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喻体比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韩中成语,动物喻体,差异,文化
喻体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崔仙月,崔娟华[1](2017)在《浅析韩中动物成语喻体差异文化根源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在各个领域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动物相关的成语为主要研究内容,比较中韩两国成语的差别,并探究产生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7年08期)
马晓红,马海国[2](2015)在《汉语与维吾尔语比喻辞格喻体来源比较——以《红楼梦》维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和古维吾尔族的文化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无论在表层语言方面,还是深层次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联想及把握方面,都有一些相似点。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体现在比喻辞格中,在喻体选择和喻义理解方面总有交叉的部分。本文主要以维译本《红楼梦》为参照对象,对汉、维比喻中一些常见的喻体和喻义进行梳理比较,以对汉、维设喻的共性和个性作以简要总结。(本文来源于《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肖模艳[3](2012)在《比喻词语中喻体的历时比较研究——以动物比喻词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比喻词语是通过比喻的造词方式孳生的词语。由于过多地涉及意义,该类词语饱受质疑,与其他造词方式造出的词语很难截然分开。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比喻词语的结构和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有时成为中文信息处理时的瓶颈。(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2年04期)
陈晦[4](2009)在《英汉习语中本体/喻体的文化语义感知研究——隐喻义与象征义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刘阳[5](2009)在《俄汉成语动物喻体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俄汉语中有许多以动物为喻体的成语,它们很具有民族特色。俄汉动物成语有四种对应情况。影响俄汉成语动物喻体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宗教、文学、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思维特点等。(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09年19期)
杨晓嫱[6](2009)在《日汉语中以动物作喻体的惯用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喻体的惯用语作为隐喻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日汉语中也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主要是比较日汉语中以动物作喻体的惯用语,找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可以看出日中两国人民隐喻认知的异同。(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09年15期)
承云[7](2008)在《英汉喻体的文化认知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喻体的比较与分析,可以进一步佐证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汉语和英语中的比喻喻体取向相似性,说明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比喻喻体的取向差异性也反映出由于中西方的地理环境、民俗、宗教、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人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英汉比喻喻体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和中西方人对世界认知方式的异同。(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蔡薇[8](2008)在《英汉动物习语喻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英汉动物习语,主要是习语中喻体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了导致这些差异产生的文化因素,包括文化传统.自然环境.生产活动以及体育活动和娱乐等等。(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期刊2008年S1期)
唐燕琼[9](2007)在《英汉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比较及文化内涵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英汉习语喻体联想效果的比较,并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典故、文学作品、宗教信仰方面探析其联想意义差异的原因,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习语喻体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角度正确把握习语喻体的联想意义,从而准确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习语。(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唐燕琼[10](2007)在《英汉比喻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汉比喻习语中的喻体给人以生动的联想,其丰富的联想效果赋予了习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等特点,同时也是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集中体现。文章分析了英汉比喻习语的喻体和联想效果的对应关系:喻体和联想效果对等;喻体和联想效果的不对等,如喻体不同,联想效果相同或相似,或喻体相同,联想效果不同;英汉文化空缺导致的喻体和联想效果对应空缺。通过对比再现了习语喻体和联想意义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从而有利于正确把握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喻体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和古维吾尔族的文化有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无论在表层语言方面,还是深层次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联想及把握方面,都有一些相似点。但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必然受制于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体现在比喻辞格中,在喻体选择和喻义理解方面总有交叉的部分。本文主要以维译本《红楼梦》为参照对象,对汉、维比喻中一些常见的喻体和喻义进行梳理比较,以对汉、维设喻的共性和个性作以简要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喻体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1].崔仙月,崔娟华.浅析韩中动物成语喻体差异文化根源比较[J].现代交际.2017
[2].马晓红,马海国.汉语与维吾尔语比喻辞格喻体来源比较——以《红楼梦》维译本为例[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
[3].肖模艳.比喻词语中喻体的历时比较研究——以动物比喻词语为例[J].汉字文化.2012
[4].陈晦.英汉习语中本体/喻体的文化语义感知研究——隐喻义与象征义之比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刘阳.俄汉成语动物喻体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纪桥.2009
[6].杨晓嫱.日汉语中以动物作喻体的惯用语比较[J].考试周刊.2009
[7].承云.英汉喻体的文化认知比较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8].蔡薇.英汉动物习语喻体的比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
[9].唐燕琼.英汉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比较及文化内涵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
[10].唐燕琼.英汉比喻习语喻体的联想效果比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