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所好,若有所好,便不易流于俗气,便也不易烦扰他人。生而为人,若是先能顾好自己,便也算是为社会、国家、历史做出贡献,这便也是古人所谓的修身而后齐家治国。无所好之人,大都是徒生是非之人,于身边人,于群体中,都是为人所厌烦的。
人皆有所好
世人都有所好,但所好也分良性爱好和不良嗜好。如何区分一项爱好是否为良性爱好,我想无非两点:不伤人不伤己。若是伤人,于法、礼、俗皆不能容;若是伤己,便也不能修身,于自身来说,于家庭来,于社会,于国家,皆是损失。
不良嗜好,人人都能举出许多的例子。伤人的,诸如杀人放火;伤及自身的,抽烟、喝酒等伤的是身体,好动怒、好猜忌等有伤德行。有所好,要有所良好,有一良好的受益,是系统的。首先,会充实自己的生命,不至于虚度时光;其次,有一良好,当外界纷扰袭来时,是一道自我屏障,不至于让世俗风雨吹打得无所遁行,良好便也是暂时回避世俗风风雨雨的港湾,于此时便可忘却冷遇、冷眼,也不至于让世俗成就过于蒙蔽双眼,有一良好,被掌声与赞誉淹没时,可拘于静处,想想生命的本真,不至于迷失自我;再有,有一良好,不至于将情感完全寄托在旁人身上,这对于生来孤独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许多的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明了,我们的一生,终究都是孤独的生和死,活着的时候谁也接近不了谁,死了照样不行。
若有好甚好
家有6 岁稚子,从物到艺,所好甚多,只要有益身心,皆全力支持。
最好之物,莫过于一个普通的婴儿枕头,那是他尚在我腹中时,购买于一家母婴用品店,初衷当然只是为他购置一个舒适的枕头。谁料到从4 个月开始,小家伙偶然发现了一个抱枕上的标签很是好玩,便盯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恰巧这个小枕头上也有一个,从那之后便要摸着标签才肯入睡。这样一来,小枕头便一步一步走入了他的内心,地位稳步上升,直至成为他的心头好。
四十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上,人与沙的抗争从未停歇。曾几何时,沙,进进进;绿,退退退;人,退退退。忽然有一天,这一切翻转过来了——人,进进进;绿,进进进;沙,退退退。
艺术绘画中的肌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的创新中所使用的一种表达途径。艺术家认为肌理已经不单单只是在艺术作品中简单浮现出的一种纹路,它也可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情。因此他们将肌理效果广泛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通过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制作来体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那些不忙于生计或将生计寄托在他人身上的人,若再无点爱好,便是天下一等一可怕的人。说简单了,便是空虚。比如无所长的青少年,若是有所好,必然有事物可以打发时间。好打篮球的,自然是在球场上有朋友、有切磋,挥汗如雨,身心舒畅;再如好读书的,书山书海,自然是徜徉自得,胸中天地;哪怕就是好游戏,也是自我甘之如饴,不扰世人。
3 岁之前,小枕头尚且只是一个睡觉时的必需品。时年3 岁,是步入幼儿园的年纪,为了缓解他的分离焦虑,也为了能让他中午在幼儿园安稳入睡,便开始了背着枕头入学的岁月。这一背,便是整整一年,整个小班的岁月,都是每天背着这个淡黄色的婴儿小枕头入学。
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最怕自己有一丝软弱和柔软,总觉得那是女人的天性。人终究是人,不过世间万千生命的一种,生命本顽强,生命本也脆弱。生命顽强,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努力生长。生命脆弱,自是不言而喻,一场小小的感冒可以夺走生命,一次事故可以夺走生命,所以生命本也柔弱。不过是流血过多,不过是心脏停跳,便逝去了,何等脆弱。人性如此,何至于不能接受事实。因为意识到我们情感和生命的脆弱,才能正视其需求;因为生命脆弱,所以我们要有安全意识,要有医疗常识;因为情感有需求,我们若采取正当方式满足了需求,便不会放任人性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多少犯罪,多少自我放弃生命,多是源于情感的缺失,现代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幼年时代的情感满足,安全需求等,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有多少人走到生命的尽头都放不下幼年的伤害与艰难。
白居易的这类诗歌没有外在形式的修饰,语言平淡质朴,浅切平易,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中没有掺入任何动荡激烈的情感,白居易这样的诗歌写作是对朴素的推崇,也是对“淡”的追求。然而这种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虽然看起来平淡,读起来却有味。张磁在《读乐天诗》中云“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目前能转物,笔下尽逢源。学博才兼裕,心平气自温。随人称白俗,真是小儿言。”⑥白居易这种不加雕琢的情感和不加修饰的言辞都呈现出道家美学所推崇贵纯朴轻华饰和“抱朴含真”的自然朴素之美。
实施方案明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以下简称项目)的建设目标是自2012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与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相适应的监控体系,基本建立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初步形成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监控能力,逐步增强支撑水资源定量管理和“三条红线”监督考核的能力。
而今6 岁,小枕头地位水涨船高,已然成为他口中的弟弟,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陪伴。
有所良好便不会虚度年华
许多事情并非如舆论所批判的,孩子一面要求自由一面要求资助,得体的退出本身就包含培养孩子的独立,若想得体退出不培养独立,如何成立。教育从来不仅仅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远重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知识和技能,以及团体生活的能力,而家庭教育对人格、价值观等有着重大意义。家庭中有很长的时光将孩子一步一步地培养,独立和生存是最基本的教育。这不仅仅是人类,是所有种群得以延续的根本,得以延续不是因为具备繁殖能力,而是在于一个种群将自己的总结的生存经验传承下来。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如老鹰训练幼鸟,狼群训练小狼,无一不是从生存能力开始,若连基本的生存都未能传承,其余的又从何谈起。
“以往老百姓需要跑几个部门,辗转才能办完的事项,如今一窗、一网、一人就能全部办结,我们把非涉密的数据资源都集中在华为大数据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整合共享,以实现跨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理念。”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及至4 岁,他父亲开始强烈反对他对小枕头的依赖。我先生颇为传统,总有一些传统余毒蚕食着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对于男性的情感得压制,每次看到他跟父亲之间因为小枕头导致剑拔弩张的事态,我就颇为伤脑。为了能让孩子继续他跟小枕头的缘分,颇费了我一些心思,最后先生终于为我一句“恋物总比恋人好,若能给他安全,无伤大雅,有何不可”触动,也就成全了儿子的小枕头缘分。
唯独那没有一些自我爱好之人,不是搬弄是非便是无事生非。人若有所爱好,便可以体体面面地老去,因为有所寄托,便会心中满足。为人父母,都要考虑得体退出和体面老去,那些有着自己爱好的父母,退出往往要来得容易一些。何为退出,不过是情感的转移,对孩子生命的不再干预,不过是注意力的转移,在我们身边,多少家庭矛盾源于不体面的退出。
母亲更胜于父亲。因为时代的发展,女性舞台的狭窄,更多的女性愿意或者不愿意的将孩子当成了舞台,倾注了全部的感情,若是再无其他所好,这要如何体面退出,退出就意味着夺去她全部的生命支撑。这也算是历史遗留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问题要从根源上去推动改变,历史遗留问题只能由一代人努力支撑,下一代,却在源头就要疏导。那种无所事事仅仅坐在屋子里等待孩子归来的老人不是社会健康形态,至少说明了几个问题,反应的是社区的养老体系未能建成、社区的关怀未能到位、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失败,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是社会发展、养老模式等的落后。生命本就短暂,孩子成年之后,父母退出,好好地利用剩下的时光,充实自我,不愧对自己的人生才好。
曾记得看过一段话,大意是三五村妇,村口闲坐一天,口水话说一天,想来也简单,那点是非、八卦。互联网时代,无所事事之人换了个场所,继续播弄是非散布谣言八卦,人没什么区别,无非是虚度时光的时间、地点变了。
庆幸为幼子留住了他的所爱。让他喜爱小枕头,是让我放心的,这也是他的一份情感寄托,更是一种他寻求自我安全的保护,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情感比起喜欢这样东西的情感来的更加安全。人生是一场冒险,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是冒险,但没有足够的内心安全与自我做支撑,是极度容易迷失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面的。
寄情于物胜于人
人皆有感情需求,但比起感情,安全感则显得更为重要一些。而一段安全的情感又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或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感情,而是一段确定的感情关系带来的安全感。所以,一段模糊的不安全的情感,带给人的伤痛远比快乐要多得多,大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每个人最安全的情感来源,大多数源于父母。一双人格健全的、恩爱的、爱护孩子的父母,便是天使。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确定的爱,充分的安全、信任,在往后的人生中,对于情感的渴望便不会变成对自己的毁灭。而父母无条件的爱,也往往构成了孩子能很好独立的前提。人格不健全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或多或少都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便会害怕独立,害怕独立就会拒绝独立,拒绝独立便会寻求依赖和庇护,这样的情感诉求便是不健康的,更是危险的。
若是在幼年时期未能从监护人那里获得无条件的情感,那么能将情感寄托于物体,则要比从其他社会成员索取,要安全得多。人格不健全的人,索取要大于付出。因为人格不健全的人缺乏付出的能力,必然导致他的索取,这样的人,在社会关系中往往不能正常交往,尤其在形成亲密关系时会表现出困难,比如恋爱、婚姻、养育孩子等。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联系学生和书本的纽带。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教师更是一盏指路的明灯。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味性,可是怎样的教师能带动课堂气氛呢?
有所好,有所寄托,不仅仅是一种度日的方式,更是完善人格的一个手段。
无论什么年纪,无论什么身份,培养点自己的爱好,总是好过于须臾度日的。有所好,不仅有益于自身,对所在环境,所在社会也是有益的。
标签:的人论文; 情感论文; 生命论文; 枕头论文; 孩子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家庭论文; 婚姻道德论文;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