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论文和设计-邝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利用连接杆、销轴、弹簧、报警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在隔离带偏离角度时会挤压连接杆,进而会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进而可以使报警器进行报警工作,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进行调整,利用滚轮可以使壳体更加方便的移动,利用合页和挡板,方便打开壳体对蓄电池和电机进行维护,通过观察窗可以使工作人员直观的查看到隔离带的状态,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进行调整,通过各结构之间的配合,以减少划分时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可以对隔离带自动进行收集,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2),且两个轴承(2)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轮(4),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5),所述皮带轮(5)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5)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另一个皮带轮(5)连接有电机(7),并且与电机(7)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报警装置(8),所述报警装置(8)包括连接杆(81)、销轴(82)、弹簧(83)、报警器(84)、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所述连接杆(81)通过销轴(82)与壳体(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1)通过弹簧(83)与报警器(84)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器(84)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所述报警器(84)和连接杆(8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2),且两个轴承(2)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轮(4),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5),所述皮带轮(5)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5)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另一个皮带轮(5)连接有电机(7),并且与电机(7)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报警装置(8),所述报警装置(8)包括连接杆(81)、销轴(82)、弹簧(83)、报警器(84)、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所述连接杆(81)通过销轴(82)与壳体(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1)通过弹簧(83)与报警器(84)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器(84)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所述报警器(84)和连接杆(8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轮(4)表面设置有隔离带(9),所述壳体(1)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位于壳体(1)外侧,所述隔离带(9)远离收集轮(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0),并且所述隔离带(9)远离收集轮(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与壳体(1)外表面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滚轮(12),所述壳体(1)的表面通过合页(13)活动连接有挡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5)和观察窗(16),所述观察窗(16)位于把手(15)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侧面设置有蓄电池(18)。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

背景技术

在电网现场需要进行划分区域,现有划分区域的方式,是利用人手拿着一卷隔离带,凭借经验来进行划分,具体划分出来的面积存在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轮,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另一个皮带轮连接有电机,并且与电机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壳体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连接杆、销轴、弹簧、报警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连接杆通过销轴与壳体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通过弹簧与报警器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器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所述报警器和连接杆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

优选的,所述收集轮表面设置有隔离带,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壳体外侧,所述隔离带远离收集轮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且所述隔离带远离收集轮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壳体外表面搭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滚轮,所述壳体的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把手和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位于把手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侧面设置有蓄电池。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壳体、轴承、转轴、收集轮、皮带轮、皮带、电机、报警装置、连接杆、销轴、弹簧、报警器、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隔离带、通孔、固定杆、滚轮、合页、挡板、把手、观察窗、隔板和蓄电池,利用轴承、转轴、皮带轮、皮带和电机使收集轮可以转动,可以完成对隔离带的自动收集,利用连接杆、销轴、弹簧、报警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在隔离带偏离角度时会挤压连接杆,进而会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接触,进而可以使报警器进行报警工作,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进行调整,利用滚轮可以使壳体更加方便的移动,利用合页和挡板,方便打开壳体对蓄电池和电机进行维护,通过观察窗可以使工作人员直观的查看到隔离带的状态,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进行调整,通过各结构之间的配合,以减少划分时产生较大的误差,同时可以对隔离带自动进行收集,节省工作人员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轴承;3、转轴;4、收集轮;5、皮带轮;6、皮带;7、电机;8、报警装置;81、连接杆;82、销轴;83、弹簧;84、报警器;85、第一电极片;86、第二电极片;9、隔离带;10、通孔;11、固定杆;12、滚轮;13、合页;14、挡板;15、把手;16、观察窗;17、隔板;18、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手持式分坑辅助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轴承2,且两个轴承2内套接有同一个转轴3,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轮4,利用轴承2、转轴3、皮带轮5、皮带6和电机7使收集轮4可以转动,可以完成对隔离带9的自动收集,所述转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皮带轮5,所述皮带轮5有两个,且两个皮带轮5通过皮带6传动连接,另一个皮带轮5连接有电机7,并且与电机7的输出轴进行连接,所述壳体1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报警装置8,所述报警装置8包括连接杆81、销轴82、弹簧83、报警器84、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所述连接杆81通过销轴82与壳体1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1通过弹簧83与报警器84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器84固定连接在壳体1内壁,所述报警器84和连接杆81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利用连接杆81、销轴82、弹簧83、报警器84、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在隔离带9偏离角度时会挤压连接杆81,进而会使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接触,进而可以使报警器84进行报警工作,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9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收集轮4表面设置有隔离带9,所述壳体1表面开设有通孔10,所述通孔10位于壳体1外侧,所述隔离带9远离收集轮4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0,并且所述隔离带9远离收集轮4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11,所述固定杆11与壳体1外表面搭接。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滚轮12,利用滚轮12可以使壳体1更加方便的移动,所述壳体1的表面通过合页13活动连接有挡板14,利用合页13和挡板14,方便打开壳体1对蓄电池18和电机7进行维护。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把手15和观察窗16,所述观察窗16位于把手15的下方,通过观察窗16可以使工作人员直观的查看到隔离带9的状态,可以及时的对隔离带9进行调整。

具体的,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17,所述隔板17侧面设置有蓄电池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杆11将隔离带9的一端固定,然后把持把手15使壳体1移动,若隔离带9偏离角度,则隔离带9会使连接杆81移动,使第一电极片85和第二电极片86接触,进而会使报警器84进行报警工作,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隔离带9进行摆正,在工作完成后,解除对固定杆11的固定,然后使电机7工作,进而使收集轮4转动对隔离带9进行收卷。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设计图

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86283.8

申请日:2019-05-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59119U

授权时间:20191029

主分类号:G01B 7/30

专利分类号:G01B7/30

范畴分类:31B;

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第一申请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57号

发明人:邝凡

第一发明人:邝凡

当前权利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代理人:张春水;唐京桥

代理机构:112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  

一种手持式分坑辅助器论文和设计-邝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