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滨江住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尔滨滨江住区,室外风环境,FLUENT模拟,布局形式
滨江住区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然[1](2017)在《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哈尔滨滨江住区设计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高速发展,使用者逐渐将建筑单一功能性需求向舒适性需求转变。其中,室外微气候环境及其对热岛效应的缓解日益得到广泛重视。其间,城市中建筑间风环境具有改善室外风环境的重要作用。故对于室外风环境研究具有必要性。同时由于滨江住区可以加大地理优势,明显利用室外风环境条件,探讨滨江区域室外风环境更具指导意义。本文选取研究对象为哈尔滨滨江住区,基于CFD中FLUENT模拟软件对研究对象进行冬夏两季模拟研究,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得到基于室外风环境的哈尔滨滨江住区的设计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对哈尔滨气候特征进行梳理,得到目标区域内气象条件,为模拟实验中确定边界条件进行准备。结合哈尔滨其他气象资料,得到冬夏两季主导风向及风速,设定边界条件。对片区进行风速实测,以验证模拟结果。通过现场实测及查阅资料等方法,对目标片区进行建筑布局形式统计,得到片区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简化,为风环境模拟做出准备。基地模型建立完成后,对模型进行FLUENT模拟,采取风速比评价法结合风速计算点布置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得到地块形状、布局形式、建筑高度等因素对冬夏两季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分析。结合不同季节下模拟结果,针对哈尔滨滨江住区室外风环境冬夏两季室外风环境进行设计策略研究。建筑作为人居重要载体,其舒适性、安全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室外风环境作为其中舒适性与安全性重要指标,分析不同季节条件下,不同因素对于室外风环境的影响探究十分具有意义。同时,由于现有研究阶段下,针对严寒地区滨江地区室外风环境的定量研究较少,且本文研究对象具有特异性,同样可以为日后严寒地区滨水住宅设计提供借鉴,为其改良风环境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周建东,陈超[2](2016)在《滨江住区设计实践——以荆州市亚华宝塔湾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荆州市亚华宝塔湾小区规划设计的背景、规划理念、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论述,探讨滨江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6年27期)
李敏,邹军[3](2011)在《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生态整合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江住区是一些城市重点发展的住区或者自然景观,其规划设计非常重要。本文对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生态整合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经济》期刊2011年06期)
余森[4](2010)在《重庆主城区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江、嘉陵江沿岸工业用地向居住、公共服务类用地转换,这种现象在主城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尤其是随着两江四岸多条滨江路的建成通车,更是拉开了滨江地产的开发序幕。然而,许多主城的滨江住区的规划设计并没有满足“城市滨江区域”这一特殊要素的深层次需求,存在关于滨江住区与两江、与城市关系的问题。论文从上述存在的问题出发,尝试提出重庆主城滨江住区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及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研究框架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的分析。在第一章中界定了与研究相关的主要概念,阐述了住区、滨水区以及本文主要研究的重庆主城滨江住区的概念,并在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框架体系。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滨水住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大量调研成果,分别对重庆滨江住区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叁章,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原则目标。滨江住区是是滨江区域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滨江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影响着住区本身,更重要的是城市滨江区域的空间形象,所以滨江住区规划设计的优化目标不但要优化自身的规划模式去回应现有城市的不利因素同时也要配合城市滨江区域的规划设计,将优化目标分为城市添彩和为住户服务两个大目标。第叁部分,包括第四、五两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四章在提出了重庆滨江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对于滨江区域建设中提出的要素,从滨江住区城市规划设计的范畴提出了滨江住区的规划与相关要素整合优化策略和模式。其中包括城市功能、生态、景观、交通、公共空间、文化等方面。第五章则是研究住区自身的规划设计模式的优化,通过分析影响滨江住区的主要因素,对现有的住区规划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了既利于城市与又利于住区本身的的规划设计策略和模式。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语,对论文提出的观点和主要贡献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0-05-01)
吴玥[5](2007)在《重庆主城滨江住区开发策略及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江、嘉陵江沿岸工业用地向居住、公共服务类用地转换,这种现象在主城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尤其是随着两江四岸多条滨江路的建成通车,更是拉开了滨江地产的开发序幕。然而,许多滨江住区的规划设计并没有满足“江域空间”这一特殊要素的深层次需求,缺乏关于两江与居住、与城市关系的清晰认识。论文从上述问题出发,尝试提出重庆主城滨江住区的开发策略及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研究框架的提出及研究现状的梳理。在第一章中界定了与研究相关的主要概念,阐述了住区、滨水区以及本文主要研究的重庆主城滨江住区的概念,并在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框架体系。第二章详细阐述了滨水住区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大量调研成果,分别对重庆滨江住区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叁、四两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叁章在提出了重庆滨江住区建设的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策略。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生态景观、交通模式、居住文化以及开发实施等几个方面。第四章则是在第叁章得出相应发展策略之后,研究怎样达到符合上述策略措施的规划模式——即提出了“复合模式”的规划构想。第叁部分,论文理论的实践证明。第五章在前文理论和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抽取重庆滨江几个典型的住区进行了实例分析,以验证论文观点的可行性和方法体系的普遍适用性。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结语,对论文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4-01)
滨江住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通过对荆州市亚华宝塔湾小区规划设计的背景、规划理念、规划布局、道路交通、绿化景观、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的论述,探讨滨江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滨江住区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丽然.基于风环境模拟的哈尔滨滨江住区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2].周建东,陈超.滨江住区设计实践——以荆州市亚华宝塔湾小区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
[3].李敏,邹军.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生态整合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
[4].余森.重庆主城区滨江住区规划设计优化策略及模式[D].重庆大学.2010
[5].吴玥.重庆主城滨江住区开发策略及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