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酶活性论文-陈一民,徐欣,侯萌,张锦源,周珂

糖苷酶活性论文-陈一民,徐欣,侯萌,张锦源,周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糖苷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田黑土,气候,有机质含量,纤维素酶

糖苷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陈一民,徐欣,侯萌,张锦源,周珂[1](2019)在《两种气候条件下梯度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空间移位的方法将5种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置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4. 5)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MAT1. 5)条件下,探究了气候-有机质-施肥对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和β-葡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AT4. 5条件下农田黑土中纤维素酶活性要高于MAT1. 5;随有机质含量升高,纤维素酶活性在MAT4. 5条件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施肥能明显提高纤维素酶活性,且在MAT4. 5条件下增加幅度较大,而在MAT1. 5条件下却呈现出"U"型变化趋势。MAT4. 5条件下β-葡糖苷酶活性略高于MAT1. 5条件下的活性,其活性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增强;施肥能提高各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中β-葡糖苷酶活性,在MAT1. 5条件下提升幅度较大。方差分析表明气候-有机质-施肥的主效应对土壤纤维素酶与β-葡糖苷酶活性均有显着影响,但是交互作用只对纤维素酶整体活性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土壤与作物》期刊2019年03期)

吴峰[2](2019)在《亚麻多肽制备及其天然胰蛋白酶抑制剂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蛋白质经蛋白酶部分水解后,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诸如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高血压、活化细胞免疫机能等多肽,是现代食品和医药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也是提升植物蛋白利用价值的主要途径。来自各种植物的肽是潜在的抗氧化剂,如棉籽蛋白,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水解多肽,抗氧化肽通过清除自由基等来发挥其能力。目前国内对于亚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麻油脂的开发利用,而对于亚麻蛋白质的研究关注较少。我们以亚麻籽粕为原料进行抗氧化肽的制备,比较了不同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多肽的得率及多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3.350黑曲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多肽得率可达28.52%。通过蛋白酶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亚麻多肽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2.7、加酶量6500U/g、酶解时间2.5h,此条件下亚麻多肽得率为38.80%。凝胶色谱分析表明,该酶多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0Da~7600Da范围内。酶解后的亚麻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当酶解液质量浓度为1.5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99%,当酶解液质量浓度为0.6mg/ml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85.57%。糖尿病是人们公认的危害健康的顽疾之一,控制人体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是治疗糖尿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揭示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Linum usitatissimum L.LUTI)是亚麻中一种兼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重活性的多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亚麻双功能多肽的分子结构和抑制糖苷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构效关系,我们化学合成亚麻双功能多肽基因,并克隆到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重组表达,获得可溶性蛋白GST-LINUS-TI,经GST-Prescission Protease切割后经GST-Spharose4B亲和柱和Sephacryl S-200凝胶柱纯化获得电泳纯的rLUTI,并分析rLUTI对双酶抑制活性,发现rLUTI对两种酶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天然LUTI。利用α-糖苷酶酶活性测定以及凝胶过滤色谱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了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LINUS-TI不仅能抑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也可以在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会形成复合物。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获得rLUTI的T44/A和K45/A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显着下降,对胰蛋白酶抑制活性高于天然LUTI,对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低于rLUTI。利用ZDOCK服务器进行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分子对接,发现α-葡萄糖苷酶的12个氨基酸残基(Phe384,Asp392,Lys439,Asp568,Glu707,Asn708,Glu771,Asn772,Ser774,Gly780,Thr781,Glu784)与LINUS-TI的6个氨基酸残基(Ser1,Arg2,Arg3,Asp46,Phe47,Arg48)通过14个氢键(H键)形成界面相互作用。为验证分子对接结果,将LUTI基因及其点突变或缺失突变体基因连接到pET-3a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pET-3a-LUTI,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E.coliBL21(DE_3)表达经Q-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75凝胶柱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野生型LUTI(rLUTI)及其突变体D46/A、F47/A、R48/A和缺失体rLUTI(2-69)、rLUTI(3-69)、rLUTI(4-69)、rLUTI(5-69)的蛋白样品。通过对缺失体和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测定,研究发现rLUTI的缺失体rLUTI(2-69)、rLUTI(3-69)、rLUTI(4-69)、rLUTI(5-6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影响明显下降,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略微上升,rLUTI的D46/A,F47/A,R48/A突变体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影响明显下降,但丧失了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以上结论结论表明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中N端SXXXP~([1-5])氨基酸序列在维持其双酶抑制活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面尤为突出,rLUTI第44、45、46、47和48位氨基酸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以及胰蛋白酶活性中的各自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44和45位氨基酸是影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结构位点,46、47和48位氨基酸是影响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的结构位点。(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晓敏,万景瑞,史冠莹,张乐,蒋鹏飞[3](2019)在《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法与斜面纯化法从河南红油香椿中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牛津杯法测定其抗细菌活性,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高活性菌株。从香椿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6株,其中,菌株56-50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最高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24.98±1.89)%。菌株56-50和TS47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菌株56-50对ABTS~+·和DPPH·的清除活性分别为(95.92±0.40)%和(91.77±0.45)%,TS47对DPPH·的清除活性为(94.55±0.15)%。菌株56-50和TS8分别对豪氏变形杆菌和欧文氏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抑菌圈为(20.33±0.08)mm和(15.11±0.07)mm。综上,菌株56-50均具有较好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并根据18S rDNA测序结果将其鉴定为链格孢属。该研究为利用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α-糖苷酶抑制剂、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6期)

张远航[4](2019)在《DNA糖苷酶OGG1的修复活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的有氧代谢及外源环境因素会使有氧生物的细胞内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果ROS的产生水平超过细胞内抗氧化物的清除能力,ROS就会对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遭受损伤的蛋白质和脂质能够得到有效的降解及循环利用,但是作为遗传物质的DNA,其损伤需要被及时修复。在组成DNA的叁种结构元件中,含氮碱基最易遭受损伤,而四种碱基中,由于鸟嘌呤(G)的氧化还原电势最低,所以最容易被氧化,形成8-oxo-7,8-dihydroguanine(8-oxoG)。8-oxoG不仅会和胞嘧啶配对,而且还会和腺嘌呤配对,经过两次连续复制,如果8-oxoG不被修复,就会发生G:C到T:A的颠换突变。由8-oxoG DNA glycosylase 1(OGG1)所起始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途径能够有效的修复8-oxoG损伤。近年来的研究发现8-oxoG不仅是基因组上最普遍的氧化损伤产物,而且很可能作为一种表观遗传标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作用。超过72%的人类基因启动子区富含GC序列,从而成为氧化应激条件下,8-oxoG的潜在位点。然而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在高氧环境下,氧还调控基因的启动子区产生8-oxoG的同时,OGG1自身也发生氧化,此时修复功能暂时失活的OGG1结合到8-oxoG上,招募NF-κB等转录因子,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促进炎症基因的转录。为进一步证明氧化应激条件下,OGG1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不依赖其BER功能,我们设计了修复功能缺失但底物识别和结合功能尚存的突变质粒,并设计修复功能及识别功能双重缺失的OGG1突变质粒作为对照,来比较二者对OGG1转录功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先后构建了GST-OGG1 K249Q、GST-OGG1 K249R、GST-OGG1 C253A、GST-OGG1 D268A质粒,并诱导表达纯化出GST-OGG1野生型及其点突变质粒的融合蛋白,进行EMSA及cleavage实验,检测其结合及切割8-oxoG的能力,最终决定选取修复功能缺失但识别功能尚存的OGG1K249Q及修复功能和识别功能双重缺失的OGG1 D268A进行真核细胞内转录功能的研究。为此,我们构建了YFP-OGG1 K249Q及YFP-OGG1 D268A质粒,将其转染进MEF Ogg1~(-/-)细胞中,检测不同时长的TNF-α刺激下,Cxcl2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应激条件下,OGG1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不依赖其对8-oxoG的修复功能,这是一种OGG1通过非BER途径调控基因表达的新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OGG1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阚永军,赵立,陈达炜,庞文生,胡娟[5](2019)在《太子参均一多糖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太子参均一多糖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影响,探讨其降血糖途径。方法:由大鼠分离小肠α-糖苷酶,以对硝基酚-α-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将其分解成pNP及葡萄糖,而pNP在碱性条件下显色的原理测定酶活力,以考察太子参均一多糖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太子参均一多糖HP_(0.5MSC-F)和HP_(H-1-2),浓度为400μmol/L时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9.00%和28.07%。结论:两种太子参均一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霍丽妮,钟振国,韦建华,陈睿,卢澄生[6](2018)在《倒地铃两种单体成分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倒地铃单体成分蒲公英赛醇、3β-赤杨醇为研究对象,对其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筛选。方法:应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倒地铃两种单体成分进行α-糖苷酶抑制活力的测定。结果:3β-赤杨醇、蒲公英赛醇对α-糖苷酶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0.75mg/mL和0.82mg/mL。结论:倒地铃两种单体成分均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开发价值。(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李颖嫦,罗小娟,黄少珍[7](2018)在《分析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水平与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精索静脉曲张不育与精浆中性α-糖苷酶(NAG)活性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精索静脉曲张、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和正常生育男性精液,分别检测各组NAG活性、精子密度和活力。结果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男性NAG活性、精子密度、活力显着低于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与生育组(P<0.05);非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组与正常生育男性组的NAG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精浆NAG活性减低,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导致附睾功能损害,从而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8年15期)

李意羡,贾月梅,俞初一[8](2018)在《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与糖苷酶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亚氨基糖由于具有重要的糖苷酶抑制活性、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等已经在新药创制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系统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有望发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氟代是考察构效关系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方法与化合物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合成方法中氟的来源包括含氟砌块、氟代糖或氟代试剂,叁种合成策略各有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基于氟代亚氨基糖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本文初步归纳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明确了糖环完整性对化合物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亚氨基糖的侧链或并环环系修饰则可能分别影响抑制谱和糖苷酶抑制活性。氟代亚氨基糖的研究成果是对亚氨基糖化学的重要贡献,以氟代为工具,必将进一步完善与修正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为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亚氨基糖类化合物提供依据,并极大促进相关的新药创制工作。(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崔娟,喜多岛敏彦,王宁,中西秀树,高晓冬[9](2018)在《布氏锥虫来源内切-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和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切-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内切酶(Endo-β-N-acetylglucosaminidase,ENGase)是一类可以水解N-糖链中核心壳二糖之间β-1,4-糖苷键的糖苷内切酶,其中糖苷水解酶85家族(glycoside hydrolasefamilies 85,GH85)的ENGase除了水解活性之外还具有转糖基活性,能够以切除后再将均一的寡糖链转移到N-糖蛋白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N-acetylglucosamine,GlcNAc)上的方式,改造医药糖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通过数据库检索,在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的基因组中找到了GH85家族ENGase的同源序列,并命名为Endo-Tb基因,对其克隆后在带有Nus融合蛋白的原核(E.coli)表达载体上成功表达并纯化。检测到融合蛋白Nus-Endo Tb能够水解高甘露糖型和双天线的复合型糖链,但不能作用于叁天线的复合型糖链。同时Nus-Endo Tb可以水解核糖核酸酶B和人类转铁蛋白上的N糖链。当用唾液酸糖肽(SGP)作为糖基供体,MU-GlcNAc作为糖基受体时,通过荧光基质底物四甲基伞形酮(MU)检测到Nus-Endo Tb具有转糖基活性。(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8年08期)

朱瑞超,逯彬,罗蓉,李晋,何俊[10](2018)在《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含量与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考察黄酮类成分与降糖活性关系,阐明桑叶"经霜为上"的科学内涵。[方法]基于正交实验对桑叶提取方法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酶标法对桑叶样品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桑叶最佳的提取条件为80%甲醇、超声30 min、料液比1∶20;建立了桑皮苷A、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和山奈酚7种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HPLC方法。[结论]建立了同时测定桑叶中7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且本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良好;发现不同产地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总含量与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为桑叶"经霜为上"的科学内涵阐明,桑叶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及桑叶资源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8年04期)

糖苷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蛋白质经蛋白酶部分水解后,可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诸如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抗高血压、活化细胞免疫机能等多肽,是现代食品和医药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也是提升植物蛋白利用价值的主要途径。来自各种植物的肽是潜在的抗氧化剂,如棉籽蛋白,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水解多肽,抗氧化肽通过清除自由基等来发挥其能力。目前国内对于亚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亚麻油脂的开发利用,而对于亚麻蛋白质的研究关注较少。我们以亚麻籽粕为原料进行抗氧化肽的制备,比较了不同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多肽的得率及多肽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3.350黑曲酸性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多肽得率可达28.52%。通过蛋白酶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亚麻多肽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2.7、加酶量6500U/g、酶解时间2.5h,此条件下亚麻多肽得率为38.80%。凝胶色谱分析表明,该酶多肽的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000Da~7600Da范围内。酶解后的亚麻多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当酶解液质量浓度为1.5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9.99%,当酶解液质量浓度为0.6mg/ml时,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85.57%。糖尿病是人们公认的危害健康的顽疾之一,控制人体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是治疗糖尿病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揭示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Linum usitatissimum L.LUTI)是亚麻中一种兼具胰蛋白酶抑制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重活性的多肽。为了进一步研究亚麻双功能多肽的分子结构和抑制糖苷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的构效关系,我们化学合成亚麻双功能多肽基因,并克隆到pGEX-6p-1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重组表达,获得可溶性蛋白GST-LINUS-TI,经GST-Prescission Protease切割后经GST-Spharose4B亲和柱和Sephacryl S-200凝胶柱纯化获得电泳纯的rLUTI,并分析rLUTI对双酶抑制活性,发现rLUTI对两种酶的抑制活性明显高于天然LUTI。利用α-糖苷酶酶活性测定以及凝胶过滤色谱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了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LINUS-TI不仅能抑制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也可以在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会形成复合物。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获得rLUTI的T44/A和K45/A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显着下降,对胰蛋白酶抑制活性高于天然LUTI,对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低于rLUTI。利用ZDOCK服务器进行LINUS-TI和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分子对接,发现α-葡萄糖苷酶的12个氨基酸残基(Phe384,Asp392,Lys439,Asp568,Glu707,Asn708,Glu771,Asn772,Ser774,Gly780,Thr781,Glu784)与LINUS-TI的6个氨基酸残基(Ser1,Arg2,Arg3,Asp46,Phe47,Arg48)通过14个氢键(H键)形成界面相互作用。为验证分子对接结果,将LUTI基因及其点突变或缺失突变体基因连接到pET-3a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pET-3a-LUTI,转化至大肠杆菌菌株E.coliBL21(DE_3)表达经Q-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和Superdex75凝胶柱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野生型LUTI(rLUTI)及其突变体D46/A、F47/A、R48/A和缺失体rLUTI(2-69)、rLUTI(3-69)、rLUTI(4-69)、rLUTI(5-69)的蛋白样品。通过对缺失体和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测定,研究发现rLUTI的缺失体rLUTI(2-69)、rLUTI(3-69)、rLUTI(4-69)、rLUTI(5-69)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影响明显下降,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略微上升,rLUTI的D46/A,F47/A,R48/A突变体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影响明显下降,但丧失了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以上结论结论表明亚麻胰蛋白酶抑制剂中N端SXXXP~([1-5])氨基酸序列在维持其双酶抑制活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方面尤为突出,rLUTI第44、45、46、47和48位氨基酸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以及胰蛋白酶活性中的各自发挥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44和45位氨基酸是影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结构位点,46、47和48位氨基酸是影响胰蛋白酶抑制活性的结构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苷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一民,徐欣,侯萌,张锦源,周珂.两种气候条件下梯度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9

[2].吴峰.亚麻多肽制备及其天然胰蛋白酶抑制剂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9

[3].王晓敏,万景瑞,史冠莹,张乐,蒋鹏飞.一株具α-糖苷酶抑制活性、抗氧化和抗细菌活性的香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4].张远航.DNA糖苷酶OGG1的修复活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阚永军,赵立,陈达炜,庞文生,胡娟.太子参均一多糖对大鼠小肠α-糖苷酶活性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6].霍丽妮,钟振国,韦建华,陈睿,卢澄生.倒地铃两种单体成分α-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

[7].李颖嫦,罗小娟,黄少珍.分析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水平与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的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8].李意羡,贾月梅,俞初一.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与糖苷酶抑制活性[J].化学进展.2018

[9].崔娟,喜多岛敏彦,王宁,中西秀树,高晓冬.布氏锥虫来源内切-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的异源表达和活性鉴定[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

[10].朱瑞超,逯彬,罗蓉,李晋,何俊.桑叶7种黄酮类成分同时测定及其抑制α-糖苷酶活性的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8

标签:;  ;  ;  ;  

糖苷酶活性论文-陈一民,徐欣,侯萌,张锦源,周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