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八、九)

说文解字(八、九)

八、恭敬与“出恭”

古语文以单音词为主,由于汉语注重骈对,使用起来,往往两两并用。这就出现很多同义复词、反义复词。虽是同义复词,还得注意它们的细微差别。

恭与敬,在“谦逊有礼”的意义上是同义词,分开讲,又有差别。恭,着重在外貌方面,行为上的谦恭;敬,着重内心的严肃,思想深处的谦恭。这就是“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做到表里如一,才算真正的恭敬。《论语》载,“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安静时候,要行为端正;从事工作,要严肃认真;对待他人,要诚意忠心。这是孔子对门人弟子的要求。

恭敬,表示谦逊、谦让的礼仪、礼节,作谦辞使用,指有礼貌的辞谢、辞让、回绝,有常用语“恭敬不如从命”。

双音的复词,在没有固定成一个词的时候,它们的组合还比较自由。恭敬,可以说:恭恭敬敬,毕恭毕敬,不恭不敬,出恭入敬,外恭内敬……。

《说文》收“恭”字在“心部”,“从心,共声。”下面的“小多一点”是“心”的变形,正如“忄”是“心”的变形一个样。“共”从廾,廾指两手上举奉物。共,“从廿廾”,廿是二十并也,二十人皆竦手是为同。所以“共,同也。”供奉、供给、供养,古籍皆用“共”字。共是初文,“供”是后起字。同音字有“龚”,最早的写法是“龏”,“龙”下一“廾”,两手奉龙之形。“龙”是华夏民族的共同图腾,人人敬奉。“龏”今写作“龔”,简化作“龚”。龏,当是恭敬之恭的原形。共同、供奉,如同两手奉龙的“龏”,都得心诚,显其恭敬。由廾而共,而龏,而恭,而龔,而供……,汉字就是这么演变发展的,不断繁衍,不断严密。

明朝科举盛行,考场纪律严格。京城殿试,大臣监考,皇上巡视,场面是很堂皇的。考试时间长,少不得有人“三急”要出出进进。为方便举子进出,考场设有“出恭入敬牌”,要方便者,得申领此牌,挂于胸前,才可到指定地点方便,事后迅速交牌回位。

牌子是“出恭入敬”,意思是恭敬出入,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不得惊动他人。领牌是为了入厕解急,摘取牌子的前两个字“出恭”,就成了“入厕”的代称。尔后,凡行方便,就说“出恭”。引申开去,大便称“大恭”,小便称“小恭”,放屁称“虚恭”。就是盛屎尿的便桶也有了雅号,叫“恭桶”。

这就是汉语词汇意义的引申,由“恭”“敬”还引申出一大批鲜活的新词:恭维、恭候、恭贺、恭顺、谦恭、敬礼、敬业、敬语、敬意、尊敬、致敬、回敬、失敬……。还是那么一些字,组成若干新词,其表达能力就更为丰富了。

九、说“毕”

羌,从田噐(bān)ā,田网也。上“田”,田猎之义;下“噐”,象其形。羌,是一种网兔、网鸟的猎具。网小而柄长的叫毕。也用作动词:“毕之罗之”(诗•鸳鸯)。以上覆下,尽可取获,网罗无遗。故毕尽可通,毕就有完尽、完毕之意。这是“毕”字的常用义。

古人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间有的天上也有。世间有用于田猎的毕,天上也有主弋猎的毕宿。二十八宿,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毕宿有八星,用线条连起来,如同Y,形状就象田网的毕,下有长柄,上是网叉。昴、毕二宿,西方天文学划入金牛星座。

华夏先民对天象的观察十分勤劬,十分精细,涉及二十八宿,就流下很多优美的文字。就说毕宿,《诗•大东》载,“有后天毕,载施之行”,是说长柄的天毕,横空排列。《诗•渐渐之石》载,“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说月亮行进在毕宿的位置,就要下大雨了。《幼学故事琼林》转写《尚书》上的话,“箕好风,毕好雨”,这明明是以天象说天气的。而成语“箕风毕雨”,是比喻人的好恶各有不同。

我以为,值得重视的是古人以天文论天气的预报方法。上古时代,没有现代化仪器,华夏先贤却能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指导民众的生产、生活。他们靠的是观察天文。《尚书•尧典》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日中、宵中,指昼夜长短等同;日永,昼长;日短,夜长。星鸟,指二十八宿中的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星火,即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火,或称大火,具体指心宿二,明亮如火。星虚,指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这是以昼夜长短比例与四个星象的空间位置为标准,划分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可见,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与天文现象有关。《尚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揭示出地球、月亮与恒星相互的对应关系,风雨由此而生。讲的是天气预报的方法。

据《新华文摘》1988年第6期及《骏马》2004年第1期介绍,栾来宗、栾巨庆祖孙二人连续四十多年星象观察,提前三年甚至五年预报了1977年长江发洪水,1977年澳大利亚发特大洪水,1989年苏鄂两省罕见暴雪,1993年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美国将发生特大洪涝……。“栾巨庆现象”证实,传统的天文气象学中的系统认识论得到了继承。栾来宗写出了《天文与农时》,肯定了天文、天气、天灾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五星定旱涝,如棋之分胜负”。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天灾频鰹。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今的沙尘暴、泥石流、水灾、旱灾、海啸、地震、矿难、非典、禽流感、爱滋病、厄尔尼诺……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索取的强烈报复。当然,我们得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取之有度,取之有序。更应该总结、研究古代先贤以天文论天气的预报方法,有利于预测未来的天文、天气、天灾。如今科技发达,有现代化设备,更有利于我们以观察天文为依据,预报天气,预测天灾,这才是对传统文化的真正弘扬。

作者简介:张闻玉(1941.2.--),男,四川巴中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说文解字(八、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