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机锂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化合物,金属,顺式,化学键,羰基,分子,胺基。
有机锂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朱章野[1](2018)在《二(β-二亚胺基)稀土胺化物、稀土芳氧化合物以及有机锂化合物催化醛和酮硼氢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叁价稀土金属配合物以及有机锂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在催化醛和酮硼氢化反应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二(β-二亚胺基)稀土胺化物催化的羰基化合物硼氢化反应以及烯丙基硼化反应首次将稀土金属有机化合物引入到催化羰基化合物硼氢化反应中,发现由β-二亚胺基稳定的稀土胺化物,对于催化该类反应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对底物的范围进行了拓展,发现适用范围很宽。对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对于羰基化合物与频哪醇硼烷(HBpin)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的反应规律。并且发现该类胺化物,还能成功催化烯丙基化反应,高效通过醛类与烯丙基硼酸构建C-C键。二、叁芳氧稀土金属配合物对催化醛、酮硼氢化反应的研究研究了含Ln-O键的叁芳氧稀土配合物催化羰基化合物的硼氢化反应。对叁芳氧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硼氢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筛选了反应溶剂,催化剂用量,不同中心金属以及不同位阻的叁芳氧稀土配合物等条件。该催化体系显示出很高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和叁芳氧稀土金属配合物的芳氧基配体和中心金属有关系,芳氧配体的相对位阻越大,活性越高(2,6-~tBu_2-4-MeC_6H_2>2,6-~iPr_2C_6H_3>2,6-Me_2C_6H_3),稀土金属离子半径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Nd>Sm>Yb,Y)。在室温下,以THF为溶剂,催化剂用量0.05 mol%,加入1:1.1摩尔比的HBpin,能以极高产率得到频哪醇硼酸酯(>99%)。并且该反应对醛酮存在很好的选择性。此外,为了探寻该反应的发生过程,我们对该反应的机理进行了DFT计算研究,发现芳氧稀土配合物能通过稀土金属和芳氧基配体分别捕获羰基化合物和频哪醇硼烷,经过分子内氢化物的迁移和下一步烷氧基的迁移这种逐步过渡的方式得到最终产物。叁、有机锂化合物催化醛,酮的硼氢化反应的研究首次发现,有机锂化合物正丁基锂、胺基锂,对催化醛、酮的硼氢化反应,具有极高的活性。在无溶剂条件下,0.1 mol%催化剂用量的有机锂化合物,能在10 min之内,以极高的产率催化羰基化合物与硼烷反应得到硼酸酯,并且具有很广的底物适用范围,较高的功能性基团耐受性。不管是对于分子间的拉电子、吸电子、杂环类芳香羰基化合物,还是分子内的醛酮,都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该反应催化剂廉价易得,用量低,反应条件温和,后续操作简单,具有潜在的商业化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倩倩[2](2017)在《有机锂化合物参与的氧族小分子活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含氧族小分子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以及催化体系中的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合成并且研究含有过氧根(O_2~(2-))以及过硫根(S_2~(2-))配合物。目前为止,以不同的配位模式形成的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单元X2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活性已经被大量地研究。除此之外,氧族双杂原子XY-(X,Y=O,S,Se)形成的卤碱化合物在低温激光激发的条件下可以展现出相当强的超荧光性质,因此,含氧族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多功能材料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利用小分子活化反应进行相关的研究也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但是,通过β-二亚胺金属锂化合物活化氧族小分子的反应很少被报道。基于以上内容,本论文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含硒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2)含硫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3)含氧气小分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e小分子活化反应。不同的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e小分子以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最终得到四种新型的含硒金属锂化合物[SeC{C(H)(2,6-iPr_2C_6H_3N)}_2Li·THF]2(2e)、[SeC{C(H)(2,6-iPr_2C_6H_3N)Li}_2·3THF]2(2f)、[Se{C{C(H)(2,6-iPr_2C_6H_3N)}_2Li·THF}_2](2g)以及[SeC{C(H)(2,6-Me_2C_6H_3N)}_2·SeC{C(H)(2,6-Me_2C_6H_3N)}_2Li·THF](2h)。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1H NMR、~(13)C NMR、~7Li NMR和77Se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第叁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小分子活化反应。不同的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小分子以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最终得到四种新型的含硫金属锂化合物[C{(CMe)(2,6-iPr_2C_6H_3N)}_2SLi]2(3b)、[C{(CMe)(2,6-iPr_2C_6H_3N)}_2S_2Li_2]2·[C{(CMe)(2,6-iPr_2C_6H_3N)}_2S2LiBu]2(3c)、[C{(CMe)(2,6-iPr_2C_6H_3N)}_2S2Li]4·Li_4O(THF)_2](3d)以及[SC{C(H)(2,6-iPr_2C_6H_3N)}_2Li·THF]2(3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1H NMR、~(13)C NMR和~7Li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第四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氧气小分子活化反应。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氧气小分子反应过程中发生β-二亚胺配体C-C键的断裂,最终得到两种新型的含氧金属锂化合物[OC(CMe)(2,6-iPr_2C_6H_3N)](4a)、[OOC(CMe)(2,6-iPr_2C_6H_3N)](4b),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秦旗[3](2016)在《有机锂化合物参与的小分子活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分子的活化已成为目前金属有机化学中发展最快的研究领域之一,小分子主要通过高活性的金属配合物来实现活化,这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基元反应研究,新型金属有机催化剂的设计,有机转换以及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等方面,因而开展金属有机化合物与小分子反应的研究,探索其活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金属有机化学中,以脒基和β-二亚胺配体为母体的有机锂化合物,由于其反应活性高,一直以来作为反应中间体和金属转换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但是将有机金属锂化合物与小分子(O_2、CO_2和CS_2)反应的报道比较少见,此外,小分子具有来源充足,方便易取等特点,而且高效利用小分子对于发展绿色经济也至关重要。鉴于以上内容,本论文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工作,将从以下四章来详细阐述:第一章,主要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综述:(1)小分子(O_2、CO_2和CS_2)活化反应研究概况;(2)脒基配体及其有机锂化合物研究进展;(2)β-二亚胺配体及其有机锂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脒基锂化合物参与的小分子活化反应。不同的脒基锂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分别于小分子(O_2、CO_2和CS_2)反应,成功得到新型的锂化合物[Li_-2O_2·{Li(THF)}_4{(3-CH_3C_6H_4)NC(H)N(3-CH_3C_6H_4)}4](2j)、[Li{O_2C(N(2,6-Me-2C_6H_3)C(H)N(2,6-Me_2C_6H_3))}·THF]_4(2k)以及[Li{O_2C(N(4-CH_3C-6H_4)C(H)N(4-CH_3C_6H_4))}·THF]_6(2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其中化合物2j为中心含有O_2~(2-)的反冠醚化合物;化合物2k为四聚的笼状结构;化合物21为"车轮"状的六聚结构,此外,化合物2k和21均成功的将CO_2分子插入到预先得到的N-Li键中。第叁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参与的小分子活化反应。采用第二章相同的方法,以不同的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小分子(O_2、CO_2和CS_2)反应,成功得到新型锂化合物[Li{S_2C(C(CHN(2,6-~iPr_2C_6H_3))CHN(C_6H_3~iPr_2-2,6))}_6·2THF](3c)、[(C_6H_5)NCHC(CS_2Li(THF)_2)CHN(C_6H_5)CS_2Li(THF)_2](3d)以及[Li_6{O_2C(C(CHN(2,6-~iPr_2C_6H_3))CHNH((C_6H_3~iPr_2-2,6))}_6·6THF](3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其中化合物3c为含有CS2-Li+螯合结构的单锂盐化合物;化合物3d为含有CS_2-Li~+螯合结构的双锂盐;化合物3e为与化合物21类似的"车轮"状六聚结构。第四章,主要进行了有机过氧化锂化合物[Li_2O_2·{Li(THF)}_4{(C_6H_5)NC(H)N(C_6H_5)}_4](2g)、[Li_2O_2.{Li(THF)}_4{(4-CH_3C_6H_4)NC(H)N(4-CH_3C_6H_4)}4](2h)以及[Li_2O_2.{Li(THF)}_4{(3-CH_3C_6H_4)NC(H)N(3-CH_3C_6H_4)}4](2j)催化氧化苯甲醇反应尝试,以2g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其在氧气存在条件下,催化氧化苯甲醇至苯甲酸的反应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但催化效率不高(38.5%)。(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侯东晓,童红波,钞建宾,黄淑萍[4](2010)在《硅桥联有机锂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甲基苯胺为原料,经正丁基锂去氢后与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硅烷化后再次与正丁基锂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锂化合物,并通过X-ray单晶衍射、1H-NMR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游清治[5](2009)在《有机锂化合物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概述金属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金属与碳的各种键型相结合的化合物。非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是σ键结合的烃基、卤素之类。1827年丹麦Zeise制得铯的有机化合物,1849年Frankland合成出的金属σ键化合物(二丁乙基和锌结合(本文来源于《新疆有色金属》期刊2009年04期)
李敏,黄淑萍,刘滇生,李思殿[6](2003)在《有机锂化合物催化合成均叁嗪》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imine salt was formed initially by the addition of an organolithium compound to the aromatic nitricle.This type of reaction usually leads to cyclic products,such as triazines.We discussed the mechanism of organolithium compounds catalyzed trimerization of nitriles and study the catalystic charateristics.Using this new method,the yield of triazines was improved.(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3年06期)
梁强,王倩,王璟琳[7](2003)在《有机锂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有机锂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王钒[8](1995)在《γ-手性顺式的共轭烯醛与有机锂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手性的顺式-γ-氨基-α,β-不饱和醛(7)与有机锂化合物的亲核加成反应中的1,4-不对称诱导效应。结果表明:7与α-烷氧基乙烯醇锂类化合物的反应导致了优良的非对映立体选择性(d.e.:60~90%),而与烷基锂试剂的反应也给出了高度的立体选择性(d.e.:74~86%)。这说明在这些反应中,存在着一种1,4-不对称诱导效应。(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1995年02期)
钮泽富,刘元隆,潘道皑[9](1993)在《有机锂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性质——反式1,2-二锂代乙烷、1,2-二锂代乙烯和1,2-二锂代乙炔分子中化学键的abinitio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从头计算法计算了电荷密度图和各价分子轨道的键强参数.结果表明,叁个标题化合物的稳定构型都存在双桥式四中心键.追其原因是:这种构型有利于Li的2p轨道的吸电子效应,这种效应可使C—Li键增强.此外,也发现这叁个化合物中C—C键的强度大于C=C键,而后者又比C≡C键为强.本文亦讨论了这种“反常”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93年09期)
陈德安,潘填元,于向真[10](1990)在《RhCl_3/CH_3Ⅰ催化醋酸甲酯羰基化制醋酐——Ⅰ.锂化合物和有机氮化合物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锂化合物和有机氮化合物对均相RhCl_3-CH_3I体系催化醋酸甲酯羰基化制醋酐的影响。结果表明,LiI、LiOAc和碘化吡啶鎓盐均有良好效果,但其作用有所不同。LiI的作用主要是提高MeOAc的转化率,LiOAc主要提高Ac_2O的选择性。在448K、4.0MPa、[RhCl_3]=0.01和[CH_3I]=3.0mol/L条件下,MeOAc转化率达87%,Ac_2O选择性达100%。讨论了锂化合物及有机氮化合物在催化剂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分子催化》期刊1990年04期)
有机锂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含氧族小分子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生物以及催化体系中的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合成并且研究含有过氧根(O_2~(2-))以及过硫根(S_2~(2-))配合物。目前为止,以不同的配位模式形成的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单元X2配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活性已经被大量地研究。除此之外,氧族双杂原子XY-(X,Y=O,S,Se)形成的卤碱化合物在低温激光激发的条件下可以展现出相当强的超荧光性质,因此,含氧族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多功能材料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利用小分子活化反应进行相关的研究也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但是,通过β-二亚胺金属锂化合物活化氧族小分子的反应很少被报道。基于以上内容,本论文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1)含硒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2)含硫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3)含氧气小分子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概述。第二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e小分子活化反应。不同的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e小分子以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最终得到四种新型的含硒金属锂化合物[SeC{C(H)(2,6-iPr_2C_6H_3N)}_2Li·THF]2(2e)、[SeC{C(H)(2,6-iPr_2C_6H_3N)Li}_2·3THF]2(2f)、[Se{C{C(H)(2,6-iPr_2C_6H_3N)}_2Li·THF}_2](2g)以及[SeC{C(H)(2,6-Me_2C_6H_3N)}_2·SeC{C(H)(2,6-Me_2C_6H_3N)}_2Li·THF](2h)。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1H NMR、~(13)C NMR、~7Li NMR和77Se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第叁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小分子活化反应。不同的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单质S小分子以不同的摩尔比反应,最终得到四种新型的含硫金属锂化合物[C{(CMe)(2,6-iPr_2C_6H_3N)}_2SLi]2(3b)、[C{(CMe)(2,6-iPr_2C_6H_3N)}_2S_2Li_2]2·[C{(CMe)(2,6-iPr_2C_6H_3N)}_2S2LiBu]2(3c)、[C{(CMe)(2,6-iPr_2C_6H_3N)}_2S2Li]4·Li_4O(THF)_2](3d)以及[SC{C(H)(2,6-iPr_2C_6H_3N)}_2Li·THF]2(3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1H NMR、~(13)C NMR和~7Li NMR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第四章,主要研究了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氧气小分子活化反应。β-二亚胺锂化合物与氧气小分子反应过程中发生β-二亚胺配体C-C键的断裂,最终得到两种新型的含氧金属锂化合物[OC(CMe)(2,6-iPr_2C_6H_3N)](4a)、[OOC(CMe)(2,6-iPr_2C_6H_3N)](4b),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机锂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朱章野.二(β-二亚胺基)稀土胺化物、稀土芳氧化合物以及有机锂化合物催化醛和酮硼氢化反应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2].张倩倩.有机锂化合物参与的氧族小分子活化反应[D].山西大学.2017
[3].秦旗.有机锂化合物参与的小分子活化反应[D].山西大学.2016
[4].侯东晓,童红波,钞建宾,黄淑萍.硅桥联有机锂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定[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游清治.有机锂化合物及其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09
[6].李敏,黄淑萍,刘滇生,李思殿.有机锂化合物催化合成均叁嗪[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3
[7].梁强,王倩,王璟琳.有机锂化合物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8].王钒.γ-手性顺式的共轭烯醛与有机锂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反应[J].有机化学.1995
[9].钮泽富,刘元隆,潘道皑.有机锂化合物中化学键的性质——反式1,2-二锂代乙烷、1,2-二锂代乙烯和1,2-二锂代乙炔分子中化学键的abinitio研究[J].化学学报.1993
[10].陈德安,潘填元,于向真.RhCl_3/CH_3Ⅰ催化醋酸甲酯羰基化制醋酐——Ⅰ.锂化合物和有机氮化合物的作用[J].分子催化.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