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_吴亚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沙星,甲磺酸,注射液,阿莫西林,动力学,肝脏,荧光。

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文献综述

吴亚琳[1](2019)在《甲磺酸达氟沙星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DFM)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动物的疾病治疗,也被用作促生长剂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使用中显现了许多不良反应,大量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毒性与氧化损伤有关。DFM等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滥用、超剂量使用的现象。本试验通过研究DFM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和抗氧化、脂代谢功能的影响,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DFM可能的肝脏毒性及毒性机制。本试验将60只体重在25 g左右的6-7周龄健康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DFM 50 mg/kg)、中剂量组(DFM 200 mg/kg)、高剂量组(DFM 800 mg/kg)五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通过灌胃的方式给药,连续灌胃35 d后采集小鼠的血液和肝脏组织。通过组织形态学的观察,血清中肝脏特异性酶、肝脏中各项氧化指标和脂质含量的测定,肝脏中抗氧化和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研究DFM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1、DFM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通过对肝脏系数、血清中肝脏特异性酶酶活力的测定和肝脏组织形态的观察,研究DFM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损伤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肝脏系数的变化:小鼠的肝脏系数随DFM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系数均显着高于低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肝脏特异性酶活力的变化: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的活力随DFM剂量的增加而增大,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GPT、GOT活力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叁个处理组之间均有显着差异(P<0.05)。(3)病理变化:小鼠进行剖检后发现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脏有着不同程度的充血和脂肪病变、质地变脆,高剂量组尤为明显。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镜检发现,低剂量组的小鼠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增多,小叶间充满红细胞;中剂量组的小鼠肝组织部分区域发生空泡化,肝细胞胞浆溶解严重,胞核被挤至一侧,炎性细胞增多;高剂量组的小鼠肝组织发生弥漫性空泡化、炎性细胞浸润。结果表明,DFM对小鼠的肝脏组织造成了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加损伤越明显。损伤表现在肝脏系数、血清中GOT和GPT酶活力的升高、组织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其中高剂量的DFM可使肝脏组织结构发生严重的脂肪病变和炎性细胞增多,破坏肝细胞的正常结构,引发空泡化。2、DFM对小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编码SOD、GSH-Px的Sod、Gpx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分析DFM对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1)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SOD和GSH-Px的活力随DFM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酶活力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差异不显着(P>0.05),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肝脏组织中MDA含量随DFM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MDA的含量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叁个处理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变化:Sod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而降低,Sod在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表达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剂量与高剂量间差异显着(P<0.05)。Gpx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Gpx在低剂量组的表达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显着低于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显着低于中剂量组(P<0.05)。结果表明,DFM能够引起小鼠肝脏组织发生氧化损伤,且发生损伤的程度随DFM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损伤表现在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抑制、抗氧化酶活力的降低以及过氧化物产生的增加。其中高剂量的DFM严重抑制Sod、Gpx的表达,降低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促进过氧化物MDA的产生,严重影响小鼠肝脏的抗氧化功能。3、DFM对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影响通过对肝脏中脂质甘油叁酯、胆固醇的含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Fas、Scd1、Acox1、Apob表达水平的测定,研究DFM对小鼠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影响。(1)脂质含量的变化:甘油叁酯和胆固醇的含量随DFM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中甘油叁酯和胆固醇的含量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显着(P<0.05)。(2)脂代谢基因表达的变化:(1)Fas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低、中、高剂量组中Fas的表达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显着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P<0.05);(2)Scd1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低剂量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高剂量组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显着低于低剂量(P<0.05),高剂量显着低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3)Acox1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低、中、高剂量组中Acox1的表达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叁个剂量组间差异显着(P<0.05);(4)Apob的表达随着DFM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叁个剂量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果表明,DFM能够影响小鼠肝脏的脂代谢功能,且影响程度与DFM的剂量呈正相关。影响表现在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Fas表达的促进,Acox1、Apob表达的抑制,影响肝脏中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脂质的转运,使肝脏中脂质含量升高。(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4-08)

袁晶,陶恒勋[2](2016)在《甲磺酸达氟沙星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8头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去势公猪,平均体重(15±5)kg,肌肉注射甲磺酸达氟沙星(DFM)水溶液,给药量为2.5 mg/kg。给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前腔静脉血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DFM的含量。DFM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 Nonlin(Version 5.2.1)软件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肌肉注射后DFM水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末端消除速率常数λz(0.067±0.01)h-1,消除半衰期T1/2λz(10.42±1.19)h,峰时Tmax(0.88±0.21)h,峰浓度Cmax(0.70±0.13)μg·m 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all(8.45±0.90)h·μg·m L-1;表观分布容积Vz(4.62±0.60)L·kg-1;除速率常数CLz(0.31±0.04)L·h-1·kg-1;平均滞留时间MRT(14.23±1.65)h。结果表明,DFM在健康猪体内的主要药动学特征为:肌注给药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消除缓慢。(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6年03期)

杨丽,连立娟,李习然[3](2013)在《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法:根据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按《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试验指导原则,用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进行验证试验,以考察确定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科学大众(科学教育)》期刊2013年03期)

朱盈蕊,高向阳,王珊,陈双,张小燕[4](2012)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的甲磺酸达氟沙星》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动物肝脏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新方法。本方法的基础是碱性介质中甲磺酸达氟沙星对鲁米诺-高碘酸钾体系发光强度的线性增敏作用,样品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后,在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实验条件下,甲磺酸达氟沙星在质量浓度4.53×10-6~2.27×10-3mg/mL范围内与体系相对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6×10-6m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n=11)。用于猪肝和鸡肝甲磺酸达氟沙星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69.00%~97.50%,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22期)

李华岑,韩立,周红霞,班付国[5](2011)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甲磺酸达氟沙星粉的含量。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和448nm,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1.1%。在0.01-5μg/m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1-09-01)

李华岑,韩立,周红霞,班付国[6](2010)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甲磺酸达氟沙星粉的含量。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0nm和448 nm,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1.1%。在0.01~5μg/mL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王春梅[7](2010)在《甲磺酸达氟沙星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药动学和肺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 DFM)是一种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防治动物的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病。但是DFM的常规制剂在动物体内的消除快,所以临床使用时必须增加治疗次数。而作者将DFM制成明胶微球(Gelatin Microspheres,GMS),可以延长DFM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时间,并且能够提高DFM在动物体内的杀菌力。因此,可以减少在临床中的用药次数,为兽医临床提供便利。本研究选择具有可生物降解、廉价且无毒的明胶为载体,采用化学-交联法制备甲磺酸达氟沙星明胶微球(Danofloxacin Mesylate Gelatin Microspheres, DFM-GMS).在制备空白GMS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乳化温度、搅拌速度、乳化剂浓度、明胶浓度、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Water/Oil phase volume ratio, W/O)和交联剂用量对GMS的外观、粒径、粘连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搅拌速度、明胶浓度、乳化剂浓度和交联剂用量对GMS的制备工艺影响较大。然后结合单因素试验中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设置水平,确定正交试验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具体水平,然后通过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主次顺序,以及各因素的最佳水平。在空白GMS最佳工艺的基础上,按照与明胶不同的比例添加DFM,进行制备DFM-GMS,并进行外观、粒径、粘连度、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比例制备的DFM-GM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均较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文献报道的能够提高制剂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多种附加剂,最后确定采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并进行了PEG6000/明胶的单因素考察。本试验制备DFM-GMS的最佳工艺为:称取DFM 0.30g、明胶1.20g和PEG60000.24g溶于8.0 mL水中,于60℃的水浴中预热至均一的溶液,即为水相。量取液体石蜡60mL于2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Span-80 1.8mL,混合均匀,即为油相。将油相装入磁力加热搅拌器,温度调至60℃,转速设定为1000r/min,待预热均匀后,将水相滴加到油相中,乳化15min。乳化结束,立即换为冰浴,使温度稳定在0-5℃,将戊二醛(25%)2.5mL滴加到体系中,使反应持续90min。向体系中加入脱水剂异丙醇120mL,进行脱水30min。待脱水完全后,依次用异丙醇、乙醚和石油醚将体系中的油相、过量的戊二醛通过洗涤除去。得到的固体微球放入干燥器,通过循环水真空泵将微球进行室温干燥24h,即DFM-GMS,转入安瓿瓶中密封保存。按照此工艺,制备的DFM-GMS为形状规则、圆整、表面具有许多微孔的球体,平均粒径为10.25±0.69μm,粘连度为17.07±2.19%,分布于5~30μm的微球比例为92.28±0.63%,载药量为33.30±8.12mg/g,包封率为92.15±1.69%。在DFM-GMS体外释放度试验中,以pH7.4的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 PBS)为释放介质,温度为37±0.5℃,转速为50r/min,试验得到的释放数据符合Higuchi方程。绘制的累计释放度-时间曲线与DFM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加速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的结果表明,DFM-GMS的性状稳定,可供长期保存。DFM-GMS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试验,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检测方法。建立的DFM在猪血浆中的标准工作曲线,在0.02-2μg/mL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DFM在猪血浆中的绝对回收率均在75%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小于10%。以DFM原料药为对照,通过考察DFM-GMS以2.5mg/kg·bw的剂量(以DFM计)对猪单次肌内注射后血浆中DFM的药动学特征,得到的二者的药时数据均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DFM组和DFM-GMS组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Absorption half-life, T1/2ka)分别为0.15±0.01和0.91±0.12h;达峰时间(Peak time, Tp)分别为0.64±0.13和2.62±0.11h;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 Cp)分别为0.45±0.09和0.39±0.02μg/mL;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 T1/2β)分别为6.61±0.74和24.32±1.61h;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 MRT)分别为10.01±0.85和31.54±0.69h;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3.34±0.43和9.97±0.81μg·h/mL。经统计学分析得知,DFM组和DFM-GMS组的T1/2ka、Tp、T1/2β、MRT、AUC均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通过以上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对比显示,将DFM原料药制成DFM-GMS,能够改变DFM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延长药物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在考察DFM-GMS在大鼠血浆和肺组织的DFM分布试验中,建立的DFM在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的标准工作曲线,分别在0.025-2μg/mL和0.05-4μg/mL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6。DFM在大鼠血浆和肺组织中的绝对回收率分别在85%和75%以上,日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以DFM为对照,通过DFM-GMS以20 mg/kg·bw的剂量(以DFM计)对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后,得到的血浆和肺组织中的DFM浓度比值,发现将DFM制成DFM-GMS,可以增加DFM在肺组织内的富集,从而增强DFM防治动物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陶恒勋[8](2009)在《甲磺酸达氟沙星—阿莫西林混悬注射液的研制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是当前养殖业存在的两种重要疾病,严重影响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在治疗动物疾病时盲目大量用药,随意加大剂量及长期用药,诱发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动物一旦发病后采用单一药物进行治疗难以奏效。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 mesylate,DFM)和β-内酰胺类药物阿莫西林(Amoxicillin, AMO)在治疗畜禽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时,都有很好的效果。因氟喹诺酮类药物和β-内酰胺类药物在临床上通常呈协同作用,所以拟将DFM和AMO制成复方制剂,以期能更好地治疗畜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AMO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畜禽疾病时给药间隔短,需要多次给药,这在规模化养殖场中,工作量将十分巨大,基于这种考虑,本课题拟将DFM和AMO制成长效的混悬注射液,并对其在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进行研究,以阐明DFM和AMO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规律。DFM-AMO混悬注射液的制备及其质量研究:以DFM和AMO为原料药,注射用大豆油为溶媒,加入卵磷脂、司盘80、丁羟甲苯和丁羟基茴香醚,配制成一系列DFM-AMO混悬液,筛选后成功研制出DFM-AMO注射用混悬液。而后制作3批中试产品,对其进行质量和稳定性研究,制定混悬液的质量标准,考察混悬液的稳定性。DFM-AMO注射用混悬液采用6个月加速试验和12个月长期试验进行稳定性研究。样品中AMO和DFM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测定。本品在6个月加速实验条件和12个月长期实验条件下,含量下降小于5%,有关物质有所增加。所有参试样品的外观色泽、粒度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DFM-AMO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建立了血浆中DFM和AMO的HPLC检测方法。DFM的提取方法:乙腈沉淀蛋白,上清液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AMO的提取方法:20%的叁氯乙酸溶液沉淀蛋白,上清液加入7%的甲醛溶液进行衍生,乙醚提取衍生物,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DFM在血浆中的标准曲线在0.05~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AMO在血浆中的标准曲线在0.10~2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DFM和AMO的定量限(LOQ)分别为0.05μg/mL和0.10μg/mL;在0.05μg/mL、0.5μg/mL和5μg/mL叁种添加浓度水平下,DFM的平均回收率大于89.0%,RSD小于3.0%;在0.10μg/mL、2μg/mL和20μg/mL叁种添加浓度水平下,AMO的平均回收率大于88.0%,RSD小于13.0%。用18头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去势公猪进行试验,平均体重15±5kg,把18头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6头,进行叁交叉试验,分别肌肉注射DFM水溶液、AMO水溶液和DFM-AMO混悬液,给药量为DFM 2.5mg/kg,AMO 15mg/kg。给药后分别于5min~24h、5min~48h和5min~96h采集前腔静脉血液,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中DFM和AMO的含量。DFM和AMO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Version 5.2.1)软件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肌肉注射后DFM水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λ,0.067±0.01h-1;T1/2λ,10.42±1.19h;Tmax,0.88±0.21h;Cmax,0.70±0.13μg/mL;AUC,8.45±0.90h·μg/mL;V,4.62±0.60L/kg;CL, 0.31±0.04L/h/kg;MRT,14.23±1.65h。AMO水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λ,0.40±0.04h-1;T1/2λ,1.74±0.16h;Tmax,1.53±0.40h;Cmax,5.62±0.74μg/mL;AUC, 25.35±2.25h·μg/mL;V,1.64±0.38L/kg;CL,0.65±0.12L/h/kg;MRT,3.20±0.41h。DFM-AMO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DFM:λ,0.022±0.002h-1;T1/2λ,31.31±2.21h;Tmax,2.03±0.50h;Cmax,0.44±0.04μg/mL;AUC,13.89±0.95h·μg/mL;V,8.07±0.74L/kg;CL,0.18±0.02L/h/kg;MRT,45.58±2.90h;F,166.2±20.9.AMO:λ,0.028±0.002h-1;T1/2λ,24.60±2.04h;Tmax,1.20±0.25h;Cmax,1.50±0.10μg/mL;AUC,37.41±2.34h·μg/mL;V,14.27±1.35L/kg;CL,0.40±0.02L/h/kg;MRT,37.65±1.69h;F,148.6±15.7。试验结果表明,肌注自制DFM-AMO混悬液的药动学特征是:吸收缓慢,分布广泛,生物利用度高,消除半衰期延长,表明该自制混悬剂临床应用48小时给药一次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DFM-AMO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建立了肌肉、肝脏、肾脏、脂肪四种组织中DFM和AMO的HPLC检测方法。DFM提取方法:组织样品采用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然后SPE净化,乙腈洗脱,氮气吹干,残渣用流动相定容。AMO提取方法:肌肉和脂肪组织中AMO直接采用磷酸缓冲液提取然后SPE净化,肝脏和肾脏中AMO先用乙睛提取,并将乙睛层氮气吹干,组织残渣再用磷酸缓冲液提取与乙睛吹干物混合供SPE净化,乙腈洗脱,洗脱液氮气吹干,标准稀释液定容,1,2,4-叁唑汞溶液衍生。本方法专属性良好,在四种组织中,DFM的LOQ均为20μg/kg,AMO的LOQ均为25μg/kg。DFM在四种组织中的回收率均大于83.0%,RSD小于9.0%;AMO在四种组织中的回收率均大于66.0%,RSD小于8.0%。20头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商品猪(30±5kg),肌肉注射DFM-AMO混悬液,给药量为DFM 2.5mg/kg, AMO 15mg/kg,于停药后1、3、7、21、42d随机取4头猪宰杀,取注射位点肌肉、背最长肌、肝脏、肾脏和脂肪组织,HPLC法检测各组织中DFM和AMO的含量。DFM残留在各组织中残留浓度大小依次为注射位点、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AMO残留在各组织中残留浓度大小依次为注射位点、肾脏、脂肪、肝脏和肌肉。据EMEA制定的DFM和AMO在猪组织中的MRL,使用WT1.4软件以双侧95%置信限计算DFM-AMO预混剂在猪体内的休药期为34d。综上所述,本文所研制的DFM-AMO混悬液性能优良。该制剂稳定性好,工艺简单。混悬液的药动学结果表明,DFM和AMO在猪体内分布广泛,生物利用度高,消除半衰期长,可以发挥良好的疗效,有效地治疗畜禽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在实际应用中,与普通制剂相比,混悬液增大了给药间隔,减少了给药次数,进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12-01)

吕小玲[9](2009)在《甲磺酸达氟沙星混悬注射液及其在猪体的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达氟沙星是继恩诺沙星(Enrofloxacin)之后研制的第叁代氟喹诺酮类动物专用药物。达氟沙星又称单诺沙星,是抗菌作用较强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具有较强的抗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作用,在我国兽医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常用的为其甲磺酸盐即甲磺酸达氟沙星(DFM)。目前使用的DFM主要剂型为DFM注射液,DFM可溶性粉,DFM溶液等剂型,临床用药常需多次给药,制备DFM混悬注射液能减少给药次数,为临床用药提供便利。本研究以DFM为原料,加入适量辅料,筛选配方后,结合混悬注射液的生产特点,进行工艺优化。对优选的处方进行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结合多批产品的实测结果,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DFM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以阐明其在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规律,制定临床给药方案和食品安全性标准,为该药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残留监控提供科学依据。DFM混悬注射液的研制及其稳定性研究。选用助悬剂单硬脂酸铝,分散剂卵磷脂,乳化剂司盘-80,采用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设计试验进行初步处方筛选。处方研究发现辅料与DFM均无相互作用。工艺研究发现初步分散速度为6000 r/min以下,分散不均匀,而分散速度为8000 r/min以上,药物沉降现象明显,混悬液中气泡较多。分散时间10 min以下,分散不完全,分散时间为20 min以上,混悬液略带黑色。胶体磨中的再次分散时间3 min,5 min,10 min,混悬液的外观和沉降体积等指标无明显差别,均可达到兽药典要求,将再次分散时间定为3 min。故最后将分散速度8000 r/min,分散时间15 min,胶体磨中再次分散时间3 min确定为最佳分散条件。工艺确定后,根据初步处方制备混悬注射液,考察混悬注射液的外观性状、通针性、沉降体积比、重分散性等指标确定处方。并对DFM混悬注射液进行了稳定性研究。混悬注射液中DFM含量的测定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HPLC-DAD),药物含量介于标示量90%~110%,有关物质<1.5%,沉降体积比>0.9,粒径<3μm,满足兽用制剂研发要求。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使该混悬注射液的颜色略有加深,但含量、沉降体积比和重分散性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建议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室温或下保存。加速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所有试验样品的外观性状、含量、通针性、沉降体积比和重分散性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且将其有效期暂定为2年。DFM在血浆和可食性组织中定量方法学研究。血浆样品用含0.2%冰乙酸的乙腈提取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浓度,外标法定量,标准曲线为y=106.21x+1.1155,测定该方法的回收率>93%,变异系数<6%,检测限为0.02μg/mL,定量限为0.04μg/mL,满足相对生物利用度检测的需要。可食性组织样品经pH为7.0的磷酸缓冲溶液提取后,用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甲醇洗脱,氮气吹干,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浓度。肌肉中工作曲线为y=103.28x+0.84,回收率>93%,变异系数<4.5%;肝脏中工作曲线为y=98.55x+1.18,回收率>83%,变异系数<2.8%;肾脏中工作曲线为y=111.74x+1.25,回收率>94%,变异系数<2.0%。确定可食组织中DFM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0.15μg/kg,定量限为0.02μg/kg。DFM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8头健康长白×约克夏杂交去势公猪(15±5kg)按照2×2交叉试验设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头,单剂量肌肉注射DFM注射液和DFM混悬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0.167h,0.33h,0.5h,0.75h,1h,1.5h,2h,4h,6h,12h,24h,36h和0.167h,0.33h,0.5h,1.5h,2h,4h,6h,12h,24h,36h,48h,72h前腔静脉采集血液3~4 mL,肝素抗凝,3000r/min离心10min后取上层血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浓度,用WinNonlin 5.2药动学软件计算出主要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肌注DFM注射液和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DFM注射液肌注给药后在猪体内吸收迅速,体内分布广。DFM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_(1/2 Ka))为0.09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8.41±0.91 h,达峰时间(T_(max))为0.57 h,达峰浓度为0.69±0.06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9.36 L/kg,AUC为5.2±1.8 hr~*mg/L。DFM混悬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吸收半衰期(t_(1/2)K_a)为0.21±0.05 h,消除半衰期(t_(1/2)β)为30.25±2.79 h,达峰时间(T_(max))为1.16±0.11h,达峰浓度(C_(max))为0.38±0.04 mg/L,表观分布容积(Vd)为10.17 L/kg,AUC为6.1±1.1 hr~*mg/L,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4.2%±2.3%,在体内的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为60 h以上。与DFM注射液相比,该混悬注射液的吸收半衰期和消除半衰期延长,达峰时间延迟,峰浓度降低,生物利用度提高,有效浓度维持时间延长,缓释作用明显。临床给药方案:剂量为5mg/kg体重,给药间隔时间为100.8 h。DFM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残留消除规律研究。20头健康杜长大去势公猪(30±3 kg),常规饲养观察7 d后,于颈部肌肉单次注射自制DFM混悬注射液5 mg/kg,并标记注射部位。分别于给药后0.5 d(12h),3 d,7 d,21 d,42 d,每组随机屠宰4头,分离背最长肌、肝脏、肾脏、注射部位等组织,样品前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中的药物残留浓度。DFM在各组织的残留浓度大小依次为肝脏、肾脏、肌肉。停药42 d后肾脏和肌肉中检测不到药物,肝脏中药物浓度接近定量限浓度。DFM在各组织的消除快慢为肾脏,肌肉,肝脏。DFM混悬注射液在肝脏、肾脏、肌肉中消除的半衰期分别为9.0 d、6.9 d、7.6 d。根据EMEA规定的DFM在猪组织中的MRL,使用WT1.4软件及双侧95%置信限计算出DFM混悬注射液在猪肝脏、肾脏、肌肉等各组织中的休药期分别为32.3 d,14 d,32 d,根据FAO的规定肝脏和肌肉为DFM在猪体内的残留靶组织,则DFM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休药期为33d。综上所述,本文所制备的DFM混悬注射液采用了二次分散法,第一次用分散机将混悬注射液中添加的DFM原料药、辅料及溶媒充分分散,分散完毕后,将初品转移至胶体磨中进行二次分散,采用该种方法制得的混悬注射液药物分散均匀,药物粒径大小一致,形状规则。本试验所研制的DFM混悬注射液可以方便的应用于兽医临床。DFM混悬注射液在猪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较高,可以发挥良好的疗效,同时该混悬注射液具有缓释作用,为临床给药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潘玉善,方之平,操继跃,王翔凌,唐顺军[10](2007)在《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RP-HPLC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测定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SB-C18的保护柱;流动相:乙腈与磷酸盐缓冲液(含10 mmol.L-1磷酸二氢钠和1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节pH4.0)的体积比为8∶92;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2 nm.内标物为盐酸氧氟沙星.本研究建立的甲磺酸达氟沙星标准曲线在0.05~5.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头健康杜长大叁元杂交去势公猪,平均体重(15±5)kg,肌肉注射甲磺酸达氟沙星(DFM)水溶液,给药量为2.5 mg/kg。给药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前腔静脉血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中DFM的含量。DFM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 Nonlin(Version 5.2.1)软件进行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肌肉注射后DFM水溶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末端消除速率常数λz(0.067±0.01)h-1,消除半衰期T1/2λz(10.42±1.19)h,峰时Tmax(0.88±0.21)h,峰浓度Cmax(0.70±0.13)μg·m 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all(8.45±0.90)h·μg·m L-1;表观分布容积Vz(4.62±0.60)L·kg-1;除速率常数CLz(0.31±0.04)L·h-1·kg-1;平均滞留时间MRT(14.23±1.65)h。结果表明,DFM在健康猪体内的主要药动学特征为:肌注给药吸收迅速,达峰时间短,消除缓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参考文献

[1].吴亚琳.甲磺酸达氟沙星对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2].袁晶,陶恒勋.甲磺酸达氟沙星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畜牧与兽医.2016

[3].杨丽,连立娟,李习然.甲磺酸达氟沙星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

[4].朱盈蕊,高向阳,王珊,陈双,张小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动物肝脏中的甲磺酸达氟沙星[J].食品科学.2012

[5].李华岑,韩立,周红霞,班付国.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6].李华岑,韩立,周红霞,班付国.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J].中国兽药杂志.2010

[7].王春梅.甲磺酸达氟沙星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药动学和肺靶向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8].陶恒勋.甲磺酸达氟沙星—阿莫西林混悬注射液的研制与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9

[9].吕小玲.甲磺酸达氟沙星混悬注射液及其在猪体的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10].潘玉善,方之平,操继跃,王翔凌,唐顺军.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RP-HPLC法测定[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HPLC分...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甲磺酸达氟沙星在鲫体内的药时曲...合成甲磺酸达氟沙星的一般工艺...激发光谱

标签:;  ;  ;  ;  ;  ;  ;  

甲磺酸达氟沙星论文_吴亚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