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学特征论文_张芸香,王林,田吉,樊兴路,郭晋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力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力学,水力,裂隙,栓塞,特征,黄土高原,土壤。

水力学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芸香,王林,田吉,樊兴路,郭晋平[1](2019)在《盐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碱胁迫条件对文冠果幼苗的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碱胁迫显着降低文冠幼苗存活率、株高和基径、不同部位生物量、凌晨水势、根水力学导度、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2)随盐碱胁迫强度增加,植株各部位非结构碳含量均先升后降,且碱性盐胁迫对植株的伤害显着大于中性盐胁迫和混合盐碱胁迫,盐度和pH有显着的交互增强效应,碱性盐比例增加会加重胁迫危害;(3)盐碱胁迫显着限制幼苗根系吸水能力、植株水分状况恶化、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下降,造成生物量和非结构碳含量降低,超出植株对低渗透胁迫的适应能力,最终影响植株存活;(4)文冠果具有一定的耐盐碱胁迫能力,在轻度盐碱条件下能正常生长,在中度和重度盐碱胁迫条件下生长和存活能力受限。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文冠果幼苗在水力结构和碳代谢上对不同类型和强度盐碱胁迫的生理响应模式,可为文冠果适宜立地选择、栽培范围扩展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谭凤森[2](2019)在《桂西南北热带喀斯特季雨林木本植物的水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同时也是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表层储水能力差,喀斯特植物经常会面临水分胁迫。从植物水力学的角度探讨喀斯特地区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测定了桂西南北热带喀斯特季雨林17种代表性木本植物(包括不同生活型、叶片习性和分布生境)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枝条水力结构、水势、水分安全边界(HSM)、叶片膨压丧失点(ψtlp)和边材密度(WD)等水力学性状。结果发现:(1)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如栅栏组织和表皮组织都较厚)。(2)木质部抗栓塞的能力(P50)种间差异较大,但是HSM普遍较小,说明在旱季植物木质部发生较严重栓塞,这些植物采取的是“冒险”的水力策略。(3)在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中,分布于山脊的物种比分布于山谷的物种具有更小的边材比导率(ks)和更高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PT:ST)。灌木比乔木、木质藤本具有更大的胡伯尔值(HV);HV值还同时与灌木的分布生境有关(山脊灌木的HV显着高于山谷灌木)。常绿物种抗栓塞的能力(P50)强于落叶物种,叶片最低水势(ψleaf-min)更低,输水效率(ks,kl)无显着差异(p>0.05)。(4)气孔密度(SD)和叶脉密度(VD)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说明气孔调节和叶脉导水率的调节之间没有关联性。比叶面积(SLA)与叶片水势和膨压丧失点(ψtlp)有显着的相关关系,说明叶片经济学和水力学特征的关联。水分运输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权衡并不明显,很多水力性状的种间差异很大,这可能跟其多样化的水分利用机制有关,如具有深根系、木质部具丰富的薄壁细胞、叶片被毛、叶片面积减小或趋于肉质、调整枝叶结构比例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刘国琼,李娟[3](2019)在《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之一,对人民的可持续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河流也是影响国家经济、自然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根据河流所在地域的不同存在着特征差异,直接影响着河流建设与维护。因此,通过水动力模型的分析,探究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以此对比不同河流地区之间的水力学分布存在的区别,进而归纳总结出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为后续河流的建设与维护提供设计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豆品鑫[4](2018)在《阿克肖水库溢洪道台阶式消能工水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阿克肖水库工程所设计的台阶式溢洪道的可行性,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8种不同工况的水力学特征。结果:台阶水面呈现破碎的水面流态,但各工况水面均在台阶边墙高度内,没有出现大量溅出边墙的现象;消力池体型至少还有15%的富裕量,消力池完全满足消能要求,消力池内流态较好;各个工况下没有出现负压强,说明驼峰堰曲线体型良好;该溢洪道台阶段各个运行工况中,校核洪水位工况的消能率最小也达到78.74%,其它工况均高于此值,台阶消能效果明显。结论:本溢洪道设计方案体型合理,各工况水流流态较好,可以满足工程泄洪及消能要求且减小工程量。(本文来源于《广西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4期)

关心怡[5](2018)在《栎属植物水力学特征与分布范围气候条件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栎属植物(Quercus species)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植物的水力学特征从生理生态学的角度决定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分布范围。然而,对于栎属植物水力学性状的种间差异及其与物种分布区域之间的关系仍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选取生长在同质园环境下的10种栎属植物作为研究材料,从枝条、叶片的解剖结构和水力学特征入手,探讨枝条木质部结构与水力学功能性状的相关性、叶片结构与水分利用特征的相关性以及植物耐旱能力与其自然分布区域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种栎属植物分布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和干旱指数与枝条抗栓塞化能力(P50和P88)显着正相关,而与导管直径、导管占边材面积比例以及枝条边材比导率显着负相关;(2)枝条解剖结构影响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枝条抗栓塞化能力与导管直径、导管占边材面积比例显着负相关,与边材与活细胞面积比显着正相关,而边材比导率仅与导管直径显着相关;(3)边材比导率与P50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但是与P88负相关,枝条水分运输效率与安全性之间不存在权衡关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协同关系;(4)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之间无显着相关关系,但与栅栏海绵组织比正相关;叶片气孔密度和膨压丧失点水势负相关,保卫细胞长度和正午水势之间呈负相关;(5)除滇青冈外(主要分布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中高海拔地区),栎亚属和青冈亚属在枝条、叶片的水力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栎属植物的枝条水力学性状主要受其分布区域范围的水分状况影响,而叶片水力学性状则主要受当前生境水分条件影响,与自然分布区域平均气候条件关系不大。因此,枝条水力学性状有可能被用于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这些结果和结论揭示了栎属植物的水力学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与分布区域的相关关系,这也对栎属植物保育对策的提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晓[6](2018)在《干热河谷土砾混合坡面细沟侵蚀的水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涉及范围广,形态多样,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性质独特,含砾的土壤性质使其侵蚀沟的发育具有特殊的规律与动力学特征,认识干热河谷土砾混合条件下坡面细沟发育过程的水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的径流水动力学研究及龙川江水土流失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以云南省元谋县干热河谷区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基地进行野外放水冲刷试验,结合土壤学、土壤侵蚀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定性定量的描述恒坡度条件下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探索其变化特征的影响机制,为元谋干热河谷区土壤侵蚀过程中的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中,各动力学参数沿程呈现由复杂到简单的变化趋势,随着冲刷次数的增多,整体上波动状态呈现简单化的趋势。沿程上各参数的整体上单次变化特征大致为:Re、Fr、τ、P、ε都呈现明显的增加的趋势,f呈现较为复杂的波浪式变化趋势。变性土区Re在沟头处先减后增,燥红土区相反。变性土区沟头处Fr波动较大且每次冲刷的波动趋势不同,燥红土区变化复杂。一般流量燥红土区f波动最复杂,其次高流量变性土区,沟头与沟口处波动较大。燥红土区τ波动相对复杂,变性土区的沟口处呈现先减后增趋势,而燥红土区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随着距离的增加,燥红土区域波动较多。4个小区P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4个小区ε沿程亦呈增长趋势,但变性土区波动较大。总之,在高流量条件下,坡面径流对变性土和燥红土的侵蚀能力逐渐增强,对燥红土的侵蚀更加明显,而一般流量条件下,对变性土的侵蚀作用较强。(2)时间上,Re、f、τ呈现增加趋势,而Fr、P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流量的增加,坡面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加强,变性土小区f有所减低,而燥红土小区f波动增加,τ增大,P变化逐渐平稳。故在高流量条件下,坡面径流对燥红土的侵蚀作用较强,在一般流量条件下对燥红土的侵蚀作用较平稳,对变性土的影响相对较大。(3)试验中,Re与f、Fr与Re无明显关系。Fr与f关系的拟合程度高,无论是线性关系、幂函数关系,还是对数关系、多项式关系其系数基本都在0.9以上。1号小区以二次多项式拟合关系为主,2号小区所拟合的函数种类相对较复杂,3号小区以幂函数拟合关系为主,4号小区以二次多项式拟合关系为主。在土壤性质相同的情况下,高流量条件下的Fr与f的拟合关系更加明显,拟合程度更高;在流量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变性土小区的Fr与f的拟合关系更加明显。(4)试验小区无论是高流量条件还是一般流量条件,坡面径流始终属于急紊流流态。流量的大小与坡面径流的侵蚀作用有着显着的关系。试验中,1号小区平均流速持续增加,而其他3个小区先减后增,其中2号小区增长的拐点与3号和4号小区有所差别。冲刷前期,坡面径流阻力小,流速大,之后坡面出现跌坎,植被根系、石块、土砾等出露地表,对坡面水流的运行造成一定的阻碍,平均流速减小,当这些阻碍因子被径流冲刷带走,平均流速又逐渐增大。变性土土质疏松,流量大,泥沙含量多,流速小,燥红土土质紧实,土壤中植被根系较多,流速大。跌坎、砾石加剧了坡面的不完整性,水流紊动性发生变化,随着流量增大,阻碍因子的作用被弱化或消除,平均流速增大。综上所述,土壤性质的不同,土砾、石块、植被根系等以及由其造成的跌坎、细沟的演化都是影响坡面径流的水力学参数变化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8-04-01)

殷笑寒,郝广友[7](2018)在《长白山阔叶树种木质部环孔和散孔结构特征的分化导致其水力学性状的显着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部的解剖结构特征对树木水分传输功能有重要的影响,阔叶树种木质部环孔和散孔结构特征的分化,很可能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着差异,但是有关两个功能类群间细致的水力学性状的对比研究还较少,二者整枝水平的导水率及纹孔水平的细致结构差异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常见的3个环孔材和4个散孔材乔木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两个功能类群树种的整枝导水率(k_shoot)、枝条木质部栓塞脆弱性(p_50)等重要水力学相关生理功能特征,并分析了两个功能类群间的木质部组织水平和纹孔水平上的解剖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与茎段导水率差异一致,环孔材树种的整枝导水率也显着高于散孔材,但枝条木质部气穴化抵抗力显着弱于散孔材,二者的差异反映了整枝水平上木质部导水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权衡关系,与两个功能类群的水力学生理特征存在显着差异一致,二者在最大导管长度、导管直径、纹孔开口面积、纹孔开口比例等光学和扫描电镜观测解剖结构特征上都存在显着差异;木质部解剖特征(组织水平、纹孔水平)和k_shoot、p_50等生理特征间,以及木质部不同解剖特征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且两个功能类群遵循相同的规律,反映了木质部结构对水分传输功能的重要影响,而导水率和气穴化抵抗力对木质部对立的结构要求,体现了树木水分传输系统构建的生物物理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锐波,张丽萍,付兴涛[8](2017)在《坡面侵蚀产沙与水力学特征参数关系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坡面侵蚀产沙主要受坡面径流动态过程的影响,表征坡面径流过程特征是水力学特征参数。为了研究坡面侵蚀产沙与主要水力学特征参数的关系,揭示坡面侵蚀产沙的水动力学机理。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式,通过不同坡长和雨强的组合试验,基于跨雨强和跨坡长的综合性分析的思路,应用经典水力学计算和统计拟合相结合的方法,对特定坡度(20°)下,5个坡长(1,2,3,4,5m)13个降雨强度的试验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设计雨强(0.65~2.0mm/min)和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都属于缓流,雨强<0.7mm/min都为层流,呈现紊流的最小雨强为1.01mm/min;(2)坡长对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大,对剪切力、径流深和雷诺数的影响很小,3m坡长是坡面径流过程的波动步长,是模拟试验研究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的最小设计坡长;(3)流速是坡面侵蚀产沙的主要影响参数,剪切力是判断坡面侵蚀产沙强度的综合性指标之一。这些研究结论为实地大范围通过径流量和流速来预测侵蚀产沙的强度提供了简便快速的判断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丁焕希[9](2017)在《黄土坡耕地土壤水力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以晋西北神池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坡耕地在黄土高原分布广泛,具有地面平整度差和水、肥、土流失严重等特点。为探讨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水力学特性,采用张力入渗法、压力膜仪法以及沙箱法,对黄土高原晋西北神池县坡耕地不同深度土层分别进行原位和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与负压水头有关,表层土壤的累积入渗量最大;土壤饱和以及非饱和导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低吸力阶段(h<100cm),随吸力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逐渐下降,高吸力阶段(h>100cm)土壤持水能力变化不大;结构性孔隙和基质性孔隙最大值所对应的负压水头分别为-37cm和-325cm。(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7年07期)

周海涛[10](2017)在《裂隙岩体承压渗流演化特征及其水力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工程水害中,由岩体裂隙导渗诱发的水害占比较高。对于高地压、高水压的地下工程环境,渗透水压不但会改变岩体的内应力状态、弱化岩体的力学强度,也对裂隙岩体的结构产生强烈的破坏效应。在高压渗流作用下,岩体裂隙网络不断扩展,渗流阻力持续降低,最终形成低阻渗流通道并导致突水等灾害事故。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室内模拟试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裂隙岩体承压渗流演化的结构控制效应及其水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伺服渗透试验,对比分析了软岩和硬岩在全应力-应变过程的渗透性演化特点及其对应于不同变形阶段的渗透性差异。试验结果反映的岩石变形过程的渗透性与变形程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导渗性伴随裂隙网络的形成、扩展呈现明显变化,脆性坚硬岩与塑性软岩对应于变形破坏过程的导渗性变化及其关联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基于试验研究结果,论文构建了岩石破坏峰前应力段的渗透性-应力关系模式,提出了渗透性-应力关系表达式。(2)通过不同结构岩体的现场原位高压渗透试验,研究了高渗压作用下裂隙岩体的渗透性演化特性。论文基于试验取得的渗流水压、渗流水量及进、出口水压等关联数据的拟合分析,总结提出了岩体的起始导渗水压和最大导渗水压,指出最大导渗水压可作为衡量裂隙岩体阻渗能力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渗透压力的关系模式,揭示了高渗压作用下裂隙扩展演化规律及其与渗透性之间的关系。(3)借助于岩石破裂过程的声发射信息识别技术,从理论角度对岩体渗透性与裂隙扩展之间的关联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出,渗流水压对裂隙岩体的破坏作用主要分为挤入破坏和劈裂破坏两种,裂隙在水压力和应力作用下发生扩展的过程中,声发射参数均随着应力增长呈现出分段特征,且存在突变点。论文定义了岩石破裂屈服系数,即突变点对应时间与破裂总时间的比值,将其作为界定岩石破裂临界信息,由此合理解释了岩石变形过程的渗透性演化特点及其水力学机制。(4)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模拟研究了裂隙岩体形成集中渗流通道情况下的裂隙渗流特征。根据试验结果,贯通性裂隙通道导渗状态下总体表现为高渗流阻力特点,裂隙网络渗流呈紊流性态,渗流水压力和裂隙导渗通道形态是影响裂隙岩体渗流演化特点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裂隙岩体渗流过程渗流速度与水力梯度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一定的渗流压力下,渗流速度随导渗通道宽度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裂隙网络渗流过程沿途渗流压力随渗流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表明渗透压力消减与渗流阻力的增大呈关联转化趋势。对于一定的裂隙导渗条件,沿渗流路径的水力梯度表现有呈负指数形式衰减特点。(5)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地下水和高粘滞性化学浆液在裂隙中渗流过程的物性响应特点。根据水介质渗流路径沿途的自然电场变化能够量化确定地下水的渗流速度,根据化学浆液介质渗流路径沿途激励电流的跃升程度和视电阻率变化可以分别确定浆液介质渗流到达的位置和对裂隙空间的充填效果。论文对二者渗透性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岩体裂隙对于地下水渗流的结构控制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水力学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同时也是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由于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岩石裸露、表层储水能力差,喀斯特植物经常会面临水分胁迫。从植物水力学的角度探讨喀斯特地区植物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测定了桂西南北热带喀斯特季雨林17种代表性木本植物(包括不同生活型、叶片习性和分布生境)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枝条水力结构、水势、水分安全边界(HSM)、叶片膨压丧失点(ψtlp)和边材密度(WD)等水力学性状。结果发现:(1)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的特点(如栅栏组织和表皮组织都较厚)。(2)木质部抗栓塞的能力(P50)种间差异较大,但是HSM普遍较小,说明在旱季植物木质部发生较严重栓塞,这些植物采取的是“冒险”的水力策略。(3)在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中,分布于山脊的物种比分布于山谷的物种具有更小的边材比导率(ks)和更高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PT:ST)。灌木比乔木、木质藤本具有更大的胡伯尔值(HV);HV值还同时与灌木的分布生境有关(山脊灌木的HV显着高于山谷灌木)。常绿物种抗栓塞的能力(P50)强于落叶物种,叶片最低水势(ψleaf-min)更低,输水效率(ks,kl)无显着差异(p>0.05)。(4)气孔密度(SD)和叶脉密度(VD)之间没有显着的相关性,说明气孔调节和叶脉导水率的调节之间没有关联性。比叶面积(SLA)与叶片水势和膨压丧失点(ψtlp)有显着的相关关系,说明叶片经济学和水力学特征的关联。水分运输安全性和有效性之间的权衡并不明显,很多水力性状的种间差异很大,这可能跟其多样化的水分利用机制有关,如具有深根系、木质部具丰富的薄壁细胞、叶片被毛、叶片面积减小或趋于肉质、调整枝叶结构比例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力学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芸香,王林,田吉,樊兴路,郭晋平.盐碱胁迫对文冠果幼苗水力学特征和碳素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2].谭凤森.桂西南北热带喀斯特季雨林木本植物的水力学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9

[3].刘国琼,李娟.水动力模型影响下的河流水力学分布特征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4].豆品鑫.阿克肖水库溢洪道台阶式消能工水力学特征[J].广西水利水电.2018

[5].关心怡.栎属植物水力学特征与分布范围气候条件的关联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8

[6].杨晓.干热河谷土砾混合坡面细沟侵蚀的水力学特征[D].西华师范大学.2018

[7].殷笑寒,郝广友.长白山阔叶树种木质部环孔和散孔结构特征的分化导致其水力学性状的显着差异[J].应用生态学报.2018

[8].张锐波,张丽萍,付兴涛.坡面侵蚀产沙与水力学特征参数关系模拟[J].水土保持学报.2017

[9].丁焕希.黄土坡耕地土壤水力学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以晋西北神池县为例[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

[10].周海涛.裂隙岩体承压渗流演化特征及其水力学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上升段内530mm处同表观速下压力号的...下降段内470mm处同表观速下压力号的...实验的力学曲线2-2CPBR、.、IC-CPBR和C...岩体的水力学特征曲线5-15水面局程验证5.2.2.4...

标签:;  ;  ;  ;  ;  ;  ;  

水力学特征论文_张芸香,王林,田吉,樊兴路,郭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