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触摸式显示屏论文和设计-胡亚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屏,包括盖板;触控感应电极层;盖板面向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一面,还设置有假型油墨层;所述假型油墨层包括胶层,及聚合物基材层,其中所述胶层和聚合物基材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层,另一个为具备有色区域的有色层。有色层的有色区域可形成非可视区的效果,从而达到“油墨区”效果,但无需印刷多层油墨,从而利于减小触摸屏的厚度,且能避免漏光现象和气泡现象。还提出一种触摸式显示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触控感应电极层;盖板面向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一面,还设置有假型油墨层;所述假型油墨层包括胶层,及聚合物基材层,其中所述胶层和聚合物基材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层,另一个为具备有色区域的有色层。

设计方案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

触控感应电极层;

盖板面向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一面,还设置有假型油墨层;

所述假型油墨层包括胶层,及聚合物基材层,其中所述胶层和聚合物基材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层,另一个为具备有色区域的有色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为带胶透明PET层的共挤胶层或为透明亚力克光学胶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有色涂料PET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为有色亚力克光学胶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透明PET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层的全部区域均为有色区域,且所述有色层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为透明亚克力光学胶层或带胶透明PET层的共挤胶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表面的局部区域设置有有色涂层,所述胶层覆盖所述胶层和有色涂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透明PET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色涂层呈环形,且遮蔽所述盖板的四周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有加硬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层的靠近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表面还设有减反镀层,所述加硬层的远离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表面还设有增反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假型油墨层的总厚度范围为10~20微米。

10.一种触摸式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触摸屏,及显示模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触摸屏和触摸式显示屏。

背景技术

目前触摸屏的盖板均在玻璃盖板下方非视窗区做多层油墨叠加,来实现客户需要的外观效果。一般黑色盖板背面油墨段差在14微米以下,白色盖板背面油墨的段差在30微米左右。随着客户对ID颜色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油墨的层数逐渐增加,总体的油墨厚度也随之增加,白款段差基本都>30微米,一般 35微米都是比较常见。另外盖板背面油墨印刷采用分层印刷方式,如图1所示的传统触摸屏的结构中,透明玻璃910的背面设有五层油墨层,分别为第一油墨层921、第二油墨层922、第三油墨层923、第四油墨层924、第五油墨层925,分别为黑色油墨层、白色油墨层、白色油墨层、白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具有触控感应电极层930的显示模组通过光学胶940粘结至透明玻璃910的背面,并覆盖住上述的油墨层。每层油墨与油墨之间有一定距离外扩,来减缓段差在同一区域的堆积,多层印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不漏光。另外一般普通黑白油墨对于散发气体的能力比多彩油墨强。

触摸屏的盖板与触控感应电极层的贴合采用亚克力光学胶或者水胶贴合,光学胶和水胶每种厚度能够填充的段差能力不一致,填充段差厚度是胶体厚度的15%~25%不等,例如:一般125微米亚克力光学胶的填充能力≤30微米,100 微米的亚克力光学胶的填充能力≤20微米。厚度越厚,光学胶体的填充能力越高,同厚度的光学胶的填充能力在业界目前还无法保证各触摸屏厂可量产作业的同时把填充能力提升5微米以上,原因是填充能力越高,胶体越软,软度高的胶体在各大触摸屏工厂及易发生拉胶和溢胶不良,从而大大降低良率,导致无法量产。另外对于被贴物为多彩油墨而言,亚克力胶体的填充能力表现的比覆盖黑白油墨的差。

目前市场客户的需求是对整体触摸屏结构的厚度要求越来越薄,以极大的满足客户优越的体验感,另外窄边框和全面屏的要求也极为常见,更大屏占比的市场化趋势原来越高。这些要求的背景下,使得触摸屏厂商在使用胶体贴合时,只能采用厚度更低的光学胶体;然而这些市场化的需求只能导致油墨的层数逐渐增加,总体的油墨厚度也随之增加,而窄边框的趋势,导致底层盖底油墨跟上层颜色油墨的距离越来越近,也就是说若采用传统一层盖板下印刷几层油墨方式,段差呈现上升趋势。段差上升,而胶体厚度无法减薄的后果是在段差区域附件产生气泡的几率更高,也就是说尤其是在条件苛刻的热带和寒带区域,用户使用的触摸屏在VA区(View Area,可视区)出现气泡不良、触摸不良等失效的概率越来越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小厚度及窄边框趋势下触摸屏在可视区出现气泡不良、触摸不良的问题,提出一种触摸屏。

一种触摸屏,包括

盖板;

触控感应电极层;

盖板面向触控感应电极层的一面,还设置有假型油墨层;

所述假型油墨层包括胶层,及聚合物基材层,其中所述胶层和聚合物基材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层,另一个为具备有色区域的有色层。

上述的触摸屏,有色层的有色区域可形成非可视区的效果,能达到“油墨区”效果且无需印刷多层油墨,从而利于减小触摸屏的整体厚度,且能避免漏光现象和气泡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层为带胶透明PET层的共挤胶层或为透明亚力克光学胶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有色涂料PET层。使用时将聚合物基材层通过胶层直接粘结至盖板的背面即可形成非可视区,不需要印刷多层的油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层为有色亚力克光学胶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透明PET层的共挤胶层。涂布亚力克光胶体时即可形成“油墨区”的效果,形成非可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色层的全部区域均为有色区域,且所述有色层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层。有色层的外形与透明层一致,方便对有色层和透明层的整体进行裁切,可方便地制得与非可视区一致的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层为透明亚克力光学胶层或带胶透明PET层,所述胶层的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的局部区域设置有有色涂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覆盖所述胶层和有色涂层,所述聚合物基材层为透明PET层。采用设置涂层的方式形成局部的有色区域,涂层可以采用喷镀或者溅镀方式作业,非常容易实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色涂层呈环形,且遮蔽所述盖板的四周区域。如此,可以在盖板的四周形状非可视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远离所述盖板的表面还设有加硬层。这样可以增加假型油墨层的整体的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硬层的靠近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表面还设有减反镀层,所述加硬层的远离所述聚合物基材层的表面还设有增反镀层。当从显示模组出射的光到达加硬层下表面时,光被反射回去,不会漏到作为有色层的聚合物基材层;减反镀层的反射率极低,当一部分从盖板侧面漏进去的光穿过聚合物基材层后到达加硬层的上表面时,能有效避白色和部分彩色和混合色漏光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假型油墨层的总厚度范围为10~20微米。假型油墨层可形成非可视区的效果,其自身总厚度较小,从而减小触摸屏的整体厚度。

还提出一种触摸式显示屏,包括前述任一项的触摸屏,及显示模组。

触摸式显示屏不需要油墨即可形成非可视区,触摸屏整体厚度得以降低,从而触摸式显示屏的整体厚度能得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技术中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假型油墨层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假型油墨层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假型油墨层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触摸屏,还提出一种具有这种触摸屏的触摸式显示屏。

请参考图2,示意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摸屏的盖板10与触控感应电极层40通过光学胶30粘结在一起的示意图。盖板10面向触控感应电极层40的一面还设有假型油墨层20。具体的,假型油墨层20设置在盖板10的靠近触控感应电极层40的表面(定义为背面)。用户在盖板10的远离触控感应电极层40 的表面(定义为正面)进行触控操作。

盖板10可以是玻璃、亚克力板等硬性透明材质,或者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或类似的柔性透明材质。传统技术中,采用多层的油墨层形成非可视区。本实施例中,利用假型油墨层20取代油墨层形成非可视区。如图2所示,假型油墨层20设置后,视觉上盖板10形成可视区110及与可视区110衔接的非可视区120,其中本实施例中非可视区120 为假型油墨层20所覆盖的盖板10的区域。当触摸屏与显示模组配接后,用户透过可视区110可以看到显示模组显示的内容。

假型油墨层20至少包括粘结于盖板10的表面的胶层,及设置在胶层的远离盖板10的表面的聚合物基材层,其中胶层和聚合物基材层中的一个为透明层,另一个为具备有色区域的有色层。这样有色层的有色区域能实现“油墨区”的效果,使盖板10可以形成上述的非可视区120。如此,不需要在盖板10的背面无需印刷多层油墨,直接在根据设计需求在相应的区域贴合假型油墨层20即可。不用考虑传统油墨因边框变窄出现的段差增厚造成的气泡困难点,也不会像传统白色保护盖板和彩色保护盖板需要印刷多层油墨来解决漏光问题。

进一步地,当触摸屏因触控感应电极层失效,可以将假型油墨层20、光学胶30、触控感应电极层40三者一起从盖板10上撕下,这样保证盖板10的可重复利用性。这样不会产生因传统触摸屏返工造成油墨刮花、油墨达因值降低等问题造成的整体保护盖板报废的问题。假型油墨层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可设置成环状的方形,以在盖板10的圆周方向上形成非可视区 120。

采用假型油墨层20可以极大地降低触摸屏的厚度。经验证,达到预期的“油墨区”效果时,假型油墨层20本身的厚度可以做到20微米以下,较传统的多层油墨厚度至少可降低10微米以上,光学胶30的厚度比传统胶体薄至少25微米,保持盖板10的厚度不变的情况下,触摸屏的整体厚度可减薄25微米~115 微米。

如图2所示,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中,假型油墨层20的厚度在10~20微米之间。光学胶30采用亚克力胶体,总厚度在100微米以下。而传统技术中,亚克力胶体的厚度需要在100微米以上,实际上传统技术中,彩色触摸屏和白色触摸屏都使用125微米以上厚度的胶体。因此在盖板10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可视区110部分,传统技术中的亚克力胶体的厚度远大于本实施例中光学胶30厚度,二者差值≥25微米。而在非可视区120部分,本实施例所需要的光学胶30 厚度更低,较传统技术可减薄高达115微米以上。

假型油墨层20可以有多种的实现方式,下面结合多个实施例进行介绍。

如图3所示,假型油墨层20的第一实施例中,假型油墨层20包括胶层210 和聚合物基材层220。其中胶层210是透明层,而聚合物基材层220是有色层。

胶层210为带胶透明PET层。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胶层210为共挤有胶层,即为通过共挤生成出的带胶PET层,其粘性20N\/25mm以上,且可满足比较严苛的双85 1000H(即温度是85度,湿度为85%的1000小时温湿度测试,)粘性不降低的要求。聚合物基材层220为有色涂料PET层。这样,使用时将聚合物基材层220通过胶层210直接粘结至盖板10的背面即可形成非可视区120,不需要印刷多层的油墨。此外,胶层210也可以是在PET层上涂布胶体而形成。聚合物基材层220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制作成不同的颜色,可根据需求不同,颜色可以为单色、双色、多色或渐变色。

本实施例中,胶层210为带胶透明PET层的共挤胶层,而聚合物基材层220 不带胶。实际制作工艺中,会将胶层210与聚合物基材层220一起先压合成整体,通过模切和镭雕方式裁切成小片,并形成非可视区120。因此,本实施例中,聚合物基材层220的全部区域均设置为有色区域,并且完全覆盖胶层210。也就是说,可以将整片的聚合物基材层220均制成有色层,与胶层210层叠时刚好重合。这样,可以方便地对胶层210与聚合物基材层220压合成的整体进行裁切,进而获得与非可视区120一致的形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远离盖板10的表面还设有加硬层230,从而增加假型油墨层20的刚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加硬层230的靠近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表面还设有减反镀层240,加硬层(Hard Coating,HC)230的远离聚合物基材层220 的表面还设有增反镀层250。如图3所示,加硬层23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做光学处理,形成减反镀层240和增反镀层250。而显示模组是设置在加硬层230 下表面的一侧的,如此当从显示模组出射的光到达加硬层230下表面时,光被反射回去,不会漏到作为有色层的聚合物基材层220;减反镀层240的反射率极低,当一部分从盖板10侧面漏进去的光穿过聚合物基材层220后到达加硬层230 的上表面时,能有效避白色和部分彩色和混合色漏光的问题。

如图4所示,假型油墨层20的第二实施例中,假型油墨层20包括胶层210 和聚合物基材层220。第二实施例的假型油墨层20的整体的层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可以完全相同,且胶层210仍是透明层,聚合物基材层220仍为有色层,不同之处在于,胶层210为透明亚力克光学胶层,聚合物基材层220为有色涂料 PET层。

第二实施例中,胶层210仅仅是起到粘结作用,因此在保证粘性足够情况下厚度可做到较薄。尤其是,胶层210采用亚力克光学胶形成,厚度最薄可以做到5微米,因此与盖板10贴合时,盖板10的背面没有任何段差。亚力克光胶体涂布本身是成熟技术,容易实现。

聚合物基材层220为有色层,使用PET基材形成,PET基材便宜且可靠性相对高,容易散出气泡,使得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边缘没有气泡产生。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非可视区120的形状需求,提前制得形状匹配的聚合物基材层220,使用时将聚合物基材层220通过胶层210粘结至盖板10即可。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中,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远离盖板10的表面可以进一步设置加硬层230。再进一步地,加硬层230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设置减反镀层240和增反镀层250,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假型油墨层20的第三实施例中,假型油墨层20包括胶层210 和聚合物基材层220。第二实施例假型油墨层20的整体的层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可以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胶层210为有色亚力克光学胶层,聚合物基材层220为透明PET层。也就是说,第三实施例中,胶层210作为有色层使用形成非可视区120,而聚合物基材层220为透明层。这样,在涂布亚力克光胶体时即可形成“油墨区”的效果,形成非可视区120。

一些实施例中,有色亚力克光学胶层可以是在亚力克胶液中添加有色颗粒,然后涂布形成,容易实现。得到的胶层210,即有色亚力克光学胶层的结构包括亚力克胶层和分散在亚力克胶层中的有色颗粒。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三实施例中,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远离盖板10的表面可以进一步设置加硬层230。再进一步地,加硬层230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设置减反镀层240和增反镀层250,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示意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摸屏中盖板10与触控感应电极层40贴合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触摸屏包括盖板盖板10和假型油墨层20、光学胶30和触控感应电极层40,其中假型油墨层20包括胶层210和聚合物基材层220。其中,胶层210为透明亚克力光学胶层或共挤带胶透明PET层,聚合物基材层220的表面的局部区域设置有有色涂层212,胶层210覆盖聚合物基材层220和有色涂层210,聚合物基材层220为透明PET层。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胶层210为有色层,聚合物基材层220为透明层。并且,聚合物基材层220仅局部区域设置有色涂层212,以仅在聚合物基材层220的局部区域形成有色区域。聚合物基材层220与胶层210层叠时,胶层 210将有色涂层212及聚合物基材层220的有色区域以外的表面均覆盖。有色涂层212用以使盖板10形成非可视区120。采用设置涂层的方式形成局部的有色区域,涂层可以采用喷镀或者溅镀方式作业,非常容易实现。有色涂层212的宽度根据显示设备的边框需求设计。

进一步地,有色涂层212成环形,且遮蔽盖板10的四周区域。这样,盖板 10形成位于中部的可视区110和环绕可视区110的环形的非可视区120。非可视区120位于盖板10的四周。

与前述的三个实施例的假型油墨层20类似,本实施例中的假型油墨层20 中,同样可以在聚合物基材层220的的远离盖板10的表面可以进一步设置加硬层230。再进一步地,加硬层230的上下表面可以分别设置减反镀层240和增反镀层250,不再赘述。

利用假型油墨层20可以有效降低触摸屏的的整体厚度。例如经验证,当假型油墨层20的总厚度范围为10~20um,这样胶层210的厚度只需要保证在20 微米以上即可,大大降低了触摸屏的的整体厚度。

制备本实施例的假型油墨层20的方式灵活。例如,一种制备方式中,先在聚合物基材层220的上表面上,根据盖板10的非可视区120的设计图案,利用喷涂或者溅镀等方式形成若干个有色涂层212。再涂布胶体形成胶层210。然后将聚合物基材层220和胶层210的整体模切或者镭雕成与盖板10的外形一致的形状。最后,将聚合物基材层220和胶层210的整体贴合在盖板10上。

又例如,另一种制备方式中,也可以是先将胶层210与盖板10贴合,其中胶层210是提前制备或者购买的,其已经是整卷料后模切或者镭雕成与盖板10 匹配的形状,再将胶层210与盖板10的整体与聚合物基材层220、有色涂层212 的整体相贴合。其中聚合物基材层220、有色涂层212的整体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在聚合物基材层220的上表面上,根据盖板10的非可视区120的设计图案,利用喷涂或者溅镀等方式形成若干个有色涂层212。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触摸式显示屏,包括前述实施例的触摸屏,和粘结至触摸屏显示模组。这种触摸式显示屏,不需要油墨即可形成非可视区,触摸屏整体厚度得以降低,从而触摸式显示屏的整体厚度能得以降低,并且触摸屏的盖板10可以重复利用,方便更换。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触摸屏及触摸式显示屏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7655.3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00988U

授权时间:20190917

主分类号:G06F 3/041

专利分类号:G06F3/041

范畴分类:40B;

申请人: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康阳路233号

发明人:胡亚云;姬晓峰;方莹;李建军

第一发明人:胡亚云

当前权利人: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云鹏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触摸屏及触摸式显示屏论文和设计-胡亚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