石器为主。从打制石锄(铲)到大型石耜,表明西辽河地区至迟在距今9000年以来,农业已经出现。根据出土的黍类籽粒,可知黍类栽培可能起源于至迟距今8000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西辽河地区在红山文化时期出现的大型石耜代表了当时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西辽河地区的细石器制作,主要采用石髓、玛瑙、碧玉、水晶、燧石等色彩美丽、质地坚硬的石材;制作工艺主要采用压削剥片分离技法,生产出的器物以石刃、石匕、刮削器、石钻和石镞等为主。在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中,都曾出土骨梗石刃刀这种复合工具,属于典型的渔猎工具。表明红山诸文化又带有十分明显的根深蒂固的渔猎经济色彩。红山文化农业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包括制石业、制玉业、制骨业的发达,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文明曙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4-03-01)

乌兰[3](2014)在《西辽河流域红山诸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地区之一的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复杂多变,文化格局亦不稳定,"文化一统"到"多种文化并立共存"交替发展。农业经济起源较早,且因环境改变而逐渐占据主体地位。为了追求食物资源最大富集地,迁移成为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迁移的频率与聚落使用时间的长短也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北方文物》期刊2014年01期)

李晓凌[4](2013)在《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历史观的确立——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中国历史学诞生以来颠覆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元说"公论的历史性、革命性力量。然而,从考古到考古、从历史到历史的研究方法,在红山文化研究中逐渐显现。包和平、黄士吉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的出现,不仅具有修缺补罅的学术意义,而且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拓展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新空间和新领域。(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董婕[5](2013)在《论红山诸文化与野猪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方的红山诸文化中,野猪崇拜一脉相承,兴隆洼文化有整猪随葬和猪首石塑龙,赵宝沟文化出土了带野猪纹饰的陶尊,红山文化玉猪龙造型是野猪与蛇的组合,夏家店下层文化则发现大型石雕猪首。另外,红山先民由野猪崇拜引发了猪龙崇拜。这些考古发现显示在中国北方古文化中,野猪崇拜的文化现象是传承有序的,其中蕴涵着原始先民对野猪与水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野猪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崇拜。(本文来源于《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席永杰[6](2013)在《红山诸文化社会发展叁次高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辽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北亚古文化古文明的重心地区,研究西辽河流域古代文化和文明,对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多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近万年来,西辽河地区从历史文化发展面貌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经济形态(渔猎、农耕和游牧经济),几次大的历史文化发展高峰。本文重点介绍叁次历史文化发展高峰:一是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二是代表中华文明曙光的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叁是早期青铜时代(方国的代表)4000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雪莲[7](2012)在《红山诸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古时期的红山先民因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改造着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对立面——宗教。从红山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红山先民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与人之间的中介——巫的产生等方面可一窥红山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席永杰[8](2010)在《红山诸文化社会发展叁次高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辽河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东北亚古文化古文明的重心地区,研究西辽河流域古代文化和文明,对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多民族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自上世纪以来,众多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把工作重心(本文来源于《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0-08-10)

德力格尔[9](2010)在《红山诸文化猪马崇拜演变之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诸文化的缔造者们从兴隆洼文化时期到较后一段时期一直对猪非常崇拜,但到后来又演变到马崇拜。这不是一种任意选择和随意的变更,而是与其背后的经济形态有着密切关系的深层变化,是能够说明这一气候带(长城以北、顺长城线的东西走廊)的经济形态发展序列不同于模尔根、恩格斯所论证的东方经济形态发展序列的一种演变。(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德力格尔[10](2008)在《从猪的崇拜到马的崇拜——谈红山诸文化经济形态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猪崇拜的开始与演变猪崇拜是属于动物崇拜,即属于自然崇拜。而自然崇拜开始与何缘故,是个有争论的题目。本人认为:(一)猪崇拜首先始于“使用”敖汉兴隆洼遗址、兴隆沟遗址、阜新查海遗址、林西白音查汉遗址、克旗南台子遗址等主要遗址出土大量的骨骼与骨器以及野果核(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红山诸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辽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古代的西辽河地区成为连接中国南北和沟通世界东西的交通要冲,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文化因素荟萃的特点,也决定了西辽河地区成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十分发达。经过几代学人的辛勤工作,已基本确立了完整的西辽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即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自近万年来的小河西文化到小河沿文化,农业生产工具一直是以石器为主。从打制石锄(铲)到大型石耜,表明西辽河地区至迟在距今9000年以来,农业已经出现。根据出土的黍类籽粒,可知黍类栽培可能起源于至迟距今8000年以前的西辽河流域。西辽河地区在红山文化时期出现的大型石耜代表了当时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西辽河地区的细石器制作,主要采用石髓、玛瑙、碧玉、水晶、燧石等色彩美丽、质地坚硬的石材;制作工艺主要采用压削剥片分离技法,生产出的器物以石刃、石匕、刮削器、石钻和石镞等为主。在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中,都曾出土骨梗石刃刀这种复合工具,属于典型的渔猎工具。表明红山诸文化又带有十分明显的根深蒂固的渔猎经济色彩。红山文化农业经济的发达,促进了包括制石业、制玉业、制骨业的发达,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最早的文明曙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山诸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升.川流不息:时空观视域下的红山文化及诸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刘晓琳.红山诸文化石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3].乌兰.西辽河流域红山诸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J].北方文物.2014

[4].李晓凌.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历史观的确立——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

[5].董婕.论红山诸文化与野猪崇拜[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席永杰.红山诸文化社会发展叁次高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雪莲.红山诸文化中所反映的原始宗教观念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8].席永杰.红山诸文化社会发展叁次高峰[C].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9].德力格尔.红山诸文化猪马崇拜演变之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0].德力格尔.从猪的崇拜到马的崇拜——谈红山诸文化经济形态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论文知识图

二 中原地区与辽西地区出土篦纹及篦纹陶...红山文亿方形玉璧土沁黑灰色斑点一1浙江余杭瑶山良诸文化祭坛遗址Fig.2...矿山公园中的特色建筑民谙龙舌坟玉揭鸡骨合沁色山东胶州叁里河遗址H227平、剖面图

标签:;  ;  ;  ;  ;  ;  ;  

红山诸文化论文_王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