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拜占廷帝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帝国,君士坦丁堡,基督徒,克里米亚半岛,地中海,基督教,阿拉伯。
拜占廷帝国论文文献综述
王薇[1](2019)在《拜占廷帝国世俗教育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是拜占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运转帝国官僚机器所需的人才。在中世纪西欧文化、教育为教会垄断,世俗文化教育早已湮没的情况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拜占廷帝国的世俗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它继承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教育传统,形成了由各级各类学校组成的形式多样的完备教学体系,与教会教育长期并存,对欧洲和中东的文化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下半月刊)》期刊2019年09期)
庞国庆[2](2018)在《732年拜占廷帝国与可萨汗国联姻动机的历史考量》一文中研究指出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叁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更希望借助联姻将基督教传播到可萨汗国,以遏制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趋势,防止两国因为信仰差异变成敌国。不过,两国虽然在732年实现联姻,但却未能奏效,可萨汗国最终在740年选择犹太教作为国教,两国的传统邦交关系自此之后开始让位于新兴的信仰冲突。(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武鹏[3](2017)在《拜占廷帝国早期阶段军队的缺陷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拜占廷军队是拜占廷国家机器的重要支柱。在帝国的早期阶段(公元4—6世纪),拜占廷拥有一支相对强大的军队,能够比较有效地保卫帝国的国防安全。但是,在强大外表的背后,拜占廷军队在诸多层面也存在着致命的隐患。这些潜在的危机在6世纪晚期全面爆发,给帝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恶果。(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庞国庆[4](2017)在《拜占廷帝国717—718年保卫战胜利的天气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716年,阿拉伯人发动了对拜占廷帝国最大规模的远征,并在717—718年封锁围攻君士坦丁堡。在这次保卫战中,拜占廷帝国在军力方面完全处于劣势,但复杂多变的天气成为拜占廷帝国的强大援军,是拜占廷帝国扭转颓势的关键所在。具体而言,恶劣的天气有效地消灭了阿拉伯士兵,同时极大地损耗了阿拉伯军队的战略物资储备。面对恶劣天气带来的意外打击,阿拉伯军队士气全无,内部失和,心态失衡,将失败视为神意,进而将君士坦丁堡视为不可攻陷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刘榕榕,董晓佳[5](2016)在《查士丁尼与贝利撒留:拜占廷帝国皇权与军权关系的一个范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于542年病危,但不久痊愈,而帝国名将贝利撒留则因所谓"谋反"罪名受到惩处,查士丁尼与贝利撒留之间的关系由此破裂。在该事件中,皇后塞奥多拉是打击贝利撒留的直接执行者,但事件本身则反映了拜占廷皇帝力图防止军队将领坐大从而导致军权威胁皇权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也体现了拜占廷帝国集权制度的弊端。与此同时,查士丁尼与贝利撒留关系的恶化导致帝国对外战事不利、内部政局不稳,成为拜占廷帝国在6世纪中期步入历史上的衰落阶段之一的推动力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6年06期)
董晓佳[6](2016)在《早期拜占廷帝国非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共存与交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君士坦丁一世确立了保护并支持基督教的政策后,4—5世纪的早期拜占廷帝国政府基本遵循着君士坦丁一世所确定的路线。在此期间,非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确实存在着对抗与暴力冲突现象,但是,总体来看,绝大部分非基督徒与基督徒之间仍然是能够在政治、文化与宗教生活中和平共存的,同时,彼此之间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联系。(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陈志强[7](2016)在《拜占廷帝国灭亡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1453年5月的最后那个礼拜天,乌云笼罩着整片东地中海,博斯普鲁斯海峡更是狂风怒吼,入夜时分,沉闷的雷声由远而近,闪电不时划过夜空,"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暴风雨即将袭击君士坦丁堡。当时的人们谁也不知道,这竟是上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后世人称拜占廷帝国)最后的时刻了。49岁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面容憔悴、神情沮丧,在圣索菲亚教堂昏暗的烛光中,不停地祈祷,期盼上帝再(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6年05期)
谭天宇,秦艺芯[8](2016)在《简论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的克里米亚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查士丁尼王朝时期,拜占廷帝国极为强大,在克里米亚地区实行了驱除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匈奴游牧部落、对克里米亚半岛进行直接统治、在克里米亚半岛上兴建一系列城市与要塞、在克里米亚半岛推广基督教等政策。(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05期)
张日元[9](2014)在《四至九世纪拜占廷帝国的教俗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4至9世纪,随着拜占廷帝国的基督教化,教俗关系成为帝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纵观4至9世纪,其教俗关系大致经历了和平共处、教俗争执、君主至尊和教俗分裂四个阶段。从整体上看,这个时期的教俗关系呈现出"二元一体"的重要特征。这种教俗关系对帝国君主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陈志强[10](2014)在《文明的灯塔 拜占廷帝国时期的安纳托利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历任罗马统治者将其作为"征服东方"的经略之地,到东西方之间贸易的一道"金桥";从纵横交错的古代文明遗产中轴线,到被内乱与衰败的梦魇纠缠:拜占廷帝国时期的安纳托利亚在许多方面都拥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4年05期)
拜占廷帝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32年,拜占廷皇帝利奥叁世主动提出与可萨汗国进行皇室联姻。这一安排,既是对两国在对波斯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友好关系的肯定,同时还有着迫切的现实考虑,即拜占廷帝国急需与可萨汗国建立军事联盟,应对阿拉伯帝国的大举入侵。除此之外,拜占廷帝国更希望借助联姻将基督教传播到可萨汗国,以遏制可萨汗国皈依犹太教的趋势,防止两国因为信仰差异变成敌国。不过,两国虽然在732年实现联姻,但却未能奏效,可萨汗国最终在740年选择犹太教作为国教,两国的传统邦交关系自此之后开始让位于新兴的信仰冲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拜占廷帝国论文参考文献
[1].王薇.拜占廷帝国世俗教育的特点[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
[2].庞国庆.732年拜占廷帝国与可萨汗国联姻动机的历史考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武鹏.拜占廷帝国早期阶段军队的缺陷刍议[J].贵州社会科学.2017
[4].庞国庆.拜占廷帝国717—718年保卫战胜利的天气因素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5].刘榕榕,董晓佳.查士丁尼与贝利撒留:拜占廷帝国皇权与军权关系的一个范例[J].世界历史.2016
[6].董晓佳.早期拜占廷帝国非基督徒与基督徒的共存与交流探析[J].宗教学研究.2016
[7].陈志强.拜占廷帝国灭亡记[J].中国德育.2016
[8].谭天宇,秦艺芯.简论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王朝的克里米亚政策[J].长江丛刊.2016
[9].张日元.四至九世纪拜占廷帝国的教俗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10].陈志强.文明的灯塔拜占廷帝国时期的安纳托利亚[J].文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