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论文和设计-郭振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架,可用于手术中对患肢的支撑和固定。支架包括基座、支架组件及承载组件。支架组件连接于基座上且与基座之间的角度可调;承载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且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可调,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调整支架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角度时能够改变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由于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可调,可以方便医生根据需要调节患肢高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角度可调;以及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且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调整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角度时能够改变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距离。

设计方案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支架组件,连接于所述基座上且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角度可调;以及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且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可调,所述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

调整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角度时能够改变所述承载组件与所述基座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导轨和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设置于所述导轨且在所述导轨上的位置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座包括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所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座,所述第二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座,且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滑动座角度变化的转轴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滑动座角度变化的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组件和第二承载组件,二者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二滑动座之间的距离可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导杆,所述第一滑动座和所述第二滑动座上设置有孔或槽并通过所述孔或槽设置于所述导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杆和设置于所述杆两端的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锁紧件及铰接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锁紧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压紧以限制二者之间相对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的接触面为可啮合的齿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朝向与所述导轨方向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包括镂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带组件,所述紧固带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板上且能与所述承载板的凹面围合成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带组件包括紧固带和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挂钩,所述紧固带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挂钩配合的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或承载组件上的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所述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连接示踪器且与所述支架组件之间的位置可调。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辅助固定措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足踝外科手术中,需要将患肢固定在手术床上,当手术床的高度无法调节时,医生不方便使患肢的高度和位置适应自己的身高和习惯,通常会使用消毒无纺布垫在患肢下以调整患肢高度。即使床的高度可以调节,患肢也不易舒适稳固地固定在手术床上。

因此,亟需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固定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架,包括基座、支架组件及承载组件。支架组件连接于基座上且与基座之间的角度可调;承载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且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可调,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调整支架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角度时能够改变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还包括导轨和滑动座,滑动座设置于导轨且在导轨上的位置可调。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座包括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第一支架组件设置于第一滑动座,第二支架组件设置于第二滑动座,且第一支架组件相对于第一滑动座角度变化的转轴平行于第二支架组件相对于第二滑动座角度变化的转轴。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组件和第二承载组件,二者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上。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滑动座与第二滑动座之间的距离可调。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轨包括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导杆,第一滑动座和第二滑动座上设置有孔或槽并通过孔或槽设置于导杆上。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组件包括杆和设置于杆两端的紧固机构,紧固机构包括锁紧件及铰接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锁紧件能够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压紧以限制二者之间相对转动。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接触面为可啮合的齿面。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承载组件还包括延伸板,延伸板的朝向与导轨方向一致。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伸板包括镂空部。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紧固带组件,紧固带组件设置于承载板上且能与承载板的凹面围合成环。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紧固带组件包括紧固带和设置于承载组件的挂钩,紧固带上设置有用于与挂钩配合的孔。

结合上述可能实现的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支架组件或承载组件上的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连接示踪器且与支架组件之间的位置可调。

通过调节支架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角度可以改变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承载组件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来调节承载板的角度,从而可以调节支架的高度,可以更好适应术中医生的需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第一支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折叠状态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0-支撑板,120-支撑板,130-导轨,140-导轨;

210-第一滑动座,211-上座,212-下座,213-手拧螺钉,214-螺母;

220-第二滑动座;

310-第一支架组件,311-杆,312-手拧螺钉,313-第一构件,314-第二构件,315-螺母,316-手拧螺钉,317-第一构件,318-第二构件,319-螺母;

320-第二支架组件;

410-第一承载组件,411-承载板,412-固定板,413-固定板;

420-第二承载组件,421-承载板;

500-延伸板,510-第一延伸板,520-第二延伸板;

600-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

710-紧固带组件,711-紧固带,712-孔,713-挂钩;

720-紧固带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可用于手术中患肢的支撑和固定。支架包括基座、滑动座、支架组件和承载组件。基座具有导轨,滑动座设置于导轨且在导轨上的位置可调,调节至理想位置后可以紧固在导轨上防止移位。支架组件连接于滑动座上且与滑动座之间的角度可调,即,支架组件的一端铰接在滑动座上,支架组件转动时其另一端可以靠近或远离基座。承载组件设置于支架组件且与支架组件之间的角度可调,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承载组件可以相对于支架组件转动,使得承载板的凹面的角度可以调节。调整支架组件与滑动座之间的角度时能够改变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患肢的高度,方便医生操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进行详细描述。

支架包括基座、滑动座、支架组件、承载组件、延伸板500、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600及紧固带组件。

基座包括支撑板110、支撑板120、导轨130和导轨140。支撑板110和支撑板120均设置有一块竖板,竖板顶端处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导轨的安装孔。两块支撑板以预定间距并排设置,且安装孔同轴设置,导轨130和导轨140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中,构成一组平行导轨。本基座由杆件和板件构成,具有结构简单和质量小的特点。当然,基座和导轨的形式并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如以T形槽或燕尾槽作为导轨的底座,或具有T形截面的导轨的底座等。

本实施例中,导轨130和导轨140为两根圆柱杆件,二者作为导轨的同时,也是连接支撑板110和支撑板120以使之构成一个整体的结构,可以显著简化支架结构及减小质量。

滑动座设置于导轨且在导轨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地,滑动座包括第一滑动座210和第二滑动座220,两个滑动座在没有与导轨锁紧时可以沿导轨滑动,被锁紧至导轨时可以保持位置不变。以第一滑动座210为例说明滑动座的具体结构。第一滑动座210包括上座211、下座212、手拧螺钉213和螺母214。上座211和下座212各自包括一个设置有两个平行凹槽的平面,二者的这两个平面面对面设置并通过凹槽夹持住导轨130和导轨140。手拧螺钉213贯穿上座211和下座212,能够与螺母214配合将上座211和下座212压紧或释放。

当松动手拧螺钉213时,第一滑动座210能够沿导轨滑动,拧紧手拧螺钉213后,第一滑动座210保持在导轨上不可移动。第二滑动座220也可以与手拧螺钉配合实现此功能。第一滑动座210与第二滑动座220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使用两个滑动座支撑承载组件时,可以使两个滑动座分别靠近支撑板110和支撑板120,减少了导轨130和导轨140因滑动座载荷产生的弯曲变形,使得支架更稳固。

支架组件连接于滑动座上且与滑动座之间的角度可调。具体地,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支架组件310和第二支架组件320,二者分别连接在第一滑动座210和第二滑动座220上。第一支架组件310与第二支架组件320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以第一支架组件310为例说明其具体结构。

第一支架组件310包括杆311和分别设置于杆311两端的第一紧固机构和第二紧固机构,第一紧固机构用于将第一支架组件310连接至第一滑动座210上,第二紧固机构用于连接第一承载组件410。

第一紧固机构包括手拧螺钉312、第一构件313、第二构件314和螺母315。其中,第一构件313固定于杆311,第二构件314固定于第一滑动座210。手拧螺钉312的螺杆贯穿第一构件313和第二构件314,第一构件313与第二构件314之间通过手拧螺钉312和螺母315夹紧固定在一起。松开手拧螺钉312时313可以以手拧螺钉312轴线为中心转动,从而可以调节杆311与第一滑动座210之间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313与第二构件314的接触面均为可啮合的齿面,具有良好的防松效果。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构件313与第二构件314的接触面可以为平面,二者被压紧后其间的静摩擦力也可以防止二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改变支架组件与滑动座之间的角度时,承载组件与基座之间的距离会随之变化,因此可以实现高度的调节。

第一承载组件410通过第二紧固机构与第一支架组件310连接。第二紧固机构包括手拧螺钉316、第一构件317、第二构件318和螺母319,上述结构与杆311与第一承载组件4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一紧固机构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连接方式可以参考上述说明。

承载组件包括具有凹面的承载板,承载板可以供患者肢体放置或固定。承载组件包括第一承载组件410和第二承载组件420,第一承载组件410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310上,第二承载组件420设置于第二支架组件320上。第一承载组件410与第二承载组件420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处以第一承载组件410为例对其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第一承载组件410包括承载板411、固定板412和固定板413。承载板411大致呈V形,其凹面可以供患者肢体放置。承载板411的底部设置有向两侧延伸的固定板412和固定板413,二者可以作为其他附件附着连接的基础。承载板411通过其底部与第一支架组件310的第二构件318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构件318与第一构件317之间的相对转动可以调节第一承载组件410与第一支架组件310之间的角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313相对于第二构件314转动的轴线与第一构件317相对于第二构件318转动的轴线是平行的,且两条轴线与导轨130和导轨140垂直,因此可以调节杆311与导轨130之间的角度,使得杆311可以在垂直于导轨130和平行于导轨130之间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改变第一承载组件410与导轨130之间的距离;并且,由于第一支架组件310与第一承载组件410之间的相对角度也可以调节,从而可以在调整第一承载组件410的高度时调节承载板411承载面的角度,使其适合患者肢体放置。

紧固带组件710设置于承载板411上且能与承载板411的凹面围合成环。紧固带组件710包括紧固带711及设置于承载组件的挂钩713,紧固带711上设置有用于与挂钩配合的多组孔711。紧固带711可以为柔性或弹性的带,孔712沿紧固带711的长度方向排布。挂钩713可以为顶端膨大的钉\/销,可供紧固带711上的孔712穿过并防止紧固带711脱出。本实施例中V形承载板411的两个末端均设置有挂钩713。当然,也可以设置为紧固带711的一端承载板411的一个末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孔712和挂钩713快速连接或拆卸。

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600用于安装固定示踪器,并可以对示踪器的位置进行调节,其设置于第一承载组件410上。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600包括连接杆611、活动块612和手拧螺钉613,连接杆611固定于活动块612,活动块612通过手拧螺钉613连接在第一承载组件410上,松开手拧螺钉613时可以转动活动块612以调节连接杆611及示踪器相对于支架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连接杆611为L形杆,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连接杆还可以为例如直杆、T形杆或C形杆等其他形状。

在使用图像导航定位系统辅助手术时,一般会需要患者示踪器来建立患者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的联系。患者示踪器需要固定在肢体上,常用的固定方法是在骨骼上插入连接杆、将示踪器固定在连接杆上,或者暴露出一部分骨骼后将示踪器夹持在骨骼上。以上操作均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创伤。而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辅助手术时,可以将示踪器固定于支架上。由于患者肢体可以稳定地固定于支架上,可以使患者肢体与示踪器之间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避免在患者身上产生新的创伤。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还包括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600,用于连接示踪器的连接杆611相对于支架的位置可以调节,使得该支架可以适应多种术式所需的示踪器固定角度\/位置。

延伸板500用于支撑从第一承载组件410和第二承载组件420上伸出的悬空部分的肢体,如支架用于支撑下肢时,承载组件可以支撑和固定小腿,延伸板500可支撑患者的足。本实施例中,延伸板500包括第一延伸板510和第二延伸板520两部分,第一延伸板510为直板,第二延伸板520为L形板,二者分别固定在第二承载组件420的两个固定板上,并沿着导轨130的方向伸出。第一延伸板510和第二延伸板520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该空隙相当于镂空部,可以供例如足踝的身体构造部分放置其中,以免无法放平。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板510和第二延伸板520也可以合成为一块板,板中间部分设置一部分为镂空部,同样可以实现支撑作用。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延伸板还可以不设置镂空部,或者设置为具有凹面的结构,同样可以实现支撑或稳定支撑。

参考图3,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折叠状态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支架不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延伸板500、示踪器位置调节装置600、紧固带组件710和紧固带组件720,可以视为将上述结构拆下后的状态。调节第一滑动座210和第二滑动座220至导轨中部,再将第一支架组件310和第二支架组件320调节至与导轨平行,可以将支架收纳起来,从而减小其占用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滑动座220、第二支架组件320、第二承载组件420及紧固带组件720,即,仅保留第一滑动座210、第一支架组件310、第一承载组件410和紧固带组件710,第一承载组件410的支撑面长度可以适当增长,以上结构也可以实现对患肢的支撑和固定。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组件310可以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即,第一支架组件310还可以以杆311为中心调节角度,使得第一承载组件410可以自转。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410与第一支架组件310之间可以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即,承载板411可以绕平行于杆311的轴转动以调节角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组件310和第二支架组件320还可以被设置为平行四杆机构,即,增加一根与导轨平行的连杆,该连杆两端分别铰接于第一支架组件310和第二支架组件320顶端,承载组件可以设置于连杆上。设置为平行四杆机构的支架组件在活动时可以保证连杆始终与导轨平行,在调节连杆及承载组件的高度后无需对承载组件的角度进行调节。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座相对于导轨的位置是不可调的。或者,基座不设置导轨和滑动座,支架组件连接于基座且仅能调节与基座之间的角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精神和本质特征。因此,当前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描述定义,并且,落入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同物的范围内的全部改变从而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中。

设计图

支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9644.6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808906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61G13/12

专利分类号:A61G13/12;A61B90/14

范畴分类:申请人: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庄北路1号中关村东升国际创业园(天地邻枫)2号楼D单元2层

发明人:郭振东;王振涛;张淼;鲁贺

第一发明人:郭振东

当前权利人: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娜拉

代理机构:1125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支架论文和设计-郭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