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硅藻土改性沥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玄武岩,沥青,纤维,高温。
硅藻土改性沥青论文文献综述
张君韬,杜守继,姚鸿儒[1](2019)在《硅藻土对不同标号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改性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47~86℃温度范围内不同标号基质沥青经硅藻土改性前后的粘弹性参数、抗车辙因子、临界温度和温度敏感性的变化特征,并测定了沥青的软化点。结果表明:基质沥青标号越小,硅藻土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越好,表现为粘弹性参数、抗车辙因子、临界温度和软化点越大,对温度变化敏感性越弱,并且基质沥青标号对改性后沥青间临界温度的影响受硅藻土含量限制,含量越大,影响越大。但标号为50#和70#、90#和110#两组基质沥青改性后高温性能相近。(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山钟[2](2019)在《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分别制备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单一改性沥青及二者复合改性沥青,并以SBS改性沥青为参照,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研究其高温流变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均较SBS改性沥青差;采用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能改善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物质量分数的提高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二者复合物质量分数超过10.5%(1.5%+9%)时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优于SBS改性沥青。(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吕泽华[3](2019)在《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及减振降噪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道路不仅需要满足力学使用性能,还需要根据不同交通环境满足车辆平稳、舒适行驶的服务性能。吉林省严苛的气候条件对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提出了高要求。近年来,通过向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改性剂以改善沥青路面的物理力学性能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常用的改性剂多为有机聚合物,如何通过添加环保的无机类改性剂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是尚未解决的难题。同时鉴于目前低噪声路面的研究多为改变沥青混凝土的级配类型(如SMA和OGFC),对于添加改性剂降低普通密级配沥青路面噪声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引入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两种无机改性剂达到同时提升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的目的。本文结合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前期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首先研究了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单独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改性剂掺量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基于单掺沥青混合料的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合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了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优配合比,并对比分析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后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于实际路面维修工程中,形成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1、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确定了不同掺量的硅藻土沥青混合料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利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浸水马歇尔试验研究了硅藻土沥青混合料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随掺量的变化规律。2、利用阻抗管声学系统、轮胎振动衰减试验和路面锤击试验分析了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掺量对单掺沥青混合料吸声和阻尼降噪性能的影响规律。3、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硅藻土、玄武岩纤维掺量和油石比叁个因素对马歇尔指标、平均吸声系数和阻尼比的影响显着性水平,并采用综合平衡法确定了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优配合比方案。然后,对比研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减振降噪性能的改善效果。4、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于实际路面维修工程中,形成了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并对试验路铺设现场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工后质量进行了检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吕泽华,程永春,马桂荣,朱春凤,李立顶[4](2019)在《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表明,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明显好于基质沥青,而对其低温性能改善作用仍不明确。为了评价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材料对沥青低温性能的作用,通过BBR试验对6组不同掺量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流变特性进行研究。选用Burgers模型描述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行为,获取相应粘弹性参数对其低温流变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urgers模型对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行为拟合效果理想。硅藻土的加入削弱了沥青的低温性能,随着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多,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和应力松弛能力先降低后增加。相比于基质沥青,掺量为(7. 5%和4%)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得到提高,并且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优于硅藻土改性沥青。(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郭建,魏来[5](2018)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性能,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硅藻土改性沥青常规指标与美国SHRP规范的指标性能试验,并对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高温和低温性能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针入度指数,复数模量指数GTS更适合评价硅藻土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常规的针入度、软化点和当量软化点与车辙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 5℃延度与蠕变劲度相关性好,当量脆点与蠕变劲度的相关性较差。(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吕虎娃[6](2018)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针对硅藻土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混合料进行了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不同硅藻土掺量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适量的硅藻土可以明显改善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和抗水损害性能,掺量过大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推荐最佳掺量为12%。(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李立顶,马桂荣,程永春,朱春凤,徐锰[7](2018)在《基于DSR试验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对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以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掺量为自变量,深入分析玄武岩纤维和硅藻土复合改性对沥青高温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并根据CAM模型拟合分析了不同复合掺量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流变特性的作用;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玄武岩纤维和硅藻土之间的交互作用,并分析玄武岩纤维、硅藻土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复合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影响的显着性。研究结果表明:复掺硅藻土和玄武岩纤维可以显着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降低沥青材料的温度敏感性,但玄武岩纤维掺量过多时,会对沥青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S2期)
卫高明[8](2018)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常规指标性能试验得到的叁大指标及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等一系列指标研究了硅藻土改性沥青的常规性能,然后利用动态剪切流变和低温弯曲流变试验评价了沥青的流变性能,分析了不同掺量硅藻土对沥青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一定量的硅藻土可以降低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提高了沥青的高温性能,但是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丁永灿[9](2018)在《硅藻土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硅藻土掺量、硅藻土粒径、剪切时间及剪切温度等4个因素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个因素中并不存在对沥青叁大指标性能影响的最显着因素,说明在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时,制备工艺的优化对改性沥青的影响尤为重要。综合硅藻土改性沥青F值计算结果,建议在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时,选择硅藻土掺量为9%,硅藻土粒径为50目,剪切时间为60min,剪切温度为140℃。(本文来源于《新型建筑材料》期刊2018年09期)
刘盛辉[10](2018)在《硅藻土改性沥青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硅藻土对于沥青材料性能的改善效果,优选硅藻土微粉材料,全面测试硅藻土微粉的各项物化性能,借助一定的处理手段对硅藻土微粉进行表面处理和优化改性,在此基础上,制备硅藻土改性沥青,系统研究硅藻土掺量对沥青材料高温、低温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微观研究手段对硅藻土在沥青中的微观形貌进行合理表征。研究结果发现,硅藻土材料能够改善沥青材料的高温性能,但对于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有限,同时,其在沥青中分布均匀,未出现团状聚集态分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8期)
硅藻土改性沥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掌握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分别制备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单一改性沥青及二者复合改性沥青,并以SBS改性沥青为参照,进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研究其高温流变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均较SBS改性沥青差;采用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能改善单一木质素纤维或硅藻土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且随着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物质量分数的提高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其中二者复合物质量分数超过10.5%(1.5%+9%)时沥青高温性能及其温度敏感性优于SBS改性沥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硅藻土改性沥青论文参考文献
[1].张君韬,杜守继,姚鸿儒.硅藻土对不同标号基质沥青高温性能改性效果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张山钟.木质素纤维与硅藻土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9
[3].吕泽华.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及减振降噪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吕泽华,程永春,马桂荣,朱春凤,李立顶.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9
[5].郭建,魏来.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8
[6].吕虎娃.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8
[7].李立顶,马桂荣,程永春,朱春凤,徐锰.基于DSR试验的硅藻土/玄武岩纤维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18
[8].卫高明.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8
[9].丁永灿.硅藻土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8
[10].刘盛辉.硅藻土改性沥青材料性能研究[J].当代化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