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音乐存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音乐,美学,方式,要素,音乐作品,形态,意识。
音乐存在方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闰卿[1](2019)在《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在大提琴音乐上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是从大提琴这一西洋乐器出发,通过不同演奏家、不同曲目等方面,具体分析在大提琴音乐中,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理论的表现,进一步发现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揭示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理论对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4期)
张静琳[2](2019)在《浅析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音乐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音乐理论与实践中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重新在理论上确定"乐"本体的观念和确立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的基本框架。音乐存在"叁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叁方面,因为"叁要素"常常在音乐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所以这叁方面不可分割。(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16期)
雍凌凌[3](2017)在《“无声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思考——从《4分33秒》到“无声之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音乐发展历史中,有声的音响形式并不是唯一或必然的存在方式。众多的音乐实践与理论中都曾出现过"无声音乐"的实例,孔子的"无声之乐"与凯奇的《4分33秒》皆是音乐存在的特殊方式,颠覆了传统的音响形式,展示了一个无声而又"有声"的音乐视野。(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24期)
郑倩[4](2017)在《是“音乐垃圾?”还是“音乐鬼才?”——从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评价周杰伦音乐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音乐作品可谓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如何客观评价音乐作品,却是我们当今需要直面的学术问题。周杰伦作为新世纪流行乐坛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人之一,究竟应如何科学、客观评价周杰伦的音乐作品是值得审视关注的重点。笔者旨在从构成音乐存在叁要素——行为、形态、观念叁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客观的评价流行音乐和流行音乐文化。从这一普遍适用的音乐基础理论出发,试为流行音乐的评论形成规范的学术体系贡献一点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03期)
王小刚[5](2016)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音乐存在方式及其立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移动互联网资讯传播对音乐存在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后现代思潮冲击下当代音乐艺术,针对当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进行人文反思,结合社会文化产业与大众娱乐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状况,围绕音乐立美这个核心目标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的思考。笔者力求运用美学和音乐美学视角和方法,从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化音乐存在的方式及其美学特征入手,探讨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全新社会化音乐的功能与价值。深入剖析家庭音乐氛围、社会音乐环境和个人音乐选择等叁个方面对接受主体之立美的影响和互联网大众媒体传播的立美导向性作用,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音乐立美构建的具体路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相关论域形成一定的理论新意和前瞻性,对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为主的音乐立美教育实践产生一定补充、拓展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期刊2016-06-30)
吴海[6](2015)在《时间论阈中的音乐存在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创作活动中,音乐家们面对的是一段空寂无声的"时间的原木",而雕刻刀则是"乐音或噪音"等诸种"音声",被"去除"或"遮蔽"的是时间中的空寂,呈现在人们知觉中的,是"音乐艺术作品"。那么,音乐作品是被"创造"还是被"发现"的呢?如果说被保留的原木构成了雕刻作品,那么是否可以大胆去假设被保留的时间(未被音声雕琢、覆盖的时间原木),才是音乐作品真正的存在?!人们认为自己在聆听音乐中的声音,难道实际上却是在无意识中通过把握"希声"来获得审美的体验?文章分别从"柏拉图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唯实论与唯名论意义上的音乐时间讨论"等几个方面围绕音乐的时间性展开讨论,尝试用"日常语言"来明晰音乐时间命题及命题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同时通过深入探讨"音乐时间",希望"时间原木说"能为具象化研究音乐的本体存在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5年04期)
闾鹏[7](2015)在《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的存在方式是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音乐借助声音这个物质载体,并以精神性的审美信息为核心的方式存在。而音乐作品是音乐意象的物态化的存在方式。本文对音乐和音乐作品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5年10期)
朱晶[8](2015)在《少数民族音乐存在方式探微——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不论是民间歌曲、器乐、歌舞音乐,还是仪式音乐等,都带有各民族独有的风格特征。从共性上看,各族音乐并非以单一方式存在,而是存在于不同维度之中,包括存在于载体之中,存在于变动之中以及在时代需求中适时存在。(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5年06期)
赵琦[9](2015)在《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问题来源于当代音乐教育教学中总以"音乐作品"为起点和中心概念的现象,借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存在"的概念,就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微。(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6期)
曹睿[10](2014)在《现实中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研究中所凸显的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音乐存在方式角度来看,音乐理论方面的起源来自于音乐人类学理论、西方传统哲学、近代西方音乐美学研究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每个体系的的出发点都有所侧重,对待音乐的存在中出现的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例如音乐中出现的个性问题,音乐存在的特殊性原因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4年15期)
音乐存在方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的问题,音乐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音乐存在方式问题,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音乐理论与实践中西方"自律论"音乐美学观念的影响,重新在理论上确定"乐"本体的观念和确立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的基本框架。音乐存在"叁要素",包括形态、意识、行为叁方面,因为"叁要素"常常在音乐活动中共同发挥作用,所以这叁方面不可分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音乐存在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赵闰卿.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在大提琴音乐上的表现[J].黄河之声.2019
[2].张静琳.浅析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之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9
[3].雍凌凌.“无声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思考——从《4分33秒》到“无声之乐”[J].北方音乐.2017
[4].郑倩.是“音乐垃圾?”还是“音乐鬼才?”——从音乐存在方式叁要素评价周杰伦音乐作品[J].中国文艺家.2017
[5].王小刚.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音乐存在方式及其立美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6
[6].吴海.时间论阈中的音乐存在方式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
[7].闾鹏.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J].戏剧之家.2015
[8].朱晶.少数民族音乐存在方式探微——以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为例[J].音乐时空.2015
[9].赵琦.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作品存在方式之关系探微[J].大众文艺.2015
[10].曹睿.现实中音乐存在方式问题研究中所凸显的问题[J].戏剧之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