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农村黑恶势力长期以来是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一大毒瘤。证据收集困难、目前刑法立法不够完善、地方"保护伞"等困境的存在,导致无法有效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及其犯罪。刑事审判整个过程中证据是关键,关系到是否能够实现刑罚功能有力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因此,在农村的扫黑除恶工作中,应特别注重证据关的克服,做好农民的心理工作,为农民举证、作证提供有效的渠道。同时,只有完善目前的刑事立法,清除农村腐败,彻底清除基层"保护伞",农村扫黑除恶工作才可能取得突出的成效。
论文目录
一、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具体困境 (一)农民层面上取证、举证困难 1. 农村黑恶势力报复心理强。 2. 农村居民维权意识弱。 3. 证据易出现反复。 (二)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刑事法律缺位 1. 我国对黑恶势力团伙犯罪的刑事立法不完善。 2. 我国刑事犯罪的入罪门槛过高,治安管理处罚相关法律法规处罚农村黑恶势力显得疲软无力。 3. 对以“恐吓”手段所实施的行为,认定刑事犯罪难度较大。 4. 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黑恶势力潜在的“后备军”,然而针对“失控儿童”缺乏相关立法。 (三)地方“保护伞”为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提供了政治庇护 1. 黑恶势力大部分与村民委员会,或者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相勾结,拥有强有力的“保护伞”。 2. 黑恶势力通过贿赂或者强迫等不正当手段迫使农民选举自己,成为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掌权者,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二、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一)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政策依据 (二)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依据 1. 刑事法律依据。 2. 行政法律依据。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困境之出路 (一)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做好农民心理工作 (二)完善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刑事及相关法律规定 1. 从刑法立法的角度,恶势力犯罪的刑事法律依据太宽泛,实践中不好把握。 2. 进一步完善刑法中有关证据类犯罪的立法。 3. 充分利用政策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宏观指导作用。 (三)坚决打击基层“保护伞”,彻底净化农村社会环境 1. 打击基层“保护伞”,要彻底清除不敢作为、不愿作为、不能作为的基层干部。 2. 打击基层“保护伞”要与反腐倡廉,打击腐败犯罪紧密结合起来。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红梅,郭虹
关键词: 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困境与出路
来源: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公安
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伊犁师范大学
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新疆反恐刑事政策适用效果研究”(2016BFX029)
分类号: D631.4
页码: 27-31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401K
下载量: 302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打击论文; 农村黑恶势力论文; 犯罪论文; 困境与出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