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论文摘要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岩石圈断裂带,也是一条巨大的强震活动带,沿郯庐断裂带城市与重大工程分布较多、人口密集,随着城市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大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展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深大断裂的分布情况及其活动性做了系统研究,确定了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的共17条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的深大断裂。并对区域内的地震活动、地质灾害、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活动断裂、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崩滑流易发性以及采空塌陷敏感性6个因素作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评价因子,对每一个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赋值,并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空间加权叠加法,建立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最后,绘制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壳以稳定和较稳定为主,占总面积的87.3%;较不稳定区域约占总面积的7.9%,而不稳定区域仅占总面积的4.8%。这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断裂构造虽然分布较为密集,但断裂的活动性总体不强,仅在近东西向的肥中断裂、晓天-磨子潭断裂断裂与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交汇处稳定性较差;地震虽然较为频繁,但震级不高,故而该区域的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在定远、明光市北部、泗县等部分地区处需要重点考虑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该区域的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可为这一区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发展历程
  •   1.3 区域稳定性发展问题及趋势
  •   1.4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与区域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环境
  •   2.2 地形地貌
  •   2.3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     2.3.1 区域地层
  •     2.3.2 岩浆活动
  •     2.3.3 新构造运动
  •   2.4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三章 区域主要断裂及其活动性
  •   3.1 北北东向断裂带
  •   3.2 近北东向断裂
  •   3.3 近东西向断裂
  •   3.4 近北西向断裂
  •   3.5 郯庐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
  •     3.5.1 郯庐断裂地震控震能力的定性估计
  •     3.5.2 地震上限的定量评估方法
  •     3.5.3 郯庐断裂地震危险性的综合评判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地震活动性特征
  •   4.1 地震活动基本概况
  •   4.2 地震活动区域分布特征
  •     4.2.1 郯庐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
  •     4.2.2 郯庐断裂带两侧区域地震活动性
  •     4.2.3 研究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
  •   4.3 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地质灾害活动特征
  •   5.1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
  •     5.1.1 崩塌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     5.1.2 滑坡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     5.1.3 泥石流灾害及其分布特点
  •     5.1.4 采空塌陷及其分布特征
  •   5.2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崩滑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2.2 采空塌陷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
  •   5.3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断裂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
  •   6.1 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关因素分析
  •   6.2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原则与方法
  •     6.2.1 评价原则
  •     6.2.2 评价方法
  •   6.3 评价单元划分
  •   6.4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     6.4.1 评价因子选取及赋值
  •     6.4.2 评价指标量化
  •     6.4.3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6.5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郑超绘

    导师: 钱家忠,王龙平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地震活动,地质灾害,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

    基金: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编号:2015-g-26),安徽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2015-2018

    分类号: P315.2

    DOI: 10.27101/d.cnki.ghfgu.2019.000071

    总页数: 81

    文件大小: 5898K

    下载量: 109

    相关论文文献

    • [1].京津冀结合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20(03)
    • [2].山东省潍坊市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评价[J]. 山东国土资源 2017(09)
    • [3].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地质力学学报 2018(01)
    • [4].龙山门断裂带活动特征与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02)
    • [5].广州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 2009(04)
    • [6].安徽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上海国土资源 2018(04)
    • [7].哈尔滨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调查评价的工作方法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2)
    • [8].区域地壳稳定性发展历程及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研究现状[J]. 安徽建筑 2019(08)
    • [9].“5.12”汶川M_S8.0大地震后关于我国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思考[J]. 地质力学学报 2009(02)
    • [10].新疆天山地区活动构造特征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J].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12(01)
    • [11].灾后重建要加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0(03)
    • [12].滇中城市群重要活动断裂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3)
    • [13].信息博览[J]. 青海国土经略 2019(01)
    • [14].青藏高原东缘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地质通报 2015(01)
    • [15].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36)
    • [16].论哈尔滨市城区区域地壳稳定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8)
    • [17].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热带地理 2012(04)
    • [18].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进展与问题,兼谈规范编制[J]. 地质论评 2014(01)
    • [19].浅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 林业科技情报 2009(04)
    • [20].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0)
    • [21].《全国地质环境安全程度图》编制完成[J]. 城市规划通讯 2019(05)
    • [22].京津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 地球学报 2008(04)
    • [23].浅析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8)
    • [24].长江经济带地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基本特征[J]. 地质力学学报 2016(03)
    • [25].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探讨[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15(01)
    • [26].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征集论文)[J]. 工程地质学报 2011(02)
    • [27].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地质安全综合评估[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9(04)
    • [28].友谊龙头山风电场的区域地质稳定性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9)
    • [29].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青岛市农村城市化地质环境适宜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1)
    • [30].天津市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构造研究[J]. 物探与化探 2015(05)

    标签:;  ;  ;  ;  ;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