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熊十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儒家,理路,上缘,唯识,忧国忧民,乾坤,中西。
熊十力论文文献综述
刁春辉[1](2019)在《立经贬史——熊十力经学理论下的历史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49年为节点,熊十力的经学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后期经学思想可称为大道经学。大道经学对六经思想提出了新的诠释,挖掘出孔子的革命、民主等思想,但大道经学的诠释对中国史和中国学术史给出了极为负面的评价,使熊氏经学呈现出叁角结构。这一结构将孔子之学和汉宋儒学区别开来,弱化了孔子思想与后世历史的关联,否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取向,肯定了历史无附存而空存理论理想之孔子。在经学理论呈现的历史结构上,熊十力与康有为、金景芳一致,表明在经学面临瓦解危机的情况下,他们试图迎合现代价值理念和制度形式重续经学的努力,但却因此丧失了经学的理论独立性。(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邢建昌[2](2019)在《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的力作——读牛军着《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新儒家代表性人物当中,熊十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熊十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融汇西方现代文化,打通儒佛,辟空立论,创建了"新唯识论"学思体系。他的"体用不二""返本开新"之论,深深影响了牟宗叁、唐君毅、徐复观等人。时至今日,熊十力极富原创性的思想依然为学界所关注。牛军的个人专着《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是这些年来熊十力文化思想研(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8期)
王德春[3](2019)在《熊十力新唯识的破与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强调哲学的国民性,主张结合中哲“归极证会”与西哲“精于思辨”的优点,融摄西方哲学,求得中西会通,以便构建现代中国哲学。而《新唯识论》正是他对这一主张身体力行的成果。熊十力本人对《新唯识论》极为重视:“余之学,要在《新论》。”他认为“西洋近世,罕言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23)
刘风雪[4](2019)在《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在《读经示要》中用相当篇幅诠释了《儒行》这篇儒家经典,并认为其思想贯穿群经,以此为起点读经,可改变当世士人的弊病,为救世治世打下基础。但现有的研究中对其《儒行》注疏中所体现的经世思想关注较少。熊氏通过自己的诠释,认为儒者非为柔弱之徒而应是勇猛精进之士,且常怀治世之心和报国之志,进德修业以造就儒者自立、刚毅的自信性格,使儒者在出仕为官之时能做到忘怀荣利、举贤援能、居安思危而有利天下,未仕居家之时亦可明职清分,助教乡里,辅助治化。突显儒者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应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19年04期)
程莎莎[5](2019)在《熊十力的阅读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在民国这个特殊时代,以书为友,以书为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阅读观。阅读内容上出入儒佛、贯通中西,阅读方法上诚心善思、疑而后通,阅读追求上知行合一、关怀现实。在奠定其学术成就,陶冶理想追求的同时,也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及后世学人的阅读思考。参考文献7。(本文来源于《高校图书馆工作》期刊2019年04期)
马亚雄[6](2019)在《“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熊十力中西会通的思想理路及间架结构析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以体用问题为纲展开中西哲学比较,其比较贯穿了"体用不二"的思维方式。基于比较,熊十力彻底地批判张之洞倡导的"中体西用"论及其思想影响,并以"体用不二"作为会通中西的"大通之道"。"体用不二"既是其思想的立言宗旨,又是其中西会通的内在逻辑理路与间架结构,更是其会通性运思的机杼与关键。熊十力的中西会通创新在实质意义上并非理论升级且精致化了的"中体西用"论。就中西会通以及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而言,熊十力批判地超越了"中体西用""全盘西化"论,开创了以"体用不二"为核心要义的另一种理论方案与道路选择。(本文来源于《人文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鹏,黄义华[7](2019)在《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以梁漱溟、熊十力、贺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主要是以哲学的范式,以分析论证、思议言说的学术形态,吸收东西方哲学资源,致力于儒家心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以回应西方式理智化、物化的文化生命。梁漱溟、熊十力和贺麟均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角度来完成这一使命。最具代表性和完整性的贡献当数熊十力哲学,它完成了心本体哲学的现代重建,同时蕴涵着对西方哲学文化进行根源性回应的思想意图,即通过重建一个圆满的本体论来论证中国文化生命在本原上是自足的,从而为现代新心学下一阶段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3期)
李雅萍[8](2019)在《“致良知”与“格物”关系的体用论新解——论熊十力《大学》释义对阳明心学的补阙》一文中研究指出熊十力继承阳明良知观的要义并扬弃阳明后学"耽虚溺寂"的弊端。他建立了本体是大用流行的学说。在此前提下,他区分作为"本体"的良知与作为"自体"的良知,全面阐述"致良知"与"格物致知"的关系,从而批判了只面向外在事物的工具理性,也批判空谈道德而忽视经世致用的倾向。经由吸纳阳明及朱子的学说和赋予《大学》经文的新诠解,熊十力建立了其独特的宇宙本体论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把道德修养工夫与实学研究相结合,为解决困扰我们时代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曾海龙[9](2019)在《大同是理想还是现实运动?——基于熊十力与康有为的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有为描写的关于大同世界的图景展现了人类的终极目标,中国近一百年来的主流政治思潮亦可从其中找到自身的影子。但康有为思想中有现实主张与理想寄托两个层面。康有为认为,现代中国建构的核心问题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大同只能作为一个乌托邦理想为人所向往。对于中国来说,在现代民族国家成功建构之前,任何大同的主张都不可行之于世,否则将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康有为之后,熊十力是第一个以公羊叁世学说论证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理想的思想家。与康有为不同,对熊十力来说,大同理想即是现实的运动。民族国家自立与世界大同至少是同一场运动的不同阶段,甚或,二者就是同一个运动。比较熊十力与康有为有关大同思想的论述,对于我们理解追求大同理想与保有自身文明之间存在的张力颇有可借鉴之处。(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展安[10](2019)在《“革命儒学”的政治构想及其哲学基础——以熊十力《乾坤衍》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熊十力的晚年思考及其"衰年定论"——《乾坤衍》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勾勒熊十力的"革命儒学",特别是其如何将"社会主义"和"儒家"进行对接并使二者相互激发的思想轨迹。熊十力对传统儒学进行"判教",区分了"大道之学"和"小康之学",对代表"大道之学"的《易经》《春秋经》《周官经》《礼运经》做出新的原理性解释,获得了将"儒家"和"社会主义"进行对接的契机,发展出"革命儒学"的"外王学"和"内圣学"。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激进性解释,特别是对"大道之学"的哲学基础即"体用不二"的解释,熊十力为既定的"社会主义"构想提供了新的要素,对"唯物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综合来看,熊十力激进的判教工作,对"社会主义"的儒家形态做了具有极限性的思考尝试,这为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儒家"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开放时代》期刊2019年03期)
熊十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现代新儒家代表性人物当中,熊十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熊十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融汇西方现代文化,打通儒佛,辟空立论,创建了"新唯识论"学思体系。他的"体用不二""返本开新"之论,深深影响了牟宗叁、唐君毅、徐复观等人。时至今日,熊十力极富原创性的思想依然为学界所关注。牛军的个人专着《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是这些年来熊十力文化思想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熊十力论文参考文献
[1].刁春辉.立经贬史——熊十力经学理论下的历史结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
[2].邢建昌.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的力作——读牛军着《熊十力文化思想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9
[3].王德春.熊十力新唯识的破与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4].刘风雪.熊十力《儒行》诠释中的经世意蕴[J].理论与现代化.2019
[5].程莎莎.熊十力的阅读观[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
[6].马亚雄.“体用不二”抑或“中体西用”——熊十力中西会通的思想理路及间架结构析论[J].人文杂志.2019
[7].陈鹏,黄义华.现代新心学的开端——以梁漱溟、熊十力、贺麟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19
[8].李雅萍.“致良知”与“格物”关系的体用论新解——论熊十力《大学》释义对阳明心学的补阙[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曾海龙.大同是理想还是现实运动?——基于熊十力与康有为的立场[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周展安.“革命儒学”的政治构想及其哲学基础——以熊十力《乾坤衍》为中心[J].开放时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