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容纳腔,容纳腔内包括手柄、跳扣、锁扣和灭弧组件。手柄与U型连杆一体设置与容纳腔顶端;跳扣通过连杆与U型栓活动连接,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跳扣联动,底部为动触头,动触头抵靠静触头;锁扣与跳扣抵靠接触,配合于跳扣实现断路器分合功能,锁扣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连接于双金属片,双金属片通过第一导线与动触头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上;灭弧组件嵌入第一壳体内,与双金属固定片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时间,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不影响等级要求情况下将减小主电路载流组件的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将断路器小型化,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其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包括:手柄,与U型连杆一体设置与所述容纳腔顶端,用于启动所述小型断路器;跳扣,通过所述U型连杆活动连接,所述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所述跳扣联动,其底部为动触头,所述动触头抵靠于静触头;锁扣,与所述跳扣抵靠接触,配合于所述跳扣实现断路功能,所述锁扣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连接于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动触头连接,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上;灭弧组件,一体化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双金属片固定连接,用于使产生的电弧消失。
设计方案
1.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其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还包括:
手柄,与U型连杆一体设置与所述容纳腔顶端,用于启动所述小型断路器;
跳扣,通过所述U型连杆活动连接,所述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所述跳扣联动,其底部为动触头,所述动触头抵靠于静触头;
锁扣,与所述跳扣抵靠接触,配合于所述跳扣实现断路功能,所述锁扣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连接于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通过第一导线与所述动触头连接,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上;
灭弧组件,一体化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内,与所述双金属片固定连接,用于使产生的电弧消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组件包括:
引弧片,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双金属片的下端,另一端位于灭弧室底部;
灭弧罩,覆盖于所述灭弧室,用于引弧改变电弧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活动铁芯,横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灭弧组件上方;
线圈,套装于所述活动铁芯外,固定在支架上,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接线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静触头;
顶杆,通过弹簧固定于所述活动铁芯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栓下部设置有定位轴,用于固定主拉簧的一端,所述主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动触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节螺丝,垂直抵靠于所述双金属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板下端的调节螺母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板和所述第二接线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嵌入所述第一壳体,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与其匹配的固定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拉杆为U型,其一端插入所述锁扣下端的通孔,另一端贴紧于所述双金属片的弯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对称设置有用于相互扣合连接的安装卡扣。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电器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电器电路正常工作时,断路器可以通过闭合或断开供应电能的电路,来达到停电、供电和转换电路等功能;当电器电路出现过载和短路等异常时,断路器会通过跳闸以切断电气电路,避免因为电路故障危机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为了满足一些较小的安装空间需要,小型断路器孕育而生,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的结构,具有如下问题:
(1)跳扣与锁扣之间的力臂较长,脱扣速度因而较长,断路器断路反应效果差;
(2)结构不够理想,无法实现最小化。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断路器进行改进,以进一步小型化,以及提高断路器断开时的脱扣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小型断路器结构不够紧凑、反应速率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其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还包括手柄、跳扣、锁扣和灭弧组件。
手柄,与U型连杆一体设置与容纳腔顶端,用于启动小型断路器;
跳扣,通过U型连杆活动连接,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跳扣联动,其底部为动触头,动触头抵靠于静触头;
锁扣,与跳扣抵靠接触,配合于跳扣实现断路功能,锁扣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连接于双金属片,双金属片通过第一导线与动触头连接,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上;
灭弧组件,一体化嵌入第一壳体内,与双金属片固定连接,用于使产生的电弧消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灭弧组件包括:
引弧片,一端固定连接于双金属片的下端,另一端位于灭弧室底部;
灭弧罩,覆盖于灭弧室,用于切断电弧至灭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活动铁芯,横向固定设置于容纳腔内,位于灭弧组件上方;
线圈,套装于活动铁芯外,固定在支架上,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接线板,另一端连接于静触头;
顶杆,通过弹簧固定于活动铁芯的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U型栓下部设置有定位轴,用于固定主拉簧的一端,主拉簧的另一端与跳扣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位轴垂直固定于第一壳体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调节螺丝,垂直抵靠于双金属片,活动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下端的调节螺母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对称设置于容纳腔的两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调节螺母嵌入第一壳体,并固定于第一壳体上与其匹配的固定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脱扣拉杆为U型,其一端插入锁扣下端的通孔,另一端贴紧于双金属片的弯折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对称设置有用于相互扣合连接的安装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利用U型连杆将跳扣与手柄活动连接,且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跳扣联动,锁扣与跳扣相咬合,锁扣下端靠近脱扣顶杆,跳扣与锁扣脱扣点距离近,能够缩短跳扣与锁扣之间的力臂,使得脱扣速度提升,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时间,进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不影响等级要求情况下将减小主电路载流组件的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将断路器小型化,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的跳扣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的锁扣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小型断路器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扣合的立体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容纳腔,4手柄,5 U型连杆,6跳扣,7动触头,8静触头,9锁扣,10脱扣拉杆,11双金属片,12第一导线,13第二导线,14第一接线板,15灭弧组件,16引弧片,17灭弧室,18灭弧罩,19活动铁芯,20线圈,21支架,22第二接线板,23顶杆,24定位轴,25主拉簧,26调节螺丝,27调节螺母,28安装卡扣,29指示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型断路器,能够实现小型化、提升断路反应效率。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及其扣合形成的容纳腔3,容纳腔3内还包括手柄4、跳扣6、锁扣9和灭弧组件15。
手柄4,与U型连杆5一体设置与容纳腔3顶端,用于启动小型断路器;
跳扣6,通过U型连杆5活动连接,跳扣6顶部设置有指示件29并与跳扣6联动,其底部为动触头7,动触头7抵靠于静触头8;
锁扣9,与跳扣6抵靠接触,配合于跳扣6实现断路功能,锁扣9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10连接于双金属片11,双金属片11通过第一导线12与动触头7连接,通过第二导线13连接于第一接线板14上;
灭弧组件15,一体化嵌入第一壳体1内,与双金属片11固定连接,用于使产生的电弧消失。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连杆将跳扣6与U型栓5活动连接,且跳扣6顶部设置有指示件29并与跳扣6联动,能够缩短跳扣6与锁扣9之间的力臂,使得脱扣速度提升,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时间,进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将灭弧组件15一体化嵌入第一壳体1,能够有效地减少灭弧组件15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将断路器小型化,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具体地说,小型断路器闭合后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双金属片11因其上通过一定的电流而发热并产生位移,通过双金属片11的电流同,热膨胀的位移不同,正常电流通过时,膨胀弯曲的位移较小,当过载电流通过时,达到一定时间,双金属片11弯曲位移较大从而触动脱扣拉杆10,使得锁扣9和跳扣6之间脱扣,实现电路保护。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灭弧组件15包括:
引弧片16,一端固定连接于双金属片11的下端,另一端位于灭弧室17底部;
灭弧罩18,覆盖于灭弧室17,用于降低电弧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断路器闭合的瞬间,动触头7与静触头8之间会产生较大的电弧,通过设置引弧片16与灭弧罩18,有利于消除电弧,减少电弧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了小型断路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且一体化的灭弧组件15嵌入第一壳体1设置,有利于减小小型断路器的体积,使得产品能够在小空间内使用,提高产品适配性。
具体地说,双金属片11两端分别与两根导线连接,上方导线与跳扣6连接,下方导线与第一接线板14连接,双金属片11下端与引弧片16一端固定连接,引弧片16另一端至于灭弧室17下端,灭弧室17上端设有灭弧罩18,能够达到快速引弧的效果,进而提升小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
活动铁芯19,横向固定设置于容纳腔3内,位于灭弧组件15上方;
线圈20,套装于活动铁芯19外,固定在支架21上,其一端连接于第二接线板22,另一端连接于静触头8;
顶杆23,通过弹簧固定于活动铁芯19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线圈20套装于活动铁芯19,并固定顶杆23于活动铁芯19的一端,使得在发生短路是,顶杆23能够带动动触头7与静触头8分离,达到快速分断的效果,实现电路保护。
具体地说,当线路发生短路时,较大的短路电流流过线圈20而产生一个强大磁场,由于产生的电流与正常工作的电流相比相差几倍以至十几倍或更大,线圈20匝数没变,但电流增加几倍以至十几倍,因此磁场力也增加了几倍以至十几倍,大电流通过线圈20产生的磁场力克服弹簧力作用,使得顶杆23运动,推动锁扣9和跳扣6之间脱扣,实现电路保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U型栓5下部设置有定位轴24,用于固定主拉簧25的一端,主拉簧25的另一端与跳扣6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拉簧25与跳扣6连接,有利于分合断路器的触头且主拉簧25设置于U型栓5下方,也即主拉簧25设置于手柄4下方,能够合理利用容纳腔3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有利于减小小型断路器的体积,使得产品能够在小空间内使用,提高产品适配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定位轴24垂直固定于第一壳体1上。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定位轴24垂直固定于第一壳体1上,能够将主拉簧25的一端固定,有利于提升小型断路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
调节螺丝26,垂直抵靠于双金属片11,活动连接于第一接线板14下端的调节螺母27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节螺丝26垂直抵靠于双金属片11,有利于增加断路器延时可调范围,改善延时动作特性,大大提升了小型断路器的可调节性,提升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接线板14和第二接线板22对称设置于容纳腔3的两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接线板14和第二接线板22对称设置于容纳腔3的两端,能够使得小型断路器更美观,且合理的利用了容纳腔3空间。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调节螺母27嵌入第一壳体1,并固定于第一壳体1上与其匹配的固定槽内。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调节螺丝26设置于调节螺母27内,调节螺母27嵌入第一壳体1的固定槽内,使得小型断路器内部结构更紧凑更小型化,进而提高了容纳腔3的空间利用率。
其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形状相对应,小型断路器内的部件可嵌入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上开设的对应的定位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脱扣拉杆10为U型,其一端插入锁扣9下端的通孔,另一端贴紧于双金属片11的弯折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对称设置有用于相互扣合连接的安装卡扣2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相互扣合连接的安装卡扣28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能够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扣合更稳固,提升小型断路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断路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其扣合形成的容纳腔,容纳腔内还包括手柄、跳扣、锁扣和灭弧组件。手柄,与U型栓一体成型设置与容纳腔顶端,用于启动小型断路器;跳扣通过U型连杆与手柄活动连接,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跳扣联动,其底部为动触头,动触头抵靠于静触头;锁扣,与跳扣抵靠接触,配合于跳扣实现断路功能,锁扣的下端通过脱扣拉杆连接于双金属片,双金属片通过第一导线与动触头连接,通过第二导线连接于第一接线板上;灭弧组件,一体化嵌入第一壳体内,与双金属片固定连接,用于使产生的电弧消失。本实用新型,利用U型连杆将跳扣与手柄活动连接,且跳扣顶部设置有指示件并与跳扣联动,锁扣与跳扣相咬合,锁扣下端靠近脱扣顶杆,跳扣与锁扣脱扣点距离近,能够缩短跳扣与锁扣之间的力臂,使得脱扣速度提升,从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时间,进而提高了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在不影响等级要求情况下将减小主电路载流组件的占用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进而将断路器小型化,提升产品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918926.7
申请日:2019-06-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766338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H01H71/10
专利分类号:H01H71/10;H01H71/12;H01H73/18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新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新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乐清经济开发区纬十七路(浙江雅阁电气有限公司内)
发明人:李定华;李均
第一发明人:李定华
当前权利人:新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卫东
代理机构:11221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