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波杀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波,菌落,番木瓜,总数,小麦粉,香粉,挥发性。
微波杀菌论文文献综述
胡安瑞,李伟程,李清清,朱成栋,王金星[1](2019)在《小麦粉微波杀菌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杀菌时间、物料量对其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越高、时间越长,小麦粉的杀菌效果越显着。经正交试验后发现,当微波功率490 W,杀菌时间60 s,物料用量9 g时,小麦粉的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最好。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微波杀菌处理过的小麦粉灭菌更彻底、效率更高,感官品质更好。(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2期)
栾东磊[2](2019)在《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已经广泛应用于对食品的加热,尤其是家用微波炉已经成为家用厨房必不可少的厨具之一。但是微波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多集中在解冻和干燥方面,微波在食品杀菌方面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传统的微波加热系统不能满足杀菌效果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满足杀菌食品的安全性要求。直到2009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发的915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通过了美国FDA的安全认证,为微波杀菌装备及工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在国内,上海海洋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896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对多个水产品进行了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及品质评价。微波杀菌工艺研发的重点在于确定食品内部温度分布的冷点位置并对其进行温度测量,以计算杀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896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的杀菌效果稳定,基于该系统建立的微波杀菌工艺研发流程体系安全可靠。相对于传统杀菌,微波杀菌时间大幅减少,食品品质显着提高。微波杀菌在降低能耗,降低化学防腐剂使用量,提高产品品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黄凯信,王楚茵,许剑华,陈树喜,周爱梅[3](2019)在《微波杀菌技术在双华李和佛手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华李和佛手为原料,采用微波杀菌技术研究这两种农产品的最优微波杀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双华李和佛手的最佳微波杀菌工艺参数均为微波功率595 W,微波杀菌时间50 s,样品堆放密度22.28%。在此杀菌条件下,双华李果胚中菌落总数为24 CFU/g,而佛手果胚中菌落总数为16 CFU/g。(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16期)
毕延娣,王纪华,田晓琴,李强,付海龙[4](2018)在《微波杀菌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微波杀菌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方法微波功率800 W的条件下对草莓罐头微波杀菌,分别处理1、3、5、7、9 min,应用Weibull模型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进行拟合。结果随着微波杀菌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增强,微波杀菌处理7 min时可全部杀死霉菌和酵母,Weibull模型动力学曲线的决定系数r2大于0.9800,?2、RMSE的值分别小于0.0300和0.0800,拟合效果较好。结论微波杀菌方法快速、简便、高效,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8年17期)
白青云,赵立,叶华,尹秀莲,伏二伟[5](2017)在《鸡肉肠微波杀菌工艺的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7℃,发酵48h的鸡肉肠微波杀菌工艺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产品含水量对鸡肉肠菌落总数的影响,接着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鸡肉肠的微波杀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产品含水量均显着影响鸡肉肠中细菌菌落总数和感官评分;Box-Behnken设计优化的最优微波杀菌工艺为微波功率660W、微波时间66s、产品含水量23%,在此条件下鸡肉肠中细菌菌落总数为0.96×10~4cfu/g,低于国家标准3×10~4cfu/g,比未经微波杀菌下降96.7%,说明优化后的微波杀菌工艺能显着降低鸡肉肠中细菌菌落总数。方差分析表明,所建的回归模型能很好地预测鸡肉肠中菌落总数的变化,微波工艺的叁因素及叁因素的交互作用均对鸡肉肠中细菌菌落总数有显着影响(p<0.05)。(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17年12期)
吴素玲,孙晓明,陈文华,金敬红[6](2017)在《粉碎辛香料微波杀菌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选用功率为18 k W的YQ2G-03型实验室专用微波杀菌设备,功率为18 k W的YQ18S-03型隧道式生产用微波杀菌设备针对辣椒粉和五香粉开展杀菌试验,建立了粉碎辛香料微波杀菌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水的辣椒粉在78℃杀菌4~6 min细菌杀菌率为93%以上;加入10%水的辣椒粉在78℃杀菌4~6 min细菌杀菌率为99%以上;加入5%~10%水的五香粉在78℃分别杀菌4~8 min细菌杀菌率均为99%以上。选用微波杀菌工艺加工后细菌总数≤10 000 cfu/g,未检出大肠杆菌。加水10%杀菌6 min的辣椒粉和五香粉样品,常温下置柜中存放10年,其感官性状和组织状态未有明显变化,菌落总数较低,达到食品卫生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7年06期)
李星,布丽君,张晓春,解华东,钟正泽[7](2017)在《微波杀菌对卤鹅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微波杀菌技术对卤鹅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研究了微波杀菌前后卤鹅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微波杀菌前共检出38种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杀菌后检出40种。其中醛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酯类、醇类、羧酸和醚是卤鹅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微波杀菌后醛类种类减少了1种,总含量减少了9.5%;酮类种类增加了1种,相对含量减少0.78%;芳香烃类种类增加1种,总含量增加了5.74%;羧酸类种类增加1种,总含量增加了4.14%;其它类化合物种类不变,含量变化小于1%;微波杀菌增加了卤鹅肉的特征风味化合物种类,对卤鹅风味改善起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14期)
余秀丽[8](2017)在《微波杀菌对番木瓜果浆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木瓜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成分。果浆是水果主要的加工利用方式之一,果浆传统的灭菌方式多为传导式热力杀菌,因其温度高,时间长,严重影响番木瓜等热敏性物料产品品质,如伴随蒸煮味的产生、香气减弱等。微波杀菌是一种辐射杀菌技术,具有加热时间短、升温速度快,能耗少等特点,而且能较好的保持食品原有的营养、色泽和风味。本文研究了不同微波功率、处理时间和样品初温对番木瓜果浆杀菌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番木瓜果浆微波杀菌较优工艺参数,比较了微波杀菌和传统巴氏杀菌对番木瓜果浆理化品质、贮藏稳定性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菌落总数、维生素C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POD残余酶活和色泽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番木瓜果浆微波杀菌处理较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550 w,处理时间60s,样品初温25℃。在此杀菌工艺条件下,不仅有效杀灭了番木瓜果浆中的腐败微生物,而且对产品营养、色泽及风味等感官品质指标影响均较小。2.微波杀菌(550w/60s/25℃)和巴氏杀菌(80℃/15min)比较试验中发现两者均能使番木瓜果浆达到商业杀菌要求;微波杀菌和巴氏杀菌后番木瓜果浆中PPO和POD酶活性均显着减小(p<0.05);微波杀菌可使褐变度有所降低(p>0.05),而巴氏杀菌后显着增加(p<0.05);微波杀菌样中总酚含量显着增加(p<0.05),而巴氏杀菌有所降低(p>0.05);微波杀菌和巴氏杀菌对番木瓜果浆中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影响均不显着(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和△E值均显着增大(p<0.05),而维生素C、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显着降低(p<0.05),巴氏杀菌处理后维生素C、总黄酮、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相对下降更大,△E值相对增加更大,表明微波杀菌能更好地保持番木瓜果浆原有的色泽和营养成分;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微波杀菌处理样在色、香、味等方面都更接近于对照样。3.在4℃和25℃贮藏条件下,微波杀菌和巴氏杀菌样品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在贮藏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贮藏90天后仍符合商业无菌要求。贮藏期间,PPO和POD残余酶活基本保持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变化;褐变度和色差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H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总酸含量逐渐增加。贮藏期间,不同处理的番木瓜果浆样品中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条件下贮藏90天后,微波杀菌样中其保留率分别为65.32%、78.14%、71.75%和84.78%; 25℃条件下贮藏90天后,微波杀菌样中其保留率分别为47.56%、70.05%、65.35%和78.07%,均明显高于巴氏杀菌样,表明微波处理结合冷藏能较好的保持番木瓜果浆的品质。4.较零级和一级动力学模型,联合动力学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贮藏期间番木瓜果浆中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番木瓜果浆中维生素C(R=0.868-0.961)、总酚(R=0.965-0.984)、总黄酮(R=0.824-0.971)和总类胡萝卜素(R=0.913-0.982)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着正相关,说明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和总类胡萝卜素均对番木瓜果浆的抗氧化活性起主要作用。5.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处理的番木瓜果浆样品中香气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对照样、微波杀菌样和巴氏杀菌样中分别检测出39种、36种和38种香气成分。微波杀菌和巴氏杀菌样中酯类和酸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减少,酮类和烷烯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而醇类的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电子鼻和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巴氏杀菌处理的番木瓜果浆与未经杀菌处理的番木瓜果浆差别较大,微波杀菌能较好的保持番木瓜果浆原有的风味。(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星,张晓春,布丽君,解华东,景绍红[9](2017)在《卤鹅微波杀菌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杀菌温度(87,90,94℃)和杀菌时间(7,9,11 min)为变量进行二因素叁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考察卤鹅在3个月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的变化,确定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处理组的抑菌效果最好,在贮藏3个月后菌落总数只有110 CFU/g,而且挥发性盐基氮和过氧化值仍符合使用标准。综合考虑,卤鹅微波杀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杀菌温度94℃,杀菌时间9 min。(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7年01期)
陈海英,牟伟勋[10](2016)在《微波杀菌技术在不同形态食品领域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时呈现出速度快、能耗低、效率高、够安全等优点。详细阐述了微波杀菌技术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在不同形态的食品中应用时的特点,为该杀菌技术在针对性的食品领域中应用提供参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微波杀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波已经广泛应用于对食品的加热,尤其是家用微波炉已经成为家用厨房必不可少的厨具之一。但是微波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多集中在解冻和干燥方面,微波在食品杀菌方面一直未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传统的微波加热系统不能满足杀菌效果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满足杀菌食品的安全性要求。直到2009年,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研发的915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通过了美国FDA的安全认证,为微波杀菌装备及工艺的研发奠定了基础。在国内,上海海洋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896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对多个水产品进行了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及品质评价。微波杀菌工艺研发的重点在于确定食品内部温度分布的冷点位置并对其进行温度测量,以计算杀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896MHz单模微波杀菌系统的杀菌效果稳定,基于该系统建立的微波杀菌工艺研发流程体系安全可靠。相对于传统杀菌,微波杀菌时间大幅减少,食品品质显着提高。微波杀菌在降低能耗,降低化学防腐剂使用量,提高产品品质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波杀菌论文参考文献
[1].胡安瑞,李伟程,李清清,朱成栋,王金星.小麦粉微波杀菌技术优化[J].农产品加工.2019
[2].栾东磊.微波杀菌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黄凯信,王楚茵,许剑华,陈树喜,周爱梅.微波杀菌技术在双华李和佛手加工中的应用[J].农产品加工.2019
[4].毕延娣,王纪华,田晓琴,李强,付海龙.微波杀菌对草莓罐头的杀菌效果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
[5].白青云,赵立,叶华,尹秀莲,伏二伟.鸡肉肠微波杀菌工艺的条件优化[J].肉类工业.2017
[6].吴素玲,孙晓明,陈文华,金敬红.粉碎辛香料微波杀菌工艺[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
[7].李星,布丽君,张晓春,解华东,钟正泽.微波杀菌对卤鹅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7
[8].余秀丽.微波杀菌对番木瓜果浆品质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7
[9].李星,张晓春,布丽君,解华东,景绍红.卤鹅微波杀菌工艺条件的优化[J].农产品加工.2017
[10].陈海英,牟伟勋.微波杀菌技术在不同形态食品领域的应用分析[J].食品工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