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长角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习惯法,舞蹈,特征,服饰,贵州,镇长。
长角苗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晓艳[1](2019)在《六盘水小花苗与长角苗跳花节仪式中舞蹈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盘水境内小花苗和长角苗跳花节中的花场舞是集歌、舞、乐叁位一体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也是其支系民族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显现,对两个有地缘关系的苗族支系中的花场舞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异同,能更好的促进该支系舞蹈的传承与传播。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发现:两个支系的花场舞在舞蹈动作、服装道具、舞蹈侧重点、传播与传承方面不同,而在场域、队形、功能方面相同,使得它无论是在舞蹈的艺术呈现上,还是在文化的内涵解读上都表现出两个民族相互交融的共性特点和互为独立的个性特点。对比分析小花苗与长角苗花场舞蹈的异与同,以谋求两个支系的花场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间传承与校园传承间构建的良好平台上获得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3期)
李晓艳[2](2019)在《长角苗舞蹈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居于"六枝梭嘎箐苗社区"的长角苗是贵州苗族的一个支系,由于其特有的文化生态,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社区内舞蹈风格独特、内涵丰富。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发现:受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的影响,区域内舞蹈有起于心、发于腰、平稳、庄重、紧而不僵,松而不漂、重歌轻舞的风格特点。对长角苗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可对其舞蹈文化作宏观、整体地把握,以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17期)
蒋奇,彭莉,高芸坤,杨幸雨,黄蔚[3](2019)在《长角苗服饰文化特征提取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长角苗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良好地传播与保护,文中结合符号学、眼动实验和PrEmo情感测量工具,综合主观和客观方法开展了长角苗服饰文化提取研究。从符号学角度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筛选出具有一定内涵的文化特征;通过德国SMI公司RED桌面型眼动仪和BeGaze软件采集分析了被试者观察长角苗服饰文化特征的眼动数据;基于SPSS软件对数据进一步展开分析,计算得到长角苗服饰文化特征形态吸引力。最后结合心理测量工具筛选出具有正向视觉吸引力的文化特征,用于指导设计师开展设计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4期)
杨云龙[4](2019)在《喜悦的梭戛长角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贵阳文史》期刊2019年03期)
孟凡行[5](2018)在《器·艺载道——贵州长角苗甑子制作工艺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角苗是苗族中青苗的一个分支,由于他(她)们以长(chang)角头饰为特征,故俗称"长角苗"。这支民族居住在贵州省西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交界的高山密林之中,他们主要聚居于此地方圆120多平方千米的12个寨子中,全族仅4 000余人。长期以来,他们与外界交往较少,所以保存了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本文来源于《美术学研究(第7辑)》期刊2018-12-08)
孟凡行[6](2018)在《民具的概念与民具志的基本框架与研究路径——以贵州省六枝长角苗民具群为中心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具是庶民为满足自己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制作、使用的寻常器具,是人类的大宗文化遗产。民具学是运用民具志的方法,通过对民具的田野考察,探究蕴含在民具的本体、主体和客体之间广泛的人文关系的一门学科。我国是民具遗产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国,也有较早觉醒的"眼光向下"的学术研究理念,但却没有发展出一门发达的民具学。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加剧导致乡村大量民具消失,民具研究更显急迫。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是天然的民具宝库,民具学大有可为。(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刘丽娜[7](2018)在《浅谈长角苗“叁眼箫”与婚恋文化——以织金县阿弓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眼箫"是织金县阿弓镇长角苗最独特的代表乐器,承载了长角苗百年来的婚恋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当下,在织金县阿弓镇一带"叁眼箫"以"活态"的形式传承至今,反映了"叁眼箫"与长角苗的婚恋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叁眼箫"是长角苗青年男女缔结良缘的桥梁。本文主要从织金县阿弓镇长角苗的文化生境、关于"叁眼箫"的传说、介绍阿弓镇长角苗"叁眼箫"的形制特征等方面入手,探讨织金县阿弓镇长角苗"叁眼瞎"与婚恋文化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8年05期)
许赟[8](2018)在《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作为苗族众多支系中的一支,展现出独特的服饰文化,为这个时代的服装设计领域提供了多元化的参考,是珍贵的设计灵感来源。本论文通过对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的分析整理,归纳出长角苗服饰的结构、色彩、图案、装饰等特征,结合多种转化方法将这些特征应用到服装设计实践中,进一步深化民族服饰特征的设计方法和运用法则。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展开研究,在前期对梭戛长角苗服饰构成和服饰发展演变的梳理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梭戛长角苗的服饰特征,归纳概括出梭戛长角苗服饰具有矩形拼合的结构特征、夸张仿生的装饰特征、封闭式几何抽象的图案特征、高纯度对撞的服饰色彩特征、多层次迭加的着装形态特征。第二部分对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在服装设计中进行转化与表达,通过二维到叁维的设计转化、多元的抽象几何设计转化、异元拼构的设计转化方法在服装设计中进行应用。第叁部分是设计实践的展开,结合前文对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的归纳和转化方法的探索,通过设计实践最终将传统的贵州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对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民族服饰设计领域的探索,对研究其他民族服饰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颜士州[9](2017)在《长角苗风情一暼》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子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苗族,或许你并不陌生。这个民族分布广,支系多,有红苗、短裙苗、花背苗、歪梳苗、喇叭苗等,但贵州的长角苗鲜为人知。仅有约4000人行走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边远山区,我们要去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的高兴村小坝田。小坝田位于一座高山的山腰上。高山是喀斯特地貌,到处是嶙峋的岩石,庄稼都长在岩石间零星小块的地里。那里山高路远,我(本文来源于《少儿科技》期刊2017年03期)
吴明潇,陈媛,杨紫燕,张家境[10](2017)在《长角苗婚姻习惯法人群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梭嘎乡陇嘎寨、小坝田寨、下坪寨、补空寨四个长角苗村寨不同婚姻状态、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等不同类型的人群,对当地传统婚姻习惯法的态度有相当大的差异。这是当今社会少数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法在不同人群中的生存状态。(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7年05期)
长角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居于"六枝梭嘎箐苗社区"的长角苗是贵州苗族的一个支系,由于其特有的文化生态,被列入贵州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社区内舞蹈风格独特、内涵丰富。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发现:受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的影响,区域内舞蹈有起于心、发于腰、平稳、庄重、紧而不僵,松而不漂、重歌轻舞的风格特点。对长角苗舞蹈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可对其舞蹈文化作宏观、整体地把握,以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角苗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艳.六盘水小花苗与长角苗跳花节仪式中舞蹈的对比研究[J].艺术品鉴.2019
[2].李晓艳.长角苗舞蹈文化研究[J].艺术评鉴.2019
[3].蒋奇,彭莉,高芸坤,杨幸雨,黄蔚.长角苗服饰文化特征提取与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9
[4].杨云龙.喜悦的梭戛长角苗[J].贵阳文史.2019
[5].孟凡行.器·艺载道——贵州长角苗甑子制作工艺考察[C].美术学研究(第7辑).2018
[6].孟凡行.民具的概念与民具志的基本框架与研究路径——以贵州省六枝长角苗民具群为中心的讨论[J].贵州社会科学.2018
[7].刘丽娜.浅谈长角苗“叁眼箫”与婚恋文化——以织金县阿弓镇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8
[8].许赟.贵州六枝梭戛长角苗服饰特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9].颜士州.长角苗风情一暼[J].少儿科技.2017
[10].吴明潇,陈媛,杨紫燕,张家境.长角苗婚姻习惯法人群田野调查[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