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痛风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临床常见疾病,而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鲜明的特色和确切的疗效,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痛风性肾病在中医认识上并无确切的疾病名称,且没有统一的辩证分型的标准。本文综合近年来各家的辨证思路,在辨证分型上进行粗浅的探究。
关键词:痛风;痛风性肾病;中医;辨证分型
0 引言
痛风性肾病是因为尿酸生成增多或尿酸排泄减少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浓度饱和、结晶、析出,沉积在肾单位,而发生白细胞吞噬等一系列炎症反应所致的肾脏损害,临床见蛋白尿、血尿、水肿、肾小管损伤、尿酸结石等一系列表现,或伴有痛风性关节炎。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老龄人口比例增高,痛风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病率,根据近期流行病学报道,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病率达到了25%左右,且发病人群呈现出年轻化态势,预计今后年十年内,痛风将成为患病率第二高的代谢性疾病,仅次于糖尿病[1]。而大约40%的痛风病人伴有肾功能的异常[2]。所以积极地治疗痛风、预防和干预肾脏的早期损害、延缓肾功能进展是非常重要的。抑制尿酸合成、促进尿酸排泄、碱化尿液是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的主要治疗方案,而长期服用促尿酸排泄类药物存在一定毒副作用,加重肝肾功能负担。多项临床报道显示,中医药在治疗痛风、防治早期肾损害有着确切的疗效和个性化的特色,不仅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对疾病指标、肾功能的保护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3]。为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对痛风性肾病的治疗,本文试从辩证分型方面作一些粗浅探究,以飨同道。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变化的关键时期,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作为大学生理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
1 中医对痛风性肾病的认识
目前祖国医学对痛风性肾病的诊断、治疗还没有统一的临床标准,而因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尿蛋白增多、泡沫尿、无痛性血尿、肢体或颜面水肿、或伴尿酸性结石、腰痛、关节红肿变形及活动不利、神疲乏力,甚则有频发呕恶、少尿无尿等。故应可以从祖国医学中的水肿病、痛痹病、石淋病、癃闭病、关格等疾病范畴来辩证论治。
历代医家对本病有着不同的认识,元…朱震亨《格致余论》里提到:“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或坐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不得运行,所以作痛,痛则夜甚,发于阴也”。又《华氏中藏经…五痹》中认为“入腑则病浅易治,入脏则病深难治”。明…《医学入门…痛风》载:“形肥勇者,多外因风湿生痰”。隋…《诸病源候总论…淋病诸候》曰:“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 综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可以看出本病的内因在血受热邪,外因为风寒湿邪侵犯肢体入络,内因在前,包括先天体质、后天饮食的因素,外因在后,血热合外受的风寒湿邪所感,污浊凝涩、脉络阻滞而发病。外因除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恣食甘肥厚腻、生冷、辛辣,酒热海腥之物亦是发病的重要病因。而脾肾功能的受损,运化失调也是本病重要的内在因素。
采集数据的准确和清晰是探测效果良好的关键,其中采集参数的设置尤其重要,主要有时窗设置、采样频率选择、叠加次数确定、道间距确定、采样点设置以及零点搜索等[10],时窗要按照计算测深大于推测深度的原则进行设置,防止遗漏深部反射信号。本次探测具体采集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6) 对开裂的框架梁与次梁的处理:先清洗裂缝表面,再湿润,然后利用压力将高强度环氧树脂水泥灌入裂缝中;灌浆完成后,对梁进行加固处理可采用粘贴碳纤维法.在加固之前,对损坏的混凝土梁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界面剂涂刷混凝土表面以确保两者顺利结合,再填充水泥基灌浆料.为保证梁的正常使用,可在梁底部通长粘贴3~4层碳纤维布,并在梁侧间隔粘贴U型碳纤维箍.
曹式丽教授强调治疗痛风性肾病,务必分清缓急,重视湿热瘀血在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发展变化;黄春林教授认为:“痛风性肾病的治疗,分期论治十分必要,急性发作期从湿热痹阻辩证入手,慢性期则归于湿瘀痹阻”[9],在临床用药中结合现代药理,多用对痛风、保护肾功能有效的药对来治疗;伍新林教授则依据肾脏损害的不同阶段,分而论治:①早期肾损害,多辨于痰湿内盛,痹阻关节、肾络,以关节疼痛为主,或间断出现蛋白尿、血尿,治法以健脾除湿、祛瘀通络为主,方用参苓白术合桃仁四物汤加减;②中度肾损害,多辨于脾肾亏虚、水湿内停,此阶段痛风发作频繁,见持续性蛋白尿及周身浮肿,或见肌酐轻度升高,治法为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合加五苓汤加减;③终末期肾损害、尿毒症期,多辨于脾肾虚衰、湿浊壅盛、瘀毒内停,见尿少、周身瘙痒、甚则无尿、恶心呕吐、神志异常等症,治法以扶正固脱、通腑泄浊为主,方用温肾解毒合生脉汤加减[6]。
现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曹式丽[4]也认为:“本病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多归于肾气不足,继而耗及肾阳,蒸腾气化功能受损,湿浊、痰瘀内生,阻滞肾络,或责于后天脾土受损,失于健运,不能输布精华、运化水液,酿生痰湿,久郁化热致湿热痰浊内生,流注关节,痹阻血络;外因多归结于感受风、寒、湿等实邪,风邪善行而数变,易兼挟寒夹湿耗损阳气,凝滞气血,筋脉挛急收缩,肌肤不仁,留于关节筋骨致肿胀不利,滞于肾脏则水液代谢失常、精微不固而流失于尿中,见于浮肿、蛋白尿,外邪入里、久郁化热、煎灼津液,蕴结成石而停于膀胱或肾脏,可见于尿酸结石、腰痛猛作”。贺斐临证经验得出:“痛风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阴阳失调,或有感受外邪,加上不好的饮食习惯,致运化功能异常、气血凝滞、滞留肢体、关节、肾络引起”[5]。奚九一建立了“脾肾不足、内生湿痹的脾肾先后天发病学说”[6]。周恩超等认为“其发生、发展与饮食不节而致食伤、肠腑不通而致腑积、饮酒酗酒而致酒积、痰瘀互结而致脉络痹阻四个病理过程密切相关”[7]。朱良春先生也提出:“脾肾不足,湿浊内生、痰瘀痹阻,饮邪泛滥,并发诸症”的观点[8]。
2 临床辩证分型探究
2.1临床分期
综上所述,痛风性肾病的发生,内在因素在于先天体质因素、饮食劳倦,先后天之本受损,脾肾亏虚,运化气化功能失常;外在因素则为感受风、寒、湿、热等实邪。内外诱发、湿浊痰瘀阻滞,“穷必及肾”。
综上,临床辩治本病常分为急性期和慢性迁延期,急性期常表现为关节症状、间歇性蛋白尿,或有血尿、肾结石发作,属于邪实慢性期则关节症状较轻,而主要以肾损害表现为主,持续性的蛋白尿、血尿、尿频,或伴腰酸痛、神疲乏力、面色差等。慢性期又可根据肾损害程度分期辩证:脾肾气虚、水湿内蕴;肝肾不足,湿浊阻络;脾阳、肾阳虚衰,痰浊、血瘀互结,阻滞脉络;脾肾气血阴阳皆亏,内生湿热、瘀毒,相互搏结。
2.2临床分型
陈以平先生在痛风性肾病的临证中采用分期分型相结合的辩证方法 ①急性发作期分为以下3 型:湿热痹阻、寒湿内盛、血瘀湿滞;②缓解期则多辨于以下3 型:脾肾气虚、肝肾阴亏、脾肾阳衰。黄春林教授辨治本病以“脾肾”两脏为核心,辨证可分为如下5 型:①湿热痹阻型:治则为活血通痹兼清湿热,用五妙饮加减;②肾虚证夹湿热内蕴型:治法以补肾养阴、清利湿热为主,常用地黄汤合四妙丸加减;③瘀血阻络型:治宜活血、逐瘀、通络,方用身痛逐瘀合补阳还五汤加减;④肾虚石淋型:治疗上以补肾利水、排石通淋为法,多用无比山药丸合石苇散加减;⑤肾阴阳两虚证:治疗上用肾气合六味加减[10]。霍保民教授辨治痛风性肾病,在急性阶段分下面三型:风寒湿痹、湿热痹阻、湿阻血瘀,治疗上分别以桂枝加附汤、白虎桂枝汤合四妙散、宣痹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慢性期分如下4 型:①肝肾阴虚型,治疗常用药对有沙参、牛膝、枸杞子、当归、生地等;②脾肾气虚型,常用药对有党参、云苓、白术、肉桂等;③气阴两虚型,多用黄芪、红景天、党参、生地黄、山茱萸、制首乌等;④阴阳两虚型,以制附片、肉桂、生地、云苓、泽泻等为主药[11]。金俊佑据临证经验辨治本病,分如下几型:湿热阻络、痰瘀流注关节、湿热伤肾、气阴两虚、脾肾衰败[12]。
综上,对于痛风性肾病临床多采用分期分型加辩证分型的方法。根据发病的缓急程度,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稳定期;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分为:气虚邪实、虚实夹杂期,气阴两虚或阳气亏虚、邪实瘀阻期,以及气血阴阳俱虚、湿瘀浊毒互结期。在各期又可根据具体症状再细分辨证分型。在痛风发作急性期,急则治其标,以痛风的具体症状为主可辨为痰湿阻络、痹阻关节型,湿热互结、下注关节型,风湿走窜、流于关节型,湿瘀互结、痹阻关节型。在慢性迁延期,则根据其具体的症状、舌脉、肾损害程度、血尿酸水平辨为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性、脾肾阳虚型、气血阴阳两虚型,且在各型辨证中风湿、水饮、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贯穿始终。
3 小结
痛风性肾病目前均以对症治疗为主,尚不能彻底治愈,并因其反复发作故治疗周期较长、甚至终身服药,而长期口服西药治疗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中医药在痛风性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能个体化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一定程度降低血尿酸,并有一定的保护肾脏作用,有着实效、安全、个性化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不过也同时存在下列一些不足: 中医上本病尚无确切命名、辨证分型无统一标准; 临床观察类研究病例样本量偏小,可比性与可重复性较差; 缺少药物机理研究与复方制剂实验研究。笔者意从辩证规范化方面做一些初探,为广大同道提供些许浅见,抛砖引玉,希望痛风性肾病辨证论治早日实现规范化、统一化。也希望更多的同道投入到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增加药物实验性研究,探索中药作用机制与作用靶点,以提高中医药对痛风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总之,祖国医学在痛风性肾病的防治上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郭志军.肾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М].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6.
[2]尉万春,李伟.痛风性肾病的中西医诊治思路[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3):338-339.
[3]韩达妮.慢性尿酸性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46.
[4]王建飞,窦一田,曹式丽.曹式丽对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思维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11):34-35.
[5]贺斐,高建东,何立群.中医药减轻尿酸性肾病炎症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12):1110-1112.
[6]潘燕.痛风肾康汤对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
[7]痛风性肾病中医临床治疗探究[A].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中华国医肾病专科经方大师研修班暨全国中医药配合透析干预肾衰竭综合征科研协作专题论坛论文选集[C].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分会: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2017:3.
[8]赫军,何宾,余文宝,等.朱良春国医大师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8):1472-1473.
[9]梁晖,胡晓旋,苏国彬.黄春林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的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4):463-465.
[10]金周慧,陈以平,邓耀毅.陈以平教授治疗尿酸性肾病经验摭拾[J].中医药学刊,2005,(6):976-977.
[11]霍保民,王梓淞.痛风性肾病的辨证施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7):808-809.
[12]金俊佑.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J].北京中医药,2009,28(04):278-279.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024
本文引用格式:曾凡学.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61,64.
作者简介:曾凡学(1992-),男,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药防治肾病研究。
标签:肾病论文; 湿热论文; 痛风性论文; 尿酸论文; 痛风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中国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论文;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6期论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