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泌尿系统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泌尿系,泌尿系统,造影,尿路,相关性,腹部,血管。
泌尿系统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李林娟,尹吉林,赵菁,周文彬,王瑞敏[1](2018)在《呋噻米与~(18)F-FDG同时注射对PET/CT诊断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取将同时注射法(即注射18F-FDG后即静脉注射呋噻米的方法)与常规分次注射法(即先静脉注射18F-FDG 1.5 h后再静脉注射呋噻米)进行对照,探究两种方法 PET/CT对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的影响,总结出达到最佳诊断效能的呋噻米注射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呋噻米介入的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依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泌尿系统及盆腔病灶图像上的差异,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组方法对病变促排有效率均为100%;为达到诊断目的,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进行常规、双时项、叁时项显像者分别占59.4%、37.5%、3.1%和0、92.1%、7.9%;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患者平均检查总时长分别为2.8和4.6 h。两组患者膀胱及周围组织病灶(包括子宫及附件、直肠、输尿管)SUVmax与尿液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静脉注射的方法较常规分次注射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简化检查的流程,减少机位占用、患者检查以及工作人员受放射性照射时间,减少患者CT辐射剂量。18F-FDG与呋噻米同时注射的方法比常规分次注射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和用更大病例样本的验证。(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7期)
王战[2](2018)在《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方法、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100例患者,为其准备四位不同资历的医生对患者分两次在PACS调取影像的方式展开诊断,分析在对比剂充盈基础上的输尿管评分。结果在诊断中有2例肾盏憩室患者,而4位医生的第一次诊断均错误,5例肾挫伤患者诊断结果为尿外渗与漏诊,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2次诊断结果为尿路行走,1例肾盂旁囊肿2次诊断为肾外肾盂。而膀胱病变与无病变、肾脏尿路外病变以及肾盂输尿管病变诊断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不高,临床诊断时要慎重使用。(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8年15期)
[3](2017)在《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4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3岁,18例行CT检查,14例进行了MRI检查,8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24例患者分别见到1-4个腹部组织器官受累,其中6例发生肾脏受累,MRI平扫病灶T2WI为特征性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1例患者见双肾盂输尿管壁增厚。2例见腹膜后纤(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技术研修班暨2017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讲义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7-09-01)
[4](2016)在《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4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临床及腹部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5.3岁,18例行CT检查,14例进行了MRI检查,8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24例患者分别见到1-4个腹部组织器官受累,其中6例发生肾脏受累,MRI平扫病灶T2WI为特征性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肾实质。1例患者见双肾盂输尿管壁增厚。2例见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主动脉管壁增厚。结论 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患者腹部病变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和MRI影像表现,对于明确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09-09)
王禹,姚巧林,王庆荣,贾济波[5](2016)在《泌尿系统CT增强后静脉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泌尿系统CT增强后静脉泌尿系造影(IVP)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既需要CT增强,又需要IVP的患者21例在泌尿系统CT增强后IVP。结果:输尿管结石1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输尿管囊肿1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马蹄肾2例;输尿管移行上皮癌1例;神经源性膀胱引起输尿管扩张1例;直肠癌及子宫肉瘤复发侵及输尿管各1例。结论:CT增强后IVP检查能显着提高输尿管病变的诊断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6年22期)
黄奋尧,张超亮,夏亭亭,尤晓婷,关玉宝[6](2015)在《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统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8例临床有泌尿系症状患者行泌尿系常规CT平扫、双期增强扫描、排泄期全尿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行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动脉期及排泄期VR、MIP、MPR、CPR重建图像。结果:58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结石28例,肾癌6例,肾盂癌4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3例(已经侵犯输尿管),外压性输尿管狭窄11例,先天性肾发育异常4例。本组中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58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A及CTU联合成像,均可直观、可靠地显示泌尿系的正常解剖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和血管的关系。结论:MSCT血管期与排泄期联合成像能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泌尿系统正常解剖和病变与邻近血管之间的关系,为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CT理论与应用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张迪明,甘斌,糜建萍,陈江,杨海静[7](2014)在《采用降低辐射剂量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及CT尿路成像在临床泌尿系统病变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A及CTU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44例患者,22例采取常规剂量(120k V,200m A),其余22例采取低剂量(120k V,120m 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的扫描剂量约为常规扫描的3/4;该扫描方法可以完成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的同时显影;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肾门区肾血管系统和集合系统的形态和位置,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手术的制定等都有良好的指导意义。结论 CTA及CTU联合应用的扫描方法使血管系统与集合系统同时显影,可以为疾病影像诊断和临床手术制定提供更大帮助。(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4年12期)
叶利[8](2013)在《MSCTU在泌尿系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39例行KUB及IVP或B超检查后,因需要明确诊断或了解泌尿系的功能及组织关系而进行MSCTU检查的病例。行CT平扫、肾脏增强双期扫描尿路造影。扫描完成后,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全尿路影像,对感兴趣区进行旋转以得到显示病变及全尿路图像;采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方法得到尿路立体影像,泌尿系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的图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完成全尿路扫描。本组243例泌尿系结石,MSCTU平扫显示241例(99.1%),包括37例单纯输尿管结石,52例单纯肾脏结石及152例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多发结石;CT平扫未见而造影所见的2例结石病例中有2例因为发现梗阻部位重新阅读图像资料而发现。结论:MSCTU利用MSCT超高速、全腹部扫描,经过图像薄层重建和多项后处理技术,较好显示泌尿系全貌,其丰富的图像资料为临床提供了极为有用的信息,可作为临床一种极佳的辅助诊断手段。(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邓昉[9](2013)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泌尿系统病变常规检查方法多依靠腹部立位X线片、静脉肾盂造影、B型超声、普通螺旋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等。近年来,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技术的应用,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笔者总结分析我院2010—2013年间应用MSCTU技术诊断泌尿系病变,旨在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3年08期)
王佩琦[10](2012)在《~(11)C-Acetate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在泌尿系统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1C-Acetate PET/CT显像对泌尿系统占位(肾脏、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探索联合应用18F-FDG PET/CT显像对泌尿系统占位病变显像的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之间来我院PET/CT中心检查的怀疑泌尿系统原发占位性病变(排除转移性肿瘤及全身系统性病变)的患者26例,在行PET/CT检查前未行任何系统性治疗。其中肾脏占位的有15例,怀疑前列腺病变的有11例。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为33岁-80岁之间。全部患者同期(均于1周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及腹腔、盆腔11C-Acetate PET/CT显像,必要时部分病人行18F-FDG PET/CT腹腔或盆腔速尿延迟显像。15例肾脏肿瘤患者共有11例为肾脏恶性肿瘤(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乳头状细胞癌3例、肾盂癌1例、尿路上皮癌1例;另外4例为肾脏良性病变,分别为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手术),肾囊肿1例(经CT随访证实),另2例为良性病变(经随后的CT随访及临床随访证实)。11例前列腺病变的患者,7例为前列腺癌(经穿刺或者手术证实),2例为良性增生(手术证实),1例为正常前列腺(随访临床证实),1例为前列腺炎(临床随访证实)。在这11例前列腺病变的患者中,共有9例病人伴血清PSA升高,这9例PSA升高的病人最终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为7例,前列腺增生2例。7例前列腺癌的患者伴淋巴结转移的2例,伴骨转移的2例。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Region of interest)半定量分析法及视觉评估法:用视觉融合的方法在Siemens Wizard工作站中PET轴位图像上相对应部分勾划与病灶相同大小的ROI,测量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PET诊断由两位核医学科医生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为良恶性鉴别标准,以SUVmax≥2.5判为阳性结果,SUVmax<2.5判为阴性结果。结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分别比较11C-Acetate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对泌尿系统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并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前列腺病变患者11C-Acetate和18F-FDG的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血清FPSA及F/T等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11C-Acetate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为100%,而对其它非肾透明细胞癌类型11C-Acetate显像均为阴性,这一点与18F-FDG显像呈互补现象。两种示踪剂联合显像可以大大提高对肾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伴淋巴结转移的3例肾癌患者,转移淋巴结的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与原发灶呈现相同的放射性摄取方式,即原发灶11C-Acetate摄取呈阳性结果的,转移淋巴结的11C-Acetate摄取也呈阳性结果,反之亦然。但因例数较少,尚未见显着的统计学意义。2.11C-Acetate PET/CT显像诊断肾癌灵敏度为45.5%、特异度为75%、准确度为53.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30%。18F-FDG PET/CT显像诊断肾癌灵敏度为45.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6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40%。两种示踪剂联合显像诊断肾癌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50%、准确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100%。经统计学检验,11C-Acetate PET/CT显像、18F-FDGPET/CT显像和二者联合显像仅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3.4例肾脏良性病变18F-FDG显像均为阴性结果,11C-Acetate显像有3例呈阴性结果,另外一例呈假阳性结果(SUVmax高达11.5),术后病理证实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11例原发性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1C-Acetate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与18F-FDG无明显差异(P=0.2801)。11C-Acetate及18F-FDG两示踪剂联合显像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与任一示踪剂单独显像的诊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231)。5.本次研究中共有4例患者前列腺癌伴多发骨转移、2例伴淋巴结转移。尚有1例患者经随后的病理证实为非前列腺癌多发骨转移。研究显示部分骨转移灶11C-Acetate的标准摄取值SUVmax明显高于18F-FDG,部分骨转移灶11C-Acetate的标准摄取值SUVmax则低于18F-FDG,这可能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但由于病例数较少,具体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6.PSA与18F-FDG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325;FPSA与18F-FDG18F-FDG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644;F/T与18F-FDG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484。PSA与11C-Acetate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014;FPSA与"C-Acetate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164;F/T与11C-Acetate SUVmax的Pearson相关系数r=0.748。上述相关性经显着性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部分相关未检出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病例数过少有关。研究结论1.11C-Acetate及18F-FDG PET/CT联合显像可以大大提高肾癌的诊断效能。2.11C-Acetate对肾透明细胞癌呈现高摄取,但对于除肾透明细胞癌之外的肾细胞癌11C-Acetate均呈现假阴性结果,18F-FDG显像则呈阳性结果。因此,11C-Acetate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的不足,但不能替代18F-FDG,当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可建议行11C-Acetate显像。3.11C-Acetate PET/CT显像或者18F-FDG联合11C-Acetate显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均没有显示出明确的优于18F-FDG的诊断效能。4."C-Acetate或者8F-FDG前列腺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max与PSA、FPSA及F/T之间未发现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4-01)
泌尿系统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诊断方法、结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100例患者,为其准备四位不同资历的医生对患者分两次在PACS调取影像的方式展开诊断,分析在对比剂充盈基础上的输尿管评分。结果在诊断中有2例肾盏憩室患者,而4位医生的第一次诊断均错误,5例肾挫伤患者诊断结果为尿外渗与漏诊,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2次诊断结果为尿路行走,1例肾盂旁囊肿2次诊断为肾外肾盂。而膀胱病变与无病变、肾脏尿路外病变以及肾盂输尿管病变诊断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不高,临床诊断时要慎重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泌尿系统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李林娟,尹吉林,赵菁,周文彬,王瑞敏.呋噻米与~(18)F-FDG同时注射对PET/CT诊断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率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8
[2].王战.CT尿路成像分泌期图像在泌尿系统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
[3]..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诊疗技术研修班暨2017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泌尿男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讲义论文资料汇编.2017
[4]..IgG4相关性疾病累及泌尿系统患者腹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5].王禹,姚巧林,王庆荣,贾济波.泌尿系统CT增强后静脉泌尿系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6
[6].黄奋尧,张超亮,夏亭亭,尤晓婷,关玉宝.MSCT血管及尿路联合成像在泌尿系统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5
[7].张迪明,甘斌,糜建萍,陈江,杨海静.采用降低辐射剂量联合应用CT血管成像及CT尿路成像在临床泌尿系统病变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4
[8].叶利.MSCTU在泌尿系统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
[9].邓昉.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病变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
[10].王佩琦.~(11)C-Acetate联合~(18)F-FDGPET/CT显像在泌尿系统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