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_郭俊娒,杨俊兴,杨军,陈同斌,李厚恩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金属,作用,有机质,菌根,颗粒,形态,稀土元素。

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娒,杨俊兴,杨军,陈同斌,李厚恩[1](2019)在《Cd、Zn交互作用对叁七景天根系形态和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Zn浓度单一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叁七景天生长、根系形态及Cd、Zn吸收和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叁七景天对Cd、Zn单一胁迫均有较强的耐受性,其根、茎、叶各组织中Cd、Zn含量均随胁迫的增加而增加,且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地上部Cd含量可达133.0 mg·kg~(-1).Cd、Zn共同胁迫对叁七景天生长的影响大于单一胁迫,而根系对其胁迫更为敏感,在Cd、Zn共同胁迫下其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均显着降低,且对其根尖数的影响最为显着.Zn对叁七景天地上部Cd吸收具有"低促高抑"效应,低浓度Zn(10 mg·L~(-1))对叁七景天地上部Cd吸收有协同作用,促进Cd由根部向地上部转运.而添加Cd则对叁七景天Zn吸收具有拮抗作用.Zn/Cd浓度比值对叁七景天Cd吸收有显着影响,Zn/Cd比值较低时促进叁七景天地上部Cd的积累,而高Zn/Cd比则抑制其Cd的积累.因此,叁七景天具有较强的Cd富集能力,可应用于修复Cd污染土壤,而调节生长介质中Cd、Zn比例可促进叁七景天对Cd的吸收效率.(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施积炎,吴倩桦,郑翠清,杨建军[2](2018)在《颗粒态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有机质(POM)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的储藏库,但对稻田中POM和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M与铜(Cu)和锌(Zn)的相互作用。设置两种浓度的Cu(100,400 mg kg-1)和Zn(250,500 mg kg-1)进行土培试验。我们的结果表明,POM为多孔结构,大小不一。羟基和羧基参与了Cu和Zn的POM吸附。根际效应使POM表面粗糙,并增强了POM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POM中Cu的形态以Cu-humic(26.2-33.9%)和Cu-citrate(38.5-42.4%)为主,土壤中以Cu-goethite(41.7-57.7%)、Cu-sulphide(6.6-27.6%)为主。根际效应降低了有机结合态Cu的比例,提高了Cu与S结合的比例。添加Cu和Zn抑制POM的降解,但根际效应促进了POM的降解。重金属和根际效应均增加了POM的C的含量。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POM在土壤中趋向于吸附重金属,且重金属可以抑制POM的降解,而根际效应则趋向于降低了POM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8-05)

常青[3](2018)在《接种AM真菌对稀土—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稀土矿藏开采及农用稀土元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稀土元素迁移到土壤环境中,稀土开采中伴生的重金属同时在矿区周边土壤、农用地及水体转移并富集。因此,稀土矿区及周边土壤常呈现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征。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共存的污染元素具有显着的交互作用,可改变其原有的土壤环境行为、生物有效性、植物毒性和对生态系统的风险,影响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过程。目前,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可促进单一重金属污染或单一稀土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过程。但当土壤中同时存在稀土和重金属污染物时,AM真菌对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及在二者交互作用下所能发挥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都尚不明确。本论文通过温室盆栽实验的方法,选取稀土尾矿区主要污染元素轻稀土镧(La)和铈(Ce),重金属镉(Cd),模拟不同程度的La-Cd(La:0、100、500mg·kg~(-1);Cd:0、5、10 mg·kg~(-1))、Ce-Cd(Ce:0、100、500 mg·kg~(-1);Cd:0、5、10 mg·kg~(-1))单一及复合污染土壤,研究接种AM真菌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对玉米菌根侵染率、株高、生物量、矿质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稀土元素(La,Cd)、重金属Cd吸收和转运以及玉米叶片抗氧化酶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不同浓度的La-Cd和Ce-Cd单一和复合污染土壤上,接种C.etunicatum均与玉米成功建立了菌根共生关系,菌根侵染率在21.3%~34.7%和19.2%~31.3%之间;(2)接种AM真菌使不同浓度La-Cd复合处理与单一金属处理相比玉米生物量显着增加了11.3%~57.6%,而接种AM真菌却使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与单一Cd处理相比玉米生物量显着降低了68.7%~69.3%。(3)接种AM真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La-Cd和Ce-Cd复合污染土壤中玉米植株的矿质营养状况和C:N:P生态化学计量比。(4)与单La处理相比,低、中浓度La-Cd复合处理中玉米地上部La浓度分别显着下降52.2%和90.3%,低浓度La-Cd复合处理玉米植株La的转运率显着增加了129.0%;而接种AM真菌处理组,低、中浓度La-Cd复合处理地上部La浓度分别下降87.7%和91.1%,中浓度La-Cd复合处理玉米植株La的转运率显着增加115.3%。与单Cd处理相比,低浓度La-Cd复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和根部Cd浓度分别下降65.5%和58.7%,中浓度La-Cd复合处理仅玉米地上部Cd浓度增加了70.1%;接种AM真菌处理组仅中浓度La-Cd复合处理玉米地上部Cd浓度显着增加48.3%。(5)与单Ce处理相比,仅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玉米植株根部Ce浓度显着降低69.4%;AM真菌接种处理组,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根部Ce浓度下降51.0%。与单Cd处理相比,低、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中玉米植株地上部Cd浓度显着增加24.0%和61.0%,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中玉米植株Cd的转运率显着增加45.2%;而AM真菌接种处理组低、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地上部Cd浓度分别增加33.8%和138.8%,玉米植株Cd的转运率显着增加88.5%。(6)在AM真菌接种处理组,与单金属处理相比,中浓度La-Cd和Ce-Cd复合处理显着降低了玉米叶片MDA含量;与单Cd处理相比,低浓度La-Cd复合处理及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抑制了玉米叶片PRO含量的降低,中浓度Ce-Cd复合处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着提高了72.7%。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土壤-植物系统中接种AM真菌能显着改变复合污染土壤中共存稀土和重金属污染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并与土壤中复合污染元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应进一步针对AM真菌对稀土-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影响机理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为AM真菌应用于复合污染土壤的植被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6)

刘祥,王敏,陈求稳,陈凯,胡柳明[4](2017)在《典型重金属胁迫对日本沼虾的氧化损伤及交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探讨水体不同浓度重金属联合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机制,本研究以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为受试生物,镉(Cd)和铅(Pb)为目标金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金属硫蛋白(MT)和丙二醛(MDA)为测试终点,研究不同浓度的Cd和Pb单一及联合暴露对日本沼虾的氧化损伤及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d对虾的致死浓度为1 mg·L-1,当其与同浓度Pb联合时,致死毒性增强;在0.01 mg·L-1和0.1 mg·L-1下联合时均表现为拮抗作用。不同处理组对标志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诱导或抑制效应,其中,SOD活性均受到胁迫抑制,0.1 mg·L-1Cd暴露10 d后对肝胰腺SOD抑制率达53.38%,0.1 mg·L-1Pb暴露10 d后对肌肉SOD抑制率达70.02%;CAT活性整体受胁迫激活,肝胰腺与肌肉CAT活性在时间尺度上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肝胰腺中MT和MDA对重金属的敏感性要高于肌肉;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评价表明,机体在时间尺度上可通过酶活性调节而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并不能消除重金属引起的氧化损伤,且重金属单一毒性要高于联合毒性,其中Cd对肝胰腺毒性最大,Pb对肌肉毒性最大。研究结果能够为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预警、水质基准制定及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崔若琦[5](2017)在《污泥焚烧烟气中细颗粒物与重金属交互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泥焚烧飞灰作为污泥焚烧处理方式的副产物,有一定资源化利用的价值。伴随着飞灰中重金属的存在,其需要在资源化利用之前进行安全合理化处理。飞灰通常被认为是粒径均匀统一的颗粒物,但飞灰中颗粒物的粒度分布十分广泛,如果能对飞灰进行不同粒径的针对性研究,对飞灰资源化利用的进程将有巨大推动,因此本文集中研究不同粒径飞灰的物理化学特性,并运用一种新型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不同的粒径的飞灰进行危险评估,附带设计一种可用于模拟重金属气氛与飞灰主成分交互作用的装置。本文在利用高精度气流分级机对飞灰进行分级的基础上,利用污泥飞灰消解法,BCR四步连续提取法,以及两种不同的浸出方法TCLP浸出法和HJ557-2009浸出法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浸出特性,并作为不同粒径飞灰综合危险评估的一部分。结合XRD、XRF分析手段对飞灰主成分含量与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明晰不同粒径飞灰与重金属的赋存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小于1μm的颗粒物是由更多超细微颗粒物聚合而成。总体上,重金属的含量随着粒径的增加,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在大于50μm粒度段有增长的趋势,一是因为大颗粒中未燃尽的颗粒物有相对较高的重金属含量,二是因为不同粒度段的主成分不同,碱性氧化物在大于50μm的粒度段中含量相对较高,也是此粒度段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小于1μm的颗粒物中发现了硅酸盐的存在,结合电镜在小于1μm的颗粒物中有熔融的迹象,是SiO2与其他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的结果。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在不同粒度段的颗粒物中都以残渣态为主,其中不稳定态(FA、FB)所占比例逐渐减小,稳定态(FC、FD)所占比例随粒径增加而增加,总体上重金属的化学形态随着粒径的增加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通过综合的评估方法认定小于10μm的颗粒物更具毒性。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究不同粒径颗粒物与重金属之间的赋存机理,为飞灰的合理安全处置和针对性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7-03-01)

尹元松,苗志明,方海旭,李裕,倪帆[6](2017)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烟草植株系统中重金属镉的交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属冶炼工业污染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突出。烟草作为一种重金属镉的积累经济作物,镉的富集不仅影响烟草品质,也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低镉烟叶的研究是烟草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我国四大烟草主要产地的甘肃省烟草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地土壤和烟草中镉的含量,探讨了镉从土壤到烟草的迁移转化特征,为控制烟草重金属镉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7年01期)

陈美静,刘倩雯,李雪妹,赵红,李雪梅[7](2016)在《重金属胁迫与植物矿质元素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越来越大,学者们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必需矿质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而重金属胁迫会导致植物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同时,矿质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对重金属胁迫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概述了几种主要重金属(Cd、Pb、Cu、Zn、Hg、As等)与植物矿质元素(Fe、S、P等)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提高植物重金属抗耐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郑翠清[8](2016)在《水稻(Oryza sativa L.)根际颗粒态有机质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态有机质(POM)是土壤重金属的沉积库,也是土壤释放重金属的来源,根际环境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会影响重金属的形态,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因此研究根际POM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结合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学(XANES)、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X)及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考察了水稻根际重金属的形态转化,探究了根际POM对重金属Cu和Zn的吸附解吸。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根际有机质浓度的变化。在水稻扬花期,根际土壤pH降低,根际土壤的DOC浓度(193.3-232.7 mg kg-1)显着高于非根际土壤DOC浓度(176.7-192.5 mg kg-1),根际土壤的POM含量(19.6-35.0 mg g-1)低于非根际土壤POM含量(22.7-44.6 mg g-1)。随着土壤重金属Cu或Zn浓度的升高,根际pH降低,DOC浓度增加,POM含量越高。(2)分析了根际POM的微观形貌和主要元素组成。利用SEM-EDX表征根际颗粒态有机质的微观形貌和微区元素组成可以发现,POM主要是由一些疏松多孔的木炭、植物残渣、残根或是真菌菌丝等组成,其微区元素组成包括C、O、Al、Si、Ca和Fe,C的质量分数达50%以上,O的质量分数达30%以上,碳氧化合物是构成POM的主要物质。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POM中总C、N和H含量,得出根际POM中C、N和H的质量分数皆高于非根际POM,且污染POM的C、N和H的质量分数高于对照POM。根际POM的BET比表面积(7.6417 m2g-1)高于非根际POM的BET比表面积(6.8645 m2 g-1)。(3)揭示了水稻根际重金属的形态转化规律。根际土壤可溶态和可交换态Cu浓度升高,有机结合态Cu和Zn浓度降低而有机结合态Fe浓度升高。根际土壤的Cu浓度升高而Zn浓度降低,根际POM的Cu和Zn浓度显着降低。利用XANES分析根际土壤和POM中Cu的分子形态,结果表明土壤中Cu主要以针铁矿铜形式存在,根际土壤针铁矿铜比例降低;POM中Cu主要以柠檬酸铜及胡敏酸铜形式存在,根际POM中柠檬酸铜及胡敏酸铜比例降低。(4)阐明了根际POM对Cu和Zn的吸附解吸机制。利用Langumiur方程可以较好拟合POM对Cu和Zn的吸附热力学曲线,根际POM对Cu和Zn的最大吸附量较非根际高。随着pH的降低或离子强度的增加,根际POM对Cu和Zn的吸附降低。POM的FTIR分析结果显示,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很可能参与了POM吸附Cu和Zn的过程。利用柠檬酸解吸根际POM中的重金属,POM的Cu和Zn解吸动力学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幂函数和简化的Elovich方程拟合。解吸平衡时根际POM中Cu和Zn的解吸量均低于非根际POM。根际POM的Cu解吸率低于非根际POM,根际POM的Zn解吸率则高于非根际POM。(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1)

冷阳[9](2014)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镉的富集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环境中各种有机、无机及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已不容忽视。其中重金属由于具有毒性强、传播范围广泛、隐蔽性强和难以修复这4大特点,因而增加了环保领域治理的难度。如何高效科学地处理含重金属废水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及环保机构研究的热点。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白腐真菌的典型代表菌种可以高效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故利用该真菌作为生物吸附剂在生物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重金属浓度在超过一定范围后都会对白腐真菌的生长代谢过程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白腐真菌逐步形成了主动防御机制以减轻重金属的毒性损伤。因此,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含Cd2+废水模拟环境中受重金属Cd2+污染废水,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对Cd2+富集效应及机理。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内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内外提取液中Cd2+浓度及利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富集了Cd2+的菌球进行进一步表征,结果显示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细胞表面可以强烈地富集环境中的Cd2+,吸附效率随着环境中Cd2+浓度增加而升高;同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细胞内也可以累积微量的Cd2+,但其胞内累积并不起主要作用,真菌的表面络合作用才是主要吸附机理。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初始Cd2+浓度下,重金属Cd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理代谢的毒性损伤及真菌的抗性效应。通过测定不同初始Cd2+浓度下,黄孢原毛平革菌生物量、LiP酶活、MnP酶活、草酸浓度及硝酸提取液中Cd2+浓度等指标,结果显示Cd2+对真菌属于毒性很强的重金属,Cd2+的毒性主要对真菌产生抑制生长的影响而并非杀死真菌;Cd2+浓度为50mg/L时便会严重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微量的Cd2+便会抑制LiP和MnP酶活,同时随着Cd2+浓度的增加,LiP和MnP酶活逐渐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加强。Cd2+浓度为50mg/L和100mg/L时强烈地抑制黄孢原毛平革菌LiP和MnP酶活,而20mg/L的Cd2+其抑制作用不显着。黄孢原毛平革菌因抵抗重金属Cd2+的毒性损伤,产生了通过草酸螯合重金属Cd2+的积极防御机制。重金属Cd2+浓度在本实验研究的范围内(0-100mg/L Cd2+),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草酸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对不同重金属Cd2+浓度下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有机酸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对草酸而言,Cd2+浓度在0-0.8mmol/L范围内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草酸具有促进作用;当Cd2+浓度在1.0mmol/L及以上时,会抑制真菌胞外草酸的分泌,Cd2+浓度越高其抑制草酸分泌作用越明显。对苹果酸而言,在所有Cd2+浓度下,Cd2+均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苹果酸有抑制作用,且Cd2+浓度越高其抑制作用越显着。对富马酸而言,Cd2+浓度在0-0.8mmol/L范围内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分泌富马酸具有促进作用,Cd2+浓度为0.5mmol/L时促进作用最强;当重金属Cd2+浓度在1.0mmol/L及以上时,会显着地抑制真菌胞外富马酸的分泌,同时Cd2+浓度越高其抑制分泌作用越明显。(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4-05-12)

赵文静[10](2014)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稀土矿的大量开采以及稀土元素在不同行业的广泛应用,大量稀土元素进入环境介质中,加重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稀土矿藏开采的同时,大量重金属也会伴随着进入环境中,造成稀土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现象。目前,稀土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和植物系统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本论文主要模拟不同类型和不同浓度梯度的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研究了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和重金属交互作用对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稀土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旨在为土壤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治理提供基础依据。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向土壤中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稀土元素Ce(0、100、500和1000 mg·kg-1)和重金属Pb(0、100、400和800 mg·kg-1),研究了二者复合污染对土壤中EDTA提取态Ce和Pb的浓度、玉米(Zea mays L.)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C:N:P生态化学计量比、植物Ce和Pb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e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Ce的浓度显着增加;随着Pb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Ce的浓度显着降低。随着Pb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Pb的浓度显着增加;随着Ce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Pb的浓度也显着增加。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总干重逐渐降低;而Pb的添加对玉米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总干重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上部N浓度显着增加,根部N浓度显着降低,而Pb的添加对玉米植株体内N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P浓度显着降低,Pb的添加对玉米植株体内P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C:P和N:P均显着增加,而Pb的添加对玉米植株体内C:P和N:P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K的浓度显着降低,玉米植株体内Ca的浓度与玉米地上部Mg的浓度显着增加,而Pb的添加对玉米植株体内K、Ca和Mg的浓度均没有显着影响。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Ce的浓度显着增加,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上部Ce浓度显着降低,而对玉米根部Ce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Pb的浓度显着增加,随着Ce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Pb的浓度也显着增加。不同浓度Ce与Pb的添加对土壤中EDTA提取态Ce和Pb的浓度、玉米植株地上部N浓度、地上部和地下部P浓度、地上部Ca浓度、地上部和地下部Ce浓度和Pb浓度均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而对其他指标没有显着的交互作用。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通过向土壤中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稀土元素La(0、50、200和800 mg·kg-1)和重金属Pb(0、50、200和800 mg·kg-1),进一步研究了La和Pb复合污染对土壤EDTA提取态的浓度、玉米生物量、营养元素吸收、植物体La和Pb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La浓度显着增加;随着Pb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La的浓度随显着降低。随着Pb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Pb浓度显着增加;随着La浓度的增加,土壤中EDTA提取态Pb浓度也显着增加。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地上部干重、根部于重和总干重均逐渐降低,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地上部干重和总干重均显着降低,而对玉米植株根部干重没有显着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上部N的浓度显着增加,玉米根部N的浓度显着降低,而Pb的添加对玉米中N的浓度没有显着的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P浓度显着降低,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P浓度也显着降低。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C:P和N:P均显着增加,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C:P和N:P也显着增加。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植株体内K的浓度显着降低;而Pb的添加对玉米中K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地上部的Ca浓度显着增加,根部Ca浓度显着降低;而Pb的添加对玉米中Ca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中地上部Mg浓度显着降低,根部Mg浓度显着增加;而Pb的添加对玉米中Mg的浓度没有显着影响。随着La浓度的增加,玉米中La的浓度显着增加;Pb的添加降低了玉米地上部La的浓度,未显着影响根部La的浓度。随着Pb浓度的增加,玉米中Pb浓度显着增加;随着La浓度增加,玉米中Pb浓度也显着增加。不同浓度La和Pb的添加对土壤中EDTA提取态La和Pb的浓度、玉米植株地上部干重、根部干重和总干重、玉米植株体内的N浓度、P浓度、C:P、 N:P、根部K浓度、地上部和地下部Ca浓度、Mg浓度、La浓度和Pb浓度均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而对其他指标没有显着的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4-26)

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颗粒有机质(POM)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的储藏库,但对稻田中POM和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OM与铜(Cu)和锌(Zn)的相互作用。设置两种浓度的Cu(100,400 mg kg-1)和Zn(250,500 mg kg-1)进行土培试验。我们的结果表明,POM为多孔结构,大小不一。羟基和羧基参与了Cu和Zn的POM吸附。根际效应使POM表面粗糙,并增强了POM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POM中Cu的形态以Cu-humic(26.2-33.9%)和Cu-citrate(38.5-42.4%)为主,土壤中以Cu-goethite(41.7-57.7%)、Cu-sulphide(6.6-27.6%)为主。根际效应降低了有机结合态Cu的比例,提高了Cu与S结合的比例。添加Cu和Zn抑制POM的降解,但根际效应促进了POM的降解。重金属和根际效应均增加了POM的C的含量。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表明POM在土壤中趋向于吸附重金属,且重金属可以抑制POM的降解,而根际效应则趋向于降低了POM与重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郭俊娒,杨俊兴,杨军,陈同斌,李厚恩.Cd、Zn交互作用对叁七景天根系形态和重金属吸收积累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9

[2].施积炎,吴倩桦,郑翠清,杨建军.颗粒态有机质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研究[C].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2018

[3].常青.接种AM真菌对稀土—重金属交互作用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8

[4].刘祥,王敏,陈求稳,陈凯,胡柳明.典型重金属胁迫对日本沼虾的氧化损伤及交互作用[J].生态毒理学报.2017

[5].崔若琦.污泥焚烧烟气中细颗粒物与重金属交互作用机理[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6].尹元松,苗志明,方海旭,李裕,倪帆.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烟草植株系统中重金属镉的交互作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

[7].陈美静,刘倩雯,李雪妹,赵红,李雪梅.重金属胁迫与植物矿质元素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6

[8].郑翠清.水稻(OryzasativaL.)根际颗粒态有机质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机制[D].浙江大学.2016

[9].冷阳.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重金属镉的富集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4

[10].赵文静.土壤—植物系统中稀土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重金属能够对N素代谢的影响

标签:;  ;  ;  ;  ;  ;  ;  

重金属交互作用论文_郭俊娒,杨俊兴,杨军,陈同斌,李厚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