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均匀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输线,均匀,参数,滤波器,矩阵,基尔,重构。
均匀传输线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余敬秋,徐政[1](2019)在《特高压杆塔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线路杆塔也越来越高,其从底部到顶部空间结构变化也越大。如果特高压杆塔仍采用多波阻抗模型,则不能反应其呼高的空间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了杆塔的多波阻抗模型,然后指出多波阻抗模型的不足,再从杆塔物理结构出发搭建了杆塔简化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文中还将杆塔呼高用多段波阻抗模拟,研究杆塔呼高空间结构变化对其电磁暂态特性的影响。最后,对比了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和分段多波阻抗模型下杆塔的雷电电磁暂态响应,表明相比于多波阻抗模型,非均匀传输线模型更适用于特高压杆塔雷电暂态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力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丽[2](2019)在《有耗非均匀传输线时频域串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平行线缆和双绞线作为设备之间高速信号传送的媒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场-线耦合。知晓串扰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有效预测串扰,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抑制。场-线耦合领域的传输线串扰研究大多建立在导体理想、导体周围介质无耗且均匀、大地理想等理想条件的基础上,屏蔽层中传输线串扰很少被研究,而且有关双绞线的串扰建模脱离实际,导致串扰计算带有很大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大地和屏蔽层中的有耗非均匀传输线为主体进行深入串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建立更贴合实际应用中的理想大地或有耗大地上和理想屏蔽层中有耗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尤其是新型双绞线串扰模型,双绞线不再简单以平行部分和反转点表示,而是用抛物线方程近似双绞线。2.针对非均匀介质下传输线参数求解通常依赖于复杂数值解的现状,提出一种利用镜像法求解考虑大地或屏蔽层的有耗非均匀介质下传输线分布参数的方法,称为分层串联法,以绝缘导线为例给出了两层媒质情况下分布参数矩阵的详细求解过程。3.用链参数矩阵法求解传输线始端和终端的频域稳态干扰。将损耗考虑在内,利用微元思想将双绞线分成多段,基于分段级联链参数矩阵法推导出有耗双绞线串扰模型的链参数矩阵,结合端接负载条件,推导出始端和终端的串扰电压和电流稳态表达式。4.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算法来求解具有常值损耗和包含频变损耗传输线的瞬态干扰。主要是将FDTD和递归卷积,Prony近似结合起来推导出包含频变损耗传输线的电压电流迭代方程,频变损耗不仅仅包括趋肤效应导致的频变内阻抗,更主要是有耗大地电导率导致的频变地阻抗。最后对大地上和屏蔽层中的几种模型分情况进行串扰仿真分析。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可应用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备内部中的近端、远端稳态串扰和沿线瞬时串扰预测,为后续拓展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1)
鲁合德,朱峰,刘庆想,李鑫[3](2018)在《基于微波网络参数的非均匀传输线终端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电磁场对有损大地非均匀传输线终端响应的影响,以传输线模型为基础,应用微波网络参数转移矩阵推导了平面波入射条件下有损大地上突变型非均匀传输线终端响应公式。利用该公式可精确计算突变型非均匀传输线的终端响应大小。为了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对有损大地上接有转换器的突变型非均匀传输线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分别对不同电导率有损大地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不同电导率对终端感应电流的影响相差小于3dB。最后结合实际选取大地电导率的典型值0.01S/m对该非均匀传输线结构终端电流响应进行了实测。实测结果与理论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因此该微波网络转移矩阵方法特别适合对突变型非均匀传输线场线耦合终端响应的求解计算。(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余秀玲[4](2018)在《无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研究及工作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耗均匀传输线是传输线理论的重要内容,详细地从分布参数阻抗、电压反射系数和电压驻波比叁个方面研究无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并分析了无耗均匀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对叁种工作状态的特点进行了说明和比较。(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5期)
董晓霞,刘强,赵翔,闫丽萍,周海京[5](2017)在《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中的边界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场线耦合问题是电磁兼容分析与电磁效应评估中的重要课题。经典场线耦合模型受限于准TEM波近似,在较高频率时将导致不可接受的模型误差。传输线超理论(TLST)建立了高频场线耦合模型,解决了经典场线耦合模型的困难。基于TLST介绍了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的高频场线耦合模型,提出了叁种不同终端负载情况下对应边界条件的设置方法。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对比了高频模型和经典模型以及全波分析计算结果,证实了高频场线耦合模型的普遍适用性、边界条件设置的有效性和数值实现过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7年09期)
梁子健,谢泽明[6](2017)在《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的双通带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滤波器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频率选择器件,本质上是一段非均匀传输线。本文先采用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直接设计滤波器反射系数,并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技术得到滤波器等效的非均匀传输线阻抗变化曲线,由阻抗值得到传输线尺寸,进而设计出一款双通带滤波器,通带为0~1.9GHz和5.15~5.85GHz,阻带抑制在20d B以上。(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7-05-08)
王晓萌[7](2017)在《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串扰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际工程硬件设备的集成度和信号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由此导致系统间及其自身产生一系列的电磁干扰问题。非均匀有耗传输线广泛的存在于高速电路和微波系统中,其线间引起的串扰是对系统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电磁干扰,对设备的电磁兼容特性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多导体传输线理论为基础,以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模型作为分析模型,解决非均匀有耗传输线的电参数提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域串扰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多导体传输线的基本理论,包括非均匀有耗传输线的类型和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特性,以及传输线寄生参数的提取方法,并探讨趋肤效应对传输线电参数的影响,最后研究用于传输线时域串扰问题分析的时域有限差分法。2、讨论非均匀传输线及各向异性介质的电磁特性,充分考虑高频时传输线的趋肤效应以及各向异性介质张量介电常数的复杂形式,提出利用细线离散的方法求解各向异性介质中非均匀有耗传输线电感参数的新算法。文中还将该算法应用在求解不同空间介质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上,并通过多个算例验证此方法对于求解电感参数的有效性。3、针对有限差分法计算微带线电容参数过程出现的跨介质元胞,提出利用一种新型跨介质元胞处理方法来解决同一元胞内介电常数不唯一的问题,进而有效的提取电容参数值。同时,还提出一种服从指数分布的新型边界条件。针对该新方法,文中利用不同方法对跨介质微带线模型的电容参数进行仿真计算,通过对比得出该方法的有效性。4、推导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的电报方程,并结合非均匀传输线电参数的求取算法得出非均匀有耗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在不同端接条件和线长情况下的时域串扰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进一步得出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的近端和远端串扰规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01-01)
梁子健[8](2016)在《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的滤波器设计与电缆测试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器件,主要包括滤波器、耦合器、谐振器等,其作用为对输入信号进行某种特定处理,使得输出信号满足一定的幅度、频率和相位要求。射频与微波器件都是由传输线上的不连续性实现,本质上就是一根非均匀传输线,因此射频和微波器件的设计都可以看成是非均匀传输线设计。非均匀传输线重构技术,是一种由特定响应反演传输线结构的有效手段,它能够通过给定的S参数特性和时域响应计算出传输线的阻抗分布情况,进而得到非均匀传输线的结构。因此非均匀传输线重构技术是微波器件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速数据电缆测试中,必须使用测试夹具。非理想测试夹具的引入会产生测量误差,因此对测试夹具校准尤为重要。测试夹具可以视为非均匀传输线的一种,因此非均匀传输线重构技术能够用于测试夹具校准。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实现基于时域反射(Time-Domain Reflectometry,TDR)原理的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算法并验证其有效性,分析截断效应和加窗对阻抗重构造成的影响;由频域向数字域推广,研究非均匀传输线滤波器的建模方法。2、利用MATLAB数字滤波器设计工具设计两款低通滤波器的反射系数,并重构出相应的非均匀传输线结构;采用级联方式将两个低通滤波器连接起来,并利用非均匀传输线频率响应周期性,实现宽阻带低通滤波器。3、利用MATLAB数字滤波器设计工具,设计出双通带滤波器的反射系数,运用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算法,得到相应的传输线结构,通过仿真优化,最终设计出一款双通带滤波器,具有一个低通频带和一个带通频带。4、在高速数据电缆测试系统中,通过测量出的反射系数,重构了测试夹具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从而实现了测试夹具的自动校准,能够在测试中对待测电缆进行直接测试而无需单独对测试夹具进行校准,大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并基于这种测试方法,开发了一套电缆测试系统。(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杨清熙,周星,王庆国,姚恺,姜波[9](2016)在《一种有损非均匀传输线时域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利用等效电路法解决电磁脉冲注入下有损非均匀传输线及其网络端接非线性负载的时域响应问题。采用分段逼近级联方法建立了有损非均匀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设计的快沿电磁脉冲源对有损非均匀微带线端接电阻、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响应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等效电路模型的正确性和解决非线性负载响应问题上的有效性。通过与FDTD法对更复杂的有损非均匀传输线、不等长有损非均匀传输线、有损非均匀传输线网络的仿真结果和计算机运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等效电路法的正确性以及在解决有损非均匀传输线问题上的普遍适用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6年11期)
罗凌霄[10](2015)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实用表述以及建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在交变电流场中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所说的电位实际上是库仑规范下的电磁标量位,给出一般情形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简明表述和实用表述,阐述了集总元件电路中实用表述如何退化成人们熟知的形式,最后给出基于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实用表述和电荷守恒定律建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5年07期)
均匀传输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行线缆和双绞线作为设备之间高速信号传送的媒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场-线耦合。知晓串扰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有效预测串扰,有利于采取相应措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抑制。场-线耦合领域的传输线串扰研究大多建立在导体理想、导体周围介质无耗且均匀、大地理想等理想条件的基础上,屏蔽层中传输线串扰很少被研究,而且有关双绞线的串扰建模脱离实际,导致串扰计算带有很大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大地和屏蔽层中的有耗非均匀传输线为主体进行深入串扰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建立更贴合实际应用中的理想大地或有耗大地上和理想屏蔽层中有耗非均匀传输线模型,尤其是新型双绞线串扰模型,双绞线不再简单以平行部分和反转点表示,而是用抛物线方程近似双绞线。2.针对非均匀介质下传输线参数求解通常依赖于复杂数值解的现状,提出一种利用镜像法求解考虑大地或屏蔽层的有耗非均匀介质下传输线分布参数的方法,称为分层串联法,以绝缘导线为例给出了两层媒质情况下分布参数矩阵的详细求解过程。3.用链参数矩阵法求解传输线始端和终端的频域稳态干扰。将损耗考虑在内,利用微元思想将双绞线分成多段,基于分段级联链参数矩阵法推导出有耗双绞线串扰模型的链参数矩阵,结合端接负载条件,推导出始端和终端的串扰电压和电流稳态表达式。4.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算法来求解具有常值损耗和包含频变损耗传输线的瞬态干扰。主要是将FDTD和递归卷积,Prony近似结合起来推导出包含频变损耗传输线的电压电流迭代方程,频变损耗不仅仅包括趋肤效应导致的频变内阻抗,更主要是有耗大地电导率导致的频变地阻抗。最后对大地上和屏蔽层中的几种模型分情况进行串扰仿真分析。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可应用在高速数据传输系统设备内部中的近端、远端稳态串扰和沿线瞬时串扰预测,为后续拓展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匀传输线论文参考文献
[1].余敬秋,徐政.特高压杆塔的非均匀传输线模型[J].电力工程技术.2019
[2].王建丽.有耗非均匀传输线时频域串扰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3].鲁合德,朱峰,刘庆想,李鑫.基于微波网络参数的非均匀传输线终端响应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8
[4].余秀玲.无耗均匀传输线的特性研究及工作状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
[5].董晓霞,刘强,赵翔,闫丽萍,周海京.非均匀多导体传输线高频场线耦合分析中的边界条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
[6].梁子健,谢泽明.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的双通带滤波器设计[C].201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7
[7].王晓萌.非均匀有耗多导体传输线串扰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8].梁子健.基于非均匀传输线重构的滤波器设计与电缆测试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杨清熙,周星,王庆国,姚恺,姜波.一种有损非均匀传输线时域分析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6
[10].罗凌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的实用表述以及建立均匀传输线方程的新途径[J].大学物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