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趣味论文-蒋永影

中国趣味论文-蒋永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趣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斯威夫特,大人国,小人国,坦普尔

中国趣味论文文献综述

蒋永影[1](2019)在《斯威夫特的中国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世纪的传教士们把对中国的光辉描摹带回了欧洲,并掀起了一股"中国风"(Chinoiserie)。这些光辉描摹对西方启蒙时期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歌德,还有英国的坦普尔爵士(Lord William Temple,1628-1699)。坦普尔是一个刚刚卸任的辉格党派外(本文来源于《读书》期刊2019年08期)

潘小平[2](2019)在《中国气派 中国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岐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象。我们都知道,“黄”在这里指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上古的时候,轩辕黄帝经常和大臣岐伯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出于对黄帝和岐伯的尊崇,后人以“岐黄”指代中医医术。但是在中国古代,“医(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9-07-24)

汪云霞[3](2019)在《中国故事需要契合中国趣味的创意表达——也谈创意写作的本土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意写作来到中国已有十个年头了,围绕着学科建设的合理性,学科效能及学科操作等宏大或细末问题的争论从来没有间断过。从创意写作的学科理念出发,采取自下而上星火燎原式创意写作专业建设理论模型,进而具象化到培养具有实操能力的写作人才路径和方法具有独特性和开放性。但国家情境不同,任何理论的机械平移都会不可持续,中国的创意写作理论和实操技巧专业建设,同样需要中国文化的日月星辰和阳光雨露。(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梁小娟[4](2019)在《浅谈谷崎润一郎文学的“洗白”主义与“臆想”主义——以分析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趣味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谷崎润一郎是日本知名的唯美主义作家,在日本文坛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出于从小对汉学等的接触,谷崎润一郎于1918年和1926年先后两次来到中国,并发表了一系列中国游记。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谷崎润一郎与同时期其他文人大相径庭的中国(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6期)

刘淙淙[5](2019)在《论谷崎润一郎早期“中国趣味”作品《麒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为数众多的日本作家以中国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中,"耽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趣味"独树一帜。谷崎润一郎的短篇小说《麒麟》围绕历史事件"子见南子"展开,塑造了在卫国传道而失败的孔子形象。谷崎熟悉中国历史典故,将"大逆事件"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恐怖感投影在了南子这一人物上,《麒麟》作为早期"中国趣味"的作品,与《刺青》一脉相承,展示了谷崎文学中"恶女崇拜"的创作动机与独特的东方审美与道德观。(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兰芳,李小龙[6](2018)在《从“大通”的研究到“大有”的境界——评郭英德先生《探寻中国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下文简称《探寻》)是郭英德先生近30年辛勤耕耘的菁华~①,甫一出版,便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好评。刘勇强先生于2017年9月1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探寻中国趣味的叁个维度》一文,指出此书深远的学术史意义不仅在于彰显了论者穿透历史现象、注重理论探讨、视野宽广(本文来源于《励耘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王挺[7](2018)在《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谷崎润一郎是日本有名的作家,被人们称为“大谷崎”。谷崎的创作跨越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叁个时期,留存了大量的作品,体现了其旺盛的创作欲望及强大的创作能力。谷崎于1918年和1926年先后两次来中国旅行,在第一次中国旅行结束后,谷崎创作了大量“中国趣味”作品。谷崎的“中国趣味”作品包含小说、纪行文、散文等多样体裁,本论文主要着眼于小说部分。相较于其他题材作品,小说因故事情节和富有趣味而更具可读性。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有助于挖掘作家的思想倾向与观念。谷崎的“中国趣味”小说多以中国为舞台背景,通过对“中国趣味”小说的梳理,并参照相关纪行文,有利于较为客观地把握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观。本论文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选取谷崎“中国趣味”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篇(《麒麟》、《人鱼的叹息》、《天鹅绒之梦》、《鹤唳》),通过对其内容的把握以及对相关纪行文的参考分析,挖掘谷崎的中国观,并结合谷崎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背景及男性作家这一身份,以期探讨谷崎中国观的成因。从谷崎去中国旅行之前创作的“中国趣味”小说来看,谷崎充分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许多创作灵感。第一次中国旅行,谷崎品味了地道的中国美食、领略到中国的大好风光、惊叹于京剧等极富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欣赏或温婉或灵动的中国美女,因此作品中体现出了“官能化”的中国。而事实上,如此美丽而又充满神秘浪漫色彩的中国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背景有极大的出入,谷崎所描绘的中国有脱离残酷现实的幻想成分。究其原因,内有当时传统汉学余韵的熏陶,外有西洋文化的渗透,亦有谷崎个人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其文本的深层挖掘,可看出谷崎作为日本作家,依然会无意识地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审视和看待中国。在小说中,主人公很随意地将中国女性带回日本,而那位中国女性最终被杀,其间蕴含的中国的悲哀、女性的悲哀溢于言表。由此,对谷崎“女性崇拜”这一论点有必要进行再解读。结合其他文本佐证分析,认为谷崎并不是所谓的“女性崇拜”者。此外,考察谷崎不同时期创作的“中国趣味”小说,不难发现谷崎中国观的转变并不在与中国文人交流之后,而是起于第二次中国旅行之前,以此进一步探讨谷崎中国观的转变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1)

李小龙[8](2018)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体系与核心——评郭英德教授《探寻中国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于很长一段时间中,在"技"的层面尚称繁荣,但在"道"的层面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不仅要重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逻辑体系,更要深入地追问这一研究的意义何在。郭英德教授的新着《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分别在文本的厚度、心理的深度、历史的广度和学理的精度四个层面,建构出四位一体的完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体系,并以"中国趣味"四字来标举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正可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最佳例证。(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郭立欣[9](2018)在《从“中国趣味”到“中国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1922年,“中国趣味”一语出现在了杂志《中央公论》1月刊之中,不久即作为与“异国向往”相关联的一个术语,转变为“异国情绪”式的内涵。不过,随着日本近代化的发展,交通方式日趋发达,以东亚为活动区域的人际交流网络逐渐构建起来,从而令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实地体验成为了可能。作为这一中国考察的产物,日本知识分子已经不再突出“中国趣味”或“异国情绪”这样相对含糊的意象,而是构筑起了极为具体的“中国印象”。不少日本知识分子基于自身的中国旅行而写下了旅行记,对这一时期日本人的普遍性的中国印象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以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及短篇小说《湖南的扇子》最为受到瞩目。芥川龙之介经大阪每日新闻社委派,作为兼具了新闻与文学者的双重身份的特派员,于1921年3月踏上了中国之旅。芥川到访苏州,讲述了“无趣古迹的荒废”、“优美的诗意南国”、“悠然的民众”等一系列印象,苏州体验成为了芥川自“中国趣味”向“中国印象”发生转换的契机。本研究将视角置于大正时代这一剧烈变动的历史背景下,着眼于芥川龙之介的独自性的中国印象是如何形成的过程,尝试阐明在这一过程中“苏州”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或者意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3-01)

王齐洲[10](2017)在《中国趣味与文学情感》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我们将《探寻中国趣味》的28篇论文整体阅读后,就会强烈感受到,这些论文其实有一个共同旨趣,即探寻古代文学的中国趣味。收入商务印书馆“中华当代学术着作辑要”的《探寻中国趣味——中国古代文学之历史文化思考》,是郭英德先生叁十多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7-09-20)

中国趣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岐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文学的意象。我们都知道,“黄”在这里指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相传上古的时候,轩辕黄帝经常和大臣岐伯坐而论道,探讨医学问题,出于对黄帝和岐伯的尊崇,后人以“岐黄”指代中医医术。但是在中国古代,“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趣味论文参考文献

[1].蒋永影.斯威夫特的中国趣味[J].读书.2019

[2].潘小平.中国气派中国趣味[N].文艺报.2019

[3].汪云霞.中国故事需要契合中国趣味的创意表达——也谈创意写作的本土化路径[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李梁小娟.浅谈谷崎润一郎文学的“洗白”主义与“臆想”主义——以分析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趣味为中心[J].牡丹.2019

[5].刘淙淙.论谷崎润一郎早期“中国趣味”作品《麒麟》[J].北方文学.2019

[6].李兰芳,李小龙.从“大通”的研究到“大有”的境界——评郭英德先生《探寻中国趣味》[J].励耘学刊.2018

[7].王挺.谷崎润一郎的中国观[D].南京师范大学.2018

[8].李小龙.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体系与核心——评郭英德教授《探寻中国趣味》[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8

[9].郭立欣.从“中国趣味”到“中国印象”[D].厦门大学.2018

[10].王齐洲.中国趣味与文学情感[N].中华读书报.2017

标签:;  ;  ;  ;  

中国趣味论文-蒋永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