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乙酸酯论文-邱华,顾军渭,史学涛,陈芳,李君

蔗糖乙酸酯论文-邱华,顾军渭,史学涛,陈芳,李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蔗糖乙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设计,有机化学实验,蔗糖八乙酸酯

蔗糖乙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邱华,顾军渭,史学涛,陈芳,李君[1](2018)在《“蔗糖八乙酸酯的制备”综合性有机化学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通常忽略了生命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有关的实验内容。"蔗糖八乙酸酯的制备"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且该实验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物产率高的特点。通过蔗糖八乙酸酯的合成和重结晶分离提纯,并进行红外、核磁、质谱和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实验过程,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谱图分析和解析能力,还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粟晖,张景清,文毅,潘浩然,姚志湘[2](2018)在《基于向量角度转换和红外光谱对蔗糖-6-乙酸酯合成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应用基于向量角度转换提出一种新的近似线性定量方法,采用标准加入法分别向开环反应合成液和酰基转移反应液中加入不同量的蔗糖-6-乙酸酯(S-6-A),经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各样品与S-6-A对照品红外光谱的向量夹角,以夹角值和蔗糖-6-乙酸酯含量进行线性拟合,通过线性关系预测某反应时刻下合成溶液中蔗糖-6-乙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所建立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2 9以上,在两个反应过程中定量均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均低于5.19%,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实现反应过程监测.(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盛毓,刘钢,石兴兴,丰明[3](2018)在《液液两相体系中合成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蔗糖-6-乙酸酯为起始原料,通过Vilsmeier试剂法氯化蔗糖-6-乙酸酯制备了叁氯蔗糖-6-乙酸酯。氯化反应当中考察了物料的投料方式,实验研究表明,在液液两相体系制备叁氯蔗糖-6-乙酸酯,反应收率高且能够有效减少DMF的分解,所获得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收率达到72%,该方法的收率具有良好稳定性,有利于工业化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14期)

罗伟[4](2017)在《蔗糖-6-乙酸酯的氯代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蔗糖(简称TG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优良的非营养性甜味剂,具有甜度高、稳定性好、无热量、不被人体吸收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十分广泛。蔗糖-6-乙酸酯的氯代反应是单基团保护法合成TGS工艺中的重要步骤,影响TGS的最终收率和品质,该反应机理复杂,副产物较多,反应物及产物纯度低,收率不高。因此该氯代过程的研究对推进TGS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对蔗糖-6-乙酸酯氯代生成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1)对蔗糖-6-乙酸酯及叁氯蔗糖-6-乙酸酯进行了提纯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用1:1(v/v)的乙酸/甲醇作为结晶溶剂提纯蔗糖-6-乙酸酯,可得到固体的蔗糖-6-乙酸酯,两次结晶后其纯度由原来的82.1%提高到了 96.5%,分离收率为60.7%。对氯代后的反应液(含叁氯蔗糖-6-乙酸酯51.3%的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先用乙酸乙酯萃取,再依次在乙酸乙酯、水中结晶,得到纯度为99.6%的叁氯蔗糖-6-乙酸酯,分离收率为71.4%。通过MS、IR、NMR对提纯后的两种物质进行了表征,结果与文献值吻合。(2)采用单因素变量法对蔗糖-6-乙酸酯的氯代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氮气保护下,以N,N-二甲基甲酰胺(简称DMF)为溶剂,1,1,2-叁氯乙烷为助溶剂,反应配比为n(SOCl2):n(蔗糖-6-乙酸酯)=9:1,每克蔗糖-6-乙酸酯使用6.5 mL DMF、8.5 mL 1,1,2-叁氯乙烷,加入少量细粉状活性炭,原料滴完后通过叁段阶段升温、最终在112 ℃反应1 h,反应结束后先脱除氯代液中的DMF、叁氯乙烷等溶剂,再用1:2(v/v)的甲醇/乙酸乙酯溶解固体残渣,接着用氨水中和pH值至7。在此情况下,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收率为52.4%。(3)设计实验对氯代反应的尾气成分及副产物生成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当以SOCl2合成的Vilsmeier试剂氯代时,发现反应产生的尾气不仅有HCl和SO2,还有少量的H2S和CO,尾气经五级吸收后的吸收率最大可达94.6%。其次,对一氯酯生成二氯酯的氯代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该步反应较好的满足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活化能为82.16 kJ/mol。另外,通过实验验证了溶剂DMF在高温酸性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二甲胺盐酸盐和甲酸,这是氯代反应过程中溶剂损失的原因之一,温度越高,DMF分解得越多,最大分解率达到0.44%。(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文毅,姚志湘,粟晖,刘柳[5](2017)在《蔗糖-6-乙酸酯的结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高纯度的叁氯蔗糖,对中间体蔗糖-6-乙酸酯的结晶提纯工艺进行研究。本文在考察合成液的浓缩比例、结晶溶剂种类及结晶温度对提纯效果的影响的基础上应用混合均匀设计实验,筛选出蔗糖-6-乙酸酯结晶的最优工艺条件为:V_(冰乙酸)=26 mL(V_2/V_1=3.7:1),15℃,结晶1次,得到了平均纯度为89.95%的蔗糖-6-乙酸酯晶体。产物品质可满足制备高纯度叁氯蔗糖和对蔗糖-6-乙酸酯性质等研究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10期)

潘浩然,粟晖,姚志湘,刘柳,刘春水[6](2017)在《叁氯蔗糖-6-乙酸酯醇解制叁氯蔗糖及结晶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叁氯蔗糖-6-乙酸酯(Sucralose-6-acetate,TGS-6-A)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制得叁氯蔗糖(Sucralose,TGS),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通过对醇解温度、初始p H以及反应时间叁个因素进行混合均匀实验设计,并以TGS含量作为指标,最终得出醇解的最佳条件:温度35.0℃,p H10.0,时间2.3 h,制得TGS平均收率为79.49%,与模型计算理论值相差1.26%,说明使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设计TGS-6-A醇解实验模型以寻求最佳醇解条件可行。重结晶提纯过程采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作为萃取剂,使用蒸馏水多次洗涤有机相,收集水相,依次经过活性炭脱色、过滤、超声、冷却重结晶、干燥等流程,得到TGS重结晶产品。经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产品最高纯度可达99.23%,水分均低于1.0%。本文为醇解制备TGS工业化生产以及结晶工艺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14期)

孙杰,陈梁,娄波,白彦兵,汪钊[7](2016)在《催化蔗糖-6-乙酸酯合成的微生物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蔗糖是目前最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其合成的关键步骤是蔗糖-6-乙酸酯的合成。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够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合成蔗糖-6-乙酸酯的杆状细菌,命名为WZS01。对该菌株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2.5%葡萄糖,1%蛋白胨,0.1%酵母粉培养基中,以聚氨酯泡沫作为菌体固定化基质,30℃培养18 h。将吸附有菌体的聚氨酯泡沫干燥后作为催化剂,在2%底物浓度下,在二甲基甲酰胺/叔丁醇反应介质中催化18 h,蔗糖-6-乙酸酯的摩尔产率达到83.3%,并通过红外和核磁确认了产物结构。(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6年03期)

马志超,陈成,徐萍,陈昌亮[8](2016)在《工业生产叁氯蔗糖-6-乙酸酯中Vilsmeier盐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蔗糖-6-乙酸酯作为工业上合成生产叁氯蔗糖的直接原料,叁氯蔗糖-6-乙酸酯收率对叁氯蔗糖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在合成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过程中,氯化工艺尤为重要,氯化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叁氯蔗糖-6乙酯的收率和物料中焦油的含量。在氯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Vilsmeier盐生成的反应,通过对比对Vilsmeier盐反应的物料的投料顺序、滴加速率、反应体系温度的控制,确定Vilsmeier盐的最佳反应条件,从而使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收率达到最佳,反应过程中对所有的物料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所测得结果与实际结晶相比较相接近。(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16年02期)

吴金山,朱国廷,李根斌,张衡,郑辉东[9](2015)在《Vilsmeier氯代制备叁氯蔗糖-6-乙酸酯反应机理及氯代废液治理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Vilsmeier试剂氯代反应制备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机理,揭示该氯代反应必须经过升温氯代和碱催化水解两步反应完成。并对氯代废液中的主要残余物质,包括DMF、二甲胺、氯盐、甲酸盐等回收处理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化工时刊》期刊2015年07期)

黄秀娟[10](2015)在《叁氯蔗糖-6-乙酸酯脱乙酰基工艺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蔗糖(TGS)是一种新型的强力甜味剂,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完美的非天然高倍甜味剂,其甜味感非常接近天然蔗糖,且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对光、热和pH均不敏感,热量低,安全性高。由于叁氯蔗糖的这些优点很符合现代社会对健康饮食的要求,所以叁氯蔗糖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单基团保护法生产叁氯蔗糖的最后一步,即叁氯蔗糖-6-乙酸酯脱乙酰基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副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推测;其次,在间歇式搅拌釜中用甲醇钠/甲醇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均相体系中叁氯蔗糖-6-乙酸酯脱乙酰基反应的动力学,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再次,在周期性光滑收缩管振荡流反应器中,进行叁氯蔗糖连续化制备的工艺条件研究。具体结论如下:(1)采用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叁氯蔗糖,叁氯蔗糖-6-乙酸酯及副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叁氯蔗糖口感的副产物为一氯蔗糖(MGS),分子式为C12H21O10Cl1,另一副产物为四氯蔗糖,分子式为C12H1807C14,并对副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为后续研究提出方向。(2)在间歇搅拌釜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酯交换反应速率越快,但温度过高,则会增大能耗;催化剂用量越高,酯交换反应速率越快,但催化剂用量过高,则易引发副反应。原料酯浓度越低,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时间越短,但叁氯蔗糖的产量也就越少。根据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测定和分析,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r= kCA1.5,其中 k= 2.5032× 1011 exp(-60401.2/RT)。(3)在周期性光滑收缩管振荡流反应器中,考察了振荡频率、振荡幅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停留时间及催化剂进料方式对叁氯蔗糖-6-乙酸酯脱乙酰基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振荡频率f=1Hz,振幅x0=1.904 cm,反应温度T=30℃,催化剂用量为0.90%(W%),反应停留时间t=17.5 min,催化剂进料股数为叁股。在此条件下叁氯蔗糖的含量达到97%,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含量低于0.3%。(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5-06-01)

蔗糖乙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应用基于向量角度转换提出一种新的近似线性定量方法,采用标准加入法分别向开环反应合成液和酰基转移反应液中加入不同量的蔗糖-6-乙酸酯(S-6-A),经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各样品与S-6-A对照品红外光谱的向量夹角,以夹角值和蔗糖-6-乙酸酯含量进行线性拟合,通过线性关系预测某反应时刻下合成溶液中蔗糖-6-乙酸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所建立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2 9以上,在两个反应过程中定量均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均低于5.19%,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实现反应过程监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蔗糖乙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邱华,顾军渭,史学涛,陈芳,李君.“蔗糖八乙酸酯的制备”综合性有机化学实验设计[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粟晖,张景清,文毅,潘浩然,姚志湘.基于向量角度转换和红外光谱对蔗糖-6-乙酸酯合成过程分析[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8

[3].盛毓,刘钢,石兴兴,丰明.液液两相体系中合成叁氯蔗糖-6-乙酸酯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8

[4].罗伟.蔗糖-6-乙酸酯的氯代过程研究[D].福州大学.2017

[5].文毅,姚志湘,粟晖,刘柳.蔗糖-6-乙酸酯的结晶工艺研究[J].广东化工.2017

[6].潘浩然,粟晖,姚志湘,刘柳,刘春水.叁氯蔗糖-6-乙酸酯醇解制叁氯蔗糖及结晶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

[7].孙杰,陈梁,娄波,白彦兵,汪钊.催化蔗糖-6-乙酸酯合成的微生物筛选和培养条件优化[J].发酵科技通讯.2016

[8].马志超,陈成,徐萍,陈昌亮.工业生产叁氯蔗糖-6-乙酸酯中Vilsmeier盐反应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6

[9].吴金山,朱国廷,李根斌,张衡,郑辉东.Vilsmeier氯代制备叁氯蔗糖-6-乙酸酯反应机理及氯代废液治理方法的研究[J].化工时刊.2015

[10].黄秀娟.叁氯蔗糖-6-乙酸酯脱乙酰基工艺及动力学研究[D].福州大学.2015

标签:;  ;  ;  ;  

蔗糖乙酸酯论文-邱华,顾军渭,史学涛,陈芳,李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