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论文和设计-何益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涉及反应容器领域。其包括内部具有反应腔的壳体,壳体包括内壳体以及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夹套腔,内壳体内设置有升温管,外壳体外设置有用于输送热流体的进油管,进油管出口端穿过外壳体并与升温管进口端相连通,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管,升温管的出口端穿出内壳体并与保温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热利用率、提高加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内部具有反应腔(1)的壳体(2),所述壳体(2)包括内壳体(201)以及外壳体(202),所述内壳体(201)与外壳体(202)之间设置有夹套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01)内设置有升温管(4),所述外壳体(202)外设置有用于输送热流体的进油管(5),所述进油管(5)出口端穿过外壳体(202)并与升温管(4)相连通,所述内壳体(201)与外壳体(202)之间设置有保温管(6),所述升温管(4)的两端穿出内壳体(201)并与保温管(6)相连通。

设计方案

1.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内部具有反应腔(1)的壳体(2),所述壳体(2)包括内壳体(201)以及外壳体(202),所述内壳体(201)与外壳体(202)之间设置有夹套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01)内设置有升温管(4),所述外壳体(202)外设置有用于输送热流体的进油管(5),所述进油管(5)出口端穿过外壳体(202)并与升温管(4)相连通,所述内壳体(201)与外壳体(202)之间设置有保温管(6),所述升温管(4)的两端穿出内壳体(201)并与保温管(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管(4)外周侧设置有散热片(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管(4)与保温管(6)分别沿内壳体(201)内周向以及外周向呈螺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管(4)与进油管(5)的连通处位于内壳体(201)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管(4)相邻的两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8),所述内壳体(201)朝向升温管(4)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6)靠近外壳体(202)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6)靠近内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体(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02)外设置有搅拌电机(12),所述搅拌电机(12)的输出轴插入反应腔(1)内。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容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

在公告号为CN20289335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内部具有反应腔的壳体,壳体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具有夹套腔,壳体上安装有带搅拌桨的搅拌装置,并且搅拌桨伸入反应腔中,外壳体上开有盘管进口和盘管出口,盘管进口和盘管出口通过设置在内壳体内壁上的盘管相连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反应釜虽然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盘管内的热流体在排出反应釜时的温度还远远大于反应釜内反应料的温度,盘管内的热流体的热量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热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其具有提高热利用率、提高加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内部具有反应腔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以及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夹套腔,所述内壳体内设置有升温管,所述外壳体外设置有用于输送热流体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出口端穿过外壳体并与升温管相连通,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管,所述升温管的两端穿出内壳体并与保温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体会通过进油管进入升温管内对物料进行加热,从升温管内排出的热流体会进入保温管内,保温管再次对反应腔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提高热流体的热利用率;而且升温管内的热流体与保温管内的热流体会分别从反应腔内部与外部同时对物料进行加热,热流体的热量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加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管外周侧设置有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升温管与反应腔内物料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量传导速度,提高热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管与保温管分别沿内壳体内周向以及外周向呈螺旋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长升温管在反应腔内的长度,使升温管内的热流体的温度尽可能的传递至物料中,提高热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管与进油管的连通处位于内壳体中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流体在刚进入升温管时的温度最高,升温管的与进油管的连通处位于内壳体中部能够保证热流体一进入升温管就从物料内部进行加热,从物料内部进行加热能够降低热量损耗,热流体发出的热量能够最大限度的被物料吸收,提高热利用率。

进一步的,所述升温管相邻的两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内壳体朝向升温管的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筋能够将升温管相邻的两圈连接在一起,避免上层的升温管因重力作用而弯折,同时第二加强筋能够托着升温管的底部,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升温管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管靠近外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棉具有保温效果,降低保温管内热流体的热量向外壳体外扩散,增强保温管内的热流体对反应腔内的物料加热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管靠近内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体能够进行传热,增强保温管内的热流体在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外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插入反应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对物料进行搅拌,能够提高物料内的热量传递速率,进一步提高升温管内的热流体的热传递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进油管、升温管、保温管,升温管内的热流体在对物料进行加热后会流至升温管内,升温管内的热流体再次对物料进行加热,提高热利用率;同时升温管、保温管分别从物料内部以及外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2)通过设置保温棉与导热体,能够避免升温管内热流体的热量损耗,同时升温管内的热流体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体进行传导,提高热利用率;

(3)通过设置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升温管内的热流体的热传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反应腔;2、壳体;201、内壳体;202、外壳体;3、夹套腔;4、升温管;5、进油管;6、保温管;7、散热片;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保温棉;11、导热体;12、搅拌电机;13、排出管;14、进料管;1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与图2,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包括壳体2,壳体2包括内壳体201以及外壳体202,内壳体201内部具有反应腔1。参照图3与图4,内壳体201与外壳体202之间形成有夹套腔3,夹套腔3内靠近外壳体202的一侧固定有保温棉10,夹套腔3内靠近内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体11,导热体11为铝合金且其与内壳体201一体成型。

夹套腔3位于导热体11以及保温棉10之间设置有一条保温管6,保温管6与导热体11一体成型,保温管6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体11传递至反应腔1内。保温管6的两端分别位于内壳体201的顶部与底部,热流体会通过保温管6顶部与底部的开口流入保温管6内,保温管6位于内壳体201的中部朝向外壳体202外连通有排出管13。保温管6自内壳体201的顶部向底部方向沿内壳体201外周向呈螺旋状设置。在热流体进入保温管6时,热流体的热量大部分会通过导热体11对反应腔1内物料进行加热,同时热流体的热量不容易通过保温棉10扩散至外壳体202外,保证传热效率和热利用率。

参照图3与图5,内壳体201内设置有与保温管6的两端相连通的升温管4,升温管4与保温管6一体成型。升温管4沿内壳体201内周向呈螺旋状设置,升温管4外周侧均匀焊接有散热片7,加快热传递面积与速率。升温管4相邻的两圈之间焊接有第一加强筋8,内壳体201朝向升温管4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9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加强筋8起到稳固的作用。

外壳体202外设置有一根输送热流体的进油管5,进油管5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壳体202与内壳体201并在此端与升温管4相连通,进油管5与升温管4的连通处位于升温管4的中部,热流体从进油管5进入升温管4后往升温管4的两端扩散,从反应腔1的中部对需要加热的物料进行加热,提高升温管4内热流体的热传递效率。

壳体2顶部安装有与反应腔1相连通的进料管14,壳体2的底部安装有与反应腔1相连通的出料管15。外壳体202顶部竖直安装有搅拌电机12,搅拌电机12的输出轴插入反应腔1内对物料进行搅拌,提高升温管4内热流体的热传递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向进油管5内通入热流体,热流体会依次通过进油管5、升温管4、保温管6,最终通过保温管6的出口端排出。在此过程中,升温管4内的热流体与保温管6内的热流体会分别从反应腔1内部与外部同时对物料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同时由于升温管4内的热流体排出升温管4时会流向保温管6,再次对反应腔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热量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热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13851.X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917868U

授权时间:20200110

主分类号:B01J19/18

专利分类号:B01J19/18

范畴分类:23E;

申请人: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夏盛路399号

发明人:何益辉;全楷

第一发明人:何益辉

当前权利人:万果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提高热利用率的反应釜论文和设计-何益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