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论文和设计-吴建中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所述蜗杆的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轴承定向座,对应轴承定向座的蜗杆端部套设有间隙补偿块,所述轴承定向座和间隙补偿块上设有径向作用弹簧,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用于消除蜗轮蜗杆轴向间隙的橡胶衬套。能够同时消除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侧隙,其结构简单、布置灵活、装配工艺要求低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转向噪音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汽车操纵的稳定性,使得驾驶人员在汽车转向时感觉更平稳舒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轴承定向座,对应轴承定向座的蜗杆端部套设有间隙补偿块,所述轴承定向座和间隙补偿块上设有径向作用弹簧,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用于消除蜗轮蜗杆轴向间隙的橡胶衬套。

设计方案

1.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轴承定向座,对应轴承定向座的蜗杆端部套设有间隙补偿块,所述轴承定向座和间隙补偿块上设有径向作用弹簧,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用于消除蜗轮蜗杆轴向间隙的橡胶衬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定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另一侧设有凸台,蜗杆一端轴承设在凹槽中,所述间隙补偿块的外缘与凸台内缘相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衬套设在蜗杆的另一端轴承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一端轴承与蜗杆之间设有轴承衬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内外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径向作用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上设有内垫片,蜗杆另一端轴承内侧设有外垫片,处于压缩状态的橡胶衬套位于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常见的助力转向系统之一,其由机械系统和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形成,现有的机械系统大多采用蜗轮蜗杆机构。

蜗轮蜗杆是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中及其重要机械传动副。由于加工误差、装配误差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间隙一直存在,这种间隙主要包括径向啮合间隙(即“径向间隙”)和啮合侧隙(即“轴向间隙”)。径向啮合间隙的存在会使蜗轮蜗杆的传动性能变差,从而降低汽车操纵稳定性;啮合侧隙的存在会导致换向延时、异响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汽车的转向助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以达到能及时消除蜗轮蜗杆间隙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所述蜗杆的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轴承定向座,对应轴承定向座的蜗杆端部套设有间隙补偿块,所述轴承定向座和间隙补偿块上设有径向作用弹簧,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用于消除蜗轮蜗杆轴向间隙的橡胶衬套。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定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另一侧设有凸台,蜗杆一端轴承设在凹槽中,所述间隙补偿块的外缘与凸台内缘相配合。

所述橡胶衬套设在蜗杆的另一端轴承内侧。

所述蜗杆一端轴承与蜗杆之间设有轴承衬套。

所述凸台内外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径向作用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卡槽内。

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上设有内垫片,蜗杆另一端轴承内侧设有外垫片,处于压缩状态的橡胶衬套位于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该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同时消除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侧隙,其结构简单、布置灵活、装配工艺要求低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转向噪音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汽车操纵的稳定性,使得驾驶人员在汽车转向时感觉更平稳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径向间隙消除结构端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径向间隙消除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轴向间隙消除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轴承定向座、2.间隙补偿块、3.径向作用弹簧、4.轴承Ⅰ、5.轴承衬套、6.蜗杆、7.轴承Ⅱ、8.内垫片、9.橡胶衬套、10.外垫片、11.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包括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蜗杆的两端部均设有轴承,蜗杆的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轴承定向座,对应轴承定向座的蜗杆端部套设有间隙补偿块,轴承定向座和间隙补偿块上设有径向作用弹簧,蜗杆的另一端对应该端轴承设有用于消除蜗轮蜗杆轴向间隙的橡胶衬套。

轴承定向座的一侧设有凹槽,另一侧设有凸台,蜗杆一端轴承设在凹槽中,间隙补偿块的外缘与凸台内缘相配合,间隙补偿块设在凸台上。

蜗杆一端轴承与蜗杆之间设有轴承衬套。凸台内外两端均设有卡槽,径向作用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相对应的卡槽内。

橡胶衬套设在蜗杆的另一端轴承内侧。蜗杆的另一端上设有内垫片,蜗杆另一端轴承内侧设有外垫片,处于压缩状态的橡胶衬套位于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

通过蜗杆两端的结构能够同时消除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径向啮合间隙和轴向啮合侧隙,其结构简单、布置灵活、装配工艺要求低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汽车转向噪音而且能进一步提升汽车操纵的稳定性,使得驾驶人员在汽车转向时感觉更平稳舒适。

优选具体实例为:

如图1和2所示,径向间隙消除结构包括轴承定向座1、间隙补偿块2、径向作用弹簧3、轴承Ⅰ4以及轴承衬套5;轴承定向座1的一侧是凹槽一侧是凸台,凸台外侧有一对卡槽;轴承Ⅰ4安装在凹槽内用来支撑蜗杆转动,在径向作用螺旋弹簧的径向作用力下,保证蜗杆在一定的压紧力下与蜗轮啮合,消除蜗轮蜗杆的径向啮合间隙,同时轴承衬套5可消除蜗杆6在高速旋转时的震动噪音。

间隙补偿块2安装在轴承定向座的凸台上,间隙补偿块2的套在蜗杆上。径向作用弹簧3的两端为弯钩状。两端的弯钩卡入轴承定向座凸台外的卡槽内固定。

在工作过程中,电动助力转向的蜗杆蜗轮出现径向间隙时,在径向作用弹簧3预压力推动下,使间隙补偿块在导向孔里只能朝径向滑动,即消除径向间隙的方向滑动。从而实现自动、实时地径向间隙自动消除的功能。

如图3所示,轴向间隙消除结构包括轴承Ⅱ7、内垫片8、橡胶衬套9、外垫片10以及卡簧。卡簧11安装在轴承Ⅱ7外侧,起到限位作用,将轴承Ⅱ7固定防止轴承轴向窜动,橡胶衬套9在过盈压缩状态下安装到在内垫片和外垫片之间,在工作过程中,电动助力转向的蜗杆蜗轮上出现轴向间隙时,左侧卡簧11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橡胶衬套9只能向轴向方向扩大,从而实现自动、实时地轴向间隙自动消除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间隙消除机构结构紧凑、易于安装等诸多优势,不但能够同时消除蜗轮蜗杆径向啮合间隙和啮合侧隙,还能对因环境、磨损等原因造成的间隙进行补偿,并且一方面能有效地降低蜗轮蜗杆之间的啮合噪音,另一方面大大延长了装有该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使用寿命,因此非常适合于将其推广应用。

上述仅为对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说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形成多个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4465.6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17250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62D 3/04

专利分类号:B62D3/04;B62D5/04

范畴分类:32B;27C;

申请人: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大乘汽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3200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华城中路168号

发明人:吴建中;吴潇;杜秀梅;朱琛琦;任国清

第一发明人:吴建中

当前权利人:大乘汽车有限公司;江苏金坛大迈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永生

代理机构:34107

代理机构编号: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自动消除转向管柱蜗轮蜗杆间隙机构论文和设计-吴建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