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汛期降水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汛期,华南,异常,成因,特征,两广,印度洋。
汛期降水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戴升,马占良,冯晓莉,杨延华,张琳焓[1](2019)在《2018年汛期青海省异常降水特征分析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青海省气象资料分析表明:2018年汛期青海省降水异常偏多,较最多的1967年还多10%,创1961年以来历史极值,20站次列历史前3位;出现80站次大雨以上天气列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省区域站(自动站)出现大雨以上1 104站次,其中暴雨108站次;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全省共有23县(市)发生极端日降水事件,其中8县(市)日降水突破同期历史记录;受频繁极端强降水影响,全省共发生暴雨洪涝灾害104起,暴雨洪涝、雷电灾害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中暴雨洪涝灾害为近10a最重;异常偏多的降水量使黄河上游出现了2012年以来最强汛情。成因主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大、强度强、脊线位置偏北,致使我省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偏多。(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李海燕,孙家仁,谌志刚,梁之彦,钟水新[2](2019)在《两类El Ni■o事件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观测资料及模式结果探讨了EP/CP El Ni■o事件对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EP和CP型相关的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分布之间存在明显月际差异,表现为4、5月EP(CP)型相关的降水异常以偏多(少)为主;6月则相反,EP(CP)型的降水呈负(正)异常分布。分析表明,EP型相关的4、5月偏强的副热带高压与850 hPa上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相配合,有利于水汽从海洋向陆地输送,且两广地区水汽辐合,降水异常偏多;而6月相关的500 hPa异常场上对应偏强的东亚大槽,不利于水汽输送,且广东地区处于水汽辐散区,对应降水偏少。CP型相关的4、5月对应500 hPa上东亚大槽偏强,不利于水汽往陆地输送,且华南为水汽辐散,降水偏少;6月的500 hPa上呈现"+-+"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EAP)型,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水汽辐合,降水偏多。GFDL模式较好地再现了EP/CP型的4、5月降水异常分布及大气环流形势,但是对6月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丽霞,朱海霞,闫敏慧,闫平,王晾晾[3](2019)在《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1971-2016年6-8月逐日降水资料,参考国家标准规定大雨、暴雨为异常降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主汛期内(6-8月)异常降水的变化特征,并构建了异常降水量与洪涝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71-2016年间,研究区主汛期内异常降水在时间上呈现非连续性发生特征,空间上呈现分散性特征,上述特征在相同时间内暴雨较大雨更为突出,不同时间内6月最显着,而7月异常降水相对集中;研究期间,研究区各站主汛期内异常降水量呈大幅度波动变化,年际间振幅大,相同时间内暴雨事件降水量震荡更强,不同时间内大雨事件主汛期降水量变化最剧烈、暴雨事件7月降水量变化最剧烈。异常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松嫩平原为异常降水多发区域;1971-2016年间,研究区6月异常降水与洪涝相关不显着,主汛期、7月和8月大雨或暴雨事件的降水量均与洪涝面积具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异常降水对洪涝面积为正效应影响作用,其中主汛期大雨对洪涝影响最显着,7月大雨、暴雨影响均较显着。(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君芝,金大超,王国栋,庆涛[4](2019)在《1994年印度洋偶极子对两广地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9—2017年中国地面气象台站2 400站中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两广地区) 174站的逐日降水资料、英国Hadley中心的逐月海表温度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94年华南后汛期(7—9月)期间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对两广降水极端正异常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4年的正位相IOD事件引起了两广地区后汛期偏多,影响机制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IOD东极子区域海温负异常时,水汽沿着印度北部-孟加拉湾北部-中南半岛-两广地区和孟加拉湾中部-中南半岛-两广地区的异常水汽输送通道向两广地区输送,使得两广地区水汽异常辐合;另一方面,IOD东极子区域海温异常偏低时,该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散、高层异常辐合、存在异常下沉运动,两广地区对流层低层异常辐合、高层异常辐散、受异常上升运动控制。上述物理机制共同作用,导致1994年后汛期两广地区降水极端正异常。(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孔德璇,杨春艳,刘莉娟,刘相[5](2018)在《近40 a贵州主汛期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异常年低频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1977—2016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贵州82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合成分析、显着性检验、小波分析、带通滤波等方法,分析了近40 a贵州5—8月(简称主汛期,下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典型涝年、典型旱年的低频降水特征。结果表明:贵州主汛期降水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多年平均总降水量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总降水量大值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的西南部地区(六盘水市、安顺市中西部和黔西南州西部)。典型涝年和典型旱年的平均主汛期总降水量以西南部最为明显,且各自主汛期降水的低频振荡周期差别不明显;10~20 d是贵州主汛期降水普遍存在的显着低频周期,典型涝年存在30~40 d低频周期,典型旱年存在较弱的35~45 d低频周期,低频降水主要发生在6月和7月。(本文来源于《中低纬山地气象》期刊2018年05期)
李跃花[6](2018)在《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的几篇文章,均是选用国家气候中心的测站逐月降水,并将华南区域的测站作为代表站,选用美国NCEP/NCAR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时期的环流形势,利用统计学中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季变化、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并将华南区域和中国各大降水区域(主要是江淮梅雨区)作比较,得出了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水温度、东亚季风、青藏高原雪盖、水汽输送异常具有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期刊2018-10-24)
李跃花[7](2018)在《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的几篇文章,均是选用国家气候中心的测站逐月降水,并将华南区域的测站作为代表站,选用美国NCEP/NCAR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时期的环流形势,利用统计学中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季变化、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并将华南区域和中国各大降水区域(主要是江淮梅雨区)作比较,得出了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水温度、东亚季风、青藏高原雪盖、水汽输送异常具有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李跃花[8](2018)在《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用的几篇文章,均是选用国家气候中心的测站逐月降水,并将华南区域的测站作为代表站,选用美国NCEP/NCAR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时期的环流形势,利用统计学中的分析和检验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季变化、年变化和年际变化,并将华南区域和中国各大降水区域(主要是江淮梅雨区)作比较,得出了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水温度、东亚季风、青藏高原雪盖、水汽输送异常具有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24 青年论坛》期刊2018-10-24)
伍才宝,杨希[9](2018)在《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对福建前汛期降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0年青藏高原79个测站逐日资料数据和福建25个代表站5~6月的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温变化与福建前汛期降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得出3月青藏高原各站地温与福建前汛期降水主要以负相关为主,高相关区位于高原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北区3月地温距平为负(正)的年份,福建前汛期降水偏多(少)。采用REOF方法,把高原地温分为叁种模态:东北区、西南区和东南区,东北区与造成前汛期降水异常的高相关区具有一致性。高原3月地表的热力异常,可通过影响5月、6月大气环流形势,进而影响福建前汛期降水的多寡。预报检验表明:青藏高原3月地温变化是福建前汛期降水变化的强信号,可作为福建前汛期降水预报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海峡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丽平,周林,俞子闲[10](2018)在《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1—2013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降水在1992前后发生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显着年代际转折,最显着异常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2)1990年代初发生的对流层高层南冷北暖(40°N附近为界)、对流层下暖上冷的年代际转折,使得高低层环流场均出现了有利于北方干、湿冷空气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湿水汽在华南区域交汇并辐合上升的形势,造成华南前汛期降水发生偏少转偏多的显着年代际转折。年代际转折的前后两个时段中,位于热带的孟加拉湾槽、东亚沿岸EAP遥相关型波列中的西太平洋副高、阿拉斯加湾附近的脊,以及中纬度贝加尔湖以西以南脊的强度或位置均具有显着差异,故这些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异常是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3)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在1990年代初开始呈现增暖趋势,在偏暖(偏冷)时期,华南低空受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偏弱偏南(偏强偏北),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偏少)。(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汛期降水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观测资料及模式结果探讨了EP/CP El Ni■o事件对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EP和CP型相关的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分布之间存在明显月际差异,表现为4、5月EP(CP)型相关的降水异常以偏多(少)为主;6月则相反,EP(CP)型的降水呈负(正)异常分布。分析表明,EP型相关的4、5月偏强的副热带高压与850 hPa上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异常相配合,有利于水汽从海洋向陆地输送,且两广地区水汽辐合,降水异常偏多;而6月相关的500 hPa异常场上对应偏强的东亚大槽,不利于水汽输送,且广东地区处于水汽辐散区,对应降水偏少。CP型相关的4、5月对应500 hPa上东亚大槽偏强,不利于水汽往陆地输送,且华南为水汽辐散,降水偏少;6月的500 hPa上呈现"+-+"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波列(EAP)型,华南地区为明显的水汽辐合,降水偏多。GFDL模式较好地再现了EP/CP型的4、5月降水异常分布及大气环流形势,但是对6月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汛期降水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戴升,马占良,冯晓莉,杨延华,张琳焓.2018年汛期青海省异常降水特征分析及其影响[J].青海环境.2019
[2].李海燕,孙家仁,谌志刚,梁之彦,钟水新.两类ElNi■o事件对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9
[3].姜丽霞,朱海霞,闫敏慧,闫平,王晾晾.黑龙江省主汛期异常降水变化及其与洪涝的关系研究[J].灾害学.2019
[4].陈君芝,金大超,王国栋,庆涛.1994年印度洋偶极子对两广地区后汛期降水异常的影响机理[J].大气科学学报.2019
[5].孔德璇,杨春艳,刘莉娟,刘相.近40a贵州主汛期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异常年低频特征分析[J].中低纬山地气象.2018
[6].李跃花.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暨环境气象预报及影响评估.2018
[7].李跃花.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8].李跃花.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及其特征成因[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24青年论坛.2018
[9].伍才宝,杨希.青藏高原地表热力异常对福建前汛期降水的影响[J].海峡科学.2018
[10].李丽平,周林,俞子闲.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年代际异常特征及其成因[J].大气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