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创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能力,古诗词,人工智能,戏曲,民歌,意境,书法。
审美创造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耿静[1](2020)在《浅谈儿童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术教育一直是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一个人是否有高尚的情操,是否有博大的胸怀,是否能乐观面对世界。美育的启蒙教育做好了,对一个人今后的人格发展、性格发展及人的思想格局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任重而道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要始终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引导和培养上。(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20年02期)
林青萍[2](2019)在《寻找美 品味美 创造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基础学科,审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品读美、欣赏美,继而习得方法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9年12期)
尚玉萍,张培志[3](2019)在《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标改革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审美鉴赏能力作为学生阅读文章、品味文章、感受文章情感、语言、意境的重要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也是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动力,更是学生自我创作与提高作品质量的源泉。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才能借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9期)
李延佳[4](2019)在《审美与政治的共鸣、冲突——由《清明前后》的修改及演出看茅盾艺术创造的动力与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明前后》的创作,对小说巨匠茅盾是个重要挑战。从大纲到剧本的修改、调整过程中,茅盾充分发挥创造主体的能动性,将创作重点从民族资本家惜金重利的典型性转向动摇性、矛盾性和幻想性,以期实现审美化的政治倾向。由于严苛的审查制度和戏剧集中性原则的要求,茅盾调整了人物的政治立场和出场方式,却弱化了戏剧政治主题的尖锐性。由于茅盾对戏剧艺术创作手法与技巧掌握的有限性,又使剧作在语言的功能性、结构的设置、象征的手法运用等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缺点和不足。在审美与政治的纠葛中,茅盾小说创作长期存在的这一难题,依然未在戏剧创作中实现突破。(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白亮[5](2019)在《技术生产、审美创造与未来写作——基于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科技、文学与"生产者"1961年7、8月间,沈从文在《抽象的抒情》一文中这样写道:"文学艺术创造的工艺过程,有它的一般性,能用社会强大力量控制,甚至于到另一时能用电子计算机产生(音乐可能最先出现)。"~(1)我们惊诧于作家对未来写作的洞见,因为"用电子计算机产生(创造)文学艺术"的预言在50多年后的今天不仅成为现实,而且人机之间的互渗、互动、互补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人工智能写诗、小说,由机(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6期)
樊波[6](2019)在《意境、自赏和审美创造——论清代书画家金农的理论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农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撰写了大量诗文、题记和随笔,其中包含独到的美学见解。关于书法,金农认为书法作品本身不能直接形成意境,但它的特定形态营构("姿趣")可以引发一种通向无限自然之境的想象,也就是说,书法的意境美感是通过联想而生成的。金农主要通过对竹题材的描绘实现"自赏",其"自赏"理论是对文人画理论的发展。金农关于绘画能够表现自然景物所唤起的听觉、触觉和嗅觉的论述是对宋元诗画理论的重要突破。(本文来源于《阅江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孙文静[7](2019)在《赏析小说人物,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作者往往会将现实生活中各个人物身上的鲜明特点凝聚在某一个人物形象上,让小说人物充满典型性。高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一、梳理情节,整体认知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是阅读的第一步,而整体感知必须建立在了解情节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梳理小说的情节,体会人物在情节中的起伏变化。这样能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人物,对人物的感受也会更具整体性。我鼓励学生尝试将小说缩写(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9年31期)
尹俭平[8](2019)在《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赏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把文字转换为可知可感的形象,才能真正进入诗境。真正进入了诗境的人,很难不为之倾倒。青少年思维活跃,脑洞大得超乎我们的想象,语文教师应该善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深入领悟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古典诗词之美,用诗词浸润出"一颗活泼不死的心灵"。下面笔者以《静女》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诗中的世界,从而进(本文来源于《语文天地》期刊2019年31期)
卓立子[9](2019)在《“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实现的策略——以《陈情表》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1)阅读教学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就是对言语作品的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教学"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实现的策略,主要指(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31期)
付东博[10](2019)在《汉乐府民歌的戏剧审美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播汉乐府民歌,人们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加工后的戏剧化演绎。文章结合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就如何更好的实现汉乐府民歌戏剧审美创造进行策略分析。(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0期)
审美创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文是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基础学科,审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审美因素,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品读美、欣赏美,继而习得方法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审美的眼光看世界,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创造论文参考文献
[1].耿静.浅谈儿童审美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
[2].林青萍.寻找美品味美创造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9
[3].尚玉萍,张培志.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李延佳.审美与政治的共鸣、冲突——由《清明前后》的修改及演出看茅盾艺术创造的动力与局限[J].东岳论丛.2019
[5].白亮.技术生产、审美创造与未来写作——基于人工智能写作的思考[J].南方文坛.2019
[6].樊波.意境、自赏和审美创造——论清代书画家金农的理论贡献[J].阅江学刊.2019
[7].孙文静.赏析小说人物,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J].语文天地.2019
[8].尹俭平.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J].语文天地.2019
[9].卓立子.“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实现的策略——以《陈情表》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9
[10].付东博.汉乐府民歌的戏剧审美创造[J].作家天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