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往实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体性,主体,价值,共同体,归属感,成人教育,共产主义。
交往实践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许涛[1](2019)在《“文明交流互鉴”对中外民间交往实践的指导意义——基于义乌民众与外籍商人社会交往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该理念不仅在宏观上对不同文明的交流有指导意义,在微观上对民间社会交往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义乌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交往对外籍商人社会态度作用的主要机制是:从正向看,社会交往有利于形成对外籍商人的同情、赞美等正向情感,进而增强了对外籍商人的欢迎态度;从负向看,平等的社会交往减缓了对外籍商人的嫌弃等负向情感,进而减缓对外籍商人的不欢迎态度。该结论表明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对促进多种族、多民族的多元社会和谐关系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赵毅,缪梦[2](2019)在《基于交往实践观的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建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体现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在高职院校视为自己母校,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但当前高职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属感较低,有多种因素导致,本文主要结合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分析高职学生对学校归属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归属感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39期)
赵毅,缪梦[3](2019)在《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实践观突出主体间在实践过程中平等交往,主体之间具有和谐性。高职学院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模式更多局限于主体-客体模式。学生在学校、教师、辅导员视为权威,学生自身视为附属,在课程教学及学生工作布置过程中,都难以发挥双方主体间性。为了建立主体间性交往模式,本文从当前学校与学生之间交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立主体间性的影响因素等两方面分析,建立良性循环的主体间性交往模式。(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2期)
汪栅[4](2019)在《交往实践观视域下主体性成人教育的价值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实践观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提出的哲学概念,既是一种指导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主体性的方法论,也是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用交往实践观指导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基于现代人主体性回归的需要。成人教育要摆脱工具属性、社会本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以及物质价值取向的挟持,就要在交往实践观的直达下确立以主体性教育为发展核心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张苗苗[5](2019)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交往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交往是影响学生学业和素养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交往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认知交往,少情意交往和行为交往,缺少"心灵"的碰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剖析了影响课堂教学交往的因素,提出了和谐师生关系、生生友爱互助、提高教师组织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各环节等课堂有效教学交往的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亢升,钟燕[6](2019)在《古代印度与非洲地区的交往实践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非洲争夺战"中,印度虽是角逐非洲的"后来者",却对非洲外交成效显着。地理与地缘因素是直接的有利因素,但印度与非洲之间能快速形成相互交往的心灵契约,还应归因于双方间长期和平友好交往积淀的历史情感和文明认同等深层因素。从公元前叁千年开始两个大陆之间的交往,文化和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相互内嵌了彼此文化的基因,烙上了对方文化的印记,形成了发展友好关系的历史心理基础和有效沟通的心灵通道,成为当代印非关系向好的润滑剂、催化剂和推进剂。管窥古代印度与非洲大陆的交往实践和特点,审思当代印非关系走好的有利因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国际关系中,国家间若能长期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和正确义利观等国际关系理念而友好交往,必会育成有利于双方增信释疑的积极心理因素和促使彼此友好交往的持久动力。(本文来源于《印度洋经济体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杨甲睿,张洁[7](2019)在《交往实践观视角下U-S协作的内涵、价值、问题与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往实践是多极主体通过改造相互关联的中介客体而结成主体际关系的物质活动,主要包括交往实践的叁维形态、双向建构与双向整合机制、实践者的主体性生成叁方面的内容。在U-S协作中,交往实践指大学教师、师范生、学校教师、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等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通过共同计划、平等参与、互动交流,建立协作关系,改变观念和实践,最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生学习成就的活动,协作是交往实践的内核。只有在协作中,双方的参与者才能建构起自身的主体性及其交往关系。当前,大学主导协作关系、协作结构平面化以及主体性生成被遮蔽是U-S交往实践的主要弊端。重构协作观念、走向辩证协作、突出主体性生成是克服弊端,实现发展的重要路向。(本文来源于《黄冈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黄凯丽[8](2019)在《价值秩序重构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秩序"的颠倒以一种集中的方式表现着现代人生存方式的转换,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解放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系列的现代性困境,从而直接威胁到现代人的生存根基。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秉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态度,立足于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来反思价值秩序的颠倒问题,努力在现代社会重构一种以交往实践观为核心的新型价值秩序,从而为摆脱现代性困境提供一条可行之策。(本文来源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春艳[9](2019)在《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交往实践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村推行英语教育是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农村学生的基础薄弱对英语没有提前接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困难,而交往互动学习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这一局面,对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现实意义。交往学习是指在小学英语课堂和课后练习中,采取合作交流和互动学习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张口讲英语,在相应的情境中感受英语的魅力,有利于农村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一、设计贴合生活的课堂导入,创造英语表达机会由于城乡差距和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农村的小学生相对比城市的小学生有着鲜明的差距,从小没(本文来源于《英语画刊(高级版)》期刊2019年08期)
张海玉[10](2019)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交往实践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终确立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章的完成。认真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的内容不难发现,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在这里得到了完整建构。深入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文中交往实践观相关内容,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类文明历史进程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交往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体现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在高职院校视为自己母校,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但当前高职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属感较低,有多种因素导致,本文主要结合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分析高职学生对学校归属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归属感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往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1].许涛.“文明交流互鉴”对中外民间交往实践的指导意义——基于义乌民众与外籍商人社会交往的调查与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赵毅,缪梦.基于交往实践观的高职学生学校归属感建立研究[J].智库时代.2019
[3].赵毅,缪梦.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的高职院校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4].汪栅.交往实践观视域下主体性成人教育的价值透视[J].成人教育.2019
[5].张苗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交往实践探索[J].地理教育.2019
[6].亢升,钟燕.古代印度与非洲地区的交往实践及启示[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9
[7].杨甲睿,张洁.交往实践观视角下U-S协作的内涵、价值、问题与走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9
[8].黄凯丽.价值秩序重构与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9].李春艳.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交往实践管窥[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
[10].张海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交往实践观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