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_周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陶瓷,玻璃,强度,性能,结构,生物,相容性。

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周岩[1](2017)在《可切削聚合物渗透陶瓷牙科修复材料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CAD/CAM在牙科修复治疗方面的应用日益成熟,传统配套的可切削材料主要为全瓷材料,其脆性大、模量高,对自然牙齿磨耗较大,研制一种性能接近自然牙齿的可切削牙科修复材料具有显着意义。本研究选用长石陶瓷粉或钡玻璃粉进行压制成型、部分烧结后形成多孔陶瓷,在真空辅助下,利用毛细作用将齿科树脂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二甲基丙烯酸叁甘油酯(BisGMA/TEGDMA)真空渗透进多孔陶瓷,树脂固化后形成树脂-陶瓷互穿网络结构,即得到树脂渗透陶瓷材料,它综合了树脂材料和陶瓷材料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可切削性,且模量和硬度与自然牙匹配度高。主要工作如下:1.重点开展了基于长石陶瓷粉的多孔陶瓷(3 mm厚)制备和树脂渗透工艺研究。首先,考察了烧结条件对长石多孔陶瓷收缩率与孔隙率的影响,并结合断面孔隙形貌观察,确定优化的烧结温度为755℃,烧制后多孔长石陶瓷的平均孔隙率在20%到25%之间。其次,探究了真空浸渍工艺对树脂渗透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延长真空保持的时间(≧30min)和增加树脂浸渍的次数(≧3次),有利于树脂对多孔陶瓷的完全浸润。第叁,用KH570偶联剂对多孔陶瓷内部孔道进行偶联接枝后,有利于树脂对多孔陶瓷的渗透,有利于树脂与陶瓷的界面粘结性,增加树脂渗透陶瓷材料的力学强度。最后,根据对所获得树脂渗透陶瓷材料的性能(弯曲强度、威布尔模数、弹性模量、断裂韧性、维氏硬度、耐磨耗)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当BisGMA/TEGDMA比例为6:4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弯曲强度达到140-150 MPa,威布尔模数为22.1(2.1),弹性模量为30(4) GPa,断裂韧性为1.64(0.12) MPam1/2,维氏硬度为5.2(1.3)GPa,磨耗量为8.21(1.33) mm2。由此,得到了一种性能接近自然牙齿的可切削牙科修复材料。2.对比研究了不同厚度(3mm、12mm)长石多孔陶瓷块的烧结和树脂渗透制备。发现当陶瓷块的厚度增加后,由于陶瓷块内部散热速度的限制影响,烧结温度需适当降低至725℃,才能保证陶瓷块良好的多孔结构和适宜的孔隙率。对此12mm的多孔长石陶瓷,选用BisGMA/TEGDMA (6:4)树脂进行真空辅助渗透,得到的树脂渗透陶瓷材料,各项性能与前述结果相近,可采用市面上多数的CAD/CAM设备进行切削。3.考虑到长石陶瓷粉的成本较高,本研究还选用齿科复合树脂常用的钡玻璃粉进行了探索研究。由于商品化的钡玻璃粉本身是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的,经过多种制备工艺探索,确定树脂渗透钡玻璃陶瓷材料的制备可简化为压制得到多孔陶瓷后,直接树脂渗透,由于树脂与钡玻璃粉具有相近的折光指数,树脂固化后可得到透明的树脂渗透钡玻璃陶瓷材料,力学性能发现还要优于长石质材料,更接近自然牙齿。4.探索了在长石陶瓷中掺杂结晶性的氧化铝或氧化锆对树脂渗透陶瓷材料成型工艺参数和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它们的加入,对陶瓷烧结工艺、断面形貌和孔隙率有明显影响,但并未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对提高断裂韧性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制备的两类树脂渗透陶瓷材料,性能优异,有望作为齿科诊疗的可切削模型材料和修复材料。(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7-05-25)

杨晓喻,王华英,雷欣,廖运茂,鲜苏琴[2](2011)在《可切削渗透陶瓷复合体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形成的可切削渗透陶瓷(MIC)复合体断面显微结构,从显微结构层面提供与陶瓷强度相关的证据。方法制备氧化铝基体,将可切削渗透云母玻璃渗透其中并晶化,根据烧结时间和渗透时间制备条件的不同分为:充分烧结渗透组、烧结时间不足组和渗透时间不足组。制作试件,测定其叁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体断面。结果渗透时间不足组及烧结时间不足组的叁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充分烧结渗透组,并可在断面显微结构上找到典型的结构缺陷。氧化铝中玻璃渗透锋面和玻璃与氧化铝复合体界面分析显示:未渗透玻璃的氧化铝基体断面较已渗透的复合体断面整齐;单一玻璃内部有大而长的裂纹,复合体内则没有。结论足够的烧结和渗透时间是保证MIC材料均一性和强度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杨晓喻,刘长虹,廖运茂,鲜苏琴,高文峰[3](2006)在《玻璃着色剂对可切削渗透陶瓷复合体颜色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测不同配方的玻璃着色剂对可切削渗透陶瓷(MIC)复合体颜色的影响。方法确定渗透玻璃基本组分。测定其光学指数:色散值0.06841(435.8—656.3nm),折射率1.5969(1587.6nm波长)。以基本配方为核心调整形成5种着色剂配方的渗透玻璃。将它们渗透到氧化铝圆片状试件中,TC-PIIG型色差计分别测量5种MIC复合体的L、a、b值并与VitaIn-ceram陶瓷颜色系数比较。结果不同着色剂配方的MIC颜色体系的的主要区别在L值,其次是a值,b值变化较小。MIC颜色体系L值为64.55—71.46,a值为3.35—7.38,b值为10.00—12.41,Cab11.38—13.95,hab54.07—73.00。与VitaIn-ceram陶瓷色系颜色参数接近。结论渗透玻璃着色剂配方的改变主要影响渗透陶瓷复合体颜色表达的明度和色相,对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其颜色表达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孙强[4](2005)在《CAD/CAM可切削基体的研发和渗透陶瓷复合体的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 口腔陶瓷材料因具有色泽稳定、不导电、低导热和耐腐蚀,尤其是出众的美学性能和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及耐磨损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已逐步成为现代口腔修复的重要选择内容和现代口腔修复学的发展方向。而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大、强度低和加工复杂等问题一直是束缚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棘手问题。如何突破这些瓶颈是许多学者一直追求的目标。随着口腔材料技术的发展,In-Cera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齿科陶瓷的现状。它采用粉浆涂塑技术,通过玻璃渗透多孔的氧化铝基体形成交互渗透的复合体(continuous interpenetrating phase composite,CIPC)。这种CIPC能够发挥复合材料中每种材料的优良性能,从而达到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引进,1996年,Rinke等率先实现了In-Ceram技术与CAD/CAM技术的完美结合,这就为口腔陶瓷修复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为了适应该现代化加工技术的发展,开发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陶瓷材料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临床应用过程中,对口腔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严格的要求。临床中发现,口腔内使用的陶瓷材料往往在低于实验测得的强度值时提前破坏。一方面是由于口腔特殊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力学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方法的不正确。实验检测各种口腔陶瓷材料时,往往由于实验样本量少,标准差大,数值不符合正态分布等原因失去了统计学的比较意义和临床应用指导意义。脆性陶瓷材料的强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最危险裂纹的尺寸,常常会随着加工手段和处理方法等外界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受固有裂纹分布随机性的影响,脆性材料的强度会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分布变化,单纯对陶瓷材料强度的测试不能正确的评估脆性材料的结构可靠性。采用Weibull应力分布函数,对整个物体体积积分来描述单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5-03-01)

杨晓喻,鲜苏琴,廖运茂,梁星,宓努[5](2004)在《可切削渗透陶瓷玻璃料对不同堆积密度氧化铝基体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可切削渗透陶瓷 (Infiltration of Machinable- infiltrated- ceramic,MIC)渗透玻璃在不同堆积密度氧化铝基体中的渗透情况及渗透后复合体的颜色表达。在 110 0℃保温 2 h,将玻璃渗透到不同堆积密度的氧化铝基体中 ,分别测得其渗透深度和颜色参数。扫描电镜观察玻璃—氧化铝复合体断面。玻璃渗透深度的平方与氧化铝堆积密度有直线负相关关系 ,最小渗透深度为 3.0 92 m m。复合体的颜色系数与氧化铝堆积密度无相关性。渗透复合体在断裂过程中可见 :裂纹偏转、晶体拔出和穿晶断裂。本实验证实 MIC渗透玻璃的渗透性能达到临床要求。渗透后的复合体颜色稳定 ,强度可靠(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杨晓喻,廖运茂,鲜苏琴,梁星,魏伟[6](2003)在《可切削渗透陶瓷(MIC)玻璃料及其着色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玻璃配方着手 ,探寻玻璃料中合适的着色剂及其组合 ,形成与天然牙色相似的 ,稳定的颜色表达。根据优选法筛选配方 ,确定玻璃组分着色剂的组成和含量。采用氧化铝埚于 14 2 0℃熔融 2 h制得玻璃。测定玻璃光学指数与热膨胀曲线。渗透玻璃在 4 35 .8~ 6 5 6 .3nm间的色数值为 0 .0 6 84 1,色散值低 ,颜色稳定。玻璃在nd(5 87.6 nm波长 )折射率为 1.5 96 91,与 α-氧化铝的主折射率 1.75 9(5 4 6 .0 7nm,ne)接近 ,可使陶瓷复合体有一定的透过率。玻璃热膨胀系数 μ=75 6 5 μm/m/℃ ,氧化铝基体膨胀系数 μ=8.2 14 μm/m/℃ ,二者热膨胀性能匹配。本实验证实改进后的 MIC玻璃具有良好的颜色稳定性 ,其光学、热学性能与氧化铝基体匹配(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3年04期)

秦小梅,左良,赵骧,李松[7](2003)在《齿科可切削渗透陶瓷用低熔生物微晶玻璃》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了1种SiO_2-MgO-Al_2O_3-K_2O-CaO-P_2O_5-F体系玻璃成分,制备了不同ZnO添加量的齿科渗透陶瓷用可切削生物微晶玻璃。结果表明,添加9%的ZnO,可使母玻璃的熔化澄清温度降至1300℃,降低了干压成型的纳米α-氧化铝多孔坯体的玻璃渗透温度;晶化后的微晶玻璃呈现出独特的球状组织特征,析出相主要为云母、氟磷灰石、假蓝宝石和辉石相等。该体系微晶玻璃兼具良好的切削性能和较高的抗弯强度。(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03年05期)

喻雪莲[8](2002)在《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陶瓷作为口腔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尤其是其独特的美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和其它高分子材料无法比拟的,在临床牙体缺损的修复中被广泛应用。然而陶瓷材料脆性大,强度低一直是困扰牙科医生和患者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经过改良的陶瓷材料及制作工艺不断涌现,使牙科陶瓷的强度和韧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我国陶瓷材料的研究水平还比较落后,各大医院所使用的瓷粉均需进口,这使烤瓷牙的价格昂贵,因此如何实现陶瓷材料的国产化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在渗透陶瓷的基础上以云母微晶玻璃取代镧系玻璃制得具备一定可切削性能且强度较传统陶瓷高5倍以上的渗透陶瓷。牙科陶瓷属生物材料,因此在新材料应用于人体之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生物学检验,以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本课题正是采用国际流行的MTT比色法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法对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作以评价。 目的 明确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其生物相容性,为国产化瓷粉的研制开发做前期准备。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日本松风陶瓷,阳性对照为纯铅,阴性对照为RPMll640培养液。 细胞株采用L-929成纤维细胞。 方法: 在特制的模具中将试样制成直径为 5 mm,厚度为 Inun的圆片,抛光处理后按0.55阶cm‘的比例加人 RPMI IMO培养液,于37t恒温箱中静置72 /J’时,即得材料浸渍液,将浓度为 5 X 10‘个/d的细胞悬液移至 96孔培养板中,使 100all孔,在 5%CO卜37T下开放培养 24小时,使细胞贴壁。再加人材料浸渍液 100all孔,对照组加人新鲜培养液100w孔,继续培养(每组设8孔人于培养24上6/8*2小时后各取一块培养板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摄影记录。摄影后加人Zing/rnl的四哩盐(MTh广0ul/孔,继续培养3小时后,弃孔内液体,以二倍PBS平衡盐溶液清洗两遍,加人DMSO(二甲基亚矾厂50all孔,轻轻震荡10八 分钟。用EM00型酶联仪在波长为490urn处测OD值。 结 果 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可见: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与日本松风陶瓷及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形态及数量上无明显差别。MTI’试验结果;阳性对照组光吸收度值明显低于其它各组,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组与日本松风陶瓷组及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率间无显着性差异(P>O.05)。 讨 论 在口腔材料的发展过程中In-Ceram渗透复合技术的出现改变了齿科陶瓷的现状,渗透陶瓷作为一种全瓷冠桥材料,其抗弯强 ·2·度可达400-600MPa,比 Dicor玻璃陶瓷强度高了 4倍,这种高强度的陶瓷材料克服了传统陶瓷强度低、脆性大的缺点。 在渗透陶瓷的基础上,用云母微晶玻璃取代传统的斓系玻璃进行渗透可制得具备一定可切削性能的渗透陶瓷,这将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方便。本试验中的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是采用粒径为100urn左右的纳米氧化铝粉,压制成氧化铝胚体,再利用云母微晶玻璃进行渗透。微晶玻璃又称玻璃陶瓷,它的强度高于传统的斓系玻璃,同时云母相的引人,可使该材料具备一定的可切削性能。 新材料应用于人体前必须经过严格的生物学检验。目前,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来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很多,本试验采用了两种评价方法:一种是直接观察接种后存活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另一种是利用目前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MTT比色法来间接反映受试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细胞形态学观察发现,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无明显差别。M’I’T试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除阳性对照组外,各材料组间无显着性差别,说明自制可切削渗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河 结 本实验采用新颖而准确的M’I’T比色法和倒置相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法来评价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生物相容性,发现它与临床应用的日本松风陶瓷材料无显着差别,这一结果说明,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卜 结 论 从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1、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细胞毒性等级为0级。 ·3· 2、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与日本松风陶瓷的细胞毒性位于同一等级中。 3\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好,符合临床应用材料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2-03-01)

杨禾,鲜苏琴,廖运茂,薛玉萍,柴枫[9](2000)在《可切削渗透陶瓷的渗透方法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可切削渗透陶瓷 (MIC)的渗透方法 ,了解氧化铝基体的堆积密度对MIC性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In Ceram渗透技术 ,将云母微晶玻璃渗透入多孔氧化铝基体中 ,形成连续渗透复合体 ,并进行微晶化处理 ,测定 3种不同基体堆积密度MIC的物理性能。结果 :本实验的云母玻璃经 1160℃保持 6h渗透后 ,可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MIC复合体 ,基体相对堆积密度约 75%时 ,性能最佳。结论 :MIC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渗透陶瓷材料 ,可满足齿科全瓷修复材料的技术要求 ,展示出良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0年03期)

廖运茂,杨禾,鲜苏琴,薛玉萍,柴枫[10](2000)在《可切削渗透陶瓷(MIC)渗透玻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可切削渗透陶瓷 (MIC)渗透玻璃的制备技术及性能表征。采用氧化铝坩埚于 145 0℃熔融成玻璃 ,筛选玻璃生成范围 ,采用热分析仪测定玻璃的热学性能 ,对晶化后的微晶玻璃采用 X射线衍射分析进行物相鉴别 ,用叁点弯曲法测定力学性能。确立了母体玻璃的化学组成 ,对传统氟金云母玻璃进行了改进 ,增加了 B2 O3的用量 ,并添加了 L a2 O3及 L i2 O,生成了具有较低熔点的玻璃 ,晶化后析出氟金云母晶相。氟金云母玻璃可按性能要求进行组分调整。本实验证实改进后的 MIC云母微晶玻璃具有良好的高温渗透特性及可切削性能(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0年01期)

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不同制备条件下形成的可切削渗透陶瓷(MIC)复合体断面显微结构,从显微结构层面提供与陶瓷强度相关的证据。方法制备氧化铝基体,将可切削渗透云母玻璃渗透其中并晶化,根据烧结时间和渗透时间制备条件的不同分为:充分烧结渗透组、烧结时间不足组和渗透时间不足组。制作试件,测定其叁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体断面。结果渗透时间不足组及烧结时间不足组的叁点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均低于充分烧结渗透组,并可在断面显微结构上找到典型的结构缺陷。氧化铝中玻璃渗透锋面和玻璃与氧化铝复合体界面分析显示:未渗透玻璃的氧化铝基体断面较已渗透的复合体断面整齐;单一玻璃内部有大而长的裂纹,复合体内则没有。结论足够的烧结和渗透时间是保证MIC材料均一性和强度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周岩.可切削聚合物渗透陶瓷牙科修复材料的制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

[2].杨晓喻,王华英,雷欣,廖运茂,鲜苏琴.可切削渗透陶瓷复合体试件断面的显微结构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

[3].杨晓喻,刘长虹,廖运茂,鲜苏琴,高文峰.玻璃着色剂对可切削渗透陶瓷复合体颜色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

[4].孙强.CAD/CAM可切削基体的研发和渗透陶瓷复合体的力学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5

[5].杨晓喻,鲜苏琴,廖运茂,梁星,宓努.可切削渗透陶瓷玻璃料对不同堆积密度氧化铝基体的渗透[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

[6].杨晓喻,廖运茂,鲜苏琴,梁星,魏伟.可切削渗透陶瓷(MIC)玻璃料及其着色剂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3

[7].秦小梅,左良,赵骧,李松.齿科可切削渗透陶瓷用低熔生物微晶玻璃[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

[8].喻雪莲.自制可切削渗透陶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试验[D].中国医科大学.2002

[9].杨禾,鲜苏琴,廖运茂,薛玉萍,柴枫.可切削渗透陶瓷的渗透方法及性能[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

[10].廖运茂,杨禾,鲜苏琴,薛玉萍,柴枫.可切削渗透陶瓷(MIC)渗透玻璃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0

论文知识图

MIC渗透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MIC渗透玻璃的热膨胀曲线粉浆粉液比对氧化铝基体堆积密度(d)及线...G5组MIC的XRD图谱G5组MIC强度的Weibull模数 G5组试件...MIC渗透陶瓷复合体的断裂形貌 SEM ...

标签:;  ;  ;  ;  ;  ;  ;  

可切削渗透陶瓷论文_周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