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凤梅,刘丽,王一,蒋帅[1](2022)在《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影响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围术期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 126 例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行姑息手术治疗患者在入院当天、术后 7 天,采用 EORTCQLQ-BM22 简体中文版生存质量评分系统问卷,调查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以及社会心理等指标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在入院当天、术后 7 天内生存质量分别为 (67.31±3.19)、(39.18±6.18),随着疼痛及功能在术后第 7 天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社会心理的分值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P ﹤ 0.05)。结论姑息手术治疗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
刘皎皎[2](2021)在《“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观察“补肾生髓成肝”法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的疗效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1.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入选晚期肝癌患者共126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成3组,即西医对照组42例(以下简称西医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医组),采用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治疗方案;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42例(以下简称中西医组),采用西医治疗组方案基础上加上地五养肝方、抗毒软坚方、左归丸合方化裁,辨证加减。入选后有10例患者脱落(中医组6例,3例因失访脱落,3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西医组4例,2例因异地就医不便退出,2例因不能坚持治疗脱落),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病例资料的共116例,西医对照组(西医组)38例、补肾生髓成肝综合治疗组(中西医组)42组、补肾生髓成肝单独治疗组(中医组)36例。该研究通过湖北省中医院伦理审查,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平台一级注册机构)完成临床试验注册,注册号:Chi CTR-IOR-17011439。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三组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对比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常规、粪常规加潜血、肝功、血糖、血脂、肾功等指标,对比三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并对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依据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后分别收集中医组、西医组、中西组每组20名患者血清,共60份,正常人群血清18份。收集的血清-80℃冻存于陕西省中医医院肝病实验室。通过悬液芯片系统检测患者血清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Factor,G-CSF)、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8/18(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8,IL-8,Interleukin-18,IL-18)、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的中药对这些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88.10%VS72.22%VS52.63%)、(71.43%VS58.33%VS34.21%)(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西组和西医组患者生存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23.86±17.55VS20.08±19.86VS15.95±16.44)(P<0.05)。(2)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和西医组组间比较及前后测量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指标比较: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组治疗后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白蛋白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中西医组及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水平,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比较,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的主体内差异及以组别为源的主体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显着低于西医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量表积分比较:三组患者生理机能积分方面治疗后积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中医组与西医组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后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三个维度的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HGF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明显高于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2255.17VS1097.76VS1072.39VS882.67)(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GF的过度表达。(8)IL-6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中西医组及西医组均低于正常人群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38.03VS5166.45VS12842.5VS24559.34)(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IL-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IL-6的过度表达。(9)IL-18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及中医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20.345VS82.61VS78.58)(P>0.05),但均较正常人群组升高(75.16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或配合西医综合治疗同样可以促进IL-18的表达。(10)PDGF-BB表达水平比较:中医组相对中西医组、西医组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677.18VS6140.6VS5534.885)(P>0.05)。但中医组低于西医组及中西医组,且更接近正常人群组(4401.67)。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抑制PDGF-BB的过度表达。(11)TNF-α表达水平比较:西医组、中西医组、中医组及正常人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5.955VS244.93VS573.46VS1037.25)(P>0.05)。中西医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单用“补肾生髓成肝”可以更好的抑制TNF-α的过度表达。结论:“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能够显着提高晚期肝癌患者3个月及6个月的生存率及生存期,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各种生化指标。明显降低晚期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晚期肝癌患者HGF、PDGF-BB、TNF-α、IL-6的过度表达,同时升高晚期肝癌患者IL-18的表达,改善肝癌的肝再生微环境及其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免疫微环境、血管新生微环境等。
马兴乐[3](2021)在《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其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的关联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行手术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肝癌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L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度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存质量功能领域的得分相对偏低。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为(36.39±2.32)分,医学应对方式总分为(51.76±4.56)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总体社会支持与总体生活质量呈正相关,主要表现在角色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感功能领域(r值分别为0.199,0.195,0.181,P<0.05);病人的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屈服应对方式和病人的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高社会支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促进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的生活质量。
苏鹏亮[4](2021)在《健脾活血方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联合化疗对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目前,我国的肝癌患病与致死人数在所有恶性肿瘤排名中居高不下,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恶性疾病之一。肝癌发病的前期过程较为隐匿,病人一旦被发现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往往已步入病程的中晚期,此时通过手术切除肝癌病灶的方案所获得的收益较小,面临的复发转移风险较大,因此化疗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但是长期化疗不仅会给患者的肝肾等主要脏器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还会导致耐药性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对祖国医学的不断挖掘探索,中药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肿瘤科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和30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研制出了健脾活血方药,发现肝癌患者在应用化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口服健脾活血方能够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和转移等风险。健脾活血方在临床也有20多年的应用积累,其疗效确切,但是化学物质基础及药理学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论文拟运用现代分析化学的技术和手段对方药中可能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解析,并在建立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探究健脾活血方联合化疗药物发挥药效的可能作用机制。[实验方法]1.利用UPLC-QE-Orbitrap-MS技术,结合中药化学数据库对健脾活血方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定性分析。选用UPLC BEH C18(2.1×100 mm,1.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对方药提取、制备的供试品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400 μl·min-1;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利用质谱分析对方药提取物进行检测,收集并分析质谱信息,探寻其主要的化学物质基础。通过文献挖掘筛选出具有抗肝癌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可能作用的蛋白靶点,借助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化合物与相应蛋白靶点的结合活性。2.将裸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化疗组(5-FU+奥沙利铂)及化疗联合中药组。造模方法为向裸鼠(种鼠)的皮下注射HCCLM3细胞悬液制成皮下瘤,将长出的皮下瘤剪切成小块植入各实验组裸鼠的肝脏内;假手术组则不植入瘤块,其余手术步骤与模型组步骤相同。化疗组的给药方案为每次腹腔注射奥沙利铂(10mg·kg-1)和5-FU(1Omg·kg-1)各1次,在手术结束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1次化疗给药;化疗联合中药组在采用相同的化疗给药方案的基础上,从造模术后第7日开始连续灌胃中药液14天,每天1次,中药灌胃的剂量为36.9 g·kg-1(以生药量计,下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灌胃等量的蒸馏水。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裸鼠的生存状态,造模术后第35日处死所有裸鼠,收集肝原位瘤和肺部组织,如果观察到其余脏器组织也有疑似癌转移瘤也要将其收集。将收集到的组织进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癌细胞侵入。3.免疫组化法检测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Ki67、VEGFA以及p-ERK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的表达。4.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FU组及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通过向小鼠肝脏注射H22细胞悬液建立肝癌原位瘤模型,假手术组则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5-FU组每隔1日按20 mg·kg-1的剂量腹腔注射1次5-FU;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在注射给予5-FU的基础上,每日灌胃中药1次,剂量分别为36.9、73.8 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每日灌胃等量的蒸馏水。给药从造模术后第3日开始,共持续14日。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裸鼠的生存状态,术后第18日处死所有小鼠,收集其肝原位瘤、腹膜组织、肾脏、脾脏组织,肉眼观察是否存在肿瘤转移灶,以及是否有明显的腹水等情况,统计各组肝原位瘤的平均瘤重与抑瘤率、肿瘤腹膜转移率以及腹水发生率;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原位瘤、腹膜、肾脏以及脾脏组织中可能因为肿瘤细胞侵入带来的病理变化情况。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MMP-9、E-cadherin、Ki67、HIF-1α、VEGF、ERK以及p-ERK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qPCR法检测其组织中VEGF的表达。[实验结果]1.实验中鉴定出了 74个化学成分,其中氨基酸类化合物1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个,酚酸类化合物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6个,萜类化合物10个,黄酮类化合物25个,糖类化合物1个,脂肪酸类化合物2个,芳香酸类化合物1个,维生素类化合物1个。通过文献挖掘初步筛选出的潜在抗肝癌活性成分包括迷迭香酸、莪术醇、芍药苷、黄芩苷、黄芩素、槲皮素、异槲皮苷和芹菜素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上述活性成分与文献报道中对应的蛋白作用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裸鼠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化疗组和化疗联合中药组裸鼠的肝原位瘤的重量均显着减小。HE染色结果提示化疗联合中药组的肝原位瘤组织的病理恶化状况较化疗组有所改善,肺部组织未发现癌转移灶。3.蛋白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提示化疗联合中药组与模型组和化疗组相比均能显着下调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Ki67、VEGFA、p-ERK的表达。免疫组化法的检测结果提示化疗联合中药组与模型组和化疗组相比均能显着下调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的表达。4.BALB/c小鼠的肝原位瘤模型实验表明: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BALB/c小鼠的肝原位瘤的重量相较于模型组和5-FU组均显着减小。HE染色结果提示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的肝原位瘤组织的病理恶化状况均较模型组和5-FU组有所改善;模型组的肿瘤腹膜转移率最高,5-FU组次之,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的肿瘤腹膜转移率相对于5-FU组均有下降趋势。模型组的腹水发生率最高,5-FU组次之,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的腹水发生率相对于5-FU组均有下降趋势。5.蛋白免疫印迹法的检测结果提示与模型组和5-FU组相比,5-FU联合高剂量中药组均能显着下调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MMP-2、MMP-9、Ki67、HIF-1α、VEGF的表达,同时显着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并显着上调E-cadherin的表达。免疫组化法的检测结果提示与模型组和5-FU组相比,5-FU联合低、高剂量中药组均能显着上调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q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和5-FU组相比,5-FU联合高剂量中药组均能显着下调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实验小结]1.通过对健脾活血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丰富了其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研究,为日后进行更为深入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2.健脾活血方联合化疗药物(5-Fu+奥沙利铂)的给药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Ki67、VEGFA及p-ERK的表达相关。3.健脾活血方联合5-FU的给药方案可抑制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肿瘤向腹膜转移的风险,降低腹水发生的趋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MMP-9、Ki67、HIF-1α、VEGF的表达,降低ER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相关。
孙居仙,严茂林[5](2021)在《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发病率位居全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第六位,每年新发病例约74万,近一半在中国。在我国,肝癌相关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高居第三位[1-2]。临床上,肝癌多侵犯血管形成血管癌栓,亦可侵犯胆管形成胆管癌栓(bile ducttumor thrombus,BDTT)。文献[3-5]报道,BDTT发生率为0.5%~2.5%。BDTT可沿肝内胆管向肝门部胆管延伸,甚至阻塞胆总管导致黄疸、胆道出血等。其自然病程约为1~3个月[6-7]。
钟腾猛,黄俊玲,岑炳奎,肖进,黄善坡,许海明,陆炳站[6](2020)在《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伴肝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随访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CC)伴肝静脉癌栓(HVTT)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04~2017-04期间就诊于本院的65例HCC伴HVTT病人临床资料,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病人纳入外科组,将实施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34例病人纳入TACE组。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生存质量,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外科组客观缓解率(ORR)与TACE组无显着差异(P>0.05);外科组病情控制率(DCR)明显高于TACE组(P<0.05);术后1年外科组QOL-LC V2.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比TACE组高(P<0.05);外科组术后并发症率与TACE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科组术后1年生存率显着高于TACE组(P<0.05),2、3年生存率相比TACE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外科手术、TACE均可有效治疗HCC伴HVTT,且术后并发症少,但外科手术更利于改善病人生存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远期预后好。
金梦[7](2020)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社会支持缓冲理论与压力-评估-应对理论为指导,调查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探索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在其照顾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8年11月到2019年9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外科、介入治疗科、肿瘤科、肝胆内科原发性肝癌患者及主要照顾者306对。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负担问卷(C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CQOL)。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研究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平均得分为(33.96±11.19)分,处于中度负担水平;社会支持平均得分为(33.39±6.63)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各维度及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149.67±31.45)分,四个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精神健康(52.81±9.57)分、躯体健康(40.09±10.00)分、社会健康(34.68±12.14)分、心理健康(22.07±12.16)分。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在患者不同肝功能分级、住院次数、治疗方式及主要照顾者不同年龄、性别、与患者关系、文化程度、工作状况、家庭月收入、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每天照顾时间、家中有无其他照顾者和有无经济压力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自身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照顾负担水平、每天照顾时间、有无经济压力、患者入院次数是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解释38.2%的变异量。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呈负相关(r=-0.429,P<0.05),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51,P<0.05);照顾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96,P<0.05)。5.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在照顾者负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经Bootstrap法检验,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1.305,-0.724),中介效应结果显着,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04%。研究结论:1.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处于中度水平、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尤其是心理健康不容乐观;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建议医院、家庭及社区应增加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度,可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减轻主要照顾者负担。2.主要照顾者自身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水平、照顾负担水平、每天照顾时间、经济压力、患者入院次数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3.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与照顾负担水平呈负相关、与生活质量水平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照顾负担越轻,生活质量越好;照顾负担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即照顾负担越重,生活质量越差。4.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通过社会支持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生活质量。提示医务人员在减轻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时可以将社会支持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医院、家庭及社会资源,通过提高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照顾压力,从而提高照顾者生活质量。
马宗强[8](2020)在《复发性肝细胞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单中心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价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接受不同外科治疗方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2012-01-01~2017-12-31之间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从中选出87例,这些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定期复查随访,发现肿瘤复发,并来我院接受不同外科方式治疗,随访时间截止2019-12-31。复发性肝细胞癌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肝功能、术前AFP、复发时间间隔、原发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是否累及肝被膜、肿瘤数目、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数目、HbeAg是否阳性、再次治疗前AFP、再次治疗前肝功能、是否合并肝硬化、BCLC分期。按照时间分类,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单因素分析在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的再采用逐步回归法依次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4例(TACE治疗组);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消融58例(TACE+局部消融组);再次行手术切除的病人15例(手术切除组)。计算行TACE、手术再切除、TACE+局部消融治疗的1、3、5年总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再分别比较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行TACE治疗与行TACE+局部消融治疗的1、3、5年总生存率、行TACE治疗与手术再切除治疗的1、3、5年总生存率、行TACE+局部消融治疗与手术再切除治疗的1、3、5年总生存率。采用SPS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生存时间及生存率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使用Log-rank法对三组数据的生存曲线进行两两对比,以COX比例风险分析法分析复发肝细胞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总生存期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复发性肝细胞癌的生存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发现HbeAg阳性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行TACE治疗组的1、3、5年总生存率为78.6%、36.6%、8.5%,中位生存时间为23月;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行TACE+局部消融治疗组的1、3、5年总生存率为87.75%、46.7%、21.5%,中位生存时间为35月;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行再次切除术组的5年总生存率为93.3%、58.8%、35.5%,中位生存时间为40月。接受TACE治疗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1、3、5年总生存率与接受TACE+局部消融治疗的总生存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6<0.05);接受TACE治疗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1、3、5年总生存率与接受手术切除组的总生存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09<0.05);接受TACE+局部消融治疗的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1、3、5年总生存率与接受手术再切除治疗的总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29>0.05)。结论HbeAg阳性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肝硬化则为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不同的危险因素,来制定肝癌切除术后的防治策略。对于复发性肝细胞癌,如能行再次肝切除,临床预后最好,为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可行TACE+局部消融治疗,或者单独行TACE治疗,均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苏泽隆[9](2020)在《术中放疗在肝胰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开展肝胰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新技术,并初步探索其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摸索可安全用于肝胰恶性肿瘤术中放疗,预防肝胰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复发的安全照射剂量,为有效降低肝胰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复发探索新的辅助治疗方法,为形成新的肝胰恶性肿瘤治疗模式分享经验。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集我科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肝胰恶性肿瘤患者各3例,共6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采用INTRABEAM外科立体定向小型加速术中系统50KV低能量X线,照射工具均为平板施源器。胰腺恶性肿瘤组术中放疗照射范围包括肿瘤切除后的瘤床、区域淋巴结、门静脉、肠系膜上缘以及其他复发的高危区域;肝癌组术中放疗照射范围包括近肝门区的大血管如门静脉、肝动脉等附近的手术切缘、切开取癌栓的门静脉、肿瘤切除后的瘤床以及术者认为容易复发的区域。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肠道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各项术中、术后与手术和IORT相关的事件,评价反映肝功能、肾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评估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功能状态以及术后肿瘤的复发模式,主要终点是了解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在肝胰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初步的临床效果,包活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以及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本试验组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联合术中放疗,因术中联合术中放疗,手术时间对比我科未行IORT的患者相对延长,胰腺恶性肿瘤组及肝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7.2h和7.7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67ml和933ml,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输血治疗;IORT照射剂量平均为12Gy和15Gy,照射时间平均为22.3min和18.7min。术后胰腺恶性肿瘤组有1例患者出现乳糜瘘,经对症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于IORT相关并发症如胃轻瘫、消化道出血、胆瘘、放射性肝炎及胰腺相关并发症等;术后肝癌组有1例患者因合并重度肝硬化,术中行右半肝切除术,术后残肝无法代偿,出现肝功能不全及大量腹水,与术中行IORT并无直接相关性,余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可见IORT术后对肝肾功能未见明显损伤。最终至随访终止日,胰腺恶性肿瘤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2月出现肝转移和左侧肋骨转移,可疑右侧肾上腺转移,最后因肿瘤晚期恶病质死亡;肝癌组有1例右肝弥漫型肝癌患者,因术前合并肝炎后重度肝硬化,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最后在术后2个月出现肝内多发转移和肝肾综合征而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肿瘤性死亡;余患者至随访终止日均未见明显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至随访终止日此胰腺恶性肿瘤组2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9个月和18个月;肝癌组2例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DFS)分别为7个月和17个月。结论:肝胰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影响,具有较好的术中和术后安全性,术中放疗剂量在15Gy左右是安全可行的。IORT作为肝胰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虽然在病例数和随访方面有限,受到统计限制,但根据现有的研究和我们的经验表明,手术切除联合IORT可减轻肝胰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可望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辅助治疗方案。
刘嘉敏[10](2020)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来评价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及手动检索各文献库建库起至2020年2月全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 Knowledge Service Platfor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Cochrane Library。通过一定的主题词及自由词组合,进行有效检索。然后根据统一的纳排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有效筛选,最后通过阅读全文进行最后一次筛选,将最终筛选后的文献纳入本次研究。依照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通过EXCEL表格将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归纳,利用Revman 5.3软件及Stata 15软件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有效率、KPS稳定及有效率、半年生存期及1年生存期进行效应量的合并,并对纳入文献超过7篇的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探讨结论是否稳健。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6篇文献,共计1194例患者,其中实验组603例,对照组591例。将12例研究中关于临床有效率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检验,得出合并效应值RR为1.58,95%置信区间[1.32,1.88],p<0.00001,表明单纯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有效,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该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显示结论稳健。进一步对临床有效率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制剂组合并效应值RR为1.64,95%置信区间为[1.13,2.37],p=0.009<0.05;中药复方组合并效应值RR为1.77,95%置信区间为[1.25,2.51],p=0.001<0.05;中药制剂+中药复方组合并效应值RR为1.47,95%置信区间为[1.18,1.83],p=0.001<0.05,该数据显示,无论是中药复方、中药制剂抑或是二者联合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KPS评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稳定及有效率的合并效应值RR为1.59,95%置信区间为[1.31,1.91],p<0.00001,提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KP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及远期生存率后,数据结果显示,半年生存率的合并效应值RR为2.04,95%置信区间为[1.64,2.59],p<0.00001,1年生存率的合并效应值RR为2.31,95%置信区间为[1.76,3.03],p<0.00001;有数据结果可知,中医药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生存率。整理总结而言,应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疗效,且数据上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体现在临床有效率及生存率上,同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KPS评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评价均有所局限,因此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高级别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论证,从而为中医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高等级证据。
二、外科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纳入标准: |
2.排除标准: |
二、一般资料 |
三、方法 |
1.问卷调查: |
2.资料收集: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EORTCQLQ-BM22 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分情况 |
二、患者社会心理改善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讨 论 |
一、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 |
二、姑息外科手术治疗对提高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 |
三、患者的疼痛、功能的改善为患者社会心理改善的影响因素 |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名称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2.3 剔除标准 |
2.4 退出标准 |
2.5 中止标准 |
2.6 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察指标和疗效性观察指标 |
2.7 疗效判断 |
3 治疗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 |
5.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5.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率及生存期比较 |
5.3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 |
5.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
5.5 三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5.6 三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5.7 观察指标对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
讨论 |
1 “补肾生髓成肝”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 |
2 肝癌肝再生微环境及“补肾生髓成肝”的改善作用 |
3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
4 “补肾生髓成肝”对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机制研究 |
1 研究样本及方法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实验操作流程 |
2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结果 |
3.1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正态性检验结果 |
3.2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在各组人群中表达的差异性 |
3.3 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补肾生髓成肝”疗法相关研究进展 |
2 “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再生微环境防治肝癌的疗效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一 肝癌微环境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中医药影响肝癌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医证候评分量表 |
SF-36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3)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调查问卷 |
1.2.1 —般资料 |
1.2.2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LC) |
1.2.3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AS) |
1.2.4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
1.3 调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现状 |
3.2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 |
3.3 腹腔镜下PLC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关系 |
(4)健脾活血方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联合化疗对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于肝癌病因的认识 |
2. 肝癌的现代医学疗法 |
2.1 外科手术疗法 |
2.2 局部消融疗法 |
2.3 放疗 |
2.4 化疗 |
2.5 TACE |
2.6 分子靶向治疗 |
2.7 免疫治疗 |
3. 祖国医学对于肝癌病因的认识 |
4. 中药及中西结合治疗肝癌的相关进展 |
4.1 中西结合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
4.2 动物及细胞水平研究 |
4.3 中药基于动物及细胞水平干预肝癌的药理作用机制 |
4.4 小结思考 |
5. 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相关运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UPLC-QE-Orbitrap-MS对健脾活血方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 |
1. 引言 |
2. 主要实验材料 |
2.1 药材与试剂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供试品的制备 |
3.2 色谱条件 |
3.3 质谱条件 |
3.4 分子对接 |
4. 实验结果 |
4.1 健脾活血方的化学成分分析 |
4.2 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健脾活血方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1. 引言 |
2. 主要实验材料 |
2.1 动物与肝癌细胞 |
2.2 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3.2 分组与给药 |
3.3 裸鼠状态观察和组织标本的收集 |
3.4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 |
3.5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裸鼠基本状态观察 |
4.2 各组裸鼠肝原位瘤重量与抑瘤率比较 |
4.3 各组裸鼠肝原位瘤及肺部组织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健脾活血方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对裸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探 |
1. 引言 |
2. 主要实验材料 |
2.1 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3.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裸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裸鼠肝原位移植瘤组织相关蛋白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
4.2 各组裸鼠肝原位移植瘤组织相关蛋白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分析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健脾活血方联合氟尿嘧啶对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
1. 引言 |
2. 主要实验材料 |
2.1 动物与肝癌细胞 |
2.2 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3.2 分组与给药 |
3.3 BALB/c小鼠状态的观察以及组织标本的收集 |
3.4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 |
3.5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BALB/c小鼠基本状态观察 |
4.2 各组BALB/c小鼠肝原位瘤重量与抑瘤率比较 |
4.3 各组BALB/c小鼠肝原位瘤及腹膜转移灶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4.4 各组BALB/c小鼠肾脏及脾脏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
4.5 各组小鼠腹水发生情况的比较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健脾活血方联合氟尿嘧啶对BALB/c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探 |
1. 引言 |
2. 主要实验材料 |
2.1 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3.2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
3.3 qPCR法检测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mRNA的表达 |
3.4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相关蛋白的蛋白免疫印迹结果分析 |
4.2 各组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相关蛋白的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
4.3 各组BALB/c小鼠肝原位瘤组织中相关mRNA的表达情况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总结 |
2. 不足与展望 |
附图 部分化合物的二级质谱原始图片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肝癌合并BDTT诊断与分型 |
1.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1.1.1 影像学检查 |
1.1.2 鉴别诊断 |
1.2 分型 |
2 肝癌合并BDTT首次治疗方法 |
2.1 手术治疗 |
2.2 非手术治疗 |
2.2.1 胆管腔内区域性治疗 |
2.2.2 TACE |
2.2.3 放射治疗 |
2.2.4 抗病毒治疗 |
2.2.5 系统性治疗 |
3 肝癌合并BDTT开展多学科协作诊治流程及路径 |
(6)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伴肝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随访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2 方法 |
2.1 观察指标 |
2.2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疗效 |
2.3.2 生存质量 |
2.3.3 并发症 |
2.3.4 术后生存率 |
3 讨论 |
(7)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原发性肝癌的高发生率、高死亡率 |
1.1.2 关注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必要性 |
1.2 文献回顾 |
1.2.1 照顾者负担的研究 |
1.2.2 照顾者社会支持的研究 |
1.2.3 照顾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
1.2.4 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社会支持缓冲效应器模型 |
1.3.2 压力-评估-应对理论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选择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样本量的确定 |
2.1.5 问卷发放情况 |
2.2 研究工具 |
2.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2.2.2 照顾者负担问卷(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 |
2.2.3 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Caregiver Quality Of Life Scale,CQOL) |
2.2.4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
2.3 资料收集 |
2.3.1 预调查 |
2.3.2 正式调查 |
2.4 统计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问题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1.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资料情况 |
3.1.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情况 |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 |
3.2.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情况 |
3.2.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问卷各条目得分情况 |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水平 |
3.3.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
3.3.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水平 |
3.4.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
3.4.2 不同特征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
3.7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8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9 社会支持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
4 讨论 |
4.1 原发性肝癌患者及主要照顾者一般情况分析 |
4.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情况分析 |
4.2.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处于中度水平 |
4.2.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条目分析 |
4.3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
4.3.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
4.3.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条目分析 |
4.4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分析 |
4.4.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4.5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4.5.1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照顾负担的相关性分析 |
4.5.2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4.5.3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4.6 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分析 |
4.7 建议 |
4.7.1 探索并制定减轻PLC患者主要照顾者照顾负担的干预措施 |
4.7.2 加强建设PLC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保障体系 |
5 结论 |
6 研究的创新性 |
7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复发性肝细胞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单中心外科治疗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文章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术中放疗在肝胰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胰腺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一般临床资料 |
三、治疗方法 |
四、数据记录与收集及随访 |
结果 |
一、术中临床指标 |
二、术后临床指标 |
三、术前及术后抽血化验指标的变化 |
四、术后并发症 |
五、复发模式 |
六、术前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定 |
七、生存情况 |
讨论 |
第二部分 肝癌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放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一般临床资料 |
三、治疗方法 |
四、数据记录与收集及随访 |
结果 |
一、术中临床指标 |
二、术后临床指标 |
三、术前及术后及抽血化验指标的变化 |
四、术后并发症 |
五、复发模式 |
六、术后生活质量评定 |
七、生存情况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1.1 .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2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 |
1.3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
1.4 .原发性肝癌的分期 |
1.5 .原发性肝癌的西医治疗 |
1.6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治疗 |
1.7 .研究目的 |
2.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
2.1 .文献的来源 |
2.2 .文献检索范围 |
2.3 .检索文献的策略 |
2.4 .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
2.5 .结局观察指标 |
2.6 .数据的提取 |
2.7 .统计分析 |
2.8 .检索结果 |
2.9 .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2.10 .纳入文献特征 |
2.1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META分析结果及检验 |
3.1 .临床有效率 |
3.2 .KPS评分的稳定及有效率 |
3.3 .半年生存率 |
3.4 .1年生存率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外科肝癌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伴脊柱转移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调查研究[J]. 陈凤梅,刘丽,王一,蒋帅.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22(01)
- [2]“补肾生髓成肝”改善肝癌肝再生微环境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D]. 刘皎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3]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病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马兴乐. 全科护理, 2021(12)
- [4]健脾活血方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以及联合化疗对肝癌原位移植瘤的抑制作用[D]. 苏鹏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多学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孙居仙,严茂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3)
- [6]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伴肝静脉癌栓的疗效及随访评价[J]. 钟腾猛,黄俊玲,岑炳奎,肖进,黄善坡,许海明,陆炳站.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05)
- [7]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金梦.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8]复发性肝细胞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单中心外科治疗效果分析[D]. 马宗强. 山东大学, 2020(02)
- [9]术中放疗在肝胰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D]. 苏泽隆.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10]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D]. 刘嘉敏.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标签:原发性肝癌论文; 中医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