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学论文-刘国欣

延安文学论文-刘国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延安文学,《延安文学》,小小说

延安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延安文学》2019年总目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危明星[2](2019)在《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教堂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一个颇有意味的空间。西方的教堂是人与神灵交往的专门场所,是一个宗教的神圣空间,但在中国,教堂除了具有宗教意味,更是一个文化冲突频发的空间。这些点状分布的教堂,逐渐成为古老中国的异质景观,并进入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从日记、游记等纪实性文学到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都不乏教堂书写。(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与批评》期刊2019年06期)

刘国欣[3](2019)在《他人的石头记——2018年《延安文学》小说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述评是笔者对2018年《延安文学》所刊发的小说做的述评,对其中大多的小说做出了微观研析,观照小说系统在当下时代的缔结模式。但因笔者亦才学疏浅,管窥不足,所评述限于个人浅见和个人爱好,可能对部分篇目评价不够精准,整体也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权威说法。《延安文学》2018年所刊登的小说优点很多,但也有遗憾不足。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城市的焦灼与乡村的悲歌;大时代(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张天煜[4](2019)在《虚幻与真实之间的思考——2018年《延安文学》散文纵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不可避免地过去了,时间的流逝总是让人惋惜和悲哀,于是我们在怀念过去的同时,庄严而又自我表演般地憧憬未来,未来永不可知,但过去却实际存在。文字本身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和魔力,当记忆和感觉背叛我们的时候,曾经的文字记录就显得弥足珍贵——尽管书写者在排列这些文字的时候,掺杂着当时的情感波动和想象延伸,对现实景象和心灵感怀(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朴[5](2019)在《在故乡与远方之间——2018年《延安文学》诗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达,诗歌边缘化的问题看似有所改善,而在某些场域,诗歌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一些诗人随意玩弄的宠物,令人顿生悲哀。在此情势下,一些刊物也开始摇摆不定,选稿失去了基本的定位、标准和尺度,给读者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2018年的《延安文学》杂志诗歌栏目,一贯秉承着刊物自己的持续风格"接地气、重写实、有暖意",坚守着物质至上时代,浅阅读时代(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9年02期)

郑鹏飞[6](2019)在《自然主义:七月派批评家对延安文学的审视——以石怀池《评〈一个人的烦恼〉——目前创作上自然(客观)主义倾向的一个例子底剖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活跃于1940年代国统区文坛的多位七月派批评家将批评眼光投射向延安文艺界。以石怀池为例,他深受胡风文艺观影响,站在左翼文学立场上,以鲜明的态度直率地对延安作家的创作进行了评价。这位早逝的批评者依循"主观战斗精神"观点对严文井《一个人的烦恼》中的客观自然主义倾向进行了批判,在批评理念和表达上虽有生硬搬用胡风文艺理论的不足,但展示了他敏锐但又带着"未完成"特征的观照眼界和批判勇气。(本文来源于《宁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卢美丹,李继凯[7](2018)在《学术视野中的延安文学“另类作品”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文艺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作为具有"显示度"和"再生性"的文化与学术遗产,它既对20世纪中国文艺和学术产生过重大影响,也是21世纪以来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历史前提之一。回眸20世纪30—50年代的延安文艺,工农兵文艺作品空前高产且广受关注,但也出现了一些思想内容或题材选取上未能"革命化"、没有直接演绎革命话语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争议。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作品,无论(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8年04期)

[8](2018)在《《延安文学》2018年总目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延安文学》期刊2018年06期)

马杰[9](2018)在《“文化磨合”视域下延安文学前期的丁玲写作——以《“叁八节”有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战背景下的延安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场域,聚集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识分子,从而出现了多元文化形态相互磨合交融的景象,以五四文化传统与党领导下的延安革命文化传统的"磨合"最为突出。丁玲作为最典型的延安文人,她的《"叁八节"有感》就投射出五四文化传统所培植的个人主义的现实批判精神、启蒙立场与女性解放意识同"党的立场"所规定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男权文化的"文化磨合"之态,从而成为延安文学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尹威[10](2018)在《从文学图景的作家想象到话语空间的国家建构——多维视域下的延安文学方言入文现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文艺政策建构的划时代性的表述,直接造成了延安文学语体态势建构的方言化的生成。以知识分子话语为主要语体形态的前期延安文学迅速被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方言语体所替代。并非源于作家的自觉追求且带有强烈功用性色彩的方言土语语体的入文书写,它既保证了战时延安对文学所具有的宣传及鼓动、教育等效用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参与进了延安对其所向往的文艺新图景的建构想象及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新政体形态的蓝图谋划于文化霸权层面的主体诉求。(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延安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的教堂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一个颇有意味的空间。西方的教堂是人与神灵交往的专门场所,是一个宗教的神圣空间,但在中国,教堂除了具有宗教意味,更是一个文化冲突频发的空间。这些点状分布的教堂,逐渐成为古老中国的异质景观,并进入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从日记、游记等纪实性文学到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都不乏教堂书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安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延安文学》2019年总目录[J].延安文学.2019

[2].危明星.阶级与性别话语改写下的教堂空间——1940年前后延安文学中的教堂书写[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9

[3].刘国欣.他人的石头记——2018年《延安文学》小说述评[J].延安文学.2019

[4].张天煜.虚幻与真实之间的思考——2018年《延安文学》散文纵览[J].延安文学.2019

[5].陈朴.在故乡与远方之间——2018年《延安文学》诗歌观察[J].延安文学.2019

[6].郑鹏飞.自然主义:七月派批评家对延安文学的审视——以石怀池《评〈一个人的烦恼〉——目前创作上自然(客观)主义倾向的一个例子底剖析》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卢美丹,李继凯.学术视野中的延安文学“另类作品”批评[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8

[8]..《延安文学》2018年总目录[J].延安文学.2018

[9].马杰.“文化磨合”视域下延安文学前期的丁玲写作——以《“叁八节”有感》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10].尹威.从文学图景的作家想象到话语空间的国家建构——多维视域下的延安文学方言入文现象探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标签:;  ;  ;  

延安文学论文-刘国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