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介质论文_郭庆彪,郭广礼,吕鑫,张文馨,覃双煜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散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偏振,碳酸盐,油藏,溶洞,尺度,颗粒。

离散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郭庆彪,郭广礼,吕鑫,张文馨,覃双煜[1](2017)在《基于连续-离散介质耦合的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固体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首先结合现场钻孔窥视及相似材料模拟分析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覆岩变形特征;随后采用Winkler和Vlazov两类弹性地基梁建立基本顶力学模型,得到基本顶弯曲下沉方程;将基本顶的弯曲下沉视为上覆岩层沉降的边界条件,基于离散介质运移规律推导出固体密实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预测模型。最后将预测模型应用于花园煤矿,得到的下沉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9期)

温彤,刘清,黄倩,欧文学,冯建情[2](2016)在《离散介质充填薄壁管正挤压过程的变形与致密化行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离散介质填充的中空薄壁型材常常作为整体结构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某些材料成型过程或建筑构件。这类复合结构的变形涉及致密金属的弹塑性耦合变形、松散颗粒压实以及管壁与填充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认识其复杂力学行为,研究了填充不同粒度和材质的两种颗粒的Al 6061管正挤压过程。对圆管坯内腔体积变化的分析表明,随着正挤压时外径缩小,内腔容积通常减小,从而给填充物带来叁轴压力并导致其致密化。填充使得挤压载荷增加;由于细粉和钢丸具有不同迁移与重排方式,二者的挤压力-行程曲线呈现不同形态。此外,较小的管材r值(Lankford值)使得填充介质静水压力增加并提高其致密化程度。(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08期)

赵磊[3](2013)在《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缝洞型油藏资源丰富,开发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由于缝洞型储层丰富的缝洞结构,介质类型多,尺度差别大,流动规律复杂,从宏观上讲溶洞、裂缝中流体的流动的方向性不能忽略,很难用多重介质模型来描述缝洞型油藏流体的流动状况,因此应用现有模型对缝洞型油藏的渗流规律和流动状态进行模拟和预测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适用于缝洞型油藏的流动模拟理论。本文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将其划分为基岩、裂缝和溶洞叁大系统,其中对裂缝进行了降维,将基岩和裂缝都视为渗流区域,溶洞视为自由流动区域,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网络模型。其中包括单相的基岩、裂缝系统的流体渗流模型和溶洞系统流体自由流模型,在渗流与自由流的耦合界面采用着名的Beavers-Joseph-Saffman滑移速度边界条件;还建立了离散缝洞网络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其中在油藏大尺度下将溶洞处理为点添加窜流项的方式与两相渗流进行耦合。然后分别对基岩和裂缝系统采用叁角形单元和线单元进行离散并推导出了其有限元插值函数,通过采用加权余量法得到了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的压力和饱和度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形成了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的单元特性矩阵和列阵,建立了Galerkin有限元推导了单相渗流数值计算格式、单相自由流数值计算格式、两相渗流数值计算格式,在进行流体流动数值模拟时具有精度高,网格取向性弱的优点。在自由流区域摒弃了传统的有限元方法求解,原因在于建立的模型为非线性方程组,需要用牛顿拉斐尔迭代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求解速度慢且结果容易发散,而采用特征分裂方法,该算法在插值函数的选取上都采用了线性插值函数,使得方程微分算的阶次得到了统一,解决了数值解法耦合上的困难。同时求解时每一步只需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求解结果准确且快速。本文还对有限元计算中刚度矩阵病态的问题,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进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优化了有限元数值计算的过程。最后,基于提出的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模型与其有限元数值计算格式,编译了"DFVNSIM离散缝洞网络数值模拟器”,该模拟器在概念模型模拟结果与Eclipse模拟的结果对比中,结果吻合较好,并显示了叁角网格在流体流动模拟中的优势,验证了本文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通过算例分析,裂缝的方位和长度、溶洞的大小对缝洞型油藏中的流体流动有着显着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裂缝和溶洞的分布对油藏开发及其注采井网的布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创建了一套缝洞型油藏流动模拟理论与方法,为缝洞型油藏能够高效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3-06-01)

张倩倩[4](2013)在《离散介质中偏振光多次散射的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在离散介质中会多次散射形成偏振,其过程对偏振信息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其多次散射的传输特性,讨论了偏振光的偏振度随传播、散射等复杂变换后的纵向演化特性和横向统计变化特性。基于米氏散射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构建了偏振光多粒子多次散射模型,以球形粒子为散射粒子,以不同物理量的参数化描述为偏振传输作用函数的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研究了偏振光的多次散射传输特性,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介质中散射粒子不同尺度分布下的偏振光传输特性。结果显示:圆偏振光的前后向散射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圆偏振和线偏振都能较好的保持其自身的偏振状态;偏振度在传输轴上最大,越偏离传输轴偏振度越小;偏振度的半高宽度随着散射粒子尺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散射光强度的半高宽度随着粒子尺度参数的增加呈单调递减趋势。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 Mueller矩阵描述了散射平面上均匀球形粒子的散射,揭示的是介质中散射粒子的偏振特征,直接影响到光子与散射介质的碰撞过程,本文分析研究了Mueller矩阵中四个独立元素随散射角的变化特性。(2)现有多次散射模型仅考虑粒子尺寸为均匀分布的情况,由于实际中气溶胶并不是只含有一种尺寸的粒子,本文在多次散射模型建模中加入了粒子尺寸的不同分布,采用对数正太谱分布和Junge谱分布描述气溶胶的尺度分布,建立了偏振光多粒子多次散射模型。(3)结合几种介质环境和不同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多组仿真实验,对多因素影响下偏振光在散射介质中的传输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影响因素包括入射光波长、入射光偏振态、散射粒子尺度参数、散射系数和传输距离。主要研究偏振特性在经历传播、散射等过程后的纵向演化特性和横向统计变化特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李术才,平洋,王者超,薛翊国,李树忱[5](2012)在《基于离散介质流固耦合理论的地下石油洞库水封性和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首个大型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工程为背景,基于离散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开展地下石油洞库水封性和稳定性评价。通过室内岩石叁轴试验和结构面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获得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结构面的剪切模量、水力开度等参数。根据施工巷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水位变化情况,对围岩参数进行反分析,获得较为可靠的洞库围岩参数。综合上述成果,分析地下石油洞库的水封性和稳定性特征。研究发现,在水幕压力为50kPa条件下,该地下水封石油洞库稳定水位位于主洞室上方约60 m,且大于洞内储存介质的压力,满足洞库水封条件;洞库各主洞室位移为9~30 mm,达到洞室稳定相关控制标准;分析8#和9#主洞室边墙附近的水平应力、竖向应力、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的变化,并将其划分为3个区域,即松动区、扰动区和未扰动区,其中洞室松动区范围约为6 m。研究为大型地下石油洞库水封性和稳定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王月英,姚军,黄朝琴[6](2012)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离散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来说,离散介质方法比多重介质理论的等效连续体方法更能刻画其本质特征。详细介绍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特征,重点阐述了裂缝和溶洞的形状简化、几何参数描述及其统计规律等。提出了利用随机模拟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离散介质模型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FracVugGen,通过算例验证了其正确性,为基于离散介质方法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了模型基础。(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2年02期)

张华,陆阳,余建华[7](2011)在《连续-离散介质动力耦合模型在斜坡堆积体地震响应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差分与离散单元外部动力耦合计算方法,研究地震作用下斜坡堆积体变形规律与动力特性,并对堆积体颗粒平行连接强度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差分网格和平行连接圆盘离散元法分别模拟下伏基岩与上覆堆积体,界面的平滑过渡通过耦合两域取相同时步交替迭代的方法加以实现。动力分析以自重作用下的静力平衡为初始条件,基岩两侧由引入的自由场边界来消除辐射阻尼影响,进而从模型底部输入水平加速度以模拟地震激励。应用上述方法于某斜坡堆积体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颗粒平行连接强度为0.5 MPa时,峰值强度为0.05g的Lom a Prieta水平地震加速度激励下材料损伤较小,坡体于地震末仍处于稳定状态;平行连接强度的折减对地震作用下堆积体的损伤程度与变形规律均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1年05期)

彭朝阳,龙武,杜志敏,李传亮[8](2010)在《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重介质试井模型不符合缝洞型油藏网络状分布、非均质性极强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新的试井模型,将大尺度溶洞(流体主要的储集空间)视作零维模型,裂缝、孔洞发育的条带状地层(沟通溶洞的渗流通道)作为控制流体流动的一维模型,从而构成离散介质网络(DMN)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油水两相数值试井模型,对渗流通道的储渗性能、大尺度溶洞的容积和距测试井的距离等因素对测试井压力响应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型油藏试井压力导数曲线上类似"凹子"的特征是由大尺度溶洞向渗流网络的窜流造成的。实例分析表明,新模型解释结果与缝洞型油藏地质特征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严颖,季顺迎[9](2009)在《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颗粒单元的不同几何形态,采用组合颗粒单元对离散介质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了离散元数值计算,详细讨论了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该非规则颗粒由不同形态、不同数目、镶嵌尺寸、组合方位和颗粒大小的球形颗粒进行随机构造,其在局部与整体坐标之间的转动、力矩和方位关系通过四元素方法进行确定,基本球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严颖,季顺迎[10](2009)在《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条件下,颗粒介质大多以非规则单元形态存在。非规则几何形态对颗粒介质的宏观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针对颗粒单元的不同几何形态,采用团颗粒单元对离散介质的直剪试验过程进行了离散元数值计算,详细地讨论了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该非规则颗粒由不同形态、不同数目、镶嵌尺寸、组合方位和颗粒大小的球形颗粒进行随机构造,其在局部与整体坐标之间的转动、力矩和方位关系通过4元素方法进行确定,基本球体颗粒之间的作用力采用具有Mohr-Coulomb摩擦定侓的Hertz-Mindlin非线性接触模型,并考虑了非线性法向粘滞力的影响。通过构造7种具有相同的质量概率分布的不同形态的团颗粒,在不同法向应力下,对团颗粒的直剪试验进行了离散元模拟,分析了不同形态颗粒的剪切强度。通过对不同形态颗粒介质剪切强度的数值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非规则颗粒间的咬合互锁效应,为分析非规则颗粒的宏观动力特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09年S1期)

离散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离散介质填充的中空薄壁型材常常作为整体结构用于一些特殊场合,如某些材料成型过程或建筑构件。这类复合结构的变形涉及致密金属的弹塑性耦合变形、松散颗粒压实以及管壁与填充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认识其复杂力学行为,研究了填充不同粒度和材质的两种颗粒的Al 6061管正挤压过程。对圆管坯内腔体积变化的分析表明,随着正挤压时外径缩小,内腔容积通常减小,从而给填充物带来叁轴压力并导致其致密化。填充使得挤压载荷增加;由于细粉和钢丸具有不同迁移与重排方式,二者的挤压力-行程曲线呈现不同形态。此外,较小的管材r值(Lankford值)使得填充介质静水压力增加并提高其致密化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散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郭庆彪,郭广礼,吕鑫,张文馨,覃双煜.基于连续-离散介质耦合的密实充填开采地表沉陷预测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温彤,刘清,黄倩,欧文学,冯建情.离散介质充填薄壁管正挤压过程的变形与致密化行为(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3].赵磊.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模型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

[4].张倩倩.离散介质中偏振光多次散射的传输特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3

[5].李术才,平洋,王者超,薛翊国,李树忱.基于离散介质流固耦合理论的地下石油洞库水封性和稳定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6].王月英,姚军,黄朝琴.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离散介质模型的建模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12

[7].张华,陆阳,余建华.连续-离散介质动力耦合模型在斜坡堆积体地震响应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1

[8].彭朝阳,龙武,杜志敏,李传亮.缝洞型油藏离散介质网络数值试井模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严颖,季顺迎.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10].严颖,季顺迎.颗粒形态对离散介质剪切强度的影响[J].岩土力学.2009

论文知识图

狭缝内刻槽宽度达到h500nm时,刻槽深...不同空间/时间尺度下主要模拟方法[7川滑动铰的应用实例狭缝被介质刻槽(折射率为n1.5)离散...采场高度200m时围岩水平应力分布图叁维离散介质力学模型示意图

标签:;  ;  ;  ;  ;  ;  ;  

离散介质论文_郭庆彪,郭广礼,吕鑫,张文馨,覃双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